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我是姝汐, 三个标签介绍自己,我是一个母亲,希望能通过自身不断地学习影响孩子;我是一名教师,喜欢带领他人学习;我是一名二级拆书家,向三级冲刺。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进行3-3的拆书学习!为了便于拆书活动的开展,今天来的小伙伴我们编成两个小组,待会儿讨论、交流、分享的时候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今天拆页的主题是:关注影响圈、要事第一, 来自《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是史蒂芬.柯维,他的“七个习惯”的核心思想和方法为人们带来超价值的自我提升体验。本书为中国商界最经典、最著名的一部培训教材,是世界五百强企业必备培训课程。通过学习这本书可以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事方式。
(事件)前不久我朋友跟我抱怨他最近不太顺利,筹备了一场宣传活动结果被一场大雨毁了。他的合作伙伴又不太听他的意见,总是刚愎自用,只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常常把事儿搞砸了。
(提问)你有过这样的情况吗?觉得自己明明想做好某件事情,但偏偏总事与愿违,总有些不可控的因素影响你?比如精心准备的宣传活动被一场大雨毁了。或者合作的伙伴或者同事做事方式影响了你,但又没有什么办法?
(影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通常会感觉自己无能为力,这个时候往往会想:“要是我的合伙人不是这么独断专行我们的事业会好很多!”“要是今天天气不下雨宣传活动就会成功罗!”但事实是这种期待一般没法实现!
(解决)《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积极主动的习惯告诉我们,要把精力聚焦在自己能够掌控的事情上,专注于自己的影响圈,并使影响圈不断扩大。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面对问题时能够使用关注影响圈三步法(行为),确定自身可控因素和力所能及的措施(澄清)积极面对问题(界定),并能运用要事第一原则(行为)有效授管理时间(界定)。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第一个片段,请大家阅读。
关注圈与影响圈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 ( Circle of Concern ),以区别于自己没有兴趣或不理会的事物。(见图3-3)。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 ( Circle of Influence,见图3-4),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见图3-5)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见图3-6)
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what)拆页中介绍了影响圈、关注圈的定义以及关注影响圈的重要性。什么是关注圈?自己有兴趣并关注的事项集合,叫关注圈。什么是影响圈?可以被自身掌握控制的事物所形成的集合,叫“影响圈”;关注圈一般情况下包含影响圈,也就是说影响圈一般都是你所关注的事项。随着自身的影响圈的不断扩大,有些能量非常大的人物可能会出现影响圈和关注圈几乎相等的情况,凡是他关注的,就能影响和把控。那么影响圈有没有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大于关注圈呢?这个情况一般很少,可以留待我们以后观察和思考,看是否某些特殊人物或特殊情况下会存在这种情况。。
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影响圈还是关注圈是判断积极主动的重要标准,积极主动就要做到关注影响圈,也就是关注我们自己可以掌控和影响的事情。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我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吧。
例1:希望合作伙伴不要这么刚愎自用、独断专行。这是关注圈还是影响圈?当然是关注圈。因为你关注的是他人,紧盯着他人弱点,消极的把自己当受害者。
例2:如果今天不下雨,我策划的宣传活动就能取得圆满成功了。这是关注圈还是影响圈?还是关注圈,因为天气是不可控因素,影响圈要聚焦自身可以掌控的因素。
例3:年终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让领导多发点儿奖金。这是关注圈还是影响圈?这里我们要看到,通过努力让工作更出色一点儿是影响圈,但让领导多发点儿奖金,不一定能做得到,因为那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所以专注于影响圈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提问)拆书家:请小伙伴们想想关注圈和影响圈的区别,也举个例子好吗?
学习者:老爸老妈总喜欢唠叨。要关注影响圈就要尽量地照顾好自己,让他们没啥可担心的,而不是叫他们不要唠叨。
拆书家:说得太好了!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关注影响圈,就是要将关注点聚焦于自身而非他人,聚焦于自身可控制或施加影响的而非不可控事项上,关注于自己力所能及的而不是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事项上。(好处)积极主动的人关注影响圈,影响圈就会越来越大,自己的能量也会越来越大。(坏处)反之,消极的人聚焦于关注圈,影响圈就会越来越小。
(how)(细化步骤)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何让自己关注影响圈的三个步骤:
1. 找出可控因素。
分析并梳理出问题的关键因素,列出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对自己无法影响控制的事项,也就是影响圈外的事项,调整心态,坦然面对。把自己可以控制的事项划进影响圈。
2. 评估自身能力。
从可控因素中筛选出自己可以控制和施加影响的点,也就是自己力所能及的的点。
3.聚焦自身行为。
对自己能直接控制的事项,也就是影响圈内的事项,立即行动。
(正例)从这三个步骤,我们看看上面例子中那一场被大雨毁了的宣传活动能怎么挽回。
1. 找出可控因素。
哪些是不可控?天气以及天气的影响
哪些是可控? 改变活动日期;事前做好下雨天的预案;设计下雨天也可以进行的宣传活动;找室内场地做宣传活动;
2. 评估自身能力。
哪些可以做到?通过对自身能力评估,发现改变活动日期和找室内场地自己都无法做到。可以做到的是事前做好预案,以及改变一些活动设计。
3.聚焦自身行为。
制定预案:准备一些印有宣传logo的雨具,做为活动赠品。用大伞搭建一些室外凉棚,晴雨两用,活动环节中还可以做一些改变。
(适用边界)对于渴望成长,希望积极主动者掌控自己命运的人来说,学会区分关注圈和影响圈非常有必要。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变成影响圈内的事情,有些事情就是兴趣,看看就行。
(预防异议)有的伙伴可能会说,关注影响圈就是关注我们自己可控的事情,那么如果事关他人我们就毫无办法罗!不是,不关注他人的行为是指不要依赖他人的改变,但是,改变我们自身的行为有时候可以影响他人,从而使自己的影响圈扩大。比如多夸夸另一半可以使他改掉不爱做家务的毛病。
拆书家提问设计:我们今天学会了“区分关注圈和影响圈并让自己关注影响圈的三个步骤”,那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就可以用起来了。接下来请大家编一个小剧本,假设你的朋友来向你抱怨,你运用关注影响圈三步骤帮助你的朋友厘清什么是影响圈。比如,你的朋友抱怨上班的地址离家里太远,导致天天早上都迟到。你同事跟你抱怨自己每天都忙着赶报表,事情做不完。
请你根据想到的内容编写一个小剧本,需要包含场景及对话,对话包含今天学到的三个步骤。大家只需要写提纲即可,时间为4分钟。4分钟后我们请一位小伙伴讲讲他的剧本。
学习者案例记录:
浩姣分享小剧本
时间:下周二上午
地点:单位
人物:同事和我
事件:客户抱怨同事没有及时送货
对话:
同事:客户紧急下单,配送上就会受到影响,经常会收到客户的埋怨。
浩姣:首先找出可控因素,我们可以根据预销量和客户配送时长的规律提前做准备;二是我们可以看客户所在地点与我们原来配送路线是否顺路;三是我们可以尝试和客户沟通调整时间。(找出可控因素)
同事:我觉得做生意是以服务为主,可能首先是考虑第一点,然后是第二点。(评估自身能力)
浩姣:对。我们首先尽可能有预见性,做不到时考虑第二点,但是顺路也有可能堵车之类的,也存在不可控因素。当两者都做不到时,就采用第三种方案,进行一个沟通。(聚焦自身行为)
(回应)非常感谢这位小伙伴,你正确地运用了关注影响圈的三个步骤,帮助你的朋友转变了思维,提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案,非常棒!
过渡语:刚刚我们学习了要关注影响圈,关注“影响圈”帮助你梳理出自己可控的关键事项,积极主动行动;接下来让我们来学习对梳理出来的可掌控事项的行动进行合理安排,实现要事第一,助力目标实现,扩大影响圈。
拆书家提问设计:大家有没有觉得自己平时很忙?但是又好有很多明知重要的事情没有做?比如锻炼身体?下面我们来做一张自测表看看我们有效管理时间的能力如何。
这个量表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了解自己有效管理时间的能力如何。测评总分是30分,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总分,对比总分值看看自己所处的程度。
25分及以上的伙伴,说明你常常被琐事缠身或者浪费了很多时间。
11-24分的伙伴,你会注意到第二象限的要事,但难免琐事缠身。
10分及以下的伙伴,时间管理高效,平时能做到要事第一。
大家的分数怎么样?(各分数段举一下手)
如果你能做到有效管理时间,那么恭喜你,你一定做事从容又有成效,那么今天的学习能让你发现其中的原因。如果不能,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要事第一的原则,能让你更高效。
原文片段:
要事第一
高效能人士总是避免陷入第三类和第四类事务,因为不论是否紧迫,这些事情都是不重要的,他们还通过花费更多时间在第二类事务来减少第一类事务的数量。
第二类事务包括建立人际关系、撰写使命宣言、规划长期目标、防患于未然等等。人人都知道这些事很重要,却因尚未迫在眉睫,反而避重就轻。
按照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的观点,高效能人士的脑子里装的不是问题而是机会。他们不会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他们的思维定式是预防性的,总是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当然他们也有真正意义上的危机和紧迫事件需要马上处理,但是这里事件的数量相对来说很少。他们能够平衡产出和产能的关系,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重要但并不紧迫的事务上,即第二类事务。完成这些活动能够提高个人的处事能力。
( what)本书所述的个人管理理念,是将我们日常面对的所有事务,根据“重要不重要和紧迫不紧迫”分成了四类:
第一象限:重要+紧迫;
比如,截至今天17:00必须提交的计划书。一般被称为危机问题。对这类事务投入精力过多,会有什么后果?对,疲于奔命,压力山大。
第二象限:重要+不紧迫:
比如做好工作计划,让事情有条不紊;参加学习提升自己;还有强身健体计划,一时看不到成效,但长时间好处巨大。不过这类事物常常被忽视,因为不紧急往往也要付出不少努力,结果不到一定立竿见影。做好了第二象限的事务会减少哪个象限的事务?
第三象限:不重要+紧迫;
对别人来说重要,但对自己不一定。比如:某人总是让你放下手里的事,去帮他完成其他事,老板某个私人要求,某个不得不开的低效会议等等。对这类事务投入精力过多会有什么后果?低效。
第四象限:不重要+不紧迫;
刷微信抖音、看电视、睡懒觉、聊天,浪费时间,一时的精神愉悦,长期的内疚感。对这类事务投入精力过多会有什么后果?长此以往,会失去追求,轻视目标、依赖他人,无责任感。
高效能人士能够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重要但并不紧迫的事务上,即第二类事务。完成这些活动能够提高个人的处事能力,有利于成长。
(how)第二象限事务这么关键,怎样才能做到以第二象限事务为中心呢?这里有四个步骤。
1.列清单。
写下自己的关键角色,根据每个角色的定位列出下周要做的事项。
2.找要事。
按照有利于个人价值和目标实现的原则,排序并选择一个或两个优先事务,本周予以重点关注。确保这些事情对你自己是重要的而不是对他人重要;满足第二象限事务面向未来、预防性、不紧急的要求。
3.写计划。
以一周为背景,确定的一周优先事务和任务工作安排进度计划,明确开始和结束时间,并留有余地。
4.微调整。
逐日做优化调整,更加灵活地处理优先事项。
(正例)比如我自己,下一周我的计划将是这样的:
1.列清单。
职场:各类上交上报的表格、组织部门开会、毕业班测试及分析、课题结题、学校合唱比赛、敬老院活动
母亲:高二选科、做早餐、辅导日语学习、准备同学生日礼物
2.找要事。
职场:毕业班测试及分析、课题结题
母亲:辅导日语学习
3.写计划。
职场:周一布置毕业班测试,周三测试,周五试卷分析。周一联系教研室专家定时间课题结题。
母亲:周一和孩子讨论高二选科问题、周二请教过来人或者专业人士意见,周四做决定。每天晚上辅导孩子日语学习20分钟。
4.微调整。
有时要根据情况调整,比如课题结题时间要根据专家的时间定。
【A3】(促动参与)
(微行动学习)
拆书家提问设计: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四个不同象限的事务,也知道了第二象限的事务是我们重要的事情,也学习了如何以要事为中心的方法。那么大家对以上的概念或者方法有什么疑问吗?或者你觉得哪一个环节最难?你觉得操作起来会有什么困难?
1.明确问题
学习者A:计划的落实上有问题,一旦被打断,计划就会乱。
学习者B:在一些不可控的事情上,比如外界的原因,计划就会随之而改变。
学习者:计划跟不上变化。
拆书家:这两位小伙伴提出的问题其实有共性,就是计划如何能够落地和实现的问题,那我们今天就从这个问题着手开展我们的微行动学习,大家同意吗?(举手表决)
大家:同意。
2. 组内讨论本质:
那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我们组内讨论一下,看看造成这个问题的本质原因是什么?请组内每个人先各自发表意见,然后把原因写在便签纸上,一个原因一张便签纸。4分钟后请小组分享一下。(便签分类,大家把自己的便签贴出来,然后进行一个归类分析)
3. 明确问题本质
从大家的分享中,我们看到有自律、外界因素的影响、个人情绪等等原因。通过归纳,我们可以看到大家较多地认为外界因素影响是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解决如何在落实计划中有效的避免外界因素的影响。
4. 确定解决目标
首先我们讨论一下我们把这个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明确一下我们的解决目标,也就是要达到什么样就算解决了?
学习这A:计划中考虑,一定程度避免。
拆书家:外界因素不可能避免,那么我们要框定一下,我们不是要避开外界因素,而是合理避免,或者是灵活地处理,使我们的计划得以落实。
学习者B:我们刚才写出外界影响因素有哪些?
拆书家:大家提出来了有时间的不自由、对方的有变、紧急事情、其他事务吸引。面对这些,我们依然要落实计划。现在我们就讨论一下,有外界因素影响时,我们如何保障计划依然得到落实。
5. 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现在请大家进行组内讨论,得出解决方案。接下来讨论出具体的步骤或者方法,用12345表述。 给大家5分钟时间组内讨论,5分钟后小组长分享你们的解决方案。
6. 分享解决方案
第一组分享
第一步:计划实施前——时间备用、预选方案、提前准备
第二步:计划实施中——授权或借助他人力量应对外界干扰
第三步:计划实施后——复盘总结,避雷。
第二组分享
第一步:重要的事情有备选方案
第二步:提前做好相关沟通
第三步:区分轻重缓急
第四步:学会拒绝
第五步:请求帮助
第六步:弹性调整
(回应)非常棒!方案系统全面、有见地、可操作!掌声鼓励!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讨论分享就到此结束。如果大家后面有什么好的思路和点子,也欢迎大家提出,一起交流讨论,更好地解决好问题!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我们已经知道了要事第一原则,实践出真知,下面,我给各位小伙伴布置一项任务:在下一周实践以关注第二象限事务为中心的要事第一原则。
首先第一步列清单。写下自己的关键角色,根据每个角色的定位列出下周要做的事项。
第二步找要事。按照有利于个人价值和目标实现的原则,排序并选择一个或两个优先事务,本周予以重点关注。
第三步写计划。 以一周为背景,为确定的一周优先事务和任务工作安排进度计划,明确开始和结束时间,并留有余地。
第四步微调整可以以后进行。
两分钟后,请一个小伙伴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潇潇的案例
1、列清单
职场:公众号推文、公司和企业文化培训
个人:拆书稿、看一本书
2、找要事
公司企业文化培训、拆书稿
3、写计划
拆书稿: 周一二:选拆书片段
周三:和师傅确认片段
周五:写提纲和稿子
培训: 周一:确定培训课程
周二三:确定课程安排顺序
周四: 确定方向
周五: 列出详细内容汇总
4、 微调整
周二开始进行检查微调。
(回应)谢谢各位小伙伴,回去以后大家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实践起来了,如果遇到了问题,就想想今天我们小组讨论出来的解决方案,一定会有帮助的。
结语:今天我们学习了关注自己的“影响圈”,以自我可控事项为关注点,以我为主开展行动,积极主动;还学习了以第二象限事务为关注焦点的要事第一原则,积极主动的同时还能高效,进一步掌控工作生活主动权,扩大影响圈。再次感谢小伙伴们的参与和分享,希望今天的拆书能给大家有所启发,让大家在以后的道路上,影响圈越来越大,而时间管理更高效,生活更从容,成长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