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演讲》 所属活动: TF 2-4拆书练级场-蒋美波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发现(要点),重要的事说三点

开场:

开场

大家好,我是Karen,此刻,我正走在拆书家的路上。

非常开心今天和大家一起开始我的TF2-4的拆书分享活动。

今天带来的片段名称是《发现(要点):重要的事情说3点》和《总结:强化重点,加深印象》2个片段,来自《高效演讲》这本书。


分组

现场一共有6位同学,我们先做个简单的分组,分成2组,左边的3位是【番茄】组,右边的3位是【西红柿】组,等一下我们会有小组讨论的互动环节。



【承接语】好,我们来看下这次所选拆页的图书

图书介绍(1-2分钟)

【承接语】这是 这本书有什么特征呢?

F 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高效演讲》的作者是彼得·迈尔斯,是美国一家著名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彼得·迈尔斯在咨询实践中,总结出了演讲中普遍适用的原则和方法,并揭示出了演讲的3个核心结构:坡道——要点——甜点


【承接语】接下来,来看下这本图书的优势


A 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高效演讲》一书还是 连续三任美国总统 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的私房演讲训练教程,还有雀巢的副总裁等 政界和商界的精英人士,他们都对《高效演讲》一书做出高度评价。更重要的是,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本书解构了演讲的结构,让演讲变得步骤分明。一句话,有结构,有套路。


B 利益(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利益,用于引发兴趣)

B1 (本书有什么好处?)

用一句话概括本书,就是——有结构,有套路,让演讲这件事变得步骤分明。即便你是一个不懂演讲的人,在阅读完这本书后,你也能按照本书给出的套路完成一个上得了台面的演讲(或发言)。

B2

在职场里,在生活中,你发现,总有一些人,不管是在台上演讲,还是会上发言,总能说的头头是道,让听的人很感兴趣。你观察一下会发现,他们讲话的背后有一个结构,有个讲述的逻辑,通常是层层递进,层次分明、主题明确。今天,我们就来解锁关于演讲的内容【要点——重要的事情说3点】,让你也get√这项技能,站在C位上发言时也能言之有料。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第一个R

学习目标:

【承接语】来,我们来看下本次分享的学习目标

今天的学习目标是跟随我完成本次学习之后,学习者能够 理顺发言要点,明确区分重要的事情说3点,并知道这运用why what how 这个逻辑结构来搭建这3个要点。

这是拆页,每人一份,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


这里呢,为了使拆页的脉络更清晰的展示,我以批注的方式做了标记,对拆页进行了解读,方便你更容易的“看见”内容。


好,阅读完了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我一下。


【承接语】好的,大家都已经看完手中的拆页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第一个I

【承接语】好的,大家都已经看完手中的拆页了。那么,什么是“发现——要点” 呢?

大家放下手中的拆页,并把视线离开拆页,来想一下,这个拆页说了什么?

你发现,这个拆页其实告诉我们2个内容,一个是说什么,一个是怎么说。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演讲的整体结构,坡道 —— 发现(要点)——甜点,翻译一下,就是开头——中间——结尾,(有没有很眼熟,瞬间回到读书时代写作文的感觉?),熟悉的三段论又回来了。


我们来看一下第1个内容,“说什么”:(关键词“发现”)

本次拆页的重点是“发现(要点)”,也就是“中间”的部分,如何构建的解答。

这里用了一个很好的词,叫——发现,你不禁要问,什么是“发现”,又发现“什么”?


你看到一个词叫——发现,什么是“发现”,又发现什么?

拆页里告诉我们,演讲的中间部分要提供知识——什么样的知识?——是为了达到你想要的结果或效果,你的听众需要知道或“发现”的知识。

这里强调一下,“发现”是听众的感觉,听众“发现”了。。。重要知识/信息。


(根据书中案例脉络给出了更贴切实际的例子)

比如,你想要你的孩子吃蔬菜,你需要让孩子知道/发现——蔬菜很有营养,能给身体里的天使细菌战士输送能量,这样天使细菌战士就能打败恶魔细菌战士,宝宝身体就不会生病,就能愉快的出去玩耍。(有营养、有健康、有生活)


比如,你想要下属尽快完成你交代的任务,你需要让下属“发现”—— 这项工作是关系到公司的VIP大客户的,24小时后就要提交,如不不及时提交或做的不好,就有失去这个VIP大客户的风险,公司的整体营业额会因此而受到重创。(很重要、很紧急、后果很严重。)


听众“发现”的是——他们需要知道,并且在乎的知识/信息。好,这里,我们记住了关键词“发现”。


我们来看一下第2个内容,“怎么说”:(关键词“3”)

重要的事情说3点,就够了,多了记不住,听的人也很容易不耐烦。说3点很重要,同时呢,也比较普及了,大家都知道了,我们在这里“点”一下就好了。


让我们大多数人困扰的是,知道说什么了,自己觉得也有重点了,讲出来的时候,依然效果不好。这是怎么回事呢?可能啊,你不是没有重点,而是没有结构。我们来看一下拆页里的案例,罗斯福的“炉边谈话”,然后对照着看右边标出来的批注——why、what是、how,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why、what、how是一个结构化的表达工具,是表达背后的底层逻辑,你回想一下你看到过的优秀的表达,背后是不是都有这样一个逻辑在?是的,这个表达逻辑的应用非常的广泛,而且效果特别好。


(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

欸,有小伙伴就要问了,那我要是不按这个方式讲,会有什么坏处呢?

我们来看——“发现”——你的听众需要知道或“发现”的知识/信息。

如果你的演讲里不是从听众角度去“发现”信息,听众就找不到听你说话的理由,你说的和他们没关系,自然也就不听你说了。

其次,是“怎么说”这3点。如果你在表达时,没有按照这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这个逻辑框架来阐述,听众就没有办法一下子就听明白,他发现你讲了很多但不得要领,听了半天也没搞不清楚你要说什么就自然的不想听了。


(给出了学习者可能异议的预防性讲解)

这个时候,又有小伙伴问了:是why、what、how,还是what、why、how?

为啥你这里先说为什么,不是先说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这确实是非常容易混淆的,很多小伙伴都遇到过这个困扰。

如果你是传递一个新的知识、概念或信息,那么你先说它的定义,即这是什么,也就是what、why、how;

如果你是在解说一个事情(以解决为导向),那么你先说明这个事情的源起,即为什么会出现现在这个问题,然后说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接下来可以怎么做。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第一个A

【A1】激活经验

拆书家提问设计:

【承接语】接下来,我们进入A1激活经验环节。


请大家回想一下,你最近一次发言中(在团队里,或会议上,或其他类似场合上的发言),你在表达你的主要内容时是怎么说的?


你说的内容是听众需要知道的么?还是你就想把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没有特别关注到听众这一茬?你说的时候有重点么?还是全是重点?你表达重点的时候有结构么?请大家带着觉察回想一下。


请你们用2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一下,然后请其中一位小组成员跟我们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组成员分享:

最近有一些收获,会在公司里做一些分享。分享的时候呢,会根据不同的人讲不同的话。比如①对一般的人,会告诉他我收获了什么——是精神上愉快,还有金钱的收入,我是怎么去做,分享细的话术和细的方法;②对成层稍微高一些的人,就多讲一些精神上的激励,在金钱和精神上更多的快乐是什么。优秀的人不仅给你带来金钱,还给你带来积极的正能量。③对公司的高层或内勤,他们更多的希望你去讲一些激励性、夸张一些的口号、演讲等。会根据三类不同的人,讲不一样的东西。


四、【A2】催化应用(可选)


【承接语】下面,我们进入到A2催化应用的部分,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第一步:设定情境)设想一下,你周日的晚上坐到书桌前,打开笔记本,拟写未来一周的计划,你想起了今天的拆书,你拿起来笔来写,要在哪些情景下做应用,比如周一上午的部门周例会、比如你要跟上次汇报交流手头上正在做的项目报告、比如你有个团队项目会要做个演讲时发言......


(第二步:催化行动)请你将设想的这个情景加工成具体的例子,想一想今后你可以在该情景下,可以如何运用拆页里构建演讲路线图的方法,达到让人觉得你条理清晰、能力强的效果。

好,用2分钟的时间,你先想一下,并在纸上写一下。


好,我看到大家都准备的差不多了,接下来,

请你们用3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一下,并在小组内分享你的应用,然后请其中一位小组成员跟我们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组成员分享,用why、what、how的方式):

我会这么讲,

过去这些天,我知道大家为了这个项目付出了许多的努力,一稿二稿...改了十多稿,我非常能够理解大家的情绪,所以呢,我在这里讲一讲,我们为什么在这里重复不停的做这件事情。因为这个客户对公司很重要,拥有整个客户,可以使公司提高一个阶层,所以我们过去做的事情是非常必要的。关于公司下一步的计划是这样的,对客户进行具体的了解,客户在整个项目上有哪些不满意,我们针对性的做出改变,计划①②③......


强有力的结语:


【承接语】以上呢,就是我们第一个拆页的内容——《发现(要点):重要的事情说3点》


我们就记住【2+1】,2个关键词,1个结构化表达工具。

2个关键词分别是:“发现”和“3”,发现——是听众“发现”,3——是说3点;

1个结构化表达工具是: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why、what、how)。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承接语】然后,我们看下一个拆页《总结:强化要点,加深印象》。

第二个RIA(35-40分钟)

学习目标:

【承接语】来,我们来看下第二个拆页要分享的学习目标。

第二个拆页的学习目标是跟随我完成本次学习之后,学习者能够在下一次的演讲或发言时,能够明确的知道不能用问答环节做为结尾,并且能够使用一个比喻或一个想象的方式做一个能引起听众情感共鸣的甜点式结尾。


一、【R】阅读原书拆页

这是拆页,每人一份,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


这里呢,为了使拆页的脉络更清晰的展示,我以批注的方式做了标记,对拆页进行了解读,方便你更容易的“看见”内容。


好,阅读完了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我一下。


【承接语】好的,大家都已经看完手中的拆页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二、【I】拆书家讲解引导

注意 :2个拆页的【I】,需涵盖二级里的4种讲解技巧(技能点)

① 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get√)

② 给出了学习者可能异议的预防性讲解(get√)

③ 细化了原文行动建议的步骤 (get√)

④ 根据书中案例脉络给出了更贴切实际的例子(get√)


【承接语】上一个拆页讲的是开头、中间、结尾里的中间,这一个拆页讲的是结尾,这2个拆页之间是一个前后顺序的关系。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演讲或发言结束,一定要一个Ending呢?

虽然你可以能说不出为什么,但你感觉一定得有,不然觉得这件事没有完。既然它有存在的必要性,那么它就一定有存在的目的?那么,它的目的是什么?这个时候你想一下,你的本次演讲/发言的目的是什么?他们的目的必须、一定、必然是一致的。是的,你发现“结尾”存在的意义为达成目的服务的,就是总结重点,让听众记住重点。


什么样的Ending才是一个好的Ending呢?

能让听众记住重点的“结尾”就是一个好总结。

怎么才能让听众记住呢?聚焦听众的注意力,触动听众的情感,让听众引起共鸣或共情。

所以一个好的“结尾”是,带着观众把他们发散的思维做一个聚拢式的梳理(这是理性的);用一个场景化的触动点,引起听众情感的共鸣,让听众感受到心弦被波动,有种想要做点什么冲动(看拆页中奥巴马演讲结尾的例子),(这是感性的,就像一份餐后的甜点)。



如果你就是那个站台上的发言者,你该怎么做一个好的Ending呢?

拆页里说了2种方式,

一种是把发散的思维收拢回来,如果你的发言有问答环节,那就不要在把问答放在最后,因为问答就是在发散;把问答放在总结之前,问答完以后再做总结,收拢回来。如拆页中的案例。



第二种是上“甜点”,采用感性引发共鸣。

用一则故事、逸事,一个比喻或想象,把听众和你练习起来。

比如,用“想象一下........”这样的句式。


如果把结尾的“甜点”与开头的“坡道”做个首尾呼应,就更好了。如拆页中奥巴马演讲结尾的例子。


(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根据书中案例脉络给出了更贴切实际的例子)

除了拆页中说到的以外,以问答环节做结尾还有什么坏处呢?

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概念——场域。

去年年中,我参加一个培训课程,这位讲师跟其他很多人一样,在讲完课程内容之后,最后一个是Q&A的问答环节。老师非常和蔼可亲的问,大家有什么疑问的地方。然后,现场很安静,没有人提问题,老师就在上面干等了一会儿,然后说,好的,那么今天都课程就到这里。


很多小伙伴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来,我们来感受下,这个时候发生了什么?你的感觉是什么?对,虽然说出不来是什么,但有种戛然而止的生硬感。这就是场域,你能感觉到它的,每个场域都是一个能量场,在问答环节时,真个场域是打开的,突然结束掉,其实这个场域它是没有闭合。那么这个时候,听众是带着什么离开的呢,是一个没有结束的演讲,带着半截子的感觉回家了,这种情况下,你的前面讲的再好,也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整体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的。


在座的小伙伴们参加过不少分享或培训活动,肯定遇到过以问答环节作为结尾的分享活动,在一个分享活动中,在问答环节中,


年底的时候我又参加了一场培训,是阿里的一个数字化人力资源方面的课程,


(给出了学习者可能异议的预防性讲解)(细化了原文行动建议的步骤)

有些小伙伴就有困惑了,又不能以问答环节结尾,又最好有问答环节,可问答环节不一般都是放在最后的么,那到底该怎么做呢?

其实,这个问题问的是,怎么个在问答环节后加个结尾,具体该怎么做呢?

问答环节是交流互动,它能帮助让现场的能量流动起来,如果有人提问,你答就行;如果出现上面的情况——冷场怎么办?你就拿出事先准备大家最容易问的2个问题,自问自答一下。

如果是课程或分享,你做完问答环节以后,做个本次课程分享内容的回顾,把纲要和关键点做个总览。用这个课程回顾作为结尾。这样,整个场域就闭合了。让听众带着完整的感觉回家。


这个时候,如果你愿意,在课程回顾之后,做个“甜点”,你可以说——“想象一下,你学会了这个技能之后,回去应用在你的家人或同事上,会怎么怎么样呢?”

这样就更完美了。


以上呢,就是关于演讲/发言中如何做“结尾”的技能分享。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三、【A3】促动参与

要点:促动学习者现场演练

场景设计

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是——讨论和演练,不是——解决场景问题);


【承接语】下面,我们进入到A3的部分,把拆页里的技能做一个应用的练习,强化一下这个技能。


拆书家提问设计:


我们刚刚学习了如何给演讲/发言做一个“结尾”,现在一起做一个演练,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要演练的场景:(这里刚好可以接上一个拆页里情境案例,给发言做个总结。)

设想一下,几个月来王经理和TA的团队一直在做一个大客户的项目,上周五王经理收到了客户的反馈信息——对提报的业务方案不满意,要求修改。这已经是第三次了,王经理的团队成员普遍情绪低落,觉得客户太难搞了。而王经理知道,客户自身也有难处,公司也不能丢到这个大客户。王经理在次周的周二上午开了个动员会,发表了一番演说,鼓舞团队士气,现在王经理要给TA的演说做给“首尾”总结,采用“甜点”的方式,引发团队成员的共鸣。


【小组讨论】现在我们有5分钟的时间,在小组内做个讨论,目标是拟写一个“甜点”式结尾。


【角色扮演】然后请小组里的一位小伙伴来扮演这位团队Leader,按照小组讨论出来的结果,来呈现一下这个 发言大纲,“甜点”式结尾。


【承接语】看大家讨论的差不多了,来,我们请小组里的一位小伙伴来扮演王经理,给自己在会上的演说做一个“甜点”式结尾。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组成员分享,问答环节之后来个概括性回顾+甜点)


王经理:

刚才说完计划了,然后结尾的时候我会说:“针对我今天谈论的,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提出来”,然后进入了问答环节,问题1、问题2、问题3......,

问题提完了以后,我会说:“大家的问题都很棒,针对我们这次的计划大家都很积极,等等,

(然后来个结束语)针对于这个大客户,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他搞定了,以后可能会更有利于我们公司上市;然后,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成员,都会有相应的一些股份激励。”



四、【A2】催化应用


【承接语】下面,我们进入到A2的部分,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第一步:设定情境)你周一早上到了办公室,打开电脑,准备开始今天的工作。你想起了今天的拆书,你拿起来笔来写,要在哪些情景下做应用。比如年度的工作述职,去年你讲的很寡淡,今年你希望讲的出彩;比如你被邀请参加活动时的发言里;比如你周末的分享活动里......


(第二步:催化行动)请你将设想的这个情景加工成具体的例子,想一想今后你可以在该情景下,可以如何运用拆页里的方法,达到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印象深刻的效果。


好,用2分钟的时间,你先想一下,并在纸上写一下这2款“结尾”。是的,写2款,2种方式各写一个。


好,我看到大家都准备的差不多了,接下来,

请你们用3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一下,并在小组内分享你的应用,然后请其中一位小组成员跟我们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组成员分享,对年度总结做个结尾(回顾总结式)】

.....

以上就是我的年度总结报告的内容,

概况来说就是三件事,①②③.....(每点一句话,每句话≤15个字)

在下一年度,我希望在XX这方面再上一个台阶,能达到XX%,希望能得到X总、X部门的支持和协同,为公司带来更大的效益。


【小组成员分享,对年度总结做个结尾(甜点式)】


当我们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自己的KPI,这样能完成整个公司的年度目标。

想象一下,如果这样,公司的业绩就会蒸蒸日上,我们大家跟随公司一起会有更好的发展和前景。



结语(1分钟)

强调:学习目标 + 核心要点 + 甜点(一个想象)


伙伴们的讨论特别的热烈,比我想象的热情很多,这让我非常开心。

今天我们分享了2个拆页,这2个拆页都是来自同一本图书《高效演讲》,这2个拆页说的也是如何做演讲这同一件事。

第一个拆页是关于演讲的中间部分,也就是演讲的主要内容应该说什么、怎么说,我们就记住【2+1】,2个关键词,1个结构化表达工具。

第二个拆页是关于演讲的结尾部分,说了2种方式,也就是2个款:第1款是“回顾式”总结,第2款是引发情绪共鸣的“甜点式”结尾。


想象一下,你学会了演讲/发言的方法并且经过了练习,下一次你在会议上做发言,也许是向客户在方案讲解,也许是管理层做工作报告会,你都能带着你的听众去“发现”他们“想要”知道的信息,而且在结尾的时候还能调动他们的情绪,让现场的气氛非常的融洽,你的眼睛能看到你构建的场域感,是一件多么有成就感,多么让人愉悦的事。


本次分享到此结束!


大声墙-苹果 & 洋葱

分享是最好的学习,我希望能做的更好。

请大家对我的分享给予评价和反馈,我们用苹果和洋葱来表示,苹果是值得肯定的地方,洋葱是需要提升的建议,请大家写在便签上,写完后请贴到【大声墙】上。


致谢

我是拆书家Karen,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