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nancy。我给自己的三个标签是:一个5岁孩子的妈妈/一名瑜伽爱好者/一位新手拆书家。
今天拆解的片段选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作者是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戴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 。此书是全球家教类畅销书之一。作者把在亲子沟通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都考虑到了,让读者不断有意外和惊喜的发现。书中给到的方法简单有效,且每一个方法都是对症下药。再配上卡通漫画,生动展现每个技巧,看一眼就能很快复习一遍。
如果我们也能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情,那么也能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不是天生就会说产生共情的语言的,因为它不属于我们“母语”的一部分。我们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感受被否认的经历。为了能流利说出这种接纳他人的“新语言”,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操练。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1.全神贯注地倾听。
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看到小伙伴们已经都读完了,接下来我来给大讲解一下原文
【what】这个片段讲了共情接纳的四步骤,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why】当孩子有感受的时候,我们最常用的方式是否定。但是,否定孩子会让孩子感到困惑和愤怒。同时也是在暗示孩子不要去了解自己的感受,不要相信自己的感受。当我们站在孩子的立场,用共情的语言去接纳他们的感受,他们就会敞开心扉,更专注于面对感受、解决问题。具体怎么做呢?这里有四个步骤给到大家:
【how】
1.认真倾听。
2. 用“嗯,哦,原来是这样”简单回应。
3.说出孩子的感受。
4. 用幻想的方式实现愿望。
举个例子:
昨天晚上,快9点半了,我儿子想要洗澡。因为孩子还在感冒,所以我对孩子说:
“你还在感冒呢,等感冒好了再洗吧。”
孩子表示不行,现在就要洗。
“那明天去奶奶家洗,奶奶家有大浴缸,不会着凉。”我回应道。
孩子还是坚持要洗。
“现在都九点半了,再洗要洗到什么时候。”
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在脱衣服了。
我终于忍不住,语气从温柔变成狮子吼“你要么穿好衣服要么睡被子里去!”
结果以孩子的哭闹收场。
如果用共情接纳四步骤,我会这样做:
1.认真倾听。
坐在他旁边,全神贯注地看着他,耐心的听他说
2. 用“嗯,哦,原来是这样”简单回应。
如果孩子说“不行,我就要现在洗”我可以回应“嗯,妈妈知道了”
3.说出感受。
“你现在就要洗澡但是妈妈不让你洗你一定感到很失望,对吧”
4. 用幻想的方式实现愿望。
“诶,真希望妈妈有超能力可以马上打败感冒细菌,让睿睿现在就能洗澡”
【where】共情接纳四步骤,适合于亲子间的沟通,也适用于成人间的沟通。可以综合使用也可以有选择性的运用。
现在请小伙伴们回忆下,在过去的一个月里面,你有没有否定孩子或身边的家人朋友和同事感受的时候?比如孩子找不着玩具找你,你却说“谁让你不好好放的,现在好了,找不到了吧”。或者孩子害怕打针,你却对孩子说“打针有什么好怕的,闭上眼睛,一会会就好了”。又或者老公工作一天了想看手机放松放松,你却说“一天到晚就知道拿着个手机,也不陪陪孩子”。
有没有类似的场景?记得要有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和结果,有想到的可以先在便签上写下关键词,然后在小组内分享,时间是4分钟。
看到小伙伴们都已经讨论完了,现在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胡林云)分享:昨天晚上孩子在练习架子鼓,因为孩子第二天下午一点半有一个架子鼓的比赛,我想让他早点洗澡去休息,于是我表达了我的意思,我跟孩子说:“我们九点半去洗澡。”但是到九点半了孩子说:“爸爸我还想练习5分钟。”我说可以,打完5分钟孩子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我就直接把他拎到洗澡的地方洗澡了。我觉得我没有尊重孩子的感受。
胡林云分享的非常棒。谢谢胡林云的分享。刚刚我发现很多小伙伴都有过否定别人感受的情况,那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个共情接纳四步骤,以后在面对孩子或者是他人的感受时,你会怎么做呢?
现在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请写下你们今后会在具体什么时间、什么场景下,如何来应用共情接纳的这四个步骤,大家注意不要写成决心。
学习者(多多)分享:我儿子看动画片的时候,经常会忘记约定的时间不想关电视,学了这四个步骤,在接下来的一周再遇到他因为不想关电视而发脾气时,我会这样跟他沟通:“动画片很好看,你还想多看一会,不能看了你一定感到很不开心,真希望能一次多看几集,看个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