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卷毛小蓝,是一个新手拆书家。用三个标签来介绍一下我自己,第一个是人才测评,我的本职工作是人才测评,例如性格测评、智商测评等等,感兴趣的朋友我们可以多交流。第二个标签是码字小能手,从博客时代写到了公众号时代;为了达到全年52篇的目标,距离2020年到来还有十几天时间,我得每天写一篇公众号来度过最后这个月。第三个标签是诸葛钢铁,大家最近如果有追剧的话,可能会追一部叫庆余年的片子,里面范思辙的扮演者郭麒麟,他在演电视剧之前是相声演员,当然现在也还是;他在相声中塑造了一个女朋友的人物形象,叫诸葛钢铁,一个温婉动人的女子,所以粉丝就管自己叫诸葛钢铁了,我就是其中一个。
拆书和拆书帮介绍
今天是我的1-1过级拆。拆书是一种读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它的核心思想就是拆为己用,从自己出发,学习要以自己为主。读什么书,读书里的哪些部分,都要从自己的需求出发。重要的不是记住多少知识点,而是自己的理解、消化和应用。RIA拆书法包含三个阶段,第一步读原文;第二步用自己的话来阐述原文的观点,才能变成自己的理解,思考它在什么场合适用,什么场合不适用,这样才能消化吸收;第三步要联系自己,一个是联系自己过往的经验,找到一个和原文情况类似的例子,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失败的,思考成功和失败的地方;另外一个联系是联系自己的未来和计划,自己打算怎么用起来。
拆书可以自己一个人拆,写三张便签,一张是对原文的理解,一张联系自己的例子,一张写自己的行动计划。也可以像今天一样来到拆书帮线下的活动,分享给其他人听。拆书帮是一个学习社群,聚集了很多爱学习、关注自己成长的小伙伴,定期组织拆书活动,在这里一起学习,进行思想碰撞。大家在这里可以参与拆书活动,也可以像我一样开始升级打怪,成为一个拆书家。
书籍介绍
今天我分享的拆页来自《终身成长》这本书(展示书籍),副标题是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作者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该书在亚马逊心理类畅销榜呆了10年,累计印刷180万册。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非常喜欢这本书。这本书和拆书帮也很有缘分,修订版的腰封背面是帮主赵周老师对这本书的推荐,这本书也是拆书学院的授权拆书课之一。她对成功这个主题做了数十年的研究,她发现人们的成功不仅仅和天赋、能力有关,更和自身的思维模式有关。正是思维模式不同,导致了人们在达成目标方面存在差异。下面请大家阅读一下原文拆页,读完就抬头示意我。
I内容讲解
【what】拆页里面提到了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两种思维最大的差别是固定型思维认为人的能力是不可改变的,我天生就是这么强,努力是没有用的;而成长型思维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通过努力和学习可以提升我自己。从这里开始,不同思维模式的人就会有不一样的思考和行动。就像拆页中提到的,我被研究生院拒绝了,我面对失败的时候,固定思维相信人的能力不能改变,一种想法是我能力不行,我就完了,我没希望了;另外一种想法是觉得这件事情都是别人的错,我的能力一点没有问题;不管如何,对于这件事情我无能为力,不可以改变了,不能解决了。把问题推给别人,找外界的借口,固然可以让自己好受点,但对于想达成的目标会越来越远。
而成长思维觉得自己还是有机会的,虽然我现在不行,但未来我是可以的,还能做些什么改变现状,于是她选择打那个电话,接下来她更有可能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多做些什么,为自己的成功做出准备。
【why】为什么不同思维会导致这么大的差异呢?其实人还是想让自己舒服的,如果相信一个事情是不能变得,我的能力是固定的,那最好我天生就这么厉害。所有让我觉得自己不够厉害的事情我就少去做,那就不会伤害到我。但如果我是一个成长性思维的人,我没有这种心理负担,我觉得明天的我会比今天的我更好,我不用担心今天的我失败了就完蛋了,我可以不断的去尝试,因为我知道自己更好的一面在那边。这样的话就可以看到面对失败的时候,两种思维一个愿意接受,一个不愿意承认,面对负面反馈的时候,一个愿意主动寻求反馈,一个不愿意去寻求反馈,以及包括面对挑战也是类似的。
然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人并不是一出生就很强,婴儿就处于无敌模式。都是通过学习、尝试,从不熟练、失败中成长,积累经验教训的过程。但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觉得自己很强,不能做一些挑战暴露自己弱点的话,这对我们的成长就是不利的。
【where/not】成长思维并不是说只要相信可以改变,就一定要去改变。要不要改变,取决于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目标是什么。如果我目标在那里,我就去改变,完全不需要因为外界的压力去改变。同样的,成长型思维思维也不意味着相信改变可以发生就容易改变,事物发展有自然规律,有的事情容易改变,有的改变就比较花时间。
【how】当我们遭遇拆页中提到的失败或者挫折时,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成长型思维去面对它呢?首先不要着急给自己贴负面标签,说自己就是不适合,也不要着急给自己找借口,说都是别人的错,和我没关系,同样的不要着急给这件事情打叉号,这事情没价值,或者彻底没戏了。第二,要回想一下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它是不是真的重要,值得自己继续努力。如果是的话,第三,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自己可以做一些什么进行改变,自己什么时候去做这个行动。如果成长型思维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如果按照这样的步骤,可能会把我们从对自己的埋怨中拉出来。
A1激活经验
说说自己的例子,看这本书的时候,一边看一边扎心,我觉得自己身上有很多固定型思维。我工作中的一部分是要做培训讲师给学员上课,得到的评价是个非常有亲和力的讲师,但控场能力不够,不能很好抓住学员的注意力。有一次课程评价很差,但搞笑的是,我感觉是自己讲那门课讲的最好的一次。拿到这个课程评价内心很难过,当时的想法就是我付出这么多了也不过得到这样的评价。可能我就是个性比较随和,不喜欢影响别人,不适合做培训,以后还是少培训一些吧,也省的听别人批评我培训做的不好,我烦死了。也给自己找过借口,这帮学员就是那种只愿意听老师填鸭灌输的,只想听正确答案,不喜欢思考,不喜欢自己讨论问题,不适合我这种启发式的、教练式的教学模式。这么想就更让我不喜欢培训这件事了。后面有同事协调我去培训,只要能回避我就回避了,或者抱着很大地心理负担去做培训。
今年下半年有一次旁听别人的培训,是个年长的培训师。当时想,如果我50岁年纪大了,是不是就会比较有影响力,更容易做个讲师了呢。同时在喜欢郭麒麟之后,看过他2016年到今年的相声表演,即使是像他这么有天赋的人,也是慢慢变得更好的,也是有一个成长的过程的。也进而反思培训对自己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不是想要去做好的一件事。我发现自己很喜欢分享,愿意把自己看到的好东西给大家分享,以前培训的时候学员也给过我很棒的互动和反馈,自己也很享受,如果因为一次负面评价和控场技巧就放弃了,也太可惜了。这件事情既然对我重要,那我就可以去试试看,提升我的控场技巧。
A2行动计划
我的计划是什么呢?在培训这件事情上,我以后肯定还是会遇到负面反馈的,我肯定还是会自怨自艾,但我可以提醒自己说,哎,你现在是不是固定思维了?不要着急给自己下结论呀,我还能做什么改变?
具体落到行动上,从这个月开始,每个月至少讲一次培训。如果公司没有培训需要我讲,我就在拆书帮、优势学习等社群里面讲,给自己练习的机会,提升自己的培训能力。这样就是让成长型思维,帮助在我想要改变的目标上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