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魏蕊妮,大家可以叫我墨墨,墨水的墨。我的三个标签是:7 岁男孩的妈妈,这是我最感激的身份,因为成为妈妈,我开始不断学习、也从一名机械工程师,跨行业成为了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第二个标签是家庭教育指导师,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孩子成为独立自信眼中光芒的孩子,帮助更多的父母享受亲子关 系,不必相爱相杀。第三个标签是正在过级的准三级拆书家,今天是我打怪升级的最后一战。
我今天要拆的图书叫《正面管教》
事件:请大家一起来看两个画面,4 岁的小明新画了一幅画,兴冲冲的拿过来给妈妈看,妈妈回应说:“真棒,我儿子真厉害啊!” 其实妈妈有心想要多说夸夸孩子多说点什么,可是憋了半天,可是除了你真棒、真聪明、真厉害不知道还能说什么。隔壁的小刚妈妈正对着10 岁的小刚大发脾气!”没考好没关系,但你怎么能自己改分数呢!你这么小就这样,以后怎么得了!你可以好好跟妈妈说啊“ 没等妈妈说完,小刚说”以后当流浪汉,反正我学不好!“ 妈妈剩下的话都被堵在了嗓子里,无力极了!
提问:这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事情,当孩子做得好表扬,当孩子犯了错去批评教育,那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做的长期影响是什么?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和选择?
影响:事实上,长期赞扬,孩子可能会变成讨好者,总是把注意力放在别人怎么看我,情绪状态随着别人的评价起起伏伏,没有主见,这样子的他能幸福吗?也有可能变得骄傲自满、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但 一旦碰到一点挫折就开始自我怀疑、甚至一蹶不振。而犯错总被批评,则常常会导致孩子潜意识认为自己不好,犯了错隐瞒欺骗,长大后则变得不自信、自我价值感低,甚至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解决:这本《正面管教》则强调养育方法的长期效果,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鼓励式的养育方法,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有意思的是,这里面的 90%以上的方法也适用于成人之 间的相处。
学习目标设定:
今天我们将会学习两个片段,这两个片段都是学习鼓励的语言模式,通过片段一的学习,我们可以在对方做的好时,能够使用鼓励的三种技巧,给他人以激励;片段二则更进一步,当对方做的不好时,也能够用鼓励代替批评,使用鼓励的四个步骤,帮助对方重拾信心。现在我们来看第一个原文片段。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片段二的 RIA 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区分鼓励和赞扬,在对方做得好时,能够使用鼓励的三种技巧,给他人以激励。
原文片段:
鼓励与赞扬 多年以来,一场运动一直轰轰烈烈,宣扬赞扬对于帮助孩子获得积极的自我概念以及改善孩子行为的好处。这又是我们必须“当心是什么在起作用”的时候了。赞扬可能会促进一些孩子改善行为。问题在于,这些孩子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这些孩子(长大后就是成年人)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观点的自我概念。其他孩子会憎恶并反抗赞扬,因为他们不想去符合别人的期望,或者因为他们害怕 自己比不过那些好像轻易就能得到赞扬的人。既使赞扬可能看上去挺管用,但我们必须考虑其长期效果。鼓励 的长期效果在于它能让孩子自信。赞扬的长期效果是让孩子依赖于他人。
正如前面讨论过的那样,成年人对赞扬的另一个错误看法是,他们能“给予”孩子自尊。自尊既不能被给予 也不能被接受,自尊是培养出来的,是从应对失望、解决问题以及由错误中学习的大量机会中获得的自信和能力感中培养出来的。要成功地运用鼓励,需要大人具有尊重孩子、对孩子的观点感兴趣的态度,以及为孩子们提供能够使孩子培养出不为别人的负面观点所左右的自信,和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的愿望。
【互动】刚刚大家看了原文片段,我想问问问大家,鼓励和赞扬的长期效果分别是什么?
学习者:鼓励长期效果让孩子自信,赞扬长期效果让孩子依赖他人。
拆书家: 那么鼓励和赞扬究竟有什么不同,会导致这么大的差别了?请大家看拆页上我给的备注(备注鼓励和赞扬的字典意思)。
【概念讲解】鼓励,在字典中的意思是:1.鼓起对方的勇气。2.激励,促进。可以看到鼓励的重点是对方的行为、目的是鼓起对方的勇气。所以主角是被鼓励的人。
【类似概念讲解】那赞扬呢?大家看你的拆页备注里,赞扬词典里的定义是:1.表达令人满意的评价。2. 美化、尤其是通过将完美归因于被赞扬的人。3.表示认可。
一句话总结:赞扬就是你在用美好的语言评价对方,尤其是给他是什么样的人定性,主角是那个说话的人。
【类似概念的例子】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大家判断是赞扬还是鼓励。
1、 小刚考了 100 分,妈妈开心地说:“我儿子真聪明!妈妈太高兴了”! 请问,这是鼓励还是赞扬?
是赞扬! 首先,“我儿子真聪明”,说的是小刚这个人怎么样,给他是什么样的 人下了一个定论、一个评价,而不是激励他的具体行为。其次, “妈妈太高兴了”,关注的是妈妈的感受!妈妈是主角而不是孩子。
2、还是小刚,小刚妈妈这次说:“表现不错,这个成绩还是很让人满意的,下次要再接再厉,不能骄傲啊!”请问,这个是哪个?
赞扬!这里涉及到一个两者特别重要的区别,叫做目的。使用赞扬时,目的是让对方按照自己想要的那样来做, 是控制、操纵。而鼓励呢?则是你真心的欣赏、尊重对方所做的,单纯的表达这种欣赏和尊重,没有操纵。
3、最后一个,小刚妈妈这次说:“你考了 100 分,这是你平时上课专心听讲、考试时认真做题、细心检查 的结果,这是你努力的结果,你感觉怎么样?”这是什么?鼓励!妈妈真心的尊重和欣赏孩子的行为和努力、妈妈关注孩子的感受!所以是鼓励。主角也是孩子。
【概念重点讲解与 HOW】那现在,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从说话人的初心(是真心欣赏还是操纵控制)、说出来的是评价还是具体描述对方的行为、以及主角是谁这三个方面来区分鼓励和赞扬。那么同样的,我们也来从这三个方面学习使用鼓励的三个技巧。
一、真心的欣赏和尊重。可以问问自己:“我这样说是出于我真心的尊重和欣赏,还是我希望他按我说的或者想要的那样做?”
二、描述孩子值得鼓励的具体行为。
关注孩子的具体行为、付出的努力、取得的小进步,把这些像照镜子一样说出来,看见什么就说什么,不增不减。
比如说“我看到你把彩笔都放回了笔筒、书放回了书架”、“我注意到你昨天丢了垃圾、还套上了新的垃圾袋“、“我注意到这个题这次做对了”
三、孩子是主角。
鼓励主角是孩子,关心他的感受、想法、兴趣等。用“你怎么看?、你是怎么做到 的?你的感受是什么?我注意到你*****”来代替常用的“我觉得、我认为等“
这三个技巧能够帮助我们很好的用鼓励代替表扬,培养孩子真正的自尊和自信。
【明确适用边界】 鼓励不仅适用于孩子,也适用于成人之间,家人、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之间都可以,传递出你对对方的尊重和欣赏。
【A2 催化学习者应用:】
拆书家: 现在让我们通过编剧本的方式来练习刚刚所学的,练习前咱们先分个组,这边小伙伴三人一组,那边的小伙伴三人一组。
现在和你组内的小伙伴分享自己的经验,然 后一起来编写一个小剧本,有背景、人物、过程对话和结果,剧本中要使用鼓励。
第一步,小组内讨论先确定一个场景。可能是亲子间,孩子字写得好看,或是干了家务、可能是家人或 同事之间,对方做了一件你觉得很不错的事情或是给了你帮助,总之,是一个会使用到鼓励的场景,用鼓励来代替赞扬。时间 2 分钟
(确认每个小组已经确定场景,两个小组的场景均为亲子间应用。)
第二步,编写剧本对话。时间 2 分钟
和你组内的小伙伴一起编写出一个剧本,基本要用到用鼓励来代替表演。对话简单的写在我为大家准备的模版上。
学习者分享:
学习者A:背景:孩子数学竞赛得奖了,想要得到妈妈的鼓励。
孩子(把妈妈拉到自己的奖状旁边):妈妈,你看这是什么?
妈妈:哇!这是奖状啊!你数学竞赛得了一等奖,你一定好开心吧?妈妈能感受到你很开心,妈妈也很开心,为你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开心!你一定为这次考试付出了好多,在竞赛场你也是反复检查,得出了这么好的成绩。你快点跟妈妈仔细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
拆书家回应:谢谢分享,我想问问大家,如果你是孩子听到妈妈这样说感觉怎么样?和常用的“你好牛!你好厉害!你好聪明!”相比,是不是很不一样?咱们贺姐姐的分享中,有问道孩子的感受、有看到孩子的付出,还有最后那个“你是怎么做到的?”是不是孩子都是主角,关注孩子的感受和努力。所以这就是鼓励!你会看到,当我们这样去做,孩子会逐渐树立自己的自尊和自信,不会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患得患失,也不会因为一次失败而否定自己,他会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再次谢谢贺姐姐的分享。
总结过渡:
相信通过刚刚的学习和练习,大家都已经知道如何用鼓励代替赞扬。人们常常在做的好的时候鼓励,犯错的时候批评,那么接下来的片段,我们更进一步,学习当对方犯错时,如何用鼓励来代替批评,帮助对方树立信心,鼓起勇气,继续前进。
在开始阅读原文之前,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测试题: 规则:在每一项后面,根据自己前一段时间的实际情况,给出符合你现状的分值,把所有得分相加。
问题 | 按照从 1 到 6 打分,1 是从不,6 是总是 | |||||
1 | 2 | 3 | 4 | 5 | 6 | |
1.当我看到孩子犯错时,会忍不住很生气。 | ||||||
2.当孩子犯错,我会第一时间进行批评教育。 | ||||||
3.父母就是要不断指出孩子的错误,这样孩子才能进步。 | ||||||
4.你不告诉孩子他具体哪里错了,他不能意识到自己真正的错误。 | ||||||
5、孩子只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是什么,才能改进。 | ||||||
6、我认为,人必须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 |
测试题讲解: 这个测试题能够用帮我们了解自己对于错误的态度,这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我们在练习用鼓励代替批评时,所需要克服的困难。
如果你的分值在 24 分以上,那么,请加油,你对错误执念很深,所以练习用鼓励代替批评对你来说,会有难度,加油!并且,同时,你也会是本场收获最大的小伙伴!
如果你的分值在 12 到 24 分,相信通过一些练习,你很快就能养成用鼓励代替批评的习惯。
如果你的分值在 12 一下,那么,恭喜你,因为,错误真的没有那么可怕!今天以后,请在生活中用鼓励来代 替批评吧!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用鼓励代替批评。请大家先看手里的拆页。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片段二的 RIA 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以在遇到对方犯错时,能够用鼓励的四个步骤,用鼓励代替批评,激发对方的信心和勇气,帮助对方继续前进。
原文:鼓励与批评
认为帮助孩子做得更好的最佳办法就是对他们做错的事进行批评,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很多人会争辩说,建设性 的状评是有益的。茜德·西蒙对“建设性的批评”有个绝妙的定义:“束缚性的渣滓”。你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建 设性的批评”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词。“建设”是指“建造”。“批评”意味着“拆毁”。这并不是说你不应该让孩子们知道还有改进的余地。而是意味着你不必为了使孩子们做得更好而让他们感觉更糟。
拆书家:这段文字提出我们常常会有一个错误的想法,请问,这个错误的想法是什么?
学习者:批评孩子是帮助孩子做的更好的最佳办法
拆书家:是的,这个错误的想法就是批评孩子是帮助孩子做的更好的最佳办法,即使这个批评是所谓建设性批评。
为什么呢?因为批评让孩子感觉自己不好、糟糕,而一个经常觉得自己不好的人会对自己有信心吗?会变得自信吗?又会有多少勇气面对挑战和失败?长此以往,对自己的自我认知越来越低,他的生活也会真的变得越来越糟糕。
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是因为真的有一种方法,既能让孩子知道自己有改进的空间、同时也不会对自己丧失信心,这种方法就是鼓励。大家想不想学?
学习者回应:想。
拆书家:那么,我们一起看看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一、和孩子建立连接,可以通过一些行为或语言,比如眼神交流、拥抱、拍拍肩膀等类似的行为、或是“我想听听你说说是怎么回事?“等。
二、询问孩子,“你觉得自己哪里做的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关注整个事情中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死盯着孩子的错误。让孩子找到他做得好的地方,能够帮助他重拾信心,鼓起勇气。如果孩子说不出自己做得好的,你可以补充自己发现的。
三、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下次如何改进?”或者是“为了实现目标,我们可以怎么做?”
大家都了解头脑风暴吗?如果不了解,我解释一下,头脑风暴就是就一个主题,大家一起提出建议,有 闻必录,每个人说的都需要被记下来,彼此之间不批评不点评,有想法放心提,不管能不能实现,想到就说。
四、选择你和孩子都同意的一条或者几条执行,并约定试行时间和回顾时间。
不是少数服从多数,是都同意,这是尊重。 有明确的试行时间和回顾时间是非常有必要的。
还记得前面说的小刚改试卷分数被妈妈批评的例子吗?妈妈说:”没考好没关系,但你怎么能自己改分数呢!你这么小就这样,以后怎么得了!你可以好好跟妈妈说啊“,那用鼓励代替批评妈妈可以怎么说呢?
首先,建立连接。抱抱他,问他:“你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会这样做吗?“或者问”你是怕妈妈骂你吗?“。小刚是不是会感觉到些安心,安全?
学习者:会。
接着问:“你觉得这件事情中自己哪里做的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小刚说不知道。妈妈可以找,“你改分数,说明你还是很在乎自己的成绩的,我们可以换一种提升成绩的方式,自己考出你想要的分数,如果你需要妈妈的帮助,妈妈就在这里?“ 接下来可以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我们可以怎么做,看来提高自己的成绩,达到想要的分数?“ 最后选出双方都认可的,然后约定执行”那咱们下次月考之前就按照这样的方式来做,等考试成绩出来看看我们的作战计划效果如何?好不好?“
如果你是小刚,你有没有对自己开始有信心,觉得自己还不错,有没有激励到你做的更好?
学习者回应:有!
拆书家:所以,这是鼓励!知道自己有改进,同时对自己有信心。不是只有批评才能让孩子进步,鼓励也可以!像鼓励概念里说的,激发勇气、激励行为!
【预防异议]可能会有朋友说,他都犯错了,我还找他做的好的地方,那他是不是更得意了!首先,咱们这个片段就是学习一种新的方法,既让孩子知道自己有改进的空间、同时也不会对自己丧失信心,帮孩子找到自己做的好的地方,就是帮助孩子不对自己丧失信心,一个没有对自己丧失信心的人,才能从内而外的越做越好。另外,请相信孩子天生是向上向善的。
【适用边界]用鼓励代替批评的方式,除了亲子之间,当孩子犯错时使用,也适用于成人日常生活中所犯的一些无心的错误,不包含违法犯罪。
A3 微行动学习
(一、收集问题)
1、今天我们学习了鼓励代替赞扬和批评,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或者大家觉得哪里对你来说难?都可以说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学习者志梅:用鼓励代替批评的第二步,问孩子“你觉得自己哪里做的好?”很难,他说不出来,不知道自己哪里好,哪里不好?
学习者贺姐姐:用鼓励代替批评的第二步,问孩子“你觉得自己哪里做的好?”孩子说不出来,自己说时或问的时候,没问对,孩子发火。
学习者袁美女:第一步连接不好用,当孩子有情绪时,你和他做连接拥抱他拍肩膀时,他是抵触的不愿意的。这样练习还好,但实际用时,大孩子会抵触。
拆书家回应:你的意思是说,跟孩子建立连接比较难,因为孩子处于情绪状态会抵触,对吗?
学习者学习者袁美女:是的
拆书家回应:好的,我也记下来。
学习者何美女:第三步,家长自己也想不出下次如何改进?或者不知道怎么表达。
学习者彦美女:第四步,有时候和孩子做了约定,但是孩子做不到。
(二、明确问题)
拆书家:所以我们现在的问题有4,对吗?时间原因,咱们先解决一个,剩下的今天没有时间讨论的问题,大家回去一样可以用我们一会儿的方式来解决。咱们来投个票,看看大家的情况。
第一步骤2票、步骤二4票、步骤三1票、步骤四2票。
那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集中在第二个步骤,询问孩子 “你觉得自己哪里做的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孩子说不出来。这个步骤里有两个问题,分别是:
志梅的”询问孩子哪里做得好,哪里做的不好时孩子说不出来“
贺姐姐的”当孩子说不出来,自己说时或问的时候,没问对孩子发火。“
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这两个问题。
贺姐姐:我觉得我那个问题是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上,都说的是我认为的,孩子就不干了,发彪了!
看来贺姐姐自己都找到了答案,那我们今天再一起讨论第一个,可以吗?
学习者回应:可以
(三、组织探讨问题的本质)
拆书家:那现在,我们明确了问题,问题是:”询问孩子哪里做得好,哪里做的不好时孩子说不出来。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询问孩子哪里做得好,哪里做的不好时孩子说不出来“这个问题的背后是什么?我们一起头脑风暴(以下记录为拆书家与学习者核实后获得认可的发言记录)
学习者梦婷:事情的评价标准不清晰,家长和孩子都不清晰、不确定,不知道算好还是不好。
学习者志梅:双方的标准不统一,对事情的定义不同,比如被人碰了孩子,孩子觉得是打,告诉家长,家长觉得打就是那种好严重的。
学习者彦美女:孩子总是被批评,自我认知低,看不到找不出自己做的好的地方。
学习者贺姐姐:孩子怀疑大人挖坑。
拆书家:那现在我们有了四个,我们一起来看看,(读一遍头脑风暴结果,板书有记录)。
学习者梦婷:我觉得第一个和第二个都属于同一个范畴,都是认知范围的。
学习者志梅:有些不同,第一个是大家都有自己的评价,只是不知道对不对,第二个标准不统一是指程度不一样,大家都有自己的认知,但定义不同,这两个有本质区别。
学习者梦婷:定义是一种认知、评价也是一种认知。
爱好者志梅:还是有些区别,但大范围可以归为一类。
拆书家确认:所以大家现在都认可1和2属于同一类,对具体什么是做的好的认知不同,所以说不出来是吗?
爱好者:是
拆书家回应:好,我记下来。接下来看看第三个“孩子总是被批评,自我认知低,看不到找不出自己做的好的地方“,大家怎么看?
学习者梦婷:这是一个当下的情绪状态
学习者贺姐姐:自我价值感低
拆书家回应:自我价值感低,这是不是一个批评的长期后果?这是一个现象还是本质?
爱好者:现象
拆书家回应:是的,这是一个现象,通过我们用今天学习的用鼓励来代替批评,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就慢慢上来了。再看第四个“怀疑大人挖坑“,大家还记得我们步骤一”建立连接“吗?
学习者梦婷:是的,这种是没有连接。
拆书家回应:是的,所以我们要建立彼此之间的那种信任和连接,所以这也是一种现象。对吗?
学习者:对。
拆书家:好,那经过刚刚的讨论,我们现在剩下了这个,大家认为问题的本质是:“对具体什么是做的好的认知不同,定义不同“大家都认可吗?
学习者:认可。
拆书家回应:那这个时候,当孩子和我们认知不同的时候,是孩子是说不出来?还是说出来和我们想要的不一样?那这个时候,孩子是真的说不出来,还是不敢说?
学习者:不敢说
拆书家:嗯,所以是不敢说,如果是一个安全的环境,孩子担心的是我说的和妈妈不一样,还是担心我说的不同不对,会被批评?
学习者:担心被批评
拆书家:所以,那现在问题的本质是:孩子缺乏安全感,担心家长认为自己说的不对,不敢说。
(四、组织大家解决问题)
拆书家:好,谢谢大家的讨论和分享,现在我们认为问题的本质是:孩子缺乏安全感,担心家长认为自己说的不对,不敢说。大家都认可吧?
爱好者:认可
拆书家:那我们一起来就这个本质,来讨论出解决方案,针对这个问题本质,我们可以怎么做呢?一起来头脑风暴(主要讨论记录如下):
艳艳:我们说出来
梦婷:给孩子做示范
扬扬:解除孩子的后顾之忧?
拆书家回应:具体如何解除呢?
学习者艳艳:提前告诉孩子,不管你说什么,我都不会骂你、批评你。
梦婷:讲自己的类似经历、故事。
拆书家:刚刚贺姐姐有分享到自己和儿子平时撞肚子的小游戏,那如果我们平时和孩子经常会有些亲子间心连心的小游戏、动作,是不是彼此间的信任和连接会很强,孩子也会再我们面前很有安全感?所以,加强日常情感联结是不是也是一种方式。
谢谢大家的讨论,今天,经由大家的讨论,我们找到了难点问题、深挖到了这个问题的本质、同时,也想到了具体的解决方案,这些大家回去就能用。
A2 留作业
咱们拆书帮的理念就是用拆书改变生活,把书中的知识化为己用,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学到了鼓 励的技巧和方法,但由于我们赞扬和批评已经说顺嘴了,这些行为模式已经很多年了,所以很可能还会下意 识的用回老模式,那我们可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用起来、练起来!回去一周内,请刻意的留心当身边有人做的好或是犯错误时,你是如何应对,具体说 了什么,可以把自己的话和对方的反应简要的记录下来,对照我们今天的拆页看看你是不是在使用鼓励。
请大家分享到群里。
总结收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用区分鼓励和赞扬,用鼓励来代替赞扬,也学习了用鼓励来代替批 评,读书改变生活,是我们拆书人的宗旨,大家回去都用起来。
著名的个体心理学家、儿童教育专家德雷克斯说过: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其实,成人也是 如此!
鼓励让我们不会因为做得好而自我膨胀,也不会因为犯了错而妄自菲薄。 充满鼓励的人生,孩子和我们都值得拥有。 我今天的拆解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