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今天我们拆的书叫《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它的作者是彼得.德鲁克(美),他是管理学科开创者,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思想传播影响了130多个国家。中国领导人胡耀邦、朱镕基、微软总裁比尔.盖茨都积极推荐此本书。
我们组织中的平凡人是否能够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卓有成效的管理是否可以学会?是否每个人都必须是卓有成效?如何才能卓有成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将给我们完美的答案。
为什么“因人设事”不能解决问题,是因为组织中任何一个职位的变更,都会造成一连串的连锁反应。组织中的职位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不能为了替某人安插某一个职位,而使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受到牵连。因人设事的结果,是为了安插某一个人,一大群人都受到连累。
这种现象,并不仅仅出现在政府机构或大企业中。学校需要一位教授生物化学概论的教授。这位教授当然应该是一位好老师,是一位专家。但是生物化学概论这门课程,不论教授个人的兴趣如何,都必须包括这门课程的基本原理。该讲授什么,应按学生的需要而定,无论由谁讲授,都应该讲授这些内容。交响乐团缺了一位大提琴手,乐团指挥绝不会选用一位不擅大提琴但双簧管吹的极好的人选来充数,即使此人吹双簧管的名气远比其他大提琴手响亮,指挥也不会这样做。当然,他更不会为了某一乐师而重写乐谱。剧团经理明知道他的卖座女明星爱耍脾气,也会承受她的脾气,但他却不会因为她发脾气而更改已经宣布的节目单。
我们要坚持因事用人而非因人设事,还有一个微妙的原因。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组织提供所需要的各种人才,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容忍各色人等的脾气和个性。能容忍这些差异,内部关系也才能保持以任务为重心,而非以人为重心。衡量成就的高低,应该按照贡献和绩效的客观标准。只有在职位的设计和划分不以人为中心时,这种衡量才有可能。不然的话,我们就会只注意“谁好谁坏”,而忽略了“什么好什么坏”。用人的时候,我们也会仅考虑“我喜欢这个人吗”或“这个人能用吗”,而不会考虑“这个人在这个职位上,是不是能干得非常出色”。
因人设事的结果,是必将产生恩怨派系,组织绝对不能出现这种情况。人事的决策,要凭公平和公正,否则就会赶走了好人,或破坏好人的干劲。同时,组织也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否则将缺乏改变的能力,也将难于得到正确的决策所需的不同意见。
阅读完上面的片段,相信伙伴们对“坚持因事用人选拔人才”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组织里面,通常是先有一个职位,再物色人选来出任这个职位。如果因人设事,就会像学校请一个体育老师来教数学一样,不管这个体育老师如何的优秀,在数学老师这个岗位上,他还是不能胜任的。
要做到因事用人,我们可以用以下几步来进行:
1、 明确岗位的工作责职,不以人为中心来设计职位。
2、 根据人才的学历、工作经验、工作能力等判断是否符合这个工作岗位。
3、 要容忍人才的脾气和个性,要考虑“这个人能不能干的出色”,而不考虑“这个人我喜欢不喜欢”。
举例说明:上周一下午,公司内部选拔一位门店店长,有2位员工竞聘,胡**,女,26岁,工龄1年,在门店业绩排名月月第一,员工满意度好;李**,男,35岁,工龄3年,以前做过几个月店长,在门店业绩排名中游,员工满意度一般。评议中有领导认为小胡“太年轻,工作经验少,但是能力出色。”有领导认为小李“有一定经验,但是能力欠缺”。最终通过投票小胡当选,因为小胡更加符合店长这个岗位责职,能够带领大家突破门店的业绩。事后证明,这个门店比之前的业绩增长了许多,员工的凝聚力也加强了。按照“因事用人”的方法,小胡在销售能力和员工的团队管理上优势很大,符合店长的岗位职责,虽然在工作经验上有所欠缺,但是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去慢慢的积累。而小李虽然有当店长的经验,也是因为业绩不佳而退下来的。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我们刚刚学习了“坚持因事用人选拔人才”的重要性。现在我们进入这样一个场景:明天下午在公司的会议室举办一场财务总监的竞聘会,岗位要求是专业、认真地整理分析财务数据,根据数据改善公司现有问题,并规划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竞聘的2位情况如下,郭经理,男45岁,财会研究生,以前在某大公司任财务经理,来我公司4个月,对公司的情况初步了解,门店员工熟悉程度一般,但他的专业性和对数据的分析判断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王会计,女36岁,大专会计专业毕业,在公司服务10年多,从基层做起,现在是分公司主办会计,对公司情况非常熟悉,工作认真仔细,但是专业性和数据的分析判断欠佳。
现在坐各位伙伴就是投票选择的领导,根据以上片段中学到的“因事用人”方法,分小组讨论2个人做财务总监这个岗位的优势和劣势,最终选择一个合适的人选。
请用5分钟进行流程设计,现在开始,完成的小组请举手示意。
5分钟后,我会请伙伴们来做演练,请各位评委领导各自谈谈你选择谁做财务总监的理由,看看我们学习了“因事用人”方法后,如何做出自己的判断的。
学习者案例记录(逐字稿):
人事经理吴老师:财务总监岗位核心的点是整理分析财务数据,还从技能、学历方面,我倾向于郭经理。
行政经理蒋老师:郭经理是从大企业出来的,而且对企业的前瞻性比王会计强。经验上面可以慢慢地 积累,我也是倾向于郭先生。
财务经理刘老师:我同意以上2位的建议。补充一点是:财务总监更加强调管理的经验,郭经理在大公 司的经验值得重视。而且主办王会计虽然在公司人际关系上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她的经验和能力,还是与财务总监有一定的距离。所以综合上面讲到的3点:1、岗位责职:郭经理胜出。2、学历、经验、能力:郭经理胜出。3、员工满意度方面王会计好一些,但这不是最重要的,人才更多考虑的是能力。总结得出:郭经理能够胜任财务总监这个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