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筹备分舵小伙伴线下练级
已有4人报名参加
我们在工作或者生活中,经常会说“你—信息”,这通常是沟通的绊脚石。而“我—信息”可以告诉孩子,他的行为会让你有何种感受以及会对你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就不会导致绊脚石的后果,但是什么样的“我—信息”是完整且有效的呢?
如果我们一厢情愿地认定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就是事实,恐怕会产生很严重的人际困境。即使你的诠释是正确的,然而义正词严、一阵见血的评论很可能让对方产生防卫。知觉检核的技巧为你提供了处理这些诠释的更好方法。
有时候,我们会和对方陷入争论是因为双方对话的目的是不同的。这时候并没有误会在里面,普通对话者会马上做出妥协。虽然做出妥协有时候是必要的,但对话高手知道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创建共同目的。
在工作和生活中,如果我们的行为是出于义务、职责、恐惧、内疚或羞愧,那么,即使是有意思的事情也会变的枯燥无味。我们可以使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挖掘我们行为所服务的需要或者动机,从而找到其中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