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秦燕,网名充感,从申请QQ的第一天起,这个网名伴随了我15年,因为我的生活中充满感动,充满需要感谢的人和事。我也希望自己是位充满感恩的人。我用三个标签介绍我自己,我是一名软件系统架构师,12年的软件开发和设计经验。我是一位瑜伽爱好者,连续习练瑜伽两年,也进行禅修冥想,对道家的辟谷也有尝试,最高纪录28天不食人间烟火,只喝矿泉水,目的是认识自己,挑战自己,觉察自我。第三个标签我是一名高级剩女,20多年一直在关注自己脚下的路,忘了身旁的伴。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拆的书是《刻意练习》,从新手到大师,这本书告诉我们能力出众并非源于天赋,而是来自于正确的练习。即刻意练习。今天拆解片段的主题是在相关情境中刻意练习积累隐性知识。我们很容易陷入一种思维误区,认为能力出众的人是先天具备的天赋,后天的努力只能提升机械性特点的技能。所以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天生会打洞。但是,这个形态恰恰说明了,情景种刻意练习的关键性,因为老鼠从出生就在打洞的情景种潜移默化。
接下来,请大家先分组,便于稍后小组讨论,就根据现在的座位方式把,然后用三分种的时间阅读片段内容。
片段主题:在相关情境中刻意练习积累隐性知识
片段来源:《刻意练习》PIXX-PXXI
隐性知识
目前对刻意练习最大的批评是,艾利克森关于刻意练习的证据多是来自“认知复杂性”较低的活动,如象棋、钢琴、篮球、出租车驾驶、拼写,但是,对于“认知复杂性”较高的活动,如销售、管理等作用有限。怎样通过刻意练习成为一名卓越销售或卓越CEO,从哪里练起?怎么练?练什么?认知复杂性高与认知复杂性低的学习活动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隐性知识的多少与比重。隐性知识需要在情境中去寻。
认知复杂度(cognitive complexity)是指你建构“客观”世界的能力。认知复杂度高的人具有高度复杂化的思维能力,更善于同时使用互补与互不相容的概念来理解客观世界。真实世界中,黑白对错并非截然分明。
仍然是西蒙,他认为人的“有限理性”体现在学习中就是“情境理性”——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人的学习受到情境的制约或促进。你要学习的东西将实际应用在什么情境中,那么你就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学习这些东西。比如,你要学习编程,就应该在GitHub里学习,因为你以后编程就是通过GitHub。又如,你要学习讨价还价的技巧,就应该在实际的销售场合学习,因为这一技巧最终是用在销售场合中的。
刻意练习并没有否认情境的重要性,但是在一些畅销书中,那些已经被学习科学证实的主流方式被放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隐性知识被忽略了。学习科学大量研究表明,成人的最佳学习方式并非独自练习,而是在情境中学习。有效学习是进入相关情境,找到自己的“学习共同体”,学习者最开始时围绕重要成员转,做一些外围的工作,随着技能增长,进入学习共同体圈子的核心,逐步做更重要的工作,最终成为专家。
这就是学习科学日益主流的观念:从“情境学习”出发,当一名“认知学徒”,它的要点有以下几个。
◆ 找到学习共同体:因为大量知识存在于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中,不是在书本中,所以有效的学习不是关门苦练,而是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小团体。如程序员在类似于GitHub这样的网站练习编程。
◆ 隐性知识显性化:隐性知识是使人们有能力利用概念、事实以及程序来解决现实问题的知识。一般也被称为策略知识。
◆ 模仿榜样:榜样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导师,也可以是网上的导师。
◆ 培养多样性:在多种情境中实践,以此强调学习广阔的应用范围。例如,裁缝出师并不是已经练习了1万小时,而是能够缝制出足够好的衣服。
【what】:
该片段告诉我们通过在相关情境中进行刻意练习,积累隐形知识的比重,以提高“认知复杂度”高的能力的活动。
【why】
因为对刻意练习最大的误解是:只能练习“认知复杂度”低的活动,比如修自行车,打篮球,开车等等。而无法通过刻意练习成为卓越领导人,例如企业掌舵人,国家主席等等是认知复杂度较高的活动。
因为认知复杂度高也即具备系统思维能力,通过整合对立概念理解客观事实,所谓的对立也是视角不同,例如当有些人在纠结是二维的 X轴还是Y轴,认知复杂度高的人已经站在三维的视角整合了XY,看到了立体的世界,或者整合四维的时间,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或五维等等。
反过来讲篮球上,即使每天练习,也不一定能达到姚明的程度,大部分钢琴家达不到郎郎的水平。因为任何技能活动,在不同的层面需要认知的复杂度也不同。因此刻意练习的方法也不同。
【how】
认知复杂度的高低由隐形知识的比重决定,隐性知识需要在相关情境中刻意练习,受情境的制约或促进。就像通过出租车完全不可能达到赛车手的技能,哪里用就在那里学,那么到赛车情境中学习。想学编程,去GitHub网站上学习,去软件公司当实习生等等。进入到情景中,从学徒开始,应用刻意练习,最终一定成为会专家。那么怎么进入情景呢?
◆ 找团队:纸上谈兵终觉浅,实践出真知,找到学习该领域技能的团队,模仿学习,比如想学编程,就去软件公司的研发部门,想学拆书就来拆书帮分舵,想学销售,就去销售部门,这些都是团队。
◆ 找策略:盗亦有道,任何领域都有他的规律,策略和方法,所以要学习情景中早已约定俗成的套路,整合到自己的思维模式中。
◆ 找导师:导师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理想中的,但是他自带光环,有该领域最佳解决方案,例如社交软件领域的导师:微信创始人张小龙。但是一定要选择能够的着的,随着能力的提升,找不同程度的人作为导师。
◆ 找案例:失败固然重要,但成功的情景才能找到立足点,比如编程,首先要求的是实现功能,然后再思考能有多少中实现方式,这几种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再比如学开车,一开始只要能在平坦的路上骑走,慢慢改变路况,接着变换车型,变换速度,才能练好,如果一直在油路上慢骑,一年后的提升也是有局限性的。
我从2013年开始自己了解辟谷,查阅了很多方法和案例,试验了一次后,自己都不晓得进入生命程度,在2014年,我上了趟终南山,去干什么?找学习共同体,哪里有专业的辟谷班,有导师带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辟谷习练者,即学习共同体,我跟着练习了五天,终于掌握到点要点,再后面四次的辟谷过程相对顺利。如果是我自己继续摸索,估计到现在还是不晓得怎么回事。
【A1】激活经验 提问设计:
请大家回想一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哪像技能需要丰富的隐形知识,认知复杂度较高,当时是怎么练习提升的?两分钟后,请一位小伙伴进行分享。
学员分享:
分享者:树博
上大学时学习计算机,虽然宿舍中都有电脑,但那台电脑只用来玩优秀,最多写点东西,但凡学C,java等编程,都点大家约到机房里一起去做,我觉得这个就是很好的案例,大家必须一起在机房才能学的会,自己虽然有电脑,但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你的分享让我想到了学计算机的案例。
催化学习者应用A2便签
感谢树博老师的分享,您的经历更好的诠释了刻意练习中典型的找团体情景。现在我们知道认知复杂度高的活动的刻意练习的方法,即到情境中练习,积累隐形知识,请大家练习一项认知复杂度高的活动,并规划采用的行动,采用SMART原则,用2分钟记录到便签上。
学习者贺俊丽的便签记录:
目标:成为三级拆书家。
行动:
1、找团队:找到拆书帮团队。
2、找导师:师父紫菱老师
3、培养多样性:拆不同的书
结束语:
感谢大家的倾听和积极分享,希望我们能在工作和生活中通过到情境中学习提升能力。今天我的拆书分享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