拆解书目: 《如何阅读一本书》 所属活动: 第17期拆书帮麓山分舵入会仪式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系统略读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阿白,我的三个标签是:看书、探店、养生。1.我喜欢看书,每天至少看两页书,各种类别的书我都感兴趣;2.我喜欢探店,探店不只有美食,还能满足我探索新鲜事物的愿望;3.我喜欢养生,因为身体健康才能活到老学到老。我加入拆书帮的目标是成为三级拆书家,希望可以通过帮助别人来成就自己,我还希望可以在不断学习和分享的路上遇到不同的观点,也发现新的自己。

【介绍拆书帮】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学习法组建的学习社群,拆书帮在全国都有分舵。我们所在的麓山分舵就是拆书帮的分舵,是非盈利组织。它的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拆书”是一种方法论,适用于以能力提升和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法,它强调学以致用。“拆书法”可以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主 题】:如何判断一本书是不是你真正想读的?

【片段来源】:《如何阅读一本书》

略读的习惯应该用不着花太多时间。下面是要如何去做的一些建议:

(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要很快地看过去。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或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特殊角度。在完成这个步骤之前,你对这本书的主题已经有概念了。如果你愿意,你会暂停一下,在你脑海中将这本书归类为某个特定的类型。而在那个类型中,已经包含了哪些书。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这就像是在出发旅行之前,要先看一下地图一样。很惊讶的是,除非是真的要用到那本书了,许多人连目录页是看都不看一眼的。事实上,许多作者花了很多时间来创作目录页,想到这些努力往往都浪费了,不免让人伤心。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大多数论说类的书籍都会有索引。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等。如果你发现列举出来的哪一条词汇很重要,至少要看一下引用到这个词目的某几页内文。(我们会在第二篇谈到词汇的重要问题。暂时你必须先依靠自己的常识,根据前面所提的第一及第二步骤,判别出一本书里你认为重要的词汇。)你所阅读的段落很可能就是个要点—这本书的关键点—或是关系到作者意图与态度的新方法。

就跟目录页一样,现在你可能要检查一下本书的索引。你会辨认出一些我们已经讨论过的重要词目。那你能不能再找出其他一些也很重要的词目呢?—譬如说,参考一下词目底下所列被引用页数的多寡?

(4)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许多人对广告文案的印象无非是些吹牛夸张的文字。但这往往失之偏颇,尤其是一些论说性的作品更是如此,大致来说,许多书的宣传文案都是作者在出版公司企宣部门的协助下亲自写就的。这些作者尽力将书中的主旨正确地摘要出来,已经不是稀奇的事了。这些努力不应该被忽视。当然,如果宣传文案什么重点也没写到,只是在瞎吹牛,你也可以很容易看穿。不过,这也有助于你对这本书多一点了解,或许这本书根本没什么重要的东西可谈—而这也正是他们宣传文案一无可取的原因。

完成这四个步骤,你对一本书已经有足够的资讯,让你判断是想要更仔细地读这本书,还是根本不想读下去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现在你都可能会先将这本书放在一边一阵子。如果不是的话,现在你就准备好要真正地略读一本书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今天分享的片段,来自莫提默·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介绍了四种不同层次的阅读: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它们是内容层层包含、难度依次递增的。

【What】

我们刚才阅读的拆页就是检视阅读的方式之一:系统略读。这个方法用四个步骤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发现一本书值不值得仔细阅读,还有找出一本书里对我们来说有用的价值。

【Why】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蒙头就花大量时间品读一本书,读到一半了才发现不适用自己、或者内容不过如此。其实,如果我们能先系统地略读整本书,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出判断---这本书讲的内容是不是值得我一读、我应该以什么方式来阅读它。

【How】

1. 先看序言和封面。快速明确这本书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角度;在脑海中将本书涉及的领域进行归类。

2. 研究目录页。翻看目录页,从整体上理解这本书的基本结构。

3. 检阅索引。查看索引文献(注意文献领域和作者),同时快速评估本书涵盖的议题范围;从关键词目及相关内文中领会作者的意图或态度。

4. 读出版者的介绍。(如果有书衣,介绍一般会在书衣里)。从作者/出版社口中了解这本书,找到书中的主旨,或者粗略判断这本书是否有真材实料。

完成了这四个步骤,我们就能对一本书有足够的了解,让我们可以判断是想要更仔细地读、或者有重点地选读这本书,还是根本不想读下去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过去经验

经历:去年买了一本《健身气功八段锦》教材,本来是想学一下做操时如何控制意念,结果因为我习惯仔细斟酌从头看到尾,到现在还停留在动作概述阶段,但其实我早从视频里学到了标准动作,而意念相关的讲述我一直没看到。所以花费不少时间看了那么多内容,其实是做了无用功。

反思:现在想来,如果在进入主文阅读之前,我能先略读一下目录,了解这本书的结构,然后先挑意念有关的内容来看,效率就不会这么低了。没有做到拆页的第2步-研究目录页,是我阅读事倍功半的主要原因。

【A2】规划具体应用

目标:学习略读四步法之后,我计划下周六上午花半个小时,用这个方法略读《噪声》,判断这本书是不是我真正想读的、以及接下来如何阅读它。

行动:

1. 看序言和封面。先看书名副标题,判断它是什么类型的书、书里主要讲什么;再看一下序言,了解本书提到问题的特征、出现场景等等,还可以从作者的学术背景推测这本书会从哪几个角度来写。

2. 看目录页。概括一下本书的结构,第1-4部分讲发现和了解噪声,第5-6部分讲如何减少噪声的影响。顺便标记需要重点细读、可以跳过不读的章节。

3. 浏览索引。如果索引词目很多,说明本书内容有科学研究和证据支撑,是更可靠的。可以从文献领域和作者来评估本书的议题范围;同时找出阐述作者判断的词目,阅读相关内文来了解作者的意图或态度。

4. 读出版者的介绍。出现在简介段首和段尾的两句话一般是作者特别强调的,我会从这里领会这本书的主旨。

完成这四个步骤之后,我就能对《噪声》这本书有一个粗略的了解,也更清楚这是不是我想读的类型、接下来应该逐字细读还是选重点读即可。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个方法有四个步骤。

第一步,看序言和封面。

第二步,看目录页。

第三步,看索引。

第四步,读出版者的介绍。

通过这四步,我们可以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阅读、以及应该如何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