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我是Grace,中文名刘玲红,我的职业是一名化学分析工程师,爱好心理学,喜欢认识新朋友。今天非常荣幸参加申活分舵的TF1-1的拆书晋级活动。
首先向大家介绍下什么是拆书和拆书帮。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是以提升能力和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是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将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然后规划运用。拆不是拆散,而是指知识转化和内化。拆书具体分为个人学习拆书法和组织学习拆书法,无论哪种拆书法都离不开核心工具RIA,这里R是指原文片段,I是指拆书家的对片段的讲解和对听众的引导;A是指将拆书的知识指导并应用于学习和生活。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拆书帮分舵是一种公益性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我今天的拆书内容,拆书原文片段来自一本非常受欢迎的书---《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是由著名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撰写,书中教大家怎么用爱的语言进行沟通。下面请大家花30s的时间阅读手中的材料。
当他人遭遇不幸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倾听他人有助于对他人的理解和接纳。
与此同时,不论别人用怎样的词语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他们的观察、感受、需求和请求。有时,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来帮助对方了解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保持持续的关注,为对方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
在我们日常谈话交流中,倾听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正确的倾听应该包含两个前提和三个步骤。
两个前提分别是:
1 放下自己已有想想法和判断。
2 不要急于提建议和安慰,因为这样对方很难体会到我们的关心。
三个步骤是:
首先,全神贯注的倾听,对对方谈话保持持续的关注。
接着,在听的过程中用心体会他们的所描述的观察、感受、需求和请求。
最后,主动反馈,表达我们的理解,让对方知晓我们对他的意思的了解程度。
A1:在这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个小故事:我有一位好朋友,她时常向我抱怨她同事怎么不好,她说“我们公司那个Rose真的很讨厌,整天不认真做事,出了问题就知道推卸责任。”我一听就立即给出自己的判断,觉得这种人到处都有,就说:“你不要理这种人。”接着朋友又说“领导也不公正,明明是rose把事情忘了交待我,耽误事情进展,怎么最后都成了我的错,真气人。” 我听完马上又直接来一句:“真的不开心就换工作吧。”这样说并没有消解她心头的气,她继续抱怨:“换工作哪有你说的那么容易。”此时我也有点没耐心了,觉得她光抱怨不听建议,不解决问题。而她看来似乎我根本不在意她的烦恼,也不理解她的感受。
其实当时我心里想关心她,帮助她,但因在沟通中没能正确倾听,这份关心也没能正确传达给对方。
A2:非暴力沟通书中倾听片段教会我怎么在沟通中正确的倾听。我打算下周和她碰面时,如再遇到她情绪不好抱怨,我会尝试按照两个前提和三个步骤的方法倾听。
首先谈话前告诉自己放下成见和固有的判断,不急着给建议和安慰。
接着,当聊天开始后参照三个步骤:
首先, 耐心地倾听她的抱怨,让她尽情的表达。
接着,听的过程中体会她的感受和需求
最后,当她说完后,我不立即给与建议,而是反馈性的说,如“你看上去情绪的确不好”“遇到做事情不负责任的同事的确让人生气”类似的话。
希望这样做好倾听者的角色,让她体会到被关注和被理解,最终达成愉快和谐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