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卜卜,很高兴能与各位伙伴一起做拆书分享。
【拆书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A),在面对不得不做得事情的时候(C),能够使用(B)“选择做”句型代替“不得不”句型,安慰到自己(D)。
图书介绍(FAB法):【F】:今天的拆页片段选自《非暴力沟通》,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有突破成就。书中重点介绍了非暴力沟通的两种模式,还有其他一些沟通技巧。【A】:这是一本沟通实践类图书,《谈话的力量》一样非常畅销,《谈话的力量》侧重语言的表达技巧,而这本书则更侧重于挖掘语言背后双方所蕴含的情感与期望。书中的方法简单可行,书的中文版已入选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必读书籍,帮助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获得了爱,和谐和幸福!【B】:如果你在工作中跟同事的人际关系不好,感觉自己不会说话,如果你在生活中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会跟家人争吵起来,那么说明你的谈话有时候是会伤人的“暴力沟通”;如果你感觉你的配偶和孩子从不跟你谈心,那说明你不会非暴力的方法倾听他人。如果你想改变与周围人的人际关系,变成一个沟通的高手,那你可以跟随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学习这种爱的语言,让你与其他人的交流可以更顺畅,并能学会化解冲突的一些技巧。
R 原文片段
选自《非暴力沟通》126-127页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
许多年前,有个练习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快乐和欣喜,使我从此很少感到沮丧、内疚和惭愧。我将在下文中介绍这个练习,希望它有助于人们有助于深入理解自己的人生选择,并找到快乐的生活方式。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第一步
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请将它们列在一张纸上。
当我第一次审视自己的清单时,仅仅是它的长度就让我明白为什么我活得不开心。我终于意识到,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地去做,是因为我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讨厌写那些报告,然而,每天我至少要折磨自己一个小时。第二项则是“开车送小孩上学”。
第二步
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第三步
一旦承认某一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 是因为我想要 。”
我们行为背后总是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为了钱,为了得到赞同,逃避惩罚、避免内疚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主动根据需要和价值观来选择生活。
但是有时候我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们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这时会导致我们感到沮丧、内疚和惭愧。我们如果想重拾快乐我们应该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如果不这样我们将始终有一种被迫的感觉,而无法释怀。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在日常生活中,将你觉得没意思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列在一张纸上。审视自己的清单上的各项。
第二步: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做这这些事情是因为自己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不得不做。在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第三步:承认某一行为是自己的选择,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自己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 是因为我想要 。”
想要之后可以是自己想回避的,想达到的,想得到的东西。
【举例】
2016年上班第一周,接到一个客户的交底资料写的不全,本来应该客户自己添加资料,可是客户扔给我就不管了,需要我自己给他补充资料,但是因为不是我熟悉的领域,我不愿补充,我感觉这对我毫无意义,但是又要工作下去,看到这样需要我来补充资料的案子,我就很反感,感觉工作毫无乐趣。
导致我感觉工作毫无乐趣的原因是因为我不想给客户补充资料,但是又不得不补充,我可以用拆页中的方法,给自己带来快乐和欢喜,摆脱沮丧和内疚等。那就是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第一步:将给客户补充资料写在不愿意做的清单上。
第二步: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我做这些事情是因为我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我不得不做。在给客户补充材料的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同时思考,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做的好处,坏处是什么?这样做能得到什么机会?不这样做我会遭受什么损失或受到什么威胁?
第三步:承认这一行为是我的选择,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我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给客户补充资料 是因为我想要保住我的工作,能够挣钱保证生活质量。(不这样做就会有损失)
这样写之后我的感受就不一样了,我从一种被迫做某事,转变为是我选择了做某事,在补充资料的过程中我还需要不停提醒自己是我自己选择了这样做,然后工作的过程中就感觉有动力并可以愉快的补充资料了。
【预防可能的异议,设计预防性讲解】
有些朋友或许认为,有时候我是被迫的,我并不想做,但是我没有选择权,其实拆页告诉我们当我们以为自己没有主动权的时候, 其实我们是有主动权的,是有选择权的。 如何做到这个心理转换,其实是在第二步,我们如何确认这是要选择的呢?
那就是自己的利益与损失之间你更侧重于那个,利益或许是需求得到满足,挣更多的钱,不受批评,保住工作等,如果这些利益是你更看重的,你就会为了这些利益而去行动,当这些损失是你无所谓的你就会放弃选择这样做。
【适用边界】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的三个步骤适用于自我管理,这是一种心理的自我引导,不能用这个片段去帮助他人做决定。
【A2】催化应用(分步催化1)出于责任和义务不得不做某事?出于恐惧不得不去做某事?出于内疚想弥补对方而不得不做某事?......这种情况下让你觉得这件事不得不做,因而将会带着负面情绪去做。在工作和生活中你会涉及哪个情景呢?现在我们进行分组,根据就近原则两人一组,请大家想一想这种情景,并在小组内分享,时间为2分钟,然后我会请一个老师分享他的失败案例。
好的,大家思考的差不多了,哪位老师想分享一下?好的,曹老师。
【学习者案例】:
每天给孩子检查作业还要签字,感觉很不情愿。而且认真检查作业需要大量时间,影响了做其他的事情。有时候孩子作业做完的比较晚,已经很困乏了还要坚持给孩子检查作业,很烦躁,就不愿意做这件事情。
曹老师分享的这个案例,有孩子的小伙伴估计都遇到过。
【A2】催化应用(分步催化2) 刚才各位伙伴都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接下来请加工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今后你在该情景下,用拆页中的 “选择做”代替“不得不”,找到我们做这件事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哪一种需求,让我们重新获得快乐和欣喜呢?请大家用2分钟思考举出一个例子,用2分钟群内分享。每个人都尽量表达一下。
好的,大家分享的差不多了,哪位老师想分享一下?好的,曹老师。
【学习者案例】
那就是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第一步:从明天晚上开始,将每天给孩子检查作业写在不愿意做的清单上。
第二步: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我做这些事情是因为我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我不得不做。在每天给孩子检查作业前,加上“我选择做”。
同时思考,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孩子自己检查容易看不出错误)这样做的好处,坏处是什么?(好处是及时发现错误,坏处是占用大人时间)这样做能得到什么机会?(陪同孩子写作业,孩子提高以及发现错误并改正的机会)不这样做我会遭受什么损失或受到什么威胁?(影响孩子成绩)
第三步:承认这一行为是我的选择,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我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每天给孩子检查作业 是因为我想要孩子学好知识,能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
这样写之后我的感受就不一样了,从一种被逼做某事,转变为是我选择了做这件事。
感谢曹老师的分享,今天的拆书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