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邓露珍,露水的露珍珠的珍,意思是我是我爸妈在下雨天的马路上捡到的一颗珍珠。
今天我要给大家拆解的片段来自《伯恩斯新情绪疗法》。这本书的作者就叫伯恩斯,他是一位心理医生,所以这本书浓缩了他的实战治疗经验,实操性都非常的强。它是适用于我们每个人的,这是一本非常有用的心理自助书。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消极情绪,那么当我们产生这些消极情绪的时候,我们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相应的方法帮助我们走出消极情绪。
我今天要带来的这个拆页就是解除戒备法,大家可以先花两分钟读一下我刚才发给大家的这个拆页。读的内容就是解除戒备法这一小节的内容,然后大家读完的时候可以稍微示意我一下,然后我就知道大家读完了。谢谢。
如果家人和朋友老是喜欢对你使出威逼利诱的手段,你就会越发地麻木不仁。他们动不动就把“你应该”这几个字挂在嘴边,种种屈辱的想法本来已经占据了你的头脑,现在它们更变本加厉了。为什么这种步步紧逼的方法注定 会失败呢?根据基本的物理原理,每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相等的反作用力。只要你觉得有人推你,无论这个人是否在用手真正地推你的胸口,还是他只是对你颐指气使,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你总会出于本能绷紧神经,进入警备状态。所以,如果有人强迫你做事,很可能会激起你的自卫意识,你会为了保留尊严而一口回绝。可这却是一个矛盾问题——你往往会伤害自己。
当别人硬逼着你做的事其实对你有利的时候,这就很让人为难了。你将陷入两难境地,你要是回绝别人吧,结果是除了为难他们之外,你得不到一点好处。可是如果乖乖照办吧,你又不甘心。因为只要你屈从于这些强迫性的命令,你就会觉得受制于人,颜面尽失。没人喜欢被胁迫。
举例来说,玛丽是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她患上抑郁症已有多年,后来她父母介绍她来我这里。玛丽是个不折不扣的“宅女”,有段时间她可以一连几个月一个人待在家里看电视肥皂剧。究其原因,部分在于她错误地认为,如果自己走到公共场合,人们会把她当怪物一样看,另外一部分原因还在于她有一个专制蛮横的母亲,这让她产生了被胁迫的感觉。母亲老命令玛丽出去做点事,玛丽承认做事有益于身心健康,但这却意味着向母亲屈服。所以,母亲越强迫她,玛丽的逆反心理就越强烈。
你越觉得别人强迫你做事,你就越不想做,这真是人性的一个悲剧。不过幸运的是,要想对付那些老是在你耳边唠叨责备个没完、一心想控制你的人,还是很容易的。就假设你是玛丽吧,你经过一番前思后想后,终于决定还是做点事比较好。你刚刚做好决定,母亲却正好闯进你的卧室,她大声嚷着: “别老赖在床上!你这是在白白地浪费生命。快起来!看看和你同龄的人是怎么生活的,还不学着点!”尽管在这一刻,你本已决定振作起来,但突然就开始对这个决定厌恶之极!
解除戒备法是一种颇有些霸气的方法,它可以解决你的问题(下一章将描述使用这种文字游戏的其他例子)。解除戒备法的关键在于同意你母亲的意见,但你得告诉她,你听她的话只是你先做了同样的决定,并不是因为屈从于她的命令。因此,你可以这样回答:“是的,妈妈,我刚刚把我的情况想清楚了,我觉得做点事对我有好处。这是我自己的决定,所以我才准备这样去做。”现在,你就开始做事了,而且也不会不甘心。如果你想在话里夹枪带棒的话,也可以这样说:“是的,妈妈,我已经决定准备起床了, 你用不着再多嘴!”
大家都读的差不多了吗?下面我进行我的拆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就是当别人,尤其是我们的家人朋友,命令要求或催促我们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有逆反心理,如果这件事我们本来就不想做,逆反就逆反了,不想做就不做了,但是如果这件事我们本来就打算做的,对我们是有益的,但是当他们跟我们说”你应该这么这么做”的时候,我们因为自己的自尊心,或者是为了面子,或是为了想要有这种自我掌控感,我们可能就会一口去回绝做这件我们本来打算做的这件对我们有益的事情。这听起来有点傻,有点自讨苦吃对吧?但有时候我们就会把自己陷入这样的两难境地。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呢?
这个拆页介绍一种方法叫解除戒备法。这个方法包括两个要点:哪两点呢?(1)同意对方的意见;(2)明确表示我们要做这件事,但我并不是因为对方要求我这么做我才这么做的,这是我们自己的决定。读这个拆页的时候我产生了特别大的共鸣,尤其是拆页里提到的这个起床的例子。我真的是感同身受。我每次回家,尤其是冬天的时候,我老家是广西的,大家都知道这个南方的冬天有多么的冷哈,然后我就会睡觉躺在被窝里就很不想起床,就会赖床,有时候可能会睡到中午。快到中午的时候我觉得都到中午了我该起床了,而且我还有点饿了,我得起来吃东西。但是我正准备起床的时候,我的房门就被敲得震天响,然后传来我妈的声音“都几点了,你怎么还不起床!你还吃不吃饭了!你怎么这么懒!”然后听她这么说后,我本来是要起床的,顿时我就不想起了,我就很烦,就好像我如果起床了是因为她叫我我才起床的。好像如果我起了就等于承认她说的是对的,承认是我懒。这个时候她越叫我起我就越不起。导致结果就是我会一直睡一直睡,睡得我头都晕了,肚子也越来越饿了,我还自己一肚子气,就想我妈怎么这么烦。
我要是当时掌握了这个解除戒备法,我就可以跟我妈说“我现在肚子有点饿了,我马上就起床。但我起床并不是因为你来叫我起床我才起床的,在你叫我之前我就决定待会就起床了。
通过这样的解除戒备法,我就起床了,我就不用挨饿,不用睡得头都晕了,也不用自己在那生闷气。那大家可能会想,那你这么说的话,对方会不会不高兴,会不会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会有矛盾,其实我妈是有一点敏感的,我这么说她确实可能会不太高兴,如果我不想升级我们俩的矛盾,那我可能就不会跟她说什么,但是我会跟我自己说,我要起床,但我并不是因为她来叫我我才起床的,是我自己决定要这么做的。那不管你是跟自己说还是跟对方说,其实都是一个平衡自己然后去解除自己的戒备,然后帮助自己去做这样一个明智的决定。
拆书家提问设计:接下来我们进入A1环节,大家刚才看了这个拆页,然后听了我的拆解,大家可以联系自身想想自己有没有碰到类似的情况,就是让你产生逆反心理的情况,当时你是怎么做的?可以在小组里进行讨论。然后还是这边4位,这边4位(手指出分组成员,沿用了上一位拆书家的分组)一组,时间5分钟。大家可以现在就开始在组内分享。
大家讨论的差不多了吗?那我们要不这组请个代表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案例吧。
学习者案例记录1:我跟我老丈人的关系不好,他一来我就从家务劳动退出来了,他觉得你扫地也不合适,拖地也不合适,倒个垃圾都嫌你浪费塑料袋,下一次他来我就用这个解除戒备法,“爸爸这个扫地的方法你不要干涉我,这是我想这么干的”。
学习者案例记录2:我跟我父亲,我们家族有十几个堂兄弟,每年我们会一起聚一聚,现在我们大了,每年聚一聚的时候我们都会去帮个忙,一起做饭做菜,那去年有一天我本来是想过去帮忙的,结果我爸就跟我说“你赶紧去啊,去帮忙!”我就很烦,你让我干我就不干。我就要跟他对着干。我爸也很生气,我自己也很生气,自己做了一个不好的选择,你知道你应该去,但最后你没有去。现在用这个方法去想的话,我可以说“好了,我知道了,我现在正准备去了。”这样可能会好一点,这样你也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拆书家提问设计:接下来我们进入A2环节,请大家根据拆页的内容,讲的解除戒备法的方法,大家可以想一下,在未来当我们遇到类似的情况,当我们产生逆反心理的时候,我们对此该如何回应,大家可以花一分钟的时间在这个便签上写下这个事情是什么,具体回应的话是什么。时间一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1:
事件:妈妈叫多穿衣服。
回应:好的,我刚才看了天气预报,天气冷,我正准备多穿点。
学习者案例记录2:
事件:父亲让我去帮亲戚的忙,我正准备去的,结果他说了我就不想去了。
回应:我正准备去的,不要催我了。
我看到有些小伙伴已经写完了,那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