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精力与时间双重管理研习手册》 所属活动: 4月24日滨江图书馆等一个爱学习的你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远估不确定做与否的任务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江小闲。用三个标签介绍我自己:

一是老记者,我原来在省级电视台做了6年的新闻记者和编导;

二是新手拆书家,正在升级打怪中,希望成长为心理生理健康领域的主题拆书家;

三是我现在的职业,一名健康财富规划师。

我很喜欢“规划”这两个字,听上去就很从容,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今天给大家带来的片段,也是通过提前做规划,对我们最宝贵的资产——时间,来进行管理。这个片段节选自《精力与时间管理双重研习手册》,作者崔莉莎。她是拆书帮的明星教练,也是一名优秀的涉外律师,我记得她的经历是这样的:本专业是日语,后来通过一年的业余时间就考上了律师的从业资格,说明她在精力和时间管理方面是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后来通过不断拆书学习,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课程,叫“精时力管理”,这本书也可以说是这门课程的主要教材。书当中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工具和方法,今天讲的就是其中一个,我感觉对我很实用,也分享给大家。

【分组】

待会儿我们会有分享环节,为了方便讨论,我先给大家分一下组。除了观察家之外,其他人就近原则,2人一组,这是第一组,这是第二组,最后的三人一组。请大家记住自己的队友,接下来先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正反页。读完后请举手示意我。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片段选自:《精力与时间管理双重研习手册》 作者:崔莉莎

(第一章 时间管理左膀右臂 1-4 日清单做法:近瞄远估)

远估不确定做与否的任务

看例子⑤:TM演讲俱乐部邀请你于7月7日(星期六)去做分享。但这天你尚不能确定。

于是,你和对方约好下周内再联系。

然后呢?对于这样的任务,大家会怎样处理呢?还是不处理呢?

如果我们不做任何处理,一味等待对方主动再次联系的话,便是消极被动的做法。若对方记得,则下周会如期来确认;若对方不记得,恰巧我们也不记得的话,那么这件事可能就错过了。消极被动总是有害无利,高效能人士的第一个原则便是积极主动。

可以在日清单中这样处理:

第一步:添加问号任务:

→(日清单示例)?7月21日(星期六)14:00TM演讲俱乐部分享(精时力)

请注意,任务的前面有个“?”,代表“尚不确定”的意思。

第二步:添加前置任务:

→(日清单示例)7月7日(星期六)13:00,确定是否7/21去TM演讲俱乐部分享

注意:凡是添加带问号任务的,在它的前面一定要增加一个确认的前置任务。

这样,我们既不必担心遗漏或错过任务,又不必时刻把这个待定的事项放在大脑里。如其他相关方在本周内没有主动来联络的话,在7月7日我们可以主动与相关方联系并回复,以最终确定7月21日的具体日程。

对于上述“问号任务+前置任务”的做法,我命名为“?+1”。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过渡】我注意到大家都已经完成阅读了。

【讲解】

(what)我们先回顾一下片段内容。这个片段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问号任务+前置任务”的方法,作者命名为“+1”方法,帮助我们来远估未来不确定做不做的任务。

(why)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用工作清单来做时间管理的习惯?我记性不大好,琐事又多,所以挺喜欢列清单,但是我经常碰到这种情况:接到一个新任务,截止时间距现在时间还有点远,我暂时不能确定到时候是做、还是不做,就想着晚点决定,结果往往有两种,要么反复记着这件事,很焦虑,要么忘到九霄云外,最后又后悔错过了。怎么办呢?通过今天这个“+1”的方法,我们可以更科学地做一个“远估任务工作清单”,既不用时刻记着这个待定事项,又不用担心漏掉了任务。

(how)?+1的方法只需要连续的两个步骤:

第一步:添加问号任务。接到远期任务之后,先立刻记录在清单上,不管是手机上的清单app,还是纸质的传统的清单笔记本,包括日历、周历、月历等等,立刻记下来,前面加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代表“不确定”。

第二步,添加前置任务。马上在清单上,专门安排出一个提前的时间,来确认是否去做。

比如,2月份公司发出通知,在3月5号我们可以进江干社区做公益活动,想去的需要提前报名。我的想法是,有时间就去。但从通知到活动,中间隔了半个月,当时还不确定能不能去,所以我就立刻在清单本记了一个问号任务:3月5日14:00江干进社区公益活动。马上我又在前面添加了一个前置任务:2月26日11:30,确定3月5是否去江干公益活动。然后我就把这件事从大脑中清出去。到了2月26日,我确定报名,因为我报名比较早,被安排到了比较好的社区,还作为负责人直接对接社区领导,为以后的深度合作打基础。如果我没有用这个“?+1”的方法,就可能把这事忘记了,也就没有后面的机会。

(where)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距离现在比较久远的任务,不适用于今日事今日毕,需要当下马上就解决掉的事情。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刚刚我分享了自己的一个案例,用?+1的方法妥善处理了半个月之后的工作。接下来请大家回忆一下,在过去的两个月时间里,有没有因为远期不确定的任务、约会等等,时间隔得太久而错过了呢?或者是你也曾经用到过这个片段中的方法,虽然当时不知道其实是这个方法,但却应用了,然后更完美地完成了任务、或者提前做了一个断舍离,把这个任务排除掉了呢?请各位小伙伴按照刚才的分组,互相分享,不需要点评讨论,只需要分享就可以。总共2分钟的时间。然后我会邀请一位大侠来分享。

好了,下面开始组内分享!

(邀请一位学习者做分享)

我们分享的时候注意一下时间,尽量控制在1分钟之内。

【学习者分享案例】

学习者:我的女儿每3个月需要去一次医院,但具体时间不能完全确定,比如说5月25日可能要去,但不确定专家这天是不是出诊,我就会在便签上记一下20日挂号试试,贴在电脑上,因为我每天都要看电脑,然后到了20号的时候我就会查一下,专家25号是否正常出诊,如果出诊我就挂25日这天的号,如果不出诊我就取消掉这天去医院的计划。

【过渡】

感谢这位大侠的分享。相信经过大家的分享,大家对我们今天学习的?+1的方法更熟悉了。

【a2应用】

接下来,你会如何把这个方法运用到你的生活和工作中呢?我们再来把刚刚学的方法,做一个未来的应用计划,注意制定计划时注意我们计划的实用性、落地性,比如说运用SMART原则。然后前期刻意练习的执行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周,因为时间隔得越长,我们执行的概率越低。我举个小例子,比如说,五一小长假马上就要到了,这时候你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安排吗?会不会有和家人有特殊的约定?比如说一起去春游?或者说和闺蜜一起逛街、看电影?从今天到五一,也就是还有一周的时间,中间可能有一些不确定因素,你准备如何用今天学的“?+1”的方法,来制定一个远估任务清单,把不确定性变得确定呢?大家待会儿可以把你的清单写在拆页的空白处。

【学习者分享】

有同学约我5月14日去舟山玩,还有半个月的时间,不知道当天的课能不能调开。所以我就在手机app上设置清单并设了闹钟提醒。

先在5月14日这天的日历行程里,记下一个问号任务:

5月14日,?去舟山玩

再在5月10日这天的日历提醒里,添加一个前置任务:

5月10日,确定能否调开5月14日的课

这样我到5月10日的时候,如果确定14号的课能调开,就去玩。如果14号的课确定调不开,就把这个问号任务直接删掉。

【结束】谢谢!好了,我今天的拆书到此结束。最后有一句话送给大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希望今天的“?+1”远估任务清单法,这样一个小工具,能帮助我们更主动、更从容地掌握自己的人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