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学习者能够区分感受和想法,在自己的一个情境中表达出感受。
大家好,我今天为大家拆的书是《非暴力沟通》
F:《非暴力沟通》是美国的马歇尔卢森堡博世的书作,他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他有着50多年的实践经验,不仅指导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非暴力沟通,消除分歧和争议,实现高效沟通,还帮助解决了许多世界范围内的争端和冲突。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出成就,2006年他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
A:他的书中有非常多的实际例子,贴近读者,很生动,具有示范性;非暴力沟通的结构简单明了,让人容易学习应用。
B:当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内心变得柔软了,因为我能够换一种视角来看待自己和人们的行为,即看到行为背后的需求。这使我和别人的心能够更加靠近,更加关注在满足彼此的需求。我相信你会有同样的收获!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们能够学会非暴力沟通这种沟通方式,更好地与自己相处、与他人相处,获得爱、和谐和幸福。
区分感受和想法
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
A.想法。
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
在这个句子中,我评价自己吉他弹得好不好,而没有表达感受。
B.感受
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
作为吉他手,我很郁闷。
作为吉他手,我烦透了。
如果认为自己吉他弹得不好,我可能会失落、郁闷或厌烦。
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例如,有时我们会说:“我觉得这不公平”。在这句话中,“我觉得”换成“我认为”也许更恰当。以下是更多的例句:
我觉得你应该懂的更多。
我觉得自己很无能。
我觉得老板很卑鄙。
我觉得他很负责任。
还有些词表达的是想法,而非感受。例如:被抛弃、被羞辱、被虐待、被打扰、被拒绝、不受重视、被束缚、被欺负、无人理睬、得不到支持、无人赏识、被利用、被贬低。
以下是两个例句:
A.“我觉得我被误解了。”
“被误解”一词反映了我认为别人不理解我。此时,我可能会很着急。
B.“我觉得我被忽略了。”
“被忽略”是我们的判断。此时,如果想独处,我们就会很高兴;反之,如果想参加活动,就会感到难过。
让我们来假设这样一个场景,我们是在谈恋爱的热血青年,昨天晚上,你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对你的微信回复得很慢,你发了N多条,TA二十分钟才回复你一条,而且话很简短。你今天见着TA,会如何跟他沟通呢?一种表达是“我觉得你一点儿都不在乎我?是不是跟别的人在一起?”;另一种表达方式,“我觉得很着急,又有点担心你呢”。你觉得哪一种会让对方更容易接受、能够理解你、关注到你的需求?
对,第一种是表达想法;第二种是表达感受。想法常常是一种评判,对方很容易不认同,产生抵触,不愿意沟通下去;表达感受的好处:感受是自己的情绪反应,不是对对方的评判,对方容易接受,人类天生的善良会让对方关注到你的情绪,换位思考你的需求。
感受:以感觉、情绪为基础是由客观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想法:对一个人或一件事情的判断、评价、选择。用心和用脑的区别(画出来)。
这个片段提醒我们其实通常表达的是想法而不是感受。我们不妨先停一下,感受一下自己内心的感觉或者情绪。书里提供给我们的“情绪词汇表”能够帮助我们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A1: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1.请回忆一下最近一次,你回到家中,看到家里一团糟;或者是先生、太太或者孩子,没有按照你的要求完成你交待的一项事情;或者在工作中,他人的表现让你不满意,让你有强烈的感受的时刻,你是怎么表达的?
2.请1~2个人分享
学习者的案例:看到厨房里锅里烧久了冒了烟,生气地对女朋友说:“你不知道这样很危险吗?”
A1+:“回到前面这个场景,你可以怎样表达你的感受?”
1.请大家分享
2. 总结,学会区分感受和情绪,沟通中多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习者的案例:表达感受:“看到锅里冒了烟,我好着急担心!”“吓死宝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