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我是小鹿,我的三个标签是“言控”“吃货”“进击的金牛”
拆书是一种性价比超高的读书和应用方法。拆书的目的是解决既定问题、提升自身能力。它与自己在家里抱着书看有啥区别呢?我们自己在家里看书的时候,可能有这种情景“恩这个地方说的好!画下来画下来!”而拆书法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标准流程,给你压力和动力,让你不得不从书本中关联自己,联想以前的经验和以后的应用计划。标准流程是RIA,R是Read,先阅读,I是Interpretation,以自己为中心深化理解,A是appropriation,应用,其中,A1是关联自己的经验,A2是根据学习到的内容制定计划。
拆书帮就是拆书法学习爱好者社群,帮主是拆书法的创始人赵周先生,各地的社群叫做拆书帮分舵,这是一个公益性的组织,加入组织可以帮助拆书爱好者成为拆书家。
今天的拆页选自《积极达成--处理好情绪,再处理问题》,宗旨就是在处理问题前先处理好自己情绪。积极达成的步骤是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以合作的态度处理好别人的情绪,最终处理问题。针对每个步骤,书中有理论基础、实操步骤、大量的案例支持,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
这部分的目的是教我们通过调整认知来调整情绪。文中的两条建议都是为了帮助我们调整认知。
为什么我们要调整认知、调整情绪呢?在生活工作中,我们可能经常能碰到情绪不佳导致自己无法处理问题的情况,愤怒、不满、委屈等等负面情绪可能降低自己的判断力,使我们背离目的。这时情绪的调整是至关重要的。
而根据作者的观念(流程图),我们对情景做出的反应流程是:由情景触发认知、认知触发情绪、情绪决定我们的行动。比如,在公司项目中,同事未能及时提交阶段结果,你可能认为他没有责任心、没有团队荣誉感等,进而感到愤怒,可能会导致两人关系紧张、而项目也不能良好地进行下去。在这里,同事未能及时提交结果是情景,我的认知是他没有责任心--这同时是一种“下判断”和“找原因”,我的情绪就变成了愤怒,我的行动可能是责备、奚落等等,最终造成关系紧张、项目停顿等结果。
基于这样的理论,作者认为控制情绪应该从控制认知下手,两条建议分别是“质疑我们的下判断和找原因”“谨记原则:达成积极的目标”。
具体做法应该是,质疑--产生认知时,反问自己“是不是我太快下结论了?”“是不是有其他原因?”;积极的目标导向--重新思考我们的真正目的,反复温习。
A1激活经验
我认为自己是情绪先于逻辑的,并且急需改变,所以才会买来这本书学习。
我是做科技园管理的工作,工作中很多时间要和政府部门打交道,如向政府部门汇报阶段进展、对接政府领导指示等等。部门多不胜举,我有时需要和5个以上的接口人打交道,而这五个人都是临时发给我一张表格或一个文件,让我一个小时内发回给到他!有些表格逻辑混乱,我再向接口人询问时,他们说不归他们管,他们只负责传递!久而久之,我认为他们没有责任心、吃白饭···对待他们的态度很消极,导致现在看到qq抖我就会心情烦躁,置之不理,甚至直接关掉qq。
在这里,情景是与接口人对接信息,我的认知是接口人不明事理、没有责任心、吃白饭···我的情绪是消极、生气、烦躁,我的行动是置之不理甚至关掉qq。
A2催化应用
根据“通过调整认知来调整情绪”的原则和具体做法,下次在与接口人打交道出现逻辑混乱、信息不全、时间紧迫等障碍时,我应该这样调整认知:
1、质疑--“是不是我太快下结论了?”“是不是有其他原因?”--这次和上次一样吗?真的是他们没有责任心吗?是不是体制决定了就是这样?他们也没有办法提前通知我?他们也是刚刚拿到文件?整个传递链条那么长,他们是不是真的不了解表格的逻辑?
通过这样的质疑, 我的情绪会缓和一些,考虑得也会多了一些。
2、积极的目标导向--重新思考我的真正目的。我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向上呈现科技园的美好形象,准确执行上级的重大决定,与直接上级打好关系。
通过积极的目标导向,我清晰了自己的目的,其中有与我之前的情绪冲突的地方--我应该与他们打好关系,而之前完全是负面关系,由此知道了自己的对错;另外,我的目的是执行上级的重大决定,对于同时传来的表格,我会优先处理重大决定的表格,确定了对接的优先级。
接下来一周内,将会关注自己的不良情绪,当自己情绪消极时,提醒自己“质疑下结论和找原因”思考实际目标,目标是做到遇挫时情绪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