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第3选择:解决人生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 所属活动: 大连知行分舵2019第33拆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联想:沟通建立协同思维,找到第3选择,解决沟通中的冲突 学习目标: 遇到沟通冲突,建立协同思维,找到第3选择,解决沟通中的冲突。

开场: 亲爱的伙伴们,大家好,在开始之前,我先给大家进行一下“分组”,左边3位小伙伴一组,右边3位小伙伴一组,一会儿按照小组进行讨论。

欢迎大家来到我的TF3-1拆书现场。我叫李志君,用三个标签来介绍一下我自己,
1、计算机从业者:2、美术爱好者:3、新晋二级拆书家。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遇到沟通冲突的情形下,运用3个步骤(澄清)建立(行为)协同思维,找到第3选择,解决沟通中的冲突(界定)。

用场景法介绍图书:

【事件场景】在日常的工作或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与他人意见不同的情况,比如:过年的时候,本该是开开心心团聚的时光,夫妻二人却因为要回谁家闹了矛盾;再比如:职场中你与同事或上级领导因产品设计、项目周期等有不同意见等等。

【提问】面对这些冲突的场景,你之前都是怎么处理的呢?是不是总觉得处于两难的境地?怎么做都不对呢?

【影响】很明显,冲突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影响双方之间的关系,但是勉强他人放弃选择,对方肯定不高兴。如果委屈自己选择顺从他人,心里又觉得委屈。

【解决】那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种场景呢?答案是肯定的,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这本《第3选择》一书,就会完美的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本书出自《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 柯维之手,给我们讲述了一个解决所有关键难题的思维----第3选择,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学习在面对冲突的时候,如何通过协同的思维和技巧,找出更好的第3选择。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接下来请大家阅读下一下我刚发的原书拆页,阅读完成后,请举手示意我一下。 

    P10-11页

思维定式与个人身份认同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我说我是一名环保者、一个保守派成员一名师。那么我描述的不只是我的信仰和我的价值观——而是“我是谁”。所以。当你攻击我这一方的时候,你攻击的是我和我的自我形象。在极端情况下,身份认同冲突可以激化为战争。

 图片 3.png

  大多数冲突都是两方面的。第1选择是“我的方法”,第2选择是“你的方法”,通过协同,我们可以得到第3选择——“我们的方法”,一种视角更高、更好地解决冲突的方法。

  假设两种选择思维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大多数人身上,那么我们该如何超越它呢?通常来说我们无法超越。我们要么继续斗争,要么达成脆弱的妥协。正因如此,我们才面临如此众多的令人沮丧的僵局。不过,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属于哪一方,而在于我们如何思考。真正的问题是我们的认知模式。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大家已经阅读完毕了,那么什么是协同思维呢?

【强化讲解概念的I】

协同思维就是我愿意放弃成见、团结彼此的力量,创造出比“我的方法”或“你的方法”更好的“我们的方法”,这样一种思维模式。我们举例说明:


【概念折返1】

比如:我觉得,孩子应该多学些特长,所以给孩子报了围棋,美术,写字、阅读几个特长班。孩子在知道要学这么多课程后非常不开心,他认为自己没有时间玩了。请问这是“协吗?(反例一)——不是,协同思维需要先看到自己,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我已经准备好和你真诚相对。(关键点一)


【概念折返2】

再比如:在公司,领导希望听取员工意见,并和员工协商工作完成周期等。而员工则认为:领导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工作干完就行了,协商了也不会听我的意见。请问这是协同吗?反例二——当然不是,协同思维是受、体会并真正理解别人是怎样想的。(关键点二)


【概念折返3】

再比如:作为一个职业上升期的职场妈妈,面对孩子和事业,你陷入两难,老公让你辞职回家带孩子,你本不愿意,但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你选择了回归家庭,这是协同吗?反例三——未必哦,协同思维是我和你协同,不是“我向你妥协”。“妥协”,意味着有一方放弃自己的坚持和原则(关键点三)


【概念讲解及Where适用边界】

当你和身边的人发生了意见不合,面临冲突时,不想互相伤害,想要互利互惠,就可以用到“第3种选择”,尝试去建立协同思维。而“协同”的关键点是:表达自己观点,同时听取对方观点;找到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那可能有的小伙伴会问“是不是只要有意见不同的地方都需要使用协同思维呀?

当然不是的。比如:晚餐你和另外一半争论吃面条还是米饭,像类似于这种生活小问题,通过理解和谦让就能达成一致,也不需要用到协同思维了。


How步骤】通过上面的讲解,大家可能对协同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再来理顺一下协同思维的具体步骤:

第一、我看到自己能够了解自己的想法,并将想法告知对方。

第二、我看到你:放下对对方的偏见和情绪,允许对方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并真正理解别人的想法。

第三、我和你协同找出一种满足双方的共同目标的,更好的解决方案


【举例】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三个步骤,给大家举一个我自己身上发生的小例子。

上周末,我陪儿子去圣亚海洋公园玩。突然,公司领导打来电话,有件急事急需要我去公司处理一下。如何按照往常我的性子,一定不管孩子是否愿意,就会领着孩子去加班,让孩子很不开心。但是这一次,我想到了《第3选择》这本书,首先,我想到了孩子不开心的原因是:他的游玩计划泡汤了。所以,我真诚的跟孩子讲述了我必须去一趟公司的理由。孩子听后问我:“多久可以处理完事情?会不会再带他去公园?”最后,我们一起共同来协商,找到解决方案。儿子先陪着我去公司,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参观一下我的工作环境。我工作处理完成之后,再带他回来圣亚海洋公园继续游玩。


【Why】如果我们可以不断的练习运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可以让我们逐渐形成协同思维,减少与他人的矛盾冲,从而我们的幸福感也会逐渐提高。(技能点:这么做的好处)否则我们在与他人沟通处理问题时,没有使用协同思维,那么可能会陷入非此即彼、非输即赢的状况下,与对方的矛盾会不断激化,导致关系的破裂,造成身体甚至心理伤害等等。(技能点:不这么做的坏处)


【预防异议】

拆书家:那可能会有伙伴说,就算我有了协同思维,但是万一对方不愿意和我协同怎么办?那我做的努力不就是白费了吗?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有这种困惑呢?

学习者:是的

拆书家:那就让对方看到你的转变,看到你真诚的态度。我相信,只要你先坚持协同,你的协同思维会慢慢影响对方,最后对方也会建立起协同思维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催化应用提问设计】:

研究表明,在大脑里过一遍相当于应用一遍,接下来把时间交给大家。

请大家设想一下,在未来一个月左右,你可能碰到的一个矛盾冲突场景。


比如:夫妻双方春节都想一起回到自己的父母家过年。

比如:情侣之间因为男方周末加班多而没有时间约会。

比如:同事之间关于项目方案选择A还是选择B的问题产生分歧等等。


这个场景一定是未来的,你会如何应用上我们今天所学的方法去建立协同思维呢?

请大家来编写一个小剧本,请设计出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的人物对话等等。给大家5-7分钟时间写下自己的剧本并小组内分享,稍后,我请一组小伙伴来分享一下剧本。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

欢欢【旁白】、赵倩【扮演妻子】、匡当【扮演丈夫】


故事前情提要:

旁白:去年新年的时候,夫妻双方带孩子一同回去的丈夫老家过新年,今年丈夫还是希望回他老家里过新年,于是发生了问题。


妻子:去年过年,已经回你老家陪你父母过年了,为什么今年还要回你老家过年呢?

丈夫:老婆,你也知道。我父母年龄更大一些,所以我想多回去陪伴一下他们。你的父母年龄相对小一些,留给他们的时间会更多一些的。

妻子:时间不是这样算的。再说了,你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呢?你的想法是不对的。

丈夫:你说的也对,子女都希望多陪伴父母。要不我们把双方老人都接到大连来,我们一起过年。

妻子: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我们家里这么小,四位老人再过来,根本住不下呀。这样他们也休息不好。

丈夫:你想想,你的工作的就是旅游专业,肯定有很多资源呀。我们找一处大点的公寓,把老人接过来,我们带孩子和老人一起住,其乐融融的过一个年多好呀。再把我们的想法和老人说一下,我想他们也会理解我们。

妻子:对,要不我爸妈也不开心。老公你的想法真的不错。

丈夫:老婆你真好,真善解人意。


【总结与反馈】

感谢三位小伙伴的分享,非常棒的把我们今天学的内容完美的演绎出来。回家过年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最后为大家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通过今天的片段,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第3选择”,怎样能够通过协同思维达成“第3选择”。希望大家学会了这个方法后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多多使用,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感谢现场小伙伴的共同参与,我今天的拆解就到这里结束了,谢谢大家的陪伴与聆听,最后祝大家生活工作顺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