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我在拆书帮的昵称是上官兰幽,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自己,我的第一个标签“特”、第二个标签思维导图学习者、最后一个标签写作爱好者。这个名字来源非常草率对我来说却十分有意义,我希望现实生活中的我成为虚拟世界“社交达人”的我。“特”是亲朋好友赋予的性格特点,也体现在思维方式上的不同。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思维导图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同时也帮助我整合我的知识、经验以及见解。我在大学期间经历过一次毁灭性打击,在今年年初走出来之后发现写作是我生命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介绍拆书帮:
大家可以看到在拆书帮log背景图后有一扇窗户,这扇窗代表拆书帮,这扇窗让我们站在窗前就能闻到花香、见到不同世界。
说到拆书帮就必须先说一下什么是拆书,拆书是一种帮助我们提升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方法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非以知识为中心,意在帮助学习者将知识内化为己用。拆书按照学习方法分为个人学习:用RIA便签法学习一本书就可以达到参加一次培训的效果;组织学习:引导一群把知识拆为己用。
拆书帮是拆书爱好者的社群,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各地拆书帮分舵,各分舵都是非营利性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拆书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在我年初刚接触到拆书的时候就了解了一个理念,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而拆书帮能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这是我心中拆书帮的最大价值。
我2021年的目标是成为三级拆书家,在成为三级拆书家后我会向着成为更好的拆书专家与更好的主题专家去努力。
接下来请大家用3分钟阅读手中材料第2到3页。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p43—p 44
发怒的三个步骤
在平静时期,让自己做好应付紧张时刻的准备,应该承认下面的事实:
1.我们接受这个事实:在跟孩子打交道的时候,我们有时会发脾气。
2.我们有权生气,而不必感到内疚或者羞愧。
3.除了安全考虑,我们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感觉。只要我们不攻击孩子的人品或者性格,我们就可以达我们的愤怒。
这些假设应该列入处理愤怒的具体步骤中去。处理激动的情绪的第一步是给它们明确的定义。这可以提醒相关的人改正或者采取预防措施。这样做的第一步是使用人称代词“我”:“我觉得讨厌”“我觉得被激怒了”。
如果简短的陈述和拉长着的脸并没有产生效果,那么采取第二个步骤。在表达时加强愤怒的强度:
“我生气了。”
“我很生气。”
“我非常非棠生气。
“我气极了。”
有时,仅仅表达出我们的感受(不用解释原因)就能让孩
子停止不端行为。但是,有时候,可能需要采取第三个步骤解释我们生气的原因,说出我们内心的想法,以及我们希望的行为。
“当我看到鞋子、袜子、衬衫、运动衫扔淂满地都是时
我浪生气,生气极了。我真想打开窗户,把这一摊乱七八糟的东西扔到大街上去。”
“看到你打你的弟弟,我很生气,心里面像有团火在烧,
我决不允许你再伤害他。”
“看到你们所有的人一吃完晩饭就冲出去看电视,把那些
脏兮兮的盘子、油腻膩的锅留给我时,我非常愦慨!气淂我简直七窍冒烟!我真想把所有的盘予砸到电视上去!”
“我叫你吃晚饭,而你却不来,我很生气,非常生气,我对自己说:‘我煮了一餐好吃的,希望荻得赞赏和感激,而不
是失望!’”
这个方法可以帮助父母释放怒气,而不致引起伤害,而且,它甚至可以是一堂重要的课,教会孩子如何安全地表达愤怒。孩子可能会明白他自己的愤怒也不是什么大的灾难,可以释放出来,而不会伤害任何人。这堂课不仅仅需要父母把怒火发泄出来,还需要父母向孩子指出情感表达的可接受的方式,要向他们说明表达愤怒应该采取的安全、可理解的方法。
已经有看完的小伙伴,还有没看完的小伙伴先停一下,跟着我接下来的讲述也可帮助大家理解原文。
大家阅读这一片段来自于我手中这本《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以更多的案例向读者讲述如何与孩子沟通以及控制自己的情绪。
why
许多时候我们会感受到怒气无法控制,导致我们被愤怒牵着鼻子走,做出伤害家人、朋友的事情。所以生活中我们需要释放愤怒,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能够教会孩子应对愤怒。
what
今天讲的拆页是“学会应对愤怒,具体做法如下:
how
1、接受发怒的事实,我不需要为表达怒气而感到内疚,只要我不攻击他人身体与心灵。
2、表达愤怒程度。通过拉长脸以及语言让对方感受到我有多生气。
3、找到我发怒的具体原因并说出来。
where
这一方法可以用在任何你被他人激怒时的沟通。但不适用个人情绪不好时被激怒,在我们自身情绪不良的情况下,情绪会牵着我们鼻子走,我们没办法控制它,比如前一天没休息好或者这一天就是莫名其妙的心情不好等情况下被激怒就不适合使用这一方法。
举例:
下面大家跟着我的案例一起看一下不按上面的步骤做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女儿已经三岁了,上了幼儿园以后独立思考能力变得更强了,经常玩着玩着就会坐地下不起来,10月天气逐渐转凉,一天接女儿放学回家,女儿坐在地上不起来了,我急切的想让女儿起来,女儿就是不起,在一来一回的拉扯中,我和女儿的情绪都崩溃了,我气急败坏的凶女儿,女儿坐地上哇哇哭。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到不按方法做对自己以及孩子或者他人都是伤害。我可以按照今天学习的方法去调整心态,以较平和且拉长脸对女儿说:“地上很凉,这样坐在地上会受凉的。”女儿依然坐在地上无动于衷,接着我加深表情的凝重度以及语气对女儿说:“我现在很生气,地上很凉,你不起来会受凉的。”女儿岿然不动的坐在那里,我再一次加强语气对女儿说:“我现在非常生气,你这样坐在地上会受凉的。”女儿终于慢慢悠悠地站起来了。
我们以安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时孩子是能够明白的,许多时候孩子的能力会超出我的的想象。
【A1】
经验:
我自己本身是比较随和的人,极少出现发怒的情况。在女儿出生到2岁的这两年期间,由于患上产后抑郁症情绪非常不稳定,有两次比较严重的发怒,事件起因已经小到记不清楚了但后果却很严重。
第一次发怒我把结婚证撕了,现在依然清晰的记得当时的情景,撕了结婚证拿着行李箱装上女儿的奶粉衣服就要走,妈妈怎么拦都拦不住,老公自己跑小屋关上门谁都不理,当时女儿还没满月。
第二次发怒我直接把手机摔了,那时女儿一岁多正处在模仿的初期,很长一段时间女儿受我这一行为的影响特别喜欢摔东西尤其手机。
反思:
在这两次的发怒前我没有在平静期调整心态,直接导致因为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就被激怒的后果。后两步更是没有做,导致了一个更糟糕的结果,这一结果足以让我们看到发怒不能给我们带来任何益处,只能给家人带来更多的压力以及负面影响。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意识到第一步的重要性,从我的这个经验中可以看到,不去做第一步,在平静期接受发怒的事实,第二步与第三步就没有办法做到,所以我们要把第一步做好,再去做后面的两步。
【A2】
目标:
为了实现减少发怒次数的目标,在一周内做到发怒次数少于5次。
行动:
在情绪稳定时通过不断告诉自己“我有权表达怒气,我不需要为此而内疚;在不对他人身体与心灵造成伤害的前提下,可以表达我的愤怒。”将这一观点记下来,并在发怒时不断提醒自己,以达到思考与行动起同步的目的。
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能做不到三步都能知行合一,我们可以先做好第一步,在做第一步的同时练习表达愤怒的情绪,可以对着镜子做不同表情,找到自己表达愤怒的表情并不断练习,形成肌肉记忆,方便我们更好的做到第二步。
第二步与第一步相似,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在每次发怒时提醒自己用,很、非常等词语表达愤怒程度。
当我们把第一步与第二部步做好以后按照前两步的方法练习做第三步,说明愤怒原因。
最后为了让自己做到自律,我设计了一张自律表在4页,大家在行动过程可以按照自律表来做。
大家可以看第5页的思维导图,这张导图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大家前面不用导回去只带思维导图就可以,按照思维导图回忆今天的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