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拆书帮活动,和我一起进行一段愉快的读书旅程。我是青洋,用三个标签介绍下我自己:1、银行行政工作人员;2、拆书爱好者;3、终身学习者。
【拆书法和拆书帮介绍】咱们这里第一次参加拆书活动的请举手。谢谢!先给大家介绍 下拆书法和拆书帮。
拆书源于赵周老师《这样读书就够了》一书,书中提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读书法,叫作RIA便签读书法。
便签读书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从自己遇到的问题出发,把书本当医生,到书里寻找解决方法,并且转为化为自身行动,改变行为。所以这种读书方法更适合用在致用类的图书上。
拆书法分为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个人学习的应用是RIA便签法,RIA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它是 三个字母的缩写。其中,
R是Reading的缩写,阅读书中原文片段;
I是Interpretation的缩写,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知识。
A是Appropriation的缩写,学习者拆为己用。A还会再细分为A1和A2两个步骤:
A1是激活经验,结合过去自己或他人的经历,可以是成功的或者失败的。A1代表过去。
A2是催化应用,规划今后如何运用。关注怎样使用书中的知识点,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A2代表未来。(用视觉化图片说明)
组织学习的应用是一位拆书家将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比如咱们今天现场的学习,就是组织学习。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我们杭州是光明顶分舵,拆书帮是公益性青年自组织,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今天的片段摘自本书《跃迁》作者古典,俞敏洪、罗振宇等名人联袂推荐。作者古典,是新精英生涯公司创始人,三百万册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罗辑思维“得到”专栏《超级个体》主理人。今天的拆书片段是第234-235页”EAT脱困四问”。
好,下面进行R环节——阅读原文片段,请大家花1分钟的时间进行阅读,阅读后请举手示意我,谢谢:
【R:阅读原文】(P234-235)
ETA脱困四问
“情绪——事件——目标——行动”是一个多层系统,当你发现自己困于事情或者情绪中,可以用“脱困四问”来重新设定行动。一旦你发现自己被事情或情绪所淹没,不妨跳出来自己想想“脱困四问”。
第一问(Emotion):我在什么情绪之中?给自己的情绪打个几分?(找出情绪类别)
第二问(Event):发生了什么?尝试客观不带情绪地描述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发现不能客观,还带有情绪化的语言,请返回第一层,继续处理自己的情绪。(挖掘情绪背后的事实)
第三问(Target):我原本想要什么?情绪一定是对自己的不满意,通过对情绪背后事实的描述,就可以发现产生情绪背后的初心——某种期望或目标未能达到。(找到期望目标差距)
第四问(Action):我如何改进?找到目标差距,就要正视自己,如何改变行动从而达到期望的目标。(行为改变)
【过渡】好,大家已经看完了,我们进入I环节: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WHY】
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他人的意见有分歧,言语间就会导致双方产生不好的情绪,
也许只是小问题,但情绪会影响我们的想法和行动,使我们无法达成一致目标。
有没有一种更好的处理方式呢?
【WHAT】
本片断所推荐的ETA脱困四问是处理情绪、改变行动的系统方法,它由4个要素组成:感受确认、客观描述和找到期望目标差距,改变行为。
那么当我们陷入情绪之中,很难看清自已的情绪和初心,也就影响自已聚焦问题找出差距,不能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
【HOW】
那如何用ETA脱困四问处理情绪、高效行动呢?
第一问E(Emotion):
感受确认——感受自己的情绪,确认情绪类别,并给这个情绪打分。比如,我现在情绪是生气,大概是7分。
第二问E(Event):
客观描述——挖掘情绪背后的事实,尽量客观和真实,别带情绪化语言。“我发现,你作业还没完成,玩游戏已经一个多小时了。”
如果不能客观,仍带有情绪化的语言描述,需返回第一步,先处理情绪。
第三问T(Target):
找到期望目标的差距——我本来想要什么?
确认是你想要的目标是什么?找到期望目标的差距是什么?
第四问A(Action):
改变行为——下一步,改变行动:我能为这件事做些什么?(可以多问几次)
盯紧目标差距,知道什么是重要的,能为这件事做点什么。
【WHERE】
当然,ETA脱困四问也不是包治百病,他适用于团队或个人的工作生活中,解决情绪问题,聚焦目标,从而采取行动。
A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2分钟)
【过渡】下面我们 进入【A1】环节: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我给大家讲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因为疫情影响,项目组工作延期将近2个月,整体进度延误,对比预期目标的差距,现在要求加快每周输出需求成果的进度,心里比较焦虑,上周在与同事沟通问题时出现不同意见会带着情绪,结果还是没有达成一致。
【反思】读了“ETA脱困四问”,我发现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帮助自己处理好情绪,找到目标,采取行动。
第一步是感受确认。当时我的情绪是焦虑,大概是8分。还有生气,觉得意见不一,同一需求反复沟通,浪费时间,很无奈。打6分。
第二步是客观描述,当延期复工导致项目不能按原进度完成,要求加快每周输出的成果,工作量增加了。
第三步是找到期望目标的差距。我的期望是项目按期推进,有更多时间可以对需求思考讨论得更深、更细。
差距是输出成果的任务叠加,又因意见不同反复讨论,没有时间思考得更全面,担心出现漏洞。
在思考了前三步之后,我对“推进项目进度”这件事做的改变:
会议讨论前做好充分准备,换位思考,了解相关模块上下游所关注的痛点,初定2-3个方案,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协同横向部门同时来确认解决方案,避免反复沟通。确保现有项目进度不再后延,可能还有适当提前的空间。
【过渡】最后我们 进入【A2】环节: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目标:未来两周,在和孩子沟通出现问题时,我用“ETA脱困四问”,处理自己的情绪,聚焦目标,找出新的行动计划。
行动:
第一步:感受确认——先自我觉察,感受自己当下的情绪,比如是生气,并给这个情绪打分。
第二步:客观描述——用客观的、不带情绪的语言述事实,关键字是真实、不带情绪的语言。如果仍带有情绪,需返回第一步,先处理情绪。
可以让自己停下来,或给自己限定一个时间去处理情绪。
第三步:找到期望目标差距——想想我本来想要什么?(发现问题本质)
觉察自已情绪源自哪里,是自已哪个部分的期望没有得到满足。确认自己想要的目标是什么?找到期望目标的差距是什么?
第四步:改变行为——下一步,我能为这件事做些什么?(可以多问几次)
最关键是下一步,主体是“我”,对“这件事”能做什么?聚焦目标最重要,改变行为:能为这件事做点什么。
通过ETA脱困四问,双方在沟通中明确真正的需求,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总结】我们今天的拆书环节暂时告一段落,希望大家把今天学到的《ETA脱困四问》的处理情绪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