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所属活动: 拆书帮广州小蛮腰分舵第159次活动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如何管理好你的时间,做好日程安排? 学习目标: 学会将第二象限事务安排在自己的日程当中,不被琐事牵着鼻子走。

开场: 各位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晚上好,我叫冀颖妍。30岁后,我变成了一个特别珍惜时间的人。因为我结了婚、生了娃,工作上还心心念念想着要转行……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够成长为一个高效能人士!

F(特征):今天我特意挑选了这本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与君共勉。本书作者是史蒂芬柯维,他是“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之一。他告诉我们,想成为一名高效能人士,必须从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开始抓起。
A(对比优势):本书的豆瓣评分高达8.7分,总销量超过1亿册。各位知道吗?在中国一年能卖出3万册的,就能称为“畅销书”了。与其他书相比,此书当之无愧是一本“永恒的超级畅销书”。
B(价值)
B1:虽然当你看到这七个习惯时,可能觉得有点老生常谈。可是,史蒂芬柯维为它们匹配了具体讲解和相应方法论后,能够帮助你将这些人类常识切实转化为个人能力。这就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B2: 在讲到习惯三“要事第一”时,史蒂芬柯维提到了著名的时间管理矩阵,让我们知道了“多做第二象限事务”才能向高效能人士靠近。第二象限是指重要不紧急的事务。可,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今天我选择的拆解片段叫做“自我管理四步骤”,是有助于我们践行时间管理矩阵的方法论。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现场学习后,大家能够学会将第二象限事务安排在自己的日程当中,不被琐事牵着鼻子走。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现在,请大家先用2分钟看看拆页内容。看完的朋友请举手示意。谢谢。

 

自我管理四步骤

以第二类事务为中心的日程安排需要以下四项关键步骤:

1、确认角色

第一步就是要写出你自己的关键角色。作为一个个体,你有属于自己的各种角色。你可以先写下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然后再写下自己在工作中的角色,列举自己想要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一些事情。你不必想得太复杂,只要考虑自己下一周的角色和任务,记下这七天时间里需要专注的领域即可。

2、选择目标

第二步就是思考下一个周计划中每一任务栏下你最想做的一两件要事,作为你选定的目标。这些目标中一定要有几个第二类事务,最好让这些短期目标与使命宣言中的长期目标相关联。即使你还没有撰写个人使命宣言,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断每个角色中哪些事情是比较重要的,并为每个角色确立一或两个目标。

3、安排进度

第三步是为每一项目标安排具体的实施时间。如果你的目标是起草自己的个人使命宣言,那就不妨在星期天安排两个小时专门做这件事情。通常星期天是进行个人思考和制订个人成长计划的理想时间,因为这时候你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反省,寻求灵感,并根据各项原则和价值观来审视自己的生活。确认角色并制定目标后,你就可以把每项任务分配到一个星期中某个具体的日子去做了。或将它列为一项重要活动,或列为一个特别约会。

4、每日调整

使用这种以第二类事务为中心的周计划之后,你就会发现原来的每日计划变成了每日调整,即根据突发事件、人际关系的意外发展及崭新机会对每天的要务安排进行适当调整。当你每天早晨审视自己一天的日程安排的时候,你会看到,由于内心的平衡,自己已经为角色和目标进行了合适的优先排序。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How]

使用“自我管理四步骤”来安排日程,具体做法如下:

1、确认角色

2、选择目标

3、安排时间

4、每日调整

[他人的反面案例]

为了便于理解,我选取了同事小李的一个工作日半天作为研究样本。小李是单位新来的员工,很幸运,刚到她就接到了含金量较高的任务——负责起草新产品方案。在接到任务的第二天上午,她深知方案的重要性,计划要花2小时研究撰写。然而,左边是她的原计划,右边才是她的实际日程情况。这天上午,她一直被各种事情干扰着,一会儿要代同事开会,一会儿回答合作方咨询,一会儿又遇上了领导的紧急任务……

她忙了整整一上午,感觉自己血槽已空,回头一看却发现,对她真正重要的那份产品方案,一动没动!

图01.png


[他人的正面案例]

如果小李学过了“自我管理四步骤”,她可以这样重新规划日程表。

第一步,确认角色

在新单位,按照小李与他人的关系,她的角色大致如下:

(1)领导眼中的新下属

(2)同事心中的新同事

(3)合作方眼中的项目对接人

第二步,选定目标

从长远来看,小李是希望自己在新单位有所作为的,所以她可以为每个角色按优先级排序,并匹配短期目标。

(1)新下属——承接救火任务+保障重点任务

(2)新同事——互相帮忙,储存社交货币

(3)合作伙伴——适当的咨询反馈

第三步,安排时间

确定了角色定位后,小李可以尝试为匹配短期目标的任务提前安排落实时间了。

在这天之前,小李可以预知三件事:

一是,领导每天都会有救火任务,需预留0.5-1小时应对;

二是,邮件可分为紧急和不紧急,急件数量较少,早上15分钟内处理完毕;不急件数量多,下班前处理即可;

三是,撰写新产品方案,为保障操作灵活性,小李可以将其分为四个小任务——材料研究(半小时)、模板研究(半小时)、思路拟定(半小时)和初稿起草(一小时)。

于是,小李的原计划可以调整如下:

图02.png

第四步,每日调整

在计划实施当天,小李遇到了三个突发事件,她需要动态调整日程表。

“代开会”看似无聊,但有利于加深与资深员工的感情,符合角色三需求,值得一做。考虑到会议无需发言,小李可以带上纸质材料研究,时间复用;

“合作方咨询”暂时属于角色优先级最低的事务,可先指引对方加微信,下午再聊;

“点外卖”属于不重要也不紧急事务,小李可以暂时不做。

因此,小李的日程表实际调整如下:

图03.png


现在,请大家再看看小李的新旧日程表。

在旧表中小李完全没时间做产品方案。可是,经过“自我管理四步骤”的重新梳理,在新表中,小李竟可以在同样的干扰事务中,腾出时间完成了90%以上的写方案任务。

图04.png


[Why]

这是为什么呢?一方面,是因为小李事先确认了各种角色定位,所以她敢拒绝优先级较低的角色任务,腾出了时间;另一方面,小李将“写方案”拆分为几个子任务,根据突发事件可以灵活调整,保证了第二象限事务的高效推进。

【不这么做的坏处】

因此,如果没有使用自我管理四步骤,我们制定出来的计划是僵化的、难以调整的,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必然无法保障第二象限事务的执行力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会被各种临时性事务打扰,第二象限事务不知道要被拖到何年何月。

【适用边界】

最后补充说明一下,在原文中,作者建议将这套方法论用于制定我们的周计划。因为一周中有工作日也有休息日,我们不仅可以规划职场角色,还可以规划家庭角色。而且一周时间不长也不短,可以让我们预留充足的整块时间给第二象限事务,可用于灵活调整时间也会更多。今天,我采用半天日程作为样本,是因为受限于过级时间。在日后的实践中,你会发现将它用于制定周计划效果会更佳。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技能点:显像问题】

[A1]小组内分享过往经验

 下面我们进入激活经验的环节。

请回忆,你最近一次出现手忙脚乱,被迫改变原定计划的情境。

你当时是因为什么事情改变了原定计划?之前你是如何安排计划的?

你认为,那可能是因为你没有顾及哪个角色而造成的?

 (比如,在工作中你遇到过跟小李类似的情况——想做的一件大事却被各种琐事耽搁了;又比如,你想陪小孩做亲子活动,但被某些事打乱了原计划等等。)

 

请大家给组内的小伙伴们进行分享,每人分享1-2分钟,讨论结束后,我们将邀请一位小伙伴站起来分享一下他的经历。

 

学习者案例记录:

我是一位很喜欢带小孩的爸爸。上周日下午,我的原计划是在陪小朋友午休后,利用小朋友休息的时间完成第二天的汇报材料收集和PPT,待小朋友睡醒后,带小朋友活动。

可是,后来因事先安排不足,未将基础资料收集好,导致整个下午未能完成,晚上又有朋友来访,汇报材料收集和PPT一直到晚上十二点后才完成。

我认为这是我的牵头人(合作伙伴)角色没有处理好所造成的。


--------------------------------


[A1+]反思加工提问设计(回到过去)

我看见大家基本都分享了过往经历。

现在,假如你拿到了大话西游中的那只“月光宝盒”,可以让时光倒流,你再遇到同样的情况时,你会如何调整这天的日程?

 

请大家结合新学到的自我管理方法四步骤,改造一下自己那份日程表。时间控制在4分钟内。结束时,我们会挑选一位写得好的日程表展示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同样是刚才那位爸爸)

在学习“自我管理四步骤”以后,我打算重新调整当时的日程如下:

13:00——13:30   通知同事交基础资料(提前为牵头人角色做准备)

13:30——14:30   陪小朋友午休

14:30——16:00   基础资料整理及催交未提交的资料。

16:00——16:00   汇报模板及大纲编写

16:30——17:30   PPT内容填充

17:30——18:00   进行亲子活动

(剩余的时间自由安排)


谢谢小伙伴的分享,你给大家做了一个非常好的示范。

希望大家能够多多运用这种方法安排自己的日程。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