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兰庆,今天要拆解的书是《戒了吧,拖延症》。现在我们分成两组,我左手边的3个小伙伴为一组,右手边的三个小伙伴为另一组。
F 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这本书的作者是辰格,这是一本写个年轻人的拖延心理学。以贴近生活的故事作为主体,加以一些实用的方法,阅读性和指导性兼具。
A 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本书没有枯燥的理论,它通过故事形式来向大家展示了拖延症的行为模式,危害以及如何战胜拖延,它言语精辟,读起来也轻松有趣,并在无形中让你与故事的主人公产生极大地共鸣。
B 利益(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利益,用于引发兴趣)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着拖延症,你属于哪一种类型的拖延,你为什么会拖延,在本书中都可以找到战胜拖延的办法。
心理学家乔治·哈里森说:“拖延是一种不能按照自己的本来意愿行事的精神状态,是缺乏意志力的表现。”尽管意志力和拖延看起来似乎没多大的关系,但拖延的确是人在惰性心理影响下导致行动力减弱而形成的一种陋习,让人一步步地耗下去,最后一事无成。
胡小懒的心里还存活着一些理想的小幼苗,他不愿自己到暮年时,拄着拐杖、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这辈子算是白活了!”至少现在的他还算年轻,还有改变的可能和机会。所以,从这—刻起,他已经瞄准了自己的第一个敌人—懒惰。
当然,拖延症很复杂,往往不是由某一方面的问题导致的,它有多种诱发因素,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境、不同的事情,有选择性地复发。今天的拖延可能是因为懒,明天的拖延可能又是因为其他的问题。
所以,这场仗还不能打得太着急,要等把敌人一个个全揪出来,再想办法逐一将其“干掉”!
有句话说,人在可以懒的时候不会不懒。因为犯懒而拖延,是一件再也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除此之外其他原因也会引起拖延。比如:
1.因为追求完美,不漂亮的计划不执行,在想有了完美的方案再行动,导致没有行动而拖延。
2.明明有事,但是不急,于是可以找到上百种理由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做。
3.纸上谈兵,空有想法,缺乏执行力从而拖延。
4.没有目标,没有行动。或者目标太大,太高,无法完成,难以达到而拖延。
说意义(强调不按拆页行动建议去做的坏处。)
如果你不找出造成拖延的真正原因,就无法对症下药。比如你没有如期地递交上司交代的市场分析报告,你会把原因直接归结于报告太难搞定而造成的拖延。其实真正原因可能是你在追求完美,又或者缺乏执行力等。那么如果你了解造成拖延的原因是追求完美,你会提醒自己完成比完美更靠谱.如果是缺乏执行力,你会设定目标,立即采取行动等等来防患于未然。总之,不找出拖延背后的原因,就无法做到有效的战拖。
举个例子:就拿拆书这件事来说,本是计划上月底完成TF2-4的。因为自己追求完美,希望能找到好的片段,找到好的片段后,又希望能有好的案例,好的A3演练。总之,因为前前后后没有想好,也就一直未动笔而拖着。后面新学期伊始,大大小小的事情挤满了各个时间段,直到动笔写2—4的那天,我还在寻找各种借口来说明为什么还没有完成,拖延顺理成章。除此之外,严重缺乏执行力,就这样心里惦记着,脑海中想着,消耗着精力的同时,却依旧拖着。是因为熊媛一直鼓励我定好片段后,就开始着手写,并结合她的经验告诉我,边写思路会越清晰。也是因为在拆《戒了吧,拖延症》,触及了痛点,毅然决然地拿起笔开始做TF2-4。一分钟也不耽搁,立即行动,设定deadline,中秋假期第二天初稿必须完成。并在过程中反复提醒自己:一定要先完成,完成比完美更靠谱,先完成初稿,再进行修改和完善。结果,我集中一天的时间把拖延了近三十天的2-4做好了。
预防异议:或许你会觉得把简单的“拖延”二字学术化、复杂化,甚至妖魔化了,又是意志力、执行力,还要扯上完美和目标。事实上,如果我们不去了解或分析引起拖延的真正原因,就无法对症下药。总之,虽然引起拖延的原因有点小复杂,但是了解它,对于战拖有着极大地帮助。
【A1】激活经验
拆书家提问设计:
现在,请大家仔细回忆一下,最近,有没有一些有想法却没开始做,或者到期未完成,又或者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等这样的事情?请在小组里和伙伴们说说,我会请1-2位来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1:做了英语学习计划,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按计划执行,英语学习也就这样一直拖着。
学习者:2:入秋以来,一直想整理衣柜,但是又不大情愿,总是没时间,想着什么时候天气真正凉快下来再来整理,整理衣柜的事一直被搁置。
拆书家提问设计:
反思加工 想想看,根据刚才拆页的学习,你会怎样来判断造成你事情拖延的原因并试着克服拖延?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1:仔细想想,关于英语学习,不是因为时间不够,更不是自己没有学习语言的天赋,而是自己目标定得太高,难以实现,很难做到,造成我不愿继续学习,下意识地寻找理由来回避。我应该适当地调整目标,可以让自己更好地建立成就感以促进进一步地英语学习。
学习者2:整理衣柜的事情,不是没有时间,很多时候都可以进行,主要还是缺乏执行力,不到最后一刻不执行,我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deadline,避免天凉时临时找衣服。
片段二
惰性,总是不经意间就溜到人的思想里,如影随形。尽管经常性的刺激可以让人保持一定的警惕但仅有刺激还不足以完全抵抗惰性。
胡小懒从“战拖小组”里第一次听说,有一种PDCA循环法,可以有效地辅助对抗懒惰。起初,他对这个奇怪的东西也是一知半解的,但经过一番解析后,他就恍然大悟了。原来所谓的PDCA。其实就是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
通过第一个片段,我们了解我们为什么会选择拖延。在第二个片段中,PDCA就能更好的帮助我们更好地战胜拖延。
细化行动步骤:
下面四个步骤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执行PDCA。
首先,制定一个具体可执行、可完成的计划。
第二,提高执行力,坚持执行计划。可适当进行公众承诺,鼓励或者暗示来激励或者督促自己执行。
第三,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设立检查的时间点,检查分自查和他查。
第四,采取行动。将成功的经验标准化,未完成的,分析原因,放入下一个循环。
分享例子:很长一段时间来,我想着给儿子做一个相册,却迟迟没有行动,因为各种原因而被搁置拖延。直到有一天,今年4月22日,遇见拆书帮,拆解<戒了吧,拖延症>,当晚就定下这个计划,动手制作Diy相册。
首先,定下可执行,可完成的计划。在那个周六前,必须整理并打印出所有照片,然后每天完成至少两页的相册制作。
其次,坚持执行计划。为不犯懒,当时在现场就做了一个公众承诺,下一个周一就要分享我的相册。并在回家后,和孩子提起了这事,让他一起帮忙督促我。提醒自己及时完成,我将相册放到孩子书桌旁。
第三,检查计划的执行。先自我反思如何促使自己把相册做得更好,同时通过每周的群分享,以及和孩子的讨论,找出做的好的和不足的地方,并想办法做得更好。
最后,采取行动。将做得好的通过朋友圈分享,做得不好的地方,定下计划,放入下一个循环。
【A3】促动参与
拆书家提问设计:
我们刚才学习了PDCA循环法,现在来做一个演练,请大家认真听这个演练场景。
丽萍是一个正在读一年级孩子的妈妈,她最近频频因为孩子识字量少而苦恼焦虑着。其实在孩子读中班时,她就买了一些识字卡片来教孩子识字,但后面发现孩子对这样的识字方式不感兴趣,于是卡片被当成纸片玩具。又到了大班,感觉不能再拖了,决心每个星期通过教唱一首歌的同时来认识歌词中的字,有趣又有效,开始两个星期顺利完成任务,可是接着因为寻找合适的歌,因为时间,因为精力,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坚持下来。两个月前,她又一次地开始计划,觉着必须一鼓作气,快马加鞭地教孩子认字,于是商量着通过简单的绘本故事进行反复指读来认字,一天一本,并把不认识的字抄写在本子上,便于复习。起初进展马虎,勉强能坚持下来,可是没过几天,孩子满腹牢骚,不肯配合,计划终止。现在她迫切希望能找到办法来帮助孩子提高识字量。
大家分组讨论,假如你是丽萍,如何用刚才学的PDCA法来辅导孩子识字,请列出四个步骤及其行动要点。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1:P:读韩兴娥老师的<成语儿歌》,每天听5分钟,读15分钟。
D:执行计划,并通过闹钟提醒听读时间,并与熊阿姨约好指读完《成语儿歌》后,和阿姨一起吃饭,小小庆祝一下。
C:检查。通过圈出会认的字,来检测识字效果,并通过各种游戏方式,如接火车,翻牌认字,粘贴卡片来进行检测。
A:将识字效果好的进行记录并反复操作,将做得不好的环节进行改进,重新定计划,放入下一个循环。
四、【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现在大家想想,你是否一直都有着体重管理,去旅行,探望亲朋好友,整理衣柜,辅导孩子或自身的各种学习及读书计划,又或者想升职或扩大你公司市场份额等等各种各样的愿望或者计划,但最终因为各种原因拖延着而迟迟没有执行, 或者做了但没有成功?请试着用今天学习的PDCA来做一个具体可执行、可完成的计划吧。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1:P:每天和4个人保持不同程度的联系,向一个人分享产品并且认识一个新朋友。
D:每天执行,自我暗示每天必须完成,否则会严重影响结果。
C:每天晚上通过报告形式来检查或反思自己的进展情况,并与小伙伴分享。
A:做得好继续保留,做得不好放入下一个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