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胜芳,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希望成为儿子的榜样不断努力学习遇见更好的自己。
R 原文片段
不是所有人都能在遇到这样的挫败时,仍能毫不退缩地勇直前。绝大多数普通人,都是被奖励推着走,被惩罚逼着退。所以,要激励别人,可以多用奖励的办法。
而且进一步说,把惩罚变成奖励,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你需要反向使用激将法,也就是通过贬低其他人,抬高目标对象的自尊感。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我看到大部分小伙伴已经阅读完了。
工作、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亲人或同事做事或行为偏离你的预期,往往我们都会表扬激励对方、给一些物质、精神激励促使他们去完成自己期望的目标,而这个拆页我们看到反向激将法。
反向激将法,就是通过贬低其他人,抬高目标对象的自尊感。
激励法是指激发和鼓励,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等不同类型。
比如:想要孩子少贪玩,好好写作业,我们往往会说:宝贝,快点写,写完可以奖励看电视一小时或者是奖励给你买新玩具。
这种激励往往会助长孩子的不良习惯,最终达不到期望的结果。
我们容易将反向激励法和激励法混为一谈, 我举几个例子,大家一起判断下是“反向激将法”还是“激励法”?
【(通过概念与匹配例子之间的对比,引出知识点逻辑)】
<举例子>
例子:比如,你老公经常周末休息就是在家里打游戏,你希望他能多帮您分担一些家务,然后你对老公说:“老公你来帮我收拾一下屋子,收拾好了,我本月多给你500零花钱?这是不是“反向激将法”?不是,这是激励法。
例子:比如,你的孩子一回家就看电视,总是拖着不做作业,然后你和孩子说:“孩子,快写作业,写完我奖励你看一个小时动画节目?”这是不是“反向激将法”?不是!这是激励法。
例子:再比如,你希望老公多花一些时间陪陪你,你说:老公,我听说楼下小李一点都不在乎他老婆的感受,一天就是跟各种狐朋狗友厮混,完全不留时间陪她老婆,幸好你不一样,我的同事们都说你是很体贴的老公,我做什么你都会陪我的,对不对?这个是不是反向激将法,是的。
<引出知识点的逻辑、步骤>
经过这几个判断练习,相信我们对“反向激将法有了深刻的理解。那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如何去应用呢?
我总结出来“反向激将法”三个步骤:
第一步:贬低他人;
第二步:肯定对方,激发对方的自豪感。参考话术是:幸好你和他不一样;
第三步:提出期望,而不是直接提出要求。
<举自己的例子>
举一个我自已的例子,我儿子挑食,就是喜欢吃肉不吃菜,我希望他改变这个习惯。所以,上周他在吃饭的时候,我就按上面的步骤这样和他说
我:“赛尔德,班里是不是有个同学叫李思曼?
赛尔德:对呀,妈妈,她挨着我坐。
我:恩,她妈妈说她挑食,不爱吃菜,都不长个子,让她妈妈很伤心很操心,她实在是太不应该了。(第一部:贬低他人)
幸好你和她不一样,知道吃各类蔬菜,长个子高高的。(第二部:肯定对方)
你会让妈妈不用那么担心,对不对?”(第三部:提出期望)孩子听我这么说后,在吃饭的时候吃了好多的蔬菜,还高高兴兴地说:妈妈,我喜欢吃菜,我是个好宝宝。
我就是用这个方法跟我儿子解决好多事情,而且屡试不爽。
<适用边界>
反向激将法,适用我们生活、工作中当对方的行为偏离自已的预期时,引导对方按自已的预期的方向选择行动可以使用,比如:想要教育孩子等等,想要引导下属等等,同时强调一下反向激将法在引导下属时要注意它适用于自尊心和逆反心理比较强烈的下属,所以领导者要注意分寸,不可滥加使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编写剧本】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反向激励法”的模拟演练。今天的演练是各位小伙伴编写一个剧本,设计出时间、地点、人物、角色、起因经过结果,还有对话。故事中的人物要体现我们今天学习的反向激将法的三个步骤,
第一:贬低他人;
第二:肯定对方,激发对方的自豪感。参考话术是:幸好你和他不一样;
第三:提出期望,而不是直接提出要求。
我们可以先设想一下,未来的工作或者生活中,哪些场景对方的某个行为偏离自已的预期,比如下属工作不积极、老公经常爱熬夜、孩子爱挑食等等,这时你通过“反向激将法”引导对方选择正确的行动。剧本要求是有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我给大家准备一个框架,大家可以把关键词写在一张纸上。时间5分钟。五分钟后我们请人站起来讲讲他的剧本。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者: 艾玲
背景:家里的花儿经常没有人浇水,就经常跟老公说你经常给浇浇水,老公总是说自己忙你自己浇不就行了。
时间: 本周末
地点: 客厅
人物:我和老公
事情经过:家里花儿经常不浇水叶子都掉了,打算用今天这个反向激将法跟老公谈论浇花这个事情。
艾玲:老公,我们家的老乡徐姐从老家回来了,发现家里的花儿都死掉了,非常生气,她老公什么事情也不管,花儿死掉了,家里还弄得很乱。(贬低他人)
幸亏您跟他不一样,她家的老公就知道工作什么家里一点不管,家里多么高级的花儿都死掉了。你看我们的花儿不一样,你就经常浇水,长得还不错,(肯定对方,激发对方的自豪感)如果你可以每周浇两三次,经常浇浇水,我们家的花儿可能会长的更好。(提出期望,而不是直接提出要求)
结束语:
“激励法”是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种沟通方式,但往往总是不奏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反向激将法”是一个非常值得尝试的沟通方法。希望我今天的分享对你有所启发、有所帮助。我的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