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胡家宇,江苏徐州人。家里排行老三。90年代爸妈为了生我,飞到了辽宁沈阳。所以我的小名又叫飞翔。
我是处女座,塔罗牌13 9 9,经常会在某件事或某个行为上深度思考。
我本人酷爱历史,尤其喜欢西汉史。同时我又是一名注册财务师,主要为中产家庭做资产配置和财务策划的。是中产家庭不可缺少的财经眼和智囊图。
接下来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拆书和拆书帮:
拆书的拆不是拆散是转化和内化。拆书就是强调把图书的知识拆页转化为学习者的能力。
拆书法分为应用个人学习的RIA便签读书法和应用于组织学习的现场学习法,也叫RIA现场学习法。
RIA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R:就是阅读原文片段;
I:是引导与促进,就是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总结、启发和重述知识。
A:就是Appropriatation,拆为己用。
它又可以细分为
A1:激活学习者过往的经验,它指向的是过去
A2:催化学习者实践和应用,它指向的是未来
如果是现场学习法又可分为A3
A3:促动学习者现场演练,它强调当下的演练。
拆书帮就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他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是一个非营利性的青年组织,其使命就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看着”幻想的情景在头脑中闪过,人的思绪也随之而去。在此过程中,人们最终将获得一个全方位的直觉的理解,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人们还将意识到,对于他们的作为和他们的存在本身而言,什么是重要的。如此一来,他们不仅能明白“什么是讲得通的”,还能明白“什么是感觉对的”。
一本好书、一部好电影都可以让你的思绪远游,幻想也能做到这一点,你也可以借此“访问”一下自己的未来。谁知道你将会发现什么呢?
大家也可以练习一下。找一个舒适的地方,或站或坐或躺,再想一个对你而言很重要的愿望。闭上眼睛,想象愿望达成时的情景。你是怎么看待愿望达成的?愿望达成时你是什么感觉?你的幻想里还有什么人?尽量多幻想一些与感官有关的情景,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调动起来。如果你的思绪开始向别的愿望偏移,或开始出现与原初的愿望相背离的情景,不要管它,跟着它走,一 路“观察”你的幻想,把理智放在一边。
将你幻想的内容写下来。设定一个计时器,随着幻想,边想边记录,不用管语法和逻辑正确不正确。超现实主义者对幻想尤其看重,他们将这种书写称作“信笔由缰”( automatic writing )。或者可以使用智能手机里的录音功能,边想边大声说出你幻想的内容。这样做的话,你就可以重新听一遍头脑里闪过的种种思绪。也许你会发现自已原初的原望得到了强化,甚至延伸;也许你会发现愿望比原先预想的难度大很多、也比预想的更令人激动。
——厄廷根《反惰性》P45
这个拆页和我们分享了用乐观幻想探索自我的具体方法。要想正确使用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你要探索的领域最好是你熟悉或者经历过的。
因为探索是一个过程,而陌生的领域无法幻想出具体的过程。不仅无法起到探索作用,还会导致我们的大脑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出现偏离。
那具体怎么幻想呢?我总结概括为四点:
第一:保持轻松舒展的状态,然后确定一个想要实现的愿望。
比如:你想明天早起半小时去上班。
第二:想象愿望达成时的情景,调动你的感官,将幻想具体化。
因为幻想也是一种行为,所以我们幻想出来的直觉跟的直觉一样,都会唤起人体的反应。而幻想场景越具体越逼真,我们的反应也就越真实。
那大家跟着我一起想象一下明天真的提前半小时上班是什么场景。那这个场景可能是这样的:你插着耳机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等待地铁进站,此时的你终于不用像往常一样再拼命的往里挤了,进去之后里面竟然还有座!你坐在地铁里惬意的刷着手机,当你抬起头时,发现旁边坐着的男神在含情脉脉的看着你。于是心里那只可爱的小鹿又开始四处乱撞了...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发现:哦,我原来不是喜欢早起,而是喜欢慢节奏的生活。
第三:如果思绪开始偏移不要控制它,让它任意驰骋。
这个时候你的幻想里突然闯入一群歹徒要伤害你的男神,于是你一个人撸起袖子干翻了六个歹徒,最终保护了男神。到了晚上公安局长亲自上门给你带上了小红花,新闻联播也报道了你的事迹,不仅公司奖励了你一万块钱,就连你单挑歹徒的视频也被人上传到了网上上获得一亿个赞...
那这个场景你可能就会发现:我的天哪!我竟然有一个女侠梦。
如果一开始我们就禁止思绪往歹徒方向去想,我们也就不会意识到自己有一个行侠仗义的梦想了。所以我们让思绪任意驰骋就是为了增加一些随机性来更好的发现自己。
第四:记录幻想的内容,然后回到现实反思和解剖。
你也很疑惑,为什么我会想到公安局长给我带小红花这些场景?这个时候经过你的反思和解剖你明白了:哦,原来我内心是渴望被鼓励被认可的。
这就是记录和反思的好处,它帮我们找到了内心深处的渴望。
你们看,我们根据拆页的方法:不仅明白了自己是喜欢慢生活的人,还发现自己有一个女侠梦,,又找到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渴望。这就是乐观幻想的探索价值。
我和大家分享一个我用幻想终止过的一段感情经历:
初一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那个时候我就一直幻想有一天我和她能成为同桌,然后拉着她的小手一起放学回家。但是第二年分班之后我们就没有联系了。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因为一个初中群让我们联系上了。
18年年初我请她吃饭,之后我们保持了联系,开始煲起了电话粥。那个时候我就经常幻想:如果明天能和她一起吃饭那简直幸福死了。
过了几个月我们熟悉了一些,我发现她有很强的控制欲。那个时候我开始刻意控制我的大脑不要往这方面想,而是多想一些跟她一起吃饭然后手拉手看电影这些具体的场景。
半年后,我们都很熟悉了,有了一些暧昧。我开始更具体地想象和她相处时会是什么美好场景。结果那个控制我的画面又出来了,我这次顺着大脑去想,于是我的大脑里开始出现了一些争吵和任性的画面,心理就产生了很强烈的排斥感。我才发现我很讨厌别人控制我,继续深挖之后,我就明白我们并不合适。于是我就立即停止了暧昧关系,和她保持了距离。
你看,这个姑娘可以说是我儿时的梦想,当她走进现实时。我的大脑就刻意的搜集她的优点来强化那些美好的幻想。而她的那些缺点被我刻意的屏蔽掉了,渐渐的就沉浸在这个自建的虚拟世界里,最终被反噬了。这就是为什么要在熟悉的领域使用这个工具的原因。
其次:如果我没有控制自己的想法而是把那个控制欲继续下去,我是不是就会更早的意识到我是讨厌被人控制的?从而更早跳出那个虚拟世界?所以我们不要控制自己的思绪,让它任意的驰骋就好了。
分享A2便签
今年回家,我妈说我大爷在老家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让我去相亲,结合拆页的知识我对幻想做了一些改进。
第一:不管这个姑娘外表上有多符合我的审美观,我都要保持冷静。不要过早的去幻想那些美好的场景,避免自己的大脑在处理信息时出现偏差。
第二:多吃饭多聊天彼此熟悉后,再用乐观幻想探索一下可能性:比如她的性格是什么,她是怎么做事的,她的声音表情和经常使用的动作有哪些,我又是怎么看待这些的,将场景具体化,观察自己的反应。
第三:用纸和笔记录将这些场景记录下来。回到现实后再去反思一下我当时的情绪和心理变化。从而做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