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父母效能训练手册》 所属活动: 长沙麓山分舵线下活动第266期(河东场)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如何说,别人才肯听

开场:

大家晚上好,我是果妈,大名叫杨飞,我的三个标签是:教育工作者、宝妈、拆书学习者。我是一名大学思政课老师,平时上课就是跟学生们聊聊人生,谈谈理想。我也是一个二胎妈妈,大宝已经七岁了,是个调皮可爱的小男孩,我平时会阅读一些亲子教育方面的书籍,今晚带来的拆书片段也是与亲子教育相关的主题。我还是一个拆书学习者,两年前参加拆书帮的活动,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它和我之前熟悉的学院派风格有所不同,更注重实用性和以学习者为中心,深入浅出、为我所用,我想这就是它吸引我继续探索和学习的地方。

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讲拆书是什么以及拆书帮是什么?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以提升知识吸收和转化能力、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拆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并规划具体的运用。拆书法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通过运用RIA便签学习法,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主题培训的效果。组织学习依靠RIA现场学习(又叫拆书家现场带拆),由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成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

什么是RIA?R是书本中的原文片段,I是用自己的语言对原文片段进行重述,A是根据片段中的知识,来回顾和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以及如何把知识具体落实到今后的目标和行动中。

拆书帮是什么?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拆书帮分舵是非营利性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今天我给大家拆解的片段来自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的《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主题是如何说,别人才肯听。下面是原文片段,请大家阅读一下,阅读完的小伙伴,给我一个眼神示意。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主题】:如何说,别人才肯听

【片段来源】:《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 P114-115,美国托马斯•戈登著

【R:阅读原文】 

从孩子所听到的角度来考虑这些信息(见下图表):

第一个信息被孩子解码成一则对他的评价。第二个信息被解码成了关于父母的一个事实陈述。“你-信息”无法传达父母的感受,因为它们大多会被孩子解码成她应当做什么(送出一个解决方案),或是她有多坏(送出责备或评价)。

“我--信息”的基本构成

如果父母送出包含以下三部分的“我-信息”,孩子就会更有可能改变他们的不可接受行为:

1.对不可接受行为的一个描述,

2.父母的感受,

3.这个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行为+感受+影响)。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y】大家或许在生活中碰到过这样的状况:当你周末才把玩具收拾好放进整理箱,周一下班回来,孩子又把玩具扔得满客厅都是。当你劳累了一天,在沙发上想要休息一下,你的孩子跑过来拉着你要你陪他玩耍。很多家长会指责孩子:你光顾自己玩,怎么就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和累呢?当父母真的无法接受孩子的一些行为时,他们应当怎么办?他们如何沟通,才能既充分表露自身的感受和想法,又能让对方欣然接受?

【what】其实,我们与人的沟通是一个“编码-解码”的过程,表达者将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进行编码,然后传递给对方,对方又会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码。沟通是否顺畅跟信息表达的有效或无效正相关。“你-信息”无法传达父母的真实感受,会让孩子认为是对他的评价或指责,反而容易激起抵抗和叛逆。而“我-信息”强调以“我”开头来表达,能够有效避免我们不假思索地对孩子的批评、指责和习惯性地给建议。它能有效地对孩子施加影响,使其改变当前的不当行为。

【how】正确地向孩子发出“我-信息”,才能让他倾听父母的情感,并体谅他们的需求。发送一个“我-信息”有三个步骤:一是描述客观事实。对孩子不可接受行为的一个客观描述,他做了什么令你烦恼的事,而不是你对这种行为所贴的标签或评判。二是表达主观感受。你需要静下心来体会自己的感受,并坦诚地用“我”字开头的方式说出你对这种行为的感受。三是说明具体影响。说出他的这种行为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影响越具体越好,它可以是某种让你耗费钱财、时间、额外的工作或引起不便的东西等等。

比如,当小孩去小伙伴家玩耍,过了约定回家的时间很久了才回。可以这样说:“当你没有按照我们约定的时间回家,也没有打电话给我说要晚点回时,我很担心你的安全,心里焦虑、难受,这使我在家无法专心看书。”这样就既能充分表露你的感受和想法,又能让对方欣然接受。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背景】每次周末出去溜孩子,总是被孩子溜。一天下来自己累瘫了,孩子始终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比如,上周末带孩子出去玩,一天走走逛逛已经非常累了,在回家的路上,只想窝在座位上休息会。而孩子却兴奋地和你聊当天发生的一些小事情。开始我还应付式地回聊了几句,谁知他越说越来劲,巴拉巴拉,简直停不下来。我很烦躁地说:“能不能让我安静点,你很烦人哎”。他不耐烦地说:“好---吧---”。然后陷入一阵僵硬的沉默。

【反思】从《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中学习了“我--信息”表达后,我进行了反思。一是没有对孩子不可接受行为作一个简单描述。即没有和他说出他当时的聊天打扰到我休息的客观事实。二是我表达了自己的情绪,但没有以“我”开头来表达我对这种行为的感受,而是以“你-信息”的方式对他的行为进行了指责和评价。就如“你很烦人哎”。三是没有说出他的这种行为对我产生的具体影响,这样不仅会激起孩子的敌对情绪,并且他因意识不到他的行为给我带来的影响从而无法促使行为改变,这也导致每次游玩回来他都会不自觉地变身为“恼人的话痨”。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目标】这个周末出去游玩回来的时候,我会和孩子好好聊聊这事。希望自己能够运用“我-信息”的表达方式,让孩子清楚地认识到他的行为给我带来的影响,并促使其积极地改变。

【行动】“宝贝,今天妈妈陪你玩了一天,真的是累坏了。你一直不停地和我说话,其实,我很想在车上眯眼休息一会(描述事实)。打扰到我的休息,这让我有些烦躁,甚至忍不住想对你发脾气(表达感受)。这样一来,我就没有心情和精力给你讲睡前故事,同时也会影响到肚子里宝宝的发育哦。”

好啦,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