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拖延心理学》 所属活动: 西安拆书帮筹备分舵第21次升级打怪训练营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拖延后,在逃避什么? 学习目标: 顺利通过1-2

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晚上好!小来同在长安城,娟娟满月阖家庆,我是张小娟,现在就读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一名大四学生,另外大家可能也已经注意到我的服饰了,我是一名回族女孩,虽然没有能歌善舞的天赋,但我还是秉承了我们民族的优良品质,善良平和,喜欢帮助他人,希望给他人带去正能量,更希
望能融入到富有正能量的环境中,同时,我喜欢阅读、爬山、交友和倾听。

分组:根据现场人数分组,每组3-6人。

图书介绍:
我今晚拆的书籍是《拖延心理学》,作者是简·博克和莱诺拉·袁,他们两人是心理学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资深心理咨询师。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曾说过,“永远不要把你今天可以做的事情留到明天做。拖延是偷光阴的贼,抓住它吧!”但我们现在的生活模式慢慢变成了我不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因为我们总认为压迫感能让我们更有效率的完成事情。
究竟什么是拖延?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拖延并不是什么问题,它只是一种能更高效地解决问题的方式。当时间的紧迫感产生的时候,紧张的压力能让人的潜力更大的激发出来,产生一种所谓的做事情的状态,高效的解决问题。而当结果显示事情做得不错的时候,我们更信服这种感受,从而不断地心理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3.pn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拖延是有其生理和心理基础的。我们拖延某个任务,是因为我们想逃避这个任务引发的某种感受,比如恐惧、焦虑、紧张等。这种感受,有时候我们意识得到,而很多时候我们意识不到,但我们的身体会诚实地反应出来。

对拖延者而言,逃避是对付恐惧最好的办法,因为当你避开一件事情的时候,许多跟它相关的思想、感情和记忆就同时也被你避开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拖延可以说是人的天性。

 

面对让我们感到恐惧的任务,我们可以尝试自我对话,从全新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情,重塑自我认知。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加以反应:

  1. 把事情想清楚:想清楚怎么去做这件事

  2. 想一想危险的背景:分析让你害怕、焦虑的点,一一破解

  3. 提醒自己“我能“:积极的心理暗示

  4. 自我鼓励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拆书家设计提问:

那我们大家想一想,在最近一周里,你觉得最害怕的一件事是什么?想想你究竟在怕什么?给大家3分钟在组内分享,之后我们会请一位小伙伴给我们分享他最害怕的事。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周三时我需要做一个公司的调研报告,其实在这之前我已经拖了四天了,当拖无可拖的时候,我就熬夜到凌晨2点。

为什么会拖延这件事呢?仔细想想,我在害怕很多东西,其中最让我害怕的是我担心准备好的调研不全面,当面试官问我时,我无从回答。


学习者案例记录:

我要完成一份论文,按理来说,应该在周一完成,但是我怕我的论点不够清晰,老师会责怪,所以一直拖到昨天,因为已经没有时间了,所以逃课补完了论文。


A2:催化学习者应用

拆书家设计提问:

那接下来请大家用认知重塑分析你最近一周,被拖延的事情中你最害怕的那个任务,按这四个方面写下你自己全新的认知。

学习者案例记录:

第一,我要考计算机二级,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的计算机水平,对我就职也有帮助。我打算从周一开始每天做两套题,边看题边操作。

第二,我之所以拖着不复习是因为我之前考过一次,有一定的基础。

第三,我相信我能考过,我会好好利用考前的这段时间,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