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拆书成长,阅享人生!大家好,我是拆书家翼羽卿枫,感恩在在这里和大家相遇,希望大家在新的2021年持续精进,让我们来见证彼此的成长。我三个标签是:中西医学习者、健康促进者,拆书精进者。
【分组】为了方便一会儿的讨论,我们先分下小组,从我右手边开始两两一组。
【技能点:FAB法介绍图书】
F(Feature):今天我带来的这本书《伯恩斯新情绪疗法》,作者是著名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的医学博士戴维伯恩斯教授。这本书被誉为“抑郁圣经,”是30年来最有效的非药物疗法抗抑郁权威读物,它对抑郁症患者治愈率70%,且持续3年不复发。
A(Advantage):这本书的豆瓣评分8.9,全球畅销超500万册,被人民日报选为“100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与同类心理专业类书籍的晦涩难懂相比,本书是一套治疗体系及整组的工具,可以边读边拿起笔做测试和练习,可读性和操作性非常高。本书荣登“美国心理健康专业人员最乐于推荐自助书籍的第一名”。
2、B(Benefit):
B1:你可能会说我又没有抑郁症,这书对我有意义吗?那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焦虑、内疚、悲观、孤独,易怒,缺乏自信等等,你想要改变,可是总是事与愿违。这本书讲的22个简单有效的负面情绪自救的原则和技巧,可以帮你走出心霾,提振情绪,拥有积极的人生。
B2: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你当过别人的情绪垃圾桶吗?你是别人情绪发泄对象的“软柿子”吗?面对别人的情绪,我们处理不当可能影响彼此关系或者给自己添堵。这篇拆页就可以帮助我们走出抱怨的雾霾。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在遇到别人抱怨时,能够使用反哭诉三步法,分散对方注意力,同时让自己不被抱怨影响。
接下来,请用2分钟阅读标记翼羽卿枫2-3级别的拆页,读完请举手示意我一下。
【拆页片段】p187
莫瑞的病人是一位慢性重症抑郁患者。这位患者名叫哈里特,是一位52岁的雕刻家。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哈里特的问题是她的朋友老喜欢把她当“心理垃圾桶”,把一些个人问题都对她说。这些问题让哈里特深为苦恼,因为她的代入感太强了。他不知道该如何帮助朋友,所以他总是觉得压抑,老是愤愤不平,直到有一天她学会了“莫瑞反哭诉法”。莫瑞只是教她认同朋友的话,然后在朋友的牢骚中找出一些积极的方面并专门围绕这些方面说事,以分散朋友的注意力。
下面就是几个例子:
1.发牢骚的朋友:噢,我到底该拿我女儿怎么办?我担心她又开始抽大麻了!
回应:唉,这年头抽大麻的人确实越来越多了。你女儿做的艺术品很出色,她现在还在做吗?我听说她最近获得了一项大奖。
2.发牢骚的朋友:老板没给我升职,自1年以前升职后就再也没有动静了。我在这里干了20年,我认为我应该升职。
回应:确实,你的资历摆在这里,而且你对公司的贡献很大。告诉我,20年前你最开始来这里上班时是什么样的。我敢打赌,那时和现在肯定大不一样。
3.发牢骚的朋友:我的丈夫似乎老是不回家。每天晚上他都出去玩,和那该死的保龄球社团厮混。
回应:你最近不是也玩保龄球吗?我还听说你得了很高的分呢!
哈里特很快就学会了“莫瑞诉反哭法”,她说她的情绪和心态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技能点:细化行动步骤或意译案例-本篇选择细化行动步骤】
【why】
现在开始讲解之前,我想问问大家你身边有爱抱怨的人嘛?就拿我来说,我最常听见的抱怨就是:“当初脑子是进了多大的水,才选择了当医生!”
〈一般做法〉:
生活中这样的事比比皆是,我们也许都当过别人的“情绪垃圾桶”,你去劝他们,往往根本没有什么效果;你和他们“同仇敌忾”,结果弄得自己越来越生气,你在心理筑起“防御高墙”回避他们,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一般做法的坏处〉:
最近有国外研究显示:抱怨听得多,容易伤害人脑。大脑的工作方式就像肌肉一样,如果让它听到了太多负面信息,很可能导致当事者也会按照消极的方式行事。更糟糕的是,长时间暴露在抱怨环境中还会使人变得愚蠢和麻木。所以,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
【what】
这篇拆页讲是“反哭诉三步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积极地回应他人抱怨的方法。
【how】(细化行动步骤)具体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表认同,表达认同,给出肯定恢复,说出接纳对方说的部分正确的观点,可以适当重复对方的话,用“是啊,确实……”,卸下对方心理防卫。
如同原文中例子1“唉,这年头抽大麻的人确实越来越多了。”
第二步:找积极,在他表述的内容中找到积极、正向的方面。这需要我们做到下面两个方面:
1积极的倾听:不能带着个人的评价,倾听时要注意眼神、表情、肢体语言等交流。
2倾听积极点:在倾听的过程中,找到你感兴趣的,或对方在乎的积极的点。
同样是原文例子1中, 发牢骚的朋友:噢,我到底该拿我女儿怎么办?我担心她又开始抽大麻了!
回应者抓住的就是“女儿” 这个关注点。
第三步:说积极。围绕对方表达内容的积极一面展开新的话题,可以是赞美,或者对对方有利的事情。可以适当提问,转移对方注意力!
回应着继续给予真诚的回应:你女儿做的艺术品很出色。她现在还在做吗?我听说她最近获得了一项大奖。
【where】
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这一方法,我总结了3点……
1,情绪有一定的感染性,面对各种抱怨而我们自己不是抱怨对象:当我们不想被对方情绪传染,却又不能离开抱怨环境,或者必须给予回应时。
2,我们在乎对方情绪,我们自己作为抱怨的对象,想有效化解抱怨同时让对方能平复抱怨情绪。
3,用于我们自己内心产生抱怨情绪时,可以给自己来个反哭诉法。
当然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当你刚说出她自己话语中正向的点后,对方马上开始反驳时,后面你只要认真倾听就好了。这个方法,不适合对方内心坚定的就想报怨、就是想倾述时。
举个例子:
这周工作中我就使用了这个方法,我有一个患者红姐(化名),从她住院第一天开始就是各种抱怨,每天查房时以泪洗面,简直是林黛玉翻版。每次去查房,在门外我都得做好长时间心理铺垫,从她得病房走,情绪都会受影响,我还不想带着这个情绪去看下一个病人,有一次她和我说“大夫,我尿中都查到结核菌了,还耐药了,我就是这个病了呗?!我怎么这么倒霉啊,这病很难治吧?得花好多钱吧?我这住院,家里孩子咋整啊!”说着就又摸起眼泪来了!
我就按今天的拆页反哭诉三步法。
(1)我拍拍她的肩膀说“红姐,你确诊了,是耐药泌尿系统结核,这病治起来很复杂,周期很长”(表认同)。
(2)不过,确诊也是好事情啊,不用再反复检查,甚至不用肾活检,省的遭罪,也少花很多钱,再说咱这是能治的病。上次听你说你家孩子学习可好了 !(找积极)
(3)这次期末考试,你不说他考了全班前10名呢,红姐,你是怎么培养他的啊?这么优秀。(说积极)
【预防异议】
讲到这里,小伙伴可能会说,我直接跟对方说积极的事情不就得了,这样也太麻烦了啦?
其实我以前就是这样面对爱抱怨的同事的,结果根本没有什么用,因为无论你怎么说,对方就是想发泄情绪,只有先表达认同,让对方产生共鸣,才能卸下对方心理防卫,对你后面说的内容才能听进去,从而达到转移对方的注意力的目的。
【技能点:促动学习者现场演练】
1.【A3】环节,给出了一个非常具体,确定的场景,学习者可在此场景中演练或者讨论或应用新学技能。
现在我们进入A3环节——促进参与。今天我们学习了“反哭诉三步法”——表认同,找积极,说积极 来回应抱怨,为了加深我们的理解,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丽丽的回应,判断一下是否使用了“反哭诉三步法”?
为了参加读书会等学习活动,周末总是不能带孩子,陪伴父母,父母对丽丽说:“你平常忙就算了,周末了还没个人影,也不知道你天天都在干什么?家里啥啥都指不上你别没学到什么东西,再把身体累坏了!”
A,忙着读书学习的事,说了你也不懂。(×)
B,我知道你们带孩子辛苦,我就个月忙,以后就不忙了。(×)
C,是啊,最近是有点忙,老妈,您辛苦了,除了帮我们带孩子,还照顾我们饮食起居,上次你给我带的“老式蛋糕”怎么做的?我同事吃了都是好吃,还要跟您讨教配方呢!(√)
D,妈妈,我这几个周末在拆书帮过级中,是有点忙,好久没带孩子,我知道你惦记我,我的身体好着呢,咱们一会做点营养高的晚饭,听说对面超市有活动,一会我陪您去买菜吧!(√)
2.使用【A3】技能点的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拆书家设定的案例场景,进行小组讨论、应用知识点并形成一个解决方案,或是应用知识点进行组内角色扮演。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学的内容“反哭诉三步法”,哪三步?——表认同,找积极,说积极。对大家记得非常清楚。现在我们进一步的学以致用,现场演练一下:
场景:丽丽和小芳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小芳最近和老公吵架,小芳的老公忘记了5周年结婚纪念日,和同事去聚餐了。小芳觉得委屈,在和丽丽约会时,说起这事。
丽丽刚学会“反哭诉三步法” ,于是丽丽想用这个方法帮助闺蜜小芳舒缓抱怨情绪。
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两人一组,一人扮演闺蜜小芳倾诉抱怨,一人扮演丽丽回应抱怨。请大家用今天学习的内容,在组内演练一下,5分钟后我会选一个小组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大家一起听听他们是如何回应抱怨的。注意在演练个过程中,熟练使用今天的反哭诉三步法,而并不是真正的解决丽丽的问题。
【当众演示内容——反哭诉三步法】
小芳:丽丽,气死我了。你说是昨天5周年结婚纪念日,他跑到外面跟别人吃饭去了,真没把我放在心上,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丽丽:
表认同:哎呀,结婚纪念日都能忘了。这真是对啊。这个不长心呢。
找积极:但是听说你过生日的时候你老公给你买了一个大钻戒,好多小伙伴都羡慕呢。
说积极:看你每天带着午餐色香味俱全,是你老公做的吗?
小芳(微笑着):他就会做饭会,还会做啥?!
感谢您二位的分享,大家给他们掌声!
【复盘和结束语】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反哭诉三步法”-表认同,找积极,说积极。
是选择忍受抱怨,还是选择创造不抱怨的世界,和有正能量的人同频共振呢?在这里送给大家一句话:唯一能为你的幸福和人生负责的人,就是你。感谢您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