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及分组】
大家好,我是老程。我先用三个标签法做自我介绍:第一,本人在IT行业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第二,最近关注管理者持续成长的主题阅读;第三,即将成为今年新晋级三级拆书家,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拆书现场。
现在我们先分组,方便等会儿的小组讨论,请从我右手边开始两人分为一组。
【学习者场景法介绍图书】
事件场景:我们先回想一下,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孩子放学或者朋友下班很久了还没回来,也没有提前给你电话,你很担心,但他回来后却不当回事儿;或者你有一位密切合作的同事,但一直以来他也有个缺点,你接受不了?
提问:如果是你遇到以上情况,你会怎样去沟通呢?
影响:大家肯定同意要小心沟通,因为万一处理不好,那就很可能会破坏和对方的关系,甚至留下长期隐患。
解决:但具体怎样沟通好呢?这本《P.E.T.父母效能训练》可以给我们答案。书里有大量的案例,也介绍了一个很有效的沟通框架,告诉我们处理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亲子关系问题。这本书很受欢迎,全球每年有近500万父母参加相关培训,方法适用性也很强,不仅在亲子,还可在工作和生活中广泛应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片段就是介绍当我们面对不能接受的行为时,怎样整理组织关键沟通信息要素,从而尊重但坚定地请求对方配合的一个方法。
(观察点:学习者场景介绍法中,能够清晰辨别出聚焦于图书和学习主题的事件、提问、影响和解决4个步骤)
【学习目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完拆页后,再遇到无法接受对方某种行为的时候(界定),大家能够使用“我-信息”三步沟通法(行为),通过“摆心态、理要素、发信息”三个步骤,清晰描述行为、具体感受和影响三部分信息(澄清),进行有效沟通并推动冲突解决。
(观察点:学习目标中包含学习者要完成行为的具体内容和完成程度,现场学习设计清晰,体现了该学习目标)
【原文拆页Reading】
他也使我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大人往往低估孩子愿意替他人着想的意愿。大人们需要做的只是坦白而直率地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孩子。孩子可以善解人意、富有责任感的人,只要成年人肯花一点时间对他们说实话。
下面有更多有效的“我一信息”的例子,在这些信息中,都不包含责备或羞辱,同时,父母也没有“提供解决方案”:
妈妈希望在下班回家后看看报纸,放松一下工作后的紧张情绪。孩子却不断地爬上她的膝头,弄皱报纸。妈妈:“你在我腿上的时候,我没有办法看报纸。我现在不想和你做游戏,因为我累了,想要休息一会儿。”
孩子不断恳求让父母带他去看电影,但是他已经好几天都没整理他的房间,而整理房间是他同意做的家务。妈妈:“我不太想替你做任何事情,因为你原本答应整理你的房间的,可是你没有做到。”
孩子把音乐声开得很大,干扰了隔壁房间父母的谈话。妈妈:“我们觉得非常郁闷,因为这个音乐声太大了,导致我们都没有办法好好说话。”
【互动提问】片段里几个案例,都讲了孩子的某个行为对妈妈带来了干扰,然后妈妈给出了很有效的回应信息。我想请问大家,拆页里把这种信息叫做什么类型的信息?
学习者:“我-信息”
【对比概念,区分“我信息”和“你信息”】
很好。所以我们首先就会很好奇什么是“我一信息”,是不是还有种信息叫“你-信息”呢?
没错,确实是有“我信息”和“你信息”两种类型,我们就先来看怎样区分。如果沟通信息是以“你”开头,信息的焦点只在在沟通对象上,信息的内容通常是命令、建议、威胁、评价、嘲讽等,这种就称为“你-信息”。相反,如果信息是以“我”开头,沟通焦点在沟通双方身上,信息的内容通常包括对方的行为,我的感受,对我的影响,那就称为“我-信息”。
【案例1分析】
那我们结合案例具体分析一下。
拆书家:第一个案例中妈妈说“你在我腿上的时候,我没有办法看报纸”,“你在我腿上”描述了孩子的行为,“我没有办法看报纸”说明了孩子的行为对妈妈产生的影响,大家觉得是“你信息”还是“我信息”?
学习者:我信息
拆书家:对的,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我信息”
拆书家:如果妈妈换成说“你在我腿上爬来爬去,太粘人了,快走开!”,大家觉得是什么类型的信息呢?
学习者:你信息。
拆书家:是的,这其实是给孩子一个命令。稍微总结一下,你信息的聚焦点全在对方身上,它更多是把自己的想法直接了当地告诉对方。而“我信息”会说明对方的行为,以及对我产生的影响工或者感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哈。
【案例2分析】
拆书家:第二个案例中妈妈说“孩子没整理房间”明显是描述行为,而“我不太想替你做任何事情”表明了妈妈的什么心情?
学习者:失望/伤心
拆书家:很棒,这明显也是一个“我信息”,妈妈通过“我不想…”说明了感受,能让孩子产生共情,让孩子能够理解,以情动人。
拆书家:如果妈妈换成“你原本答应整理你的房间的,可是你没有做到,你真是说话不算话”,大家觉得呢?
学习者:你信息。
拆书家:是的,这其实是给孩子一个评价,直接宣泄了自己的情绪。
【案例3分析】
拆书家:最后一个案例是最完整的,它把行为、感受、影响都说到了,妈妈还用“我们都没有办法好好说话”说明孩子的行为带来的不便影响。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更愿意配合改变,对吗?
学习者:对的
拆书家:如果妈妈换成“你要是不马上把音乐声量调低,你看我等会怎么收拾你!”,这也是一个你信息,是一个威胁,赤祼裸的威胁,对吧?
好,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我信息”和“你信息”的概念区分大家都清楚了,我们总结一下什么是你信息?
1) 沟通信息通常是以“你”开头,信息的焦点只在沟通对象上
2) 信息的内容通常是命令、建议、威胁、评价、嘲讽等
3) 信息的目标是情绪发泄,不但没积极作用还有反效果:伤害对方自尊,对方也感觉被迫采取行动等。
那“我信息”有什么特点呢?
1) 信息焦点在沟通双方上
2) 信息的内容通常包括三个要素:对方的行为,我的感受,对我的影响
3) 信息是客观平和的,目标是做自我的信息披露,这样就能够清晰准确地把我的信息传达出去
(【1】讲解引导时,拆书家举出了案例,并通过概念与匹配例子之间的对比,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等。或者【1】讲解引导时,拆书家主动给出貌似相近或相反的概念,并辨析了易混淆概念之间细微差异,从而让学习者更清晰知识点的适用边界。(达到其一即可打勾))
【How】
“我-信息”如此有效,那么我们怎么在实践中把它给用好呢?我们可以用“我-信息”三步沟通法:
1、摆心态。在沟通之前首先摆正心态,把对方当作一个独立而且平等的个体去作沟通,这个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2、理要素。梳理“我-信息”的三要素,即对方的行为、自己的感受、对自己的实际影响。
3、发信息。平和地给对方发送出“我-信息”,尤其避免用命令、建议、嘲讽等语气。
(讲解引导时,拆书家给出了具体行动建议或具体步骤。这行动建议或具体步骤,与原文有关且让学习者(包括观察家和评审)信服)
【适用边界】
“我-信息”三步沟通法通用性很强,尤其适合在沟通一方认为自己有“权威”或者“有责任”的情况:比如父母和孩子、上级和下属、专家和非专业人员等,非常有利建立长期、平等、独立的人际关系。如果不符合上述特点,可以考虑其他的沟通方法。
【A2催化应用--教学习者编剧本】
拆书家提问设计
接下来我们来做模拟演练,大家一起打开脑洞,我们来编一个小剧本。
请大家设想一下在未来的一个时间,可能在一周或者一个月内,很有可能出现的一个场景:你可能不太接受别人行为而需要进行沟通。比如找一位不配合的同事讨论怎样更加密切配合;和孩子谈装饭时不要把米洒在地上?
请你把这次冲突编写成小剧本,具体有几个要求:
1, 请按照发下去的模板编写,写明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几个要素,只需要写关键词就可以了。
2, 请大家需聚焦在本次的学习目标上,注意在小剧本中的对话部分,使用“我-信息”三步沟通法,也就是“摆心态、理要素、发信息”这三个步骤,不需要太多考虑沟通的其他部分,我们主要学习怎么用三步沟通法。
3, 大家有3分钟时间编写剧本,然后我将请一个小伙伴分享他的剧本。
我的指令清晰吗?
(【A2】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设计出一个包含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故事。)
好,时间到,现在有请这位小伙伴用2分钟时间分享一下你的剧本,谢谢。
学习者案例记录(根据现场讨论整理,请从17’31”开始收听):
时间:未来的一个时间
地点:在合租的房子
人物:我和我合租的室友
起因:在最近一段时间,我合租的室友经常在晚上12点钟的时候做晚饭吃,这给我造成了一些困扰。
经过(含对话):因为是合租室友,还是需要很小心,首先是心态调整为尊重平等的沟通。然后我会这样组织“我信息”:“你现在每天晚上12点钟做饭,让我很苦恼,我经常会被吵醒,这样也会导致我第二天没有精神去做事情”
结果:相信经过沟通,可以找到双方都接受的解决办法。
拆书家反馈:这位小伙伴分享的非常的完美,它确实是一个非常实例的情况,然后完美地利用到我信息,三个要素都表达出来了,这个真是非常棒的一个例子,大家一起为他鼓掌,好吗?
【结尾】
好的,我们今天的拆页学习就到这里哈,最后让我们再一起回顾一下“我-信息”三步沟通法,它是指通过“摆心态、理要素、发信息”三个步骤,清晰描述对方的行为、给我的感受,以及产生的影响这三部分重要信息,清晰传递信息的同时,也表达了尊重对方,愿意和对方一起面对解决问题的态度。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沟通小技巧,希望它能帮您工作、生活更顺利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