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付佳。付出的付,佳人的佳,我给自己的名字有另外一种解释,那就是坚持不懈的付出后总会收获最好的自己。
旅游学专业毕业,做过9年导游(含兼职年限)遍访名山大川,有很浓厚的人文情怀。做导游期间兼修了行政管理学学位,是国家《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从事了近十年的行政人事工作,也因此造就了自己严谨、细致的一面。
目前是一名拥有阅读规划师证书的悠贝亲子图书馆的馆长,正宗的宝妈一枚,爱孩子,爱学习,爱分享,爱阅读,是一名h忠实的学习爱好者。
说到拆书不得提到《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看过这本书后可以更好的了解拆书和拆书法。
拆书:什么是拆书?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合想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把书里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就是把书拆为己用。
怎么拆书呢?运用拆书法。拆书法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
个人学习通过运用“RIA便签学习法”。R就是阅读原文片段, I就是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内容、A就是拆为己用——其中,A1是关联过去的经验,A2是规划未来的行动,A3是现场的演练可达到参加培训的效果。
组织学习依靠“RIA现场学习”。RIA对应的内容跟个人学习法相同,不同的是组织学习由拆书家将原文片段加工成培训,引导和促进现场人员把知识拆为己用,就类似于今天这种线下的活动,由拆书家将书中的片段加工成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大家学习。
什么是拆书帮?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是非盈利性的一个公益组织,各地有叫“拆书帮分舵”、或“拆书帮俱乐部”等。它以把释放学习爱好者的能量,培养更多拆书家为使命,聚集起一群热爱学习的人。截止20年1月份,一共有88个分舵,分布在51个城市,小伙们在线下一起拆书,共同成长。
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R是出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的片段,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看一下我给大家准备的手稿内容,阅读完毕后举手示意我,我们接着进行后面的内容。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P164-166
VI谨防说太多的“不”。
很多时候父母用生硬的“不”挫伤了孩子的热情,孩子会感觉这是对自己的攻击,他们会尽其所能来反抗。他们尖叫、发怒、骂人、不开心。他们质问父母:“为什么不能?……你讨厌……我恨你!”
即使最耐心的父母这时候都会生气。我们该怎么做?投降?还是凡事都说“可以”?很明显,凡事顺从是当然不行的,会让孩子变得专横霸道。还好,我们有方法帮助家长既坚定自己的立场,又不招致对抗。
代替说“不”的方法
A、提示
孩子:我能去苏珊家玩吗?
代替说“不,你不能去。”
给她摆事实。
家长:我们五分钟后就要吃饭了
孩子得到这个提示,会对自己说:“我猜我不能去。”
B、接纳感受
孩子:(在动物园)我现在不想回家。还能再玩会儿吗?
代替说:“不,我们现在就得走。”
接纳她的感受。
家长:我看出来你不愿意走,想玩很长很长时间。(带她离开的时候)玩得正高兴的时候,真不想离开。
有的时候,一个人的感受被接纳后,他的抗拒心理会减弱。
C、描述问题
孩子:妈妈,现在能开车带我去图书馆吗?
代替说:“不能,你得等会儿。”
描述问题:
家长:我想带你出去。问题是电工半小时后就来了。
D、有可能的话,用“是”代替“不”
孩子:我们能去操场玩吗?
代替说:“不行,你还没吃午饭呢!”
用“肯定”代替:
家长:当然可以,吃完饭就去。
E、给自己时间想想
孩子:我能在盖瑞家过夜吗?
代替说:“不行,你上周刚去过。”
给自己时间想想:
家长:让我想想。
这句话有两个效果:让孩子的坚持稍稍放缓(至少他知道自己的要求被认真考虑了),也给家长留出思考时间。
相比之下,说“不”显得简短,上面的叙述略显繁琐。但是,它比说“不”要更有效。
Why:
父母常以自己的角度和角色直接用“不”这个词拒绝或中断,甚至打消孩子的想法,打击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下次孩子可能不会再尝试。即使再有耐心的家长也难免会有生气的时候,怎么办?顺从孩子吗?一味的顺从会让孩子专横霸道。
What:
原文片段通过五个简短的小例子让我们了解到跟孩子沟通时,可以通过五种方式来代替说“不”。在帮助家长坚定原本立场的同时,也让孩子更容易接受,达到有效的沟通结果。
How:
那要如何做呢:
结合场景给出提示
例如:孩子在外面玩了好久没有喝水,提示孩子:“喝些水再玩。”
站在孩子的角度,接纳孩子的感受
例如:天快黑了,孩子玩的还很高兴,明显不想回家。有些家长会直接说:“不要玩了,赶快回家。”不防跟孩子这样说:“妈妈知道你玩的很开心,还想继续玩,那我们再玩5分钟回家,下次再过来玩。”
描述当下发生的事情,给孩子解释问题
例如:疫情期间孩子提出想去游乐场玩。“不能去。”三个字就打发孩子的家长大有人在,耐心给孩子解释其实孩子会欣然接受:因为受到病毒的传染不能外出,所以游乐场不开门不能去玩。这样还能让孩子学习到新的知识。
对孩子提出的事情或问题给予肯定
例如:晚饭前孩子想喝牛奶。先肯定孩子喝牛奶的事情,再告诉孩子可以睡觉前喝。
对于孩子提的要求给自己时间想想,延长回复的时间
例如:大中午孩子想出去玩。有的家长可能会说:“不行,别人都休息呢。”
其实家长可以先发出:“嗯……”的长音节词,让自己有想的时间,也让孩子感受到你在认真考虑他的问题。可以运用以上四种方法回复孩子不能现在出去的原因。
Where:
原文中代替说“不”的五种方法,其实并不局限跟孩子沟通时,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交流沟通都可以运用。
A1: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我分享一个我自己的亲身经历
故事:
幼儿园在4月15日之后开启兴趣课线上教学,有时候孩子会无法安稳的学相应的内容。有时候会去拿本书,我就把书从她手里拿开,然后说:“不能拿书。”或者在椅子上来回动,而这个时候我会把她摆正在椅子上说:“不可以乱动。”要不就是嘴巴一直说个不停,我就瞪她一眼说:“不要一直说话”,都是用“不”来拒绝孩子的各种情况,孩子一开始不开心,现阶段有些反抗情绪出现。
反思:
通过今天原文片段发现自己一直在用“不”简单、直接、粗暴的拒绝、打断、阻止孩子出现的各种情况。并没有让孩子相应的情况减少或好转,反而让孩子出现了不好的情绪,一开始听我说完她撇撇嘴不开心,就不理我了。昨天的兴趣课时已经出现了反抗情绪,跟我顶嘴让我不要再说她。根本就没有达到有效的沟通,结果导致我们两人都不开心。
A2:
目标:
接下来一个月的兴趣课,通过运用今天原文片段中代替说“不”的方法跟孩子沟通。每周兴趣课前先跟孩子沟通,改掉孩子听课时出现的各种小动作,不专心听讲的状态,让孩子心情愉悦的接受并认真完成当天的线上课程内容。
行动:
根据每周兴趣课老师通知的内容,前一天晚上跟孩子沟通第二天课程内容,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
当天上课时:
课程视频接通前跟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当下的状态及相应的情绪,给孩子提示:“还有5分钟就要开课了哦。”(提示)
孩子有要说的内容,就认真听孩子说并接受孩子当下的感受;(接纳感受)考虑孩子说的内容,略加思考再回复孩子。(给自己时间想想)
在听课过程中若孩子去拿东西/乱动,告诉孩子:“你去拿东西/乱动会错过老师讲的内容,这样你一会儿就不会了。”(描述问题)
若出现一直说话的问题,跟孩子说:“你说的很好,一会儿老师提问的时候举手示意,并声音洪亮的回答老师哦。”(用是代替“不”)
通过以上的沟通,减少每次课程中孩子出现抵抗情绪,直到孩子不再出现各种与课程无关的小动作,且认真开心地完成当天的课程内容。
奖惩:
一个月之后孩子在上兴趣课时能够专注且高兴的完成课程内容,就答应孩子一个合理且能够完成的要求(孩子跟自己心情都愉悦)。
若孩子还时不时的有小动作,或者还存在反抗情绪(孩子不开心),那再反思自身的问题,并将今天原文的方式手写三次分别贴在厨房、客厅、卫生间等频繁出入的地方,强化运用,重新跟孩子沟通直到完成为止。
以上便是自己对原文理解后的一个规划运用,大家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思考运用一下。
今天的分享结束,希望大家通过这五种方法在跟人沟通中可以得到改善,让每次的交流都舒心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