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刻意练习》 所属活动: 2021哈尔滨索菲亚分舵线下第1次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什么才是真正的练习,别在傻傻分不清楚?

开场:

HI大家好,我是今天过级3-1的刘学莉,在拆书帮里大家可以叫我雪梨,我的三个标签分别是:二级拆书家、第二个标签HR、第三个标签礼仪文化推广人。

【学习目标】今天拆的是《刻意练习》这本书里面的“有目的的练习”。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大家能够区分出“有目的的练习”和“天真的练习”,并运用“有目的的练习”,在学习和提升技能时更快的得到进步,得到高效练习。

【分组】

为方便接下来的讨论和交流,现分下组,左边2人为一组,右边3人为一组(现场划分) ,共2组。

【学习者场景法介绍图书】

【场景】我们单位同事很有意思,领导让他汇总个数据,他吭哧半天哀声怨道地说怎么这么多数据,太麻烦了。上天入地开始表明决心要学习办公软件,另外一个同事很热心常,就一步步地一步步地问他,办公软件有很多,你是想学习什么工具,解决什么问题,一顿聊,原来就是想学习通过设立公式直接汇总,同事就交他,他就一遍遍练习,差不多一个月时间,又开始这个月的汇总表了,内容变了这个公式不适合了,他这脑袋大了,说:”这也太复杂了,我还是多动几下手一个个算吧!”

【提问】

请问我同事通过临摹的重复练习有效果?

为什么有人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一个技能,他却举步维艰?有什么他没有想到的呢?

【影响】埋头反复练习,没有提升;想学习一项新技能,感觉太复杂了,脑袋疼,放弃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消耗自己的心理防线,打压自己的自信心,建立了得过且过的心态,时间长了被职场淘汰,影响自己梦想的实现,建立了不自性的人格。

【解决】今天这本书《刻意练习》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还告诉大家世界上没有存在所谓的天才,区分练习方法,运用“有目的的练习”四步,就能快速提升和学习新技能。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有目的的练习VS天真的练习

如果对这种自动化的表现并不满意,你要做什么?如果你是一位工作了10年之久的老师,你想做一些事情,让学生对你上的课更感兴趣,并让你在课堂上更加高效,你该做什么?你基本上每个周末都打高尔夫球,想再提高一些,该怎么办?你在一家广告公司担任打字员,想让别人对你的打字速度感到惊叹,又该怎么办?

这便是史蒂夫·法隆在经过几次练习之后发现他自己所处的情形。在那一刻,他对自己能够听到一串数字、把它们记下来,然后再念给我听等,感到很满意,而且,由于大家知道,短时记忆存在局限,所以,他的表现也和人们期望的差不多,中规中矩。他原本可以不停地这样记下去,在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之后,最多能记住8个或9个数字。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他参加了我设计的这个实验,而我设计这个实验的初衷,就是使他持续不断地接受挑战,以便每次都能比上次多记住一位数字,同时,也因为他是那种天生就喜欢挑战的人,所以,他在逼迫自己变得更优秀。

他采用的这种方法,我们称为“有目的的练习”,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对他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成功。正如我们接下来将看到的那样,这种方法并非总是如此成功,但它比通常的方法更有效一些,而且,这是通向刻意练习的第一步,而我们的最终目标便是刻意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几个特征,使得它与我们所说的“天真的练习”区分开来。所谓“天真的练习”,基本上只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Y

小孩子上学期间都会学大量地刷题、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效果好、自己家的很慢;同样时间学习技能有人进步快,而有人举步维艰。

今天这个拆页讲到练习方式不同,结果就会不同。运用“有目的的练习”更容易提升与学习新技能,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WHAT

我们看到原文中谈到两个概念的练习,“有目的的练习”和“天真的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是有效的方法,再加上老师的指导,不断的挑战新目标。

“天真的练习”:只靠反复单一练习。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组案例来对比感受一下两者之间的区别:

【案例与概念相互参照】

1. 现在跳绳100下,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我的目标就是每天100下。请问这是有目的的练习?

不是,目标从未改变过,就是不进则退,未接受新的挑战,一直在自己的舒服区里,相当于固步自封没有成长。

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2. 我要运动减肥?

请问这是有目的的练习?不是,目标不够清晰,没有衡量标准,难以实现。

有目的的练习要有明确的具体目标,可以有效地用于引导你的练习

3. 我是一个聪明的人,我能力很强,可以一边打着电脑,一边学习沟通技巧。请问这是有目的的练习?

不是,有点像小猫钓鱼故事“三心二意”,不专注做某件事情,就会一无所获。

有目的的练习需要专注,一次一个目标,把注意力集中到你的任务上更促进取得进步

4. 我最喜欢张学友,我模仿他唱歌提升唱歌技巧。请问这是有目的的练习?

不是,没有请专业老师的指导,反复练习很难提升唱歌技巧。

有目的的练习需要指导与反馈,这样才更清晰努力的方向,缩短练习时间。

【How引出具体要素骤】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归纳出有目的练习得四步:

1.走出舒服区:找到自己想要改变的舒适区,不断地去设计一个可以挑战的目标。

2.明确具体目标:建议确定一个近期内可以达成的目标;这样更容易激励自己,不易放弃。

3.专注目标任务:集中注意力地专注当前任务;可借助工具或者创造安静的练习环境。

4.有效反馈与指导:得到专业老师指导和反馈。清晰了解改进的地方和离实现目标还有多远。如果没有专业老师反馈,可以自己跟前几次练习效果比对,找改进的地方。

以上四步就是“有目的的练习”,不满足以上四步只是重复练习属于“天真的练习”。

分享一个我儿子经历,用有“目的的练习”提升计算能力:

1.走出舒服区:他现在口算是10分钟50道混合计算题。

2.明确具体目标:一周内为8分钟50道混合计算题。

3.专注目标任务:这个过程是通过定闹表提示自己要专注练习。

4.有效反馈与指导:练习的结果反馈给老师,看看哪个地方还需要提升,哪个地方还需要在加强计算技巧。

最后,他通过用这个方法提高计算能力,还收获专注力。

【预防疑议】

有的伙伴会有其它想法,认为以前都是反复练习就能提高技能,比较21天建立练习习惯,或者累积1万小时练习,就能提高,怎么就得必须运用有目的练习,其实这些方法会有些效果,但是今天讲述的有目的练习,是通过大量科学与事实论证,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家在节省时间,减少心理压力,给出的快速提升和学习新技能的方法。

【适用边界】

适用于不断的挑战新目标,练习中想减少时间成本,更快的提升和学习新技能的人;不适用于安于现状,假装努力,得过且过的人。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显像提问】

通过刚刚区分练习,大家对“有目的的练习”四步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来应用一下“有目的的练习”四步。

编一个近期一个月或者一周有关“有目的的练习”对话的故事,具体要求如下:

1)剧本的内容。包含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包含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结果;

2)编剧的目的。主要是在故事中运用“有目的的练习”四步。摘要写在一张纸上。五分钟后请伙伴分享一下他的剧本。

学习者案例实录:

王老师和旎旎老师分享

王老师:一个月前,我参加全国共拆,有位老师边讲课边手绘,我觉得特别好,我就联系了这位伙伴,拜他为师,开始学习手绘。

旎旎老师:你为什么想要学手绘呢?

王老师:我希望我在讲课的时候没有电脑,也能画出来。(走出舒服区)

旎旎老师:你定好目标了吗?

王老师:定好了,目标就是把讲课的元素画出来。(明确具体目标)

旎旎老师:给自己设定练习时间了吗?

王老师:有设定训练时间啊,近一个月内,每周六、日差不多用二到三个小时,周一到周五为半个小时。在晚上20:00-21:00专注联系。(专注目标任务)

旎旎老师:你只是自己在练习画吗?

王老师:我自己画完会自己对照原画,看看需要改哪些地方,也会发给我的师父请他指导,这样对我提升的速度有帮助。(有效反馈与指导)

【回应反馈-号召鼓掌】

好的,掌声鼓励两位伙伴的分享!

【结语】

今天的拆页活动就到这里,今天讲了如何区分练习方式,也讲到有目的的练习得四步,希望大家通过运用“有目的的练习”做向上生长的自己,感谢伙伴的分享和参与,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