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这样读书就够了》 所属活动: 拆书帮麓山分舵第244期线下活动-株洲场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如何整理你的书架 学习目标: 通过四个步骤整理你的书架,让你快速找到想看的书,告别知识焦虑

开场:

自我介绍:
各位小伙伴,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来过的级别是1-1。首先,让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叫梁文。就是很著名的社会公知”梁文道”的前两个字。大家记住“梁文道无道”就是我的名字了。如果用三个标签来形容我的话,那就是“三缘”也就是三种缘分。第一个缘分是“书籍之缘”,我本身是在一家事业单位的图书馆工作,平时也很喜欢看书,所以就与书结缘。第二个缘分是“文化之缘”。我本身接受的正统教育就涉及了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所以我对各种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都比较感兴趣,在业余时间我会去各种不同的文化场所,体会不同的文化,比如听音乐会、看画展、看话剧、逛博物馆、听讲座等等。这就是我的“文化之缘”。第三个缘分是“拆书之缘”。我自从在长沙图书馆接触到拆书法以及拆书帮以来,就一直对它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今天也来到了这里,正式开始我的拆书家升级打怪之旅。这就是我,请大家记住我——一个拥有三种缘分的女孩。

介绍拆书和拆书帮:
下面我要为大家介绍一下拆书帮,拆书帮的创始人是教育实践家、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专家赵周老师。在其所著的《这样读书就够了》(拿出这本书)这本书里详细地说明了拆书理论、模型、方法和工具。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拆书法有三大性能:
1.不必读完全书,这种读书法强调的是只要你读到了书中一段对你有用的话,你就可以了,你不需要像学术型读书一样,一定要看完整本书,读懂整本书的体系知识和逻辑,我们不追求大而全而是小而精。
2.第二点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也就是以你自己为中心,这本书有没有用,都是以你自己的情况作为评价标准,对我有用的地方我才读,虽然很好但是不适用我目前情况的,我都可以不读。
3.第三点就是这种读书法致力于能力提升和行为改变,也就是说这种方法强调的是“拆为己用”,也就是一定要有用,要能够改变你的行为方式,提升你某方面的能力。
大家觉得这种方法棒不棒,大家想不想来学习一下?
不过补充一点,这种拆书法针对的不是所有的书籍,主要是针对致用型图书,也就是能学以致用的书籍,那些纯学术和研究型的书籍就不适合这种方法。
拆书法是通过学习工具RIA便签来实现它的性能的。R指reading,就是你需要选取出书中一段对你特别有用的文字来重点阅读,然后进入I,就是interpretation,这一步简单点讲就是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也就是上一步骤reading中的文字,通过重述加深对这段文字的理解。A就是appropriation它分为A1和A2,A1是指写出这个知识有关自己的经验,通过反思自己的相关经验,让这个知识真的和自己相关。A2 是指写下针对这个知识自己可以如何进行的下一步行动,也就是说以后我怎么应用。“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它有三大武器:在个人学习层面,就是上文我们提到的RIA便签读书法,而在组织学习层面,我们就是像现在一样,一个学习促进者(拆书家)带着一群人学习,提取案例、规划应用,助力个人成长。然后在社群学习层面,就到了拆书帮分舵,拆书帮分舵是公益性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在这个层面我们开始共创学习,源源不断的产生新的拆书家,一起锻炼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的学习力。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我就是来自长沙拆书帮麓山分舵,这就是我们的组织。
备注:今天要拆解的书籍是《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IA

R:阅读原文片段】

以下片段选自《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P55,大家请看片段(发片段),请看完的小伙伴举手示意一下:

 下面,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种自己常用的整理书籍的方法:

第一步,先新建一个文件夹,把过去读过的书,每一本都建一个文档放进去。文档里放上你的书评、感想或者书摘。注意,这一步只针对读过的书,没读过的不要建文档。

第二步,我们再以作者为中心,建立一批文件夹,把所有这些书,放到相应作者的文件里面,然后就可以给这些文件夹分类了。

第三步,你会发现,有一些文件夹里面不止有一本书。这些文件夹很重要,我们先挑出来。然后,剩下的文件夹里面会有一些我们很喜欢、过去对我们很有启发的书,把这些文件夹再挑出来。最后剩下的文件夹,全部单独放在一个新的文件夹里。注意,工具书、教材要单独拿出来。

第四步,把已经筛选出的不止有一本书的文件夹和包含很喜欢的书的文件夹归类。有些是一个领域的:比如名人传记,或者名人的演讲集,可以单独放在一起。历史书可以单独放在一起。其他各个领域的书都可以用这个方法单独放在一起。最后,单独建一个文件夹,把工具书、教材、画册之类的书放在一起。

经过这四个步骤之后,你会发现,大量的书其实都没有必要读,完全是在浪费时间。这些书我们就可以舍掉。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各位小伙伴,你们平时买书多吗?你们家里书架上面书多吗?你平时是如何整理你的书架的?在《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里作者李源给出了一套他的整理书籍的方法。这一方法分为四个步骤,在原文中已经非常清楚了。我再给大家理一次思路,就是第一步是针对书的,把我们看过的书以及与这本有关的阅读体验如读书笔记等放在一个文件里。第二步是针对作者的。在《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这本书中作者读书方法的重要特征是根据作者来选书,因此这要先确定在这个领域重要的专家,然后建立以这些专家命名的文件夹。第三步就是重点挑出自己特别喜欢和给了我们很多启发的书。最后一步就是书和作者结合了,如果通过以上步骤,我们能找到这两个维度相重合的文件夹,那就说明这些就是很重要的书。这时再对书籍所属的学科做一下整合。

我觉得这种整理书籍的方法比较新颖,但是比较适合于学科体系比较清晰的书籍类型,比如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等偏理论一点的学科。这一方法比较适合于快速的了解和进入一门学科。但是对于一些非事实领域的书籍如小说等可能就不太适用,并且有些书作者虽然不是很出名,但是所写的书还是有一定的新颖的实用的信息。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 联系实际】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在实际中应用以上这个知识点。我先说说我自己的例子。

A1:在一个星期前的一个周末,我来到书房,想找一本书看看,书柜上都是书,我看了还是蛮有成就感的,但是具体找哪本书看呢?我犹豫再三,不知道选哪本书看?并且觉得压力好大,这么多书,何时才能看得完呢?我心里非常焦虑,希望找到更高效的阅读和整理书柜的方法,正在这时我发现了今天的拆页,因此我决定按照书上的方法整理一下我的书柜。请看我的A2.

 

 

A2:

【场景】家中书房

时间】下周六

目标按照新学的方法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整理书柜,希望整理完后,我的书架整洁明了,我能快速找到我要看的书籍

具体行动(how

1我先把看过的书都找出来,分别建立文件夹

2我再建立一系列以某个领域出名作者命名的文件夹

3、然后把对自己很喜欢和曾有过深远影响的书籍重点挑出来。

4、接着找到书籍文件夹放到对应的作者名文件夹中,并进行学科分类。同时,另外做一个文件夹,把工具书、画册等放进去

5、最后把剩下的书全部送人或者捐赠出去。

结果通过这一整理,我的书架上少了很多书,为新书的上架提供了空间,并且留在书架上的都是对我很重要的书。我减轻了知识焦虑。我决定看一部电影奖励一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