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哈尔滨索菲亚分舵的旎旎。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第一个标签,我的职业是护士;第二个标签,我的爱好是旅行;第三标签,我的性格比较积极、善良。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学习主题是:失败的时候,请原谅自己。
【学习目标】希望通过本次学习,在遭遇挫折或失败时,大家可以使用“自我谅解”三步骤(澄清)不再苛求自己,帮助自己重拾(行为)信心(界定)。
因为后面的学习有讨论演练的环节,王辉和学莉一组,枫枫、阳阳和小爱一组,稍后就按这个分组进行演练。
【图书介绍】
事件场景:相信我们的身边一定少不了这样一群人——有人为了美容养颜,想要养成早睡习惯,却每晚刷剧看抖音熬到三更半夜;有人为了身体健康,计划每天跑步5公里,开始还勉强跑几天,然后有了各种借口,将跑鞋束之高阁;还有人为了培养写作能力,立下flag在简书上日更文章,结果没写几篇,就一脸苦情地上演“皇上,太难了,臣妾做不到”的戏码......不知道曾经的你们是不是这样的一群人呢?在这里我很负责的说,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提问:如果各位都很优秀,那也请大家代入一下,如果像这样一遍遍地立约,一次次地毁约,我们会有怎样的心情?我们又会怎样处理呢?可能我们会感到愧疚、气愤,甚至开始讨厌自己?
影响:如果上述的情形屡次出现,很可能我们会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给自己贴上各种标签,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放弃梦想。
解决:那当我们失败时,当我们失去信心时,该怎么办呢?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在这本《自控力》中指出了人们对自控力的一些错误认知,剖析本质原因,给出了应对方法,可以帮助大家重拾信心,重新扬帆继续追寻梦想。
【A1促动参与量表自测题】先请大家用1分钟做一个小测试。
请大家对下面五种情况,以1—5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仔细阅读每一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打分,并在完成后核算一下总分。
1(从不) 2(偶尔) 3(有时) 4(经常) 5(总是)
1.当没有完成计划时,我有很强的挫败感。
2.当计划失败时,我认为自己很笨/很懒。
3.当我未完成目标时,会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注定一事无成。
4.当对自己失望时,我会放弃原来的目标。
5.当计划失败时,我不会去想失败的原因。
【拆书家解读】
接下来大家可以对照结果,了解一下自己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的反应,得分高的小伙伴会以自我否定或自我怀疑的形式苛求自己,增加负罪感,这时的我们更倾向于逃避承担责任,甚至选择放弃。
而得分低的小伙伴,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倾向于原谅自己,接纳自己,更愿意承担责任,更愿意进行反思修正,帮助自己重回正轨。我有看到大部分的小伙伴都集中在10—19分,说明大家在失败面前都不会选择苛求自己,这非常棒。
当然,这个量表有其局限性,不是唯一的标准和一成不变的,只是我们当下状态的一种反应。
接下来,我们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片段。
片段选自《自控力》P160—161
一位不再苛求自己的作家
今年24岁的本是个中学老师,教社会学。他有个文学梦想,希望在暑假结束的时候写完自己的小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需要每天写10页,每天都得写。但实际上,他每天只能写2—3页。然后,他就会因为进度太滞后而觉得备受打击,第二天索性什么都不写了。当他意识到开学前不可能写完这本书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是个骗子。如果他不趁着暑假有空的时候努力写稿,开学后他还要批改作业、做教学计划,哪还有时间继续写作呢?本没有取得自己期待的进展,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应该继续追求这个目标。他告诉自己,一位真正的作家应该是高产的。一位真正的作家应该从来不玩电脑游戏,只会一直写作。这么一想,他就开始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作品,认定自己的东西都是垃圾。
那年的秋季学期,本在我班里上课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放弃了自己的目标。他来上课只是为了学会怎么激励自己的学生。但当我们讨论自我批评的时候,他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当他练习在“放弃写小说”这件事上原谅自己的时候,他首先注意到了放弃抵抗背后的恐惧和自我怀疑。如果没有达成“每天写10页”的小目标,他就会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天分或无法投入足够的精力去实现“成为小说家”的大目标。他用这样的想法来安慰自己:挫折只是人性的一部分,不能说明自己永远不会成功。他想起以前读过的故事,很多作家在写作的初期都有过挣扎。为了更加同情自己,本想象自己会如何开导想放弃目标的学生。本意识到,如果这个目标很重要,他就会鼓励学生坚持下去。他会告诉学生,现在做的所有努力都会让他们更靠近目标。他肯定不会对学生说:“你骗谁呢?你写的东西都是垃圾。”
通过这个练习,本找到了重新开始写作的动力,捡起了当时没写完的稿子。他承诺每周抽时间写10页,这对已经开学的他来说还算合理,而且他也觉得这样比较能应付得来。
【提问互动】
1. 当本没有完成期望目标时,他是怎样评价自己的?
学习者:觉得自己是个骗子,认定自己的东西都是垃圾....
2. 本对此产生了怎样的情绪变化呢?
学习者:怀疑自己、否定自己。
3.那当本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后,他还坚持自己的目标吗?
学习者:没有
拆书家:是的,本因为自己没有完成目标,怀疑否定自己后,几乎放弃了目标。
这就是我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个拆页的主要原因。
那如何才能让我们对自己不再苛求,从失败的糟糕局面中逃离出来,重拾信心呢?
【How】依据原文,细化出3个步骤帮助我们原谅自己,重拾信心。
1. 自我觉察——觉察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并描述出来,帮助我们看清自己,积极面对问题,而不是像案例中本那样急于给自己贴上“骗子”的标签,否定自己的努力。
2. 自我接纳——告诉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偶尔偷个懒、搞砸了事情,也不是不可原谅的。一时失败并不意味着永远不会成功。
3. 角色转换——想象自己会怎样劝慰一个经历同样挫折的朋友,通过改变角色转换思维,帮助自己重拾信心,重归正途。
【适用边界】
这个拆页主要是解决当我们定计划失败或没完成目标而失去信心时,如何重拾信心,重新起航的问题。那具体怎样顺利完成计划?怎样实现目标?不是今天这个拆页所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我们反复在一类事情上失败,也不能单纯用这个方法解决。这时候,我们可能要深究其本质原因,否则,可能会导致我们屡战屡败,败了再战,陷入一个无限循环中,无益于我们的成长。
【预防异议】
那说到这儿,可能有小伙伴会有疑惑,自我批评不是应该更利于自控,而自我原谅会导致自我放纵啊?
一开始,我也有这样的直觉。但是,有研究显示,在面对挫折时,持自我原谅态度的人比持自我批评态度的人更愿意承担责任。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当我们在失落的时候,是不是更容易受到一些诱惑而放纵自己呢?
而自我原谅是可以消除人们失败时的羞愧和痛苦,主动反思为什么失败,也更愿意去调整行动,从而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举例】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在拆书过级中的坎坷经历哈。我是咱们分舵的创始会员,而且我非常有可能和王辉同年晋级三级拆书家的。但为什么我现在还在这里练级呢?为什么我现在又能在这里练级呢?
18年9月一过3-3,线上评审未通过;同年11月再过3-3,现场观察家未通过,接着12月我三战3-3,依然以失败告终。时隔两年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我和我师父通话,自己气急败坏地说,我再也不过级了,我根本hold不住现场,像木偶一样站在前面被学习者牵着走,我就不是做这事的料......我带着给自己的各种糟糕的标签暂停了拆书过级之路。
这期间,在各种鼓励、督促和刺激下,我咬了几十次的牙,终于在去年的12月份又重启过级这条魔鬼之旅。
但在选拆页的过程中又遇到了挫折,怎么都找不到让我心动的拆页,之前的负面情绪又出来了,直到我在整理之前的过级稿时,看到了这个拆页。
1. 自我觉察——几次过级失败,找不到合适的拆页,我有很强的挫败感,想终止过级;
2. 自我接纳——我没有学过专门的培训课程,之前又没有类似的培训经验;虽然3-3过的比较费劲,但在训练营曾作为“优秀学员”进行分享,而且这之前的过级也都很顺利,所以,我还是很有可能过级成功的;
3. 角色转换——回想自己在面对其他小伙伴抱怨拆页难找时,我会告诉他们去拆书帮网站寻找灵感,或是回头看看在训练营作业里筛选片段,再或者把拆过的片段找出来重新诠释......
于是,我就将之前的3-2拆页拿来重新拆解,其中内容有了大幅调整。
【A3促动参与】
拆书家提问设计:
为了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我谅解”的方法,我设计了一个场景,请小伙伴们根据我的场景编写一个剧本或是给出一个解决方案。
【场景】玲玲,26岁,公司职员,看到身边有很多优秀的人有着各种优秀的习惯。她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给自己定下了“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读书”的目标。
第一天,5点的时候,玲玲压根就没睁开眼睛;第二天,玲玲对自己说“困死了,再睡会儿”,第三天,玲玲终于在5点从被窝爬出来了,可拿着书时,脑子还在梦游,上班的时候也是无精打采,哈气连天......很快一个月过去了,玲玲都没能很标准地执行计划,她对自己很失望,说自己就是“懒虫”、“无可救药了”“注定这辈子啥也干不好”......最后“破罐子破摔”,干脆不早起了也不读书了。
下面,请大家用今天学习的方法让玲玲原谅自己,并帮助自己重拾信心和动力来培养“早起读书计划”。
重点提示大家,我们只用刚刚学习的方法帮助玲玲谅解自己,重拾信心,重新扬帆就好。至于究竟怎样完成“早起读书”的目标,我们可以另找时间讨论。大家用5分钟的时间来制定解决方案,用1分钟时间在小组内简短讨论一下,稍后我会请小伙伴上来和大家分享。
【学习者分享】
1. 自我觉察:觉察计划失败后,说自己是“懒虫”、“很失败”......
2. 自我接纳: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不一定要和别人比。只是没能早起也不能说明我就不好。
3. 角色转换:如果我的朋友发生了这样的情形,我会和他说,如果五点起不来,那就六点起。再说,就算不早起,也是可以变优秀的啊。
【拆书家】
谢谢王辉的分享,虽然这个场景是我设计的,但在现实中也会是常出现的。玲玲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对她当时的状态来说是一种苛求,所以导致她最后放弃。而我们在苛求自己的时候,是可以通过“自我谅解”的方法帮助自己从失败中走出了,重拾信心。
【A2催化应用】
小伙伴们,在结束今天的学习之前。我们每个人在接下来的一周里,运用今天学习的方法,把从前因为受到挫折或失败而搁浅的某个计划重新捡起来,当然也可以尝试制定一个更为合理可行的方案将计划进行下去。完成以后,大家可以把作业单独发给我或是直接发在群里。
【学习者作业】
背景:2020年初立下了一年读50本书的flag,结果连20本都没读完。认为自己天天就会喊口号,落不到行动上,对自己很失望。
目标:周末使用“自我谅解”法接纳自己,并尝试重新制定新年读书计划。
步骤:
1.自我觉察:没能完成读书计划,对自己很失望;
2.自我接纳:告诉自己,每天要工作,下班以后还要看孩子学习,收拾家务,留给自己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
3.角色转换:如果身边的同事或朋友因为这种事情否定自己,我会和他说,成功不是以读了多少书为标准的,而且一年能读20本书已经很厉害了。我可能还会建议他重新制定读书计划。
附:2021年读书计划:
1. 每天睡前读30分钟书,不限页数;
2. 将书放在床旁,随手就可以拿到;
3. 准备便签和笔,可随时记录想法。
最后,我想和大家说,我们一直走在路上,难免遭遇挫折,也难免会失败,重点的是我们如何调整自己积极地去面对。希望伙伴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在失败的时候,能够觉察自己、接纳自己、鼓励自己,更快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实现目标,实现梦想。
今天的拆书学习就到这里了,谢谢各位小伙伴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