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白
【自我介绍】
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我叫王娜。很高兴能参加今天的拆书活动。
我现在在一家化工厂从事人力的工作,从毕业到现在10年HR 经验,前几年因为生孩子的缘故有3年离开职场,去年刚刚才回归,所以正在积极补课中,我呢,也应该是咱们呼市分舵第一个包头的会员,希望可以紧跟组织,不断成长。
【拆书帮介绍】
首先向大家介绍下什么是拆书和拆书帮。
我知道拆书帮是在几年前看过几页旧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当时没有看完,但对这种形式以及运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今年看到贺俊丽同学发的拆书学习的一个宣传,立刻就联系报了训练营。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 拆书的“拆” 不是“拆散”,是转化和内化。“拆书”,就是强调把图书的知识拆页转化为学习者的能力。分为应用于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的应用是RIA便签拆书法。就是我们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找出对自己有启发、有价值的片段拆为己用。这里R是指原文片段,I是指学习者对片段的理解。A有两个部分,分别是关联经验和实践应用;组织学习的拆书法是由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学习者把知识拆为己用。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其效果等同于一场培训。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 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拆书帮分舵是非营利性“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比如说我们的呼和浩特敕勒川筹备分舵。也欢迎更多爱学习、爱读书的小伙伴们加入拆书帮,我们一起拆书晋级。
“陪伴赋能 拆为己用 反求诸己 持续精进 共同成长”,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和实践拆书法,信仰学习、热爱学习。
【图书介绍】
我今天带来的拆页内容选择《非暴力沟通》,主题是“请求与命令”
《非暴力沟通》的作者是美国著名得心理学博士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他是全球首位非暴力沟通专家,有着50多年的实践经验,不仅指导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非暴力沟通,消除分歧和争议,实现高效沟通,还帮助解决了许多世界范围内的争端和冲突。
而所谓“非暴力沟通”就是马歇尔博士发现的沟通方式和技巧,通过这些方式和技巧,使我们和别人的交流更加和谐和顺畅。按照书中的话来说,就是“通过非暴力沟通,世界各地的人们获得了爱、和谐和幸福”。
而我选取的是书中74-75页的片段“请求和命令”。
请大家用一分钟时间阅读拆页,读完后可以抬起头示意我,谢谢!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Why理由】
沟通的目的是为了沟通事情达成共识,但常常会出现一种情况,一开始好言好语的商量,后来慢慢演变成争吵,有一方很委屈,觉得自己放低姿态了为什么对方不配合,另一方会觉得很不平,觉得对方态度不好没有尊重自己。
而这种差异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常常在沟通分不清请求还是命令,如果一直以命令的形式和其他人沟通,是无法产生良好的沟通效果的,而通过非暴力沟通的“请求和命令”这一章节内容,有助于我们区分出两者的差异,从而运用正确的请求技巧,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What方法】
请求,表现出的来是对对方的尊重和需要,可以在沟通中营造出良好的沟通氛围,那如何才能正确的表达请求,需要我们首先对请求和命令加以区分,然后正确的表达出请求。
【How步骤】
1. 分析环境,识别请求还是命令。
请求:允许对方拒绝,如果对方拒绝,不会产生指责。
命令:不允许对方拒绝,如果对方拒绝了,会受到责罚。
举例来说:你和老公说,今天晚上咱们吃涮羊肉好吗?看似是一个问句,他说好,你很开心,觉得他爱你、理解你,但如果他说不好,咱们吃挂面吧,你如果会感到生气,为什么他不理解你,为什么不吃涮羊肉,然后告诉他“不行”,我不吃挂面,就吃涮羊肉,那一开始的问句就不是请求,而是命令。所以一开始我们要做的是识别你说的这句话到底是请求还是命令。
2. 分析对方拒绝的原因,如果分析不出来则不再说服。
还是上面的例子,如果你想起来你老公拒绝是因为最近有些上火才不吃涮羊肉的,那你还可以继续说服他,比如“你是不是因为担心上火,那咱们吃清汤多吃蔬菜少吃肉,你看可以吗”,这样还属于请求的范围。
但是如果你并不找原因,也没有找到根源,只是单纯的说我们今天必须要吃涮羊肉,那这则属于命令的一个范畴。
【Where场景】
适用场景:是当双方的想法和目标有差异,有一方需要放低姿态和对方进行沟通的时候,才能取得一致想法的时候。
A学习者拆为已用
【A1便签: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故事:】
<场景一>
这一周的事情,我在考虑买一款理财型的保险,回家和老公商量了,自以为是用的商量的口吻,我跟他说“你看我们要不要买这款产品,这款产品如何如何balabala……”说了一堆,但是当我表述完,我老公提出异议,他觉得这款产品有风险然后还提出很多其他的问题,我直接扔下一句话“我能想到的就这些了,你要觉得不合适,你就自己去找其他的,你爱买不买,你爱咋怎么地”。后来正好我要拆页,就看到了这段内容,然后我也进行了一个反思,我当时的那种态度呢,我自以为是请求,和他商量,但是其实我是用了一种“爱咋咋地”,并不是商量,你必须按照我这种想法来,你要不按这种想法来,我就可以说是破罐子破摔的开始无理取闹,所以第二天呢,我也通过自己的反思,对自己和老公的这种谈话内容进行了调整,所以,当我老公再有异议的时候,我们两个人进行了共同商讨,把问题罗列出来逐一向客户经理进行了咨询,我和我老公也达成了共识。
<场景二>
第二个场景也是最近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因为我姑娘比较小,我最近在教她整理玩具,每次玩玩具的时候都告诉她:“整理玩具,竹子我们一起先把这个玩具放好再玩下一个玩具,好不好?”,自以为语气是很温和的,但我姑娘正好处在“terrible two可怕的两岁”,她对你说出的一切话都是“不”、“不好”、“不行”。所以这个时候我就会特别的生气,然后和她说:“你要是不放,那我以后就不给你买了”。
这算是个反面案例,这个场景反倒是应该用命令,比如说:“竹子,我们现在把这个娃娃放到这个盒子里”,而不是用“好不好”这种商量的语气,因为这种语气会让她产生“我是可以有一定权力的,是有一定权限去选择的”,但是实际上我是想让她去做这件事情,所以,我反倒是在这个时候应该用命令,而不是用貌似请求的话语,但说的恰恰却不是一个请求。
【反思】
我混淆了请求和命令。很多时候,自以为是请求,但实际上是命令,忽视了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因为一旦别拒绝,就会指责、批评,并没有真正理解请求和尊重的含义。
另一方面,有时候会为了体现自己是一个尊重他人的人、我是一个充满爱的人等等等等,尤其是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会在一些该用命令的地方用了请求的语气,反倒产生了很不好的沟通效果,因为当我的命令没有得到对方认可的时候,我会用威胁、批评等方式促进这个命令的完成,往往会产生争吵等暴力的沟通方式。
【A2便签:我的应用】
【目标】
长期:在沟通和对话中,注意命令和请求的区别,这个目标是很难用SMART原则来定义的,而是一个需要长期在生活和工作中去贯彻的事情,是要做到“学以致用”,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反思自己。
短期:下周,用请求的语气和妈妈商量去体检的事情,而且要做到说服妈妈。
【行动方案】
已经订好了计划这个月要做的体检,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事情,和妈妈发生很大的争吵,所以我妈拒绝了我提出的一切想法,“你说去体检,我不去,你说去干嘛,我不去”,所以,我的短期目标就是不断地以请求的语气,和妈妈沟通去体检。
1. 挑选一个风和丽日、妈妈心情很好的日子,注意氛围的营造;
2. 注意语气,一定要反复提醒自己,如果她拒绝,不生气、不指责,不能说出“你怎么总是这样,不理解我们的心情”这类的话语,如果她拒绝,好,这次我放弃,隔一段时间,我再来继续进行这种请求,通过这种长期的这种请求来取得她的理解。
计划话术“妈妈,上个月已经给你定了体检计划,钱已经付了,随时可以过去体检,你看下周五过去好不好,如果下周五你有跳舞或者其他的事情安排,那下周六好不好”,然后根据她的回答,然后来看是终止这次请求还是隔一段时间继续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