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孩子:挑战》 所属活动: 黔九桃花源贵阳筹备分舵一级通关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鼓励 学习目标: 学习和掌握什么是“鼓励”

开场: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拆书帮的现场,参加我们的活动。我是贵阳拆书帮【黔九桃花源筹备分舵】的召集人刘莹,大家也可以叫我sammi。我是一个不太喜欢读书又及其喜欢心理学的人,所以有很多心理学的书不得不读。有没有朋友和我一样,买了很多书,要么没时间读,要么读不进的?我和大家一样,极少去真的读完一本书。因为喜欢心理学, 09年一路走来我成为了美国注册以个体心理学为基础的系统育儿法:正面管教双讲师,即家长讲师和学校讲师。因为喜欢游山玩水慢享生活不喜欢读书,不夸张的说我的书架上堆放着几百本新书,直到我遇到拆书帮。是的,拆书帮!
一直喜欢用思维导图,也开过几期思维导图线上线下的系统课。我知道“拆”是一种态度,“拆”是为了复原。在拆书帮“拆“就是聚集前两点而来的转化。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中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
“拆书帮”是宣传队,传播一种全新的阅读方法、学习能力。“拆书帮”是转换器,它把优秀商业图书的知识转化为可以改变人的行为的能力,从而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拆书帮”是播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片段来自《孩子:挑战》P60-P61 

鼓励孩子,一半指的是避免羞辱或过度保护的行为从而不会令他们气馁。如果我们的行为让孩子感到对自己缺乏信心,就容易造成孩子气馁。另外一半指的是学会鼓励孩子,只要我们表达出对孩子勇气和自我认知信念的支持,我们就鼓励了孩子。如何做到这一点,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这需要家长认真地思考。我们需要细心观察察,经常扪心自问:“我的这个方式,对我孩子的自我认知有什么影响?”
    我们可以从孩子的行为中,判断孩子是否有自信。一个怀疑自己能力和价值的孩子,会表现不端。这样的孩子不是在参与贡献中寻求自身价值,他心里的气馁会让他的行为转向对他人无益、让他人恼怒。因为他在心里坚信自己不够好没有能力做出贡献。而不良行为虽然不好,却能够让他得到关注。正所谓“挨打总比被忽视强”,做个出名的坏孩子”也是与众不同。这样的孩子,心里相信,他无法通过和他人合作而获得成功和价值感。
      因此,鼓励孩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重点在于给予孩子自尊和成就感。人类从婴儿期开始,就需要通过成就来找到自己的定位。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孩子:挑战》一书是美国鲁道夫.德雷克斯所写,也是儿童心理学奠基之作。德雷克斯在书中写到:“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孩子的性格就不能健康发展,孩子就没有归属感。鼓励孩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重点在于给予孩子自尊和成就感。”被鼓励的孩子充满自信、有自身价值感。不被鼓励的孩子相信自己无法通过与别人的合作中获得成功与价值感、不自信,从而表现出自己是个坏孩子。与孩子有效连接、建立自信,都可以鼓励。一个拥抱、一个眼神、一句恰到好处的话语,都可以是给孩子的鼓励。只要持续性鼓励,就能够给孩子自尊和成就感。

鼓励是教养孩子重要的部分。可能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鼓励。一个行为不良的孩子,是个气馁的孩子。成年人也一样!每个人都需要鼓励,无论你是孩子或成年人。

    鼓励孩子一方面能避免对孩子的羞辱和过度保护,另一方面能表达对孩子勇气和自我认知信念的支持。

对于没有标准答案的鼓励,需要父母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父母的爱最后通过不断鼓励孩子学习独立来表现。我们需要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并贯穿整个童年。我们需要对孩子表达出不间断的信心和信任,这是一种能够帮助孩子克服童年任何问题的态度。孩子们需要发自内心的勇气,让我们帮助孩子们发自这种勇气,并持续终生。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不会鼓励,让我在生活中常常把自己陷入困境。

上学期期末复习时,由于考试在即,学生和我都特别紧张。记得在复习过程中有学生简单填空题一再出错,有一次我把学生叫到跟前,试卷上打上X,告诉孩子:把概念抄5遍加以巩固。孩子泄气的低头不语,我也叹口气不知道说什么更好。

在家里我也会这样,我下班比较晚,家里的晚饭常常会落到工作较轻松的老公身上。有时候老公做的菜特别的咸,我就会忍不住大叫:“这是什么啊!这么咸怎么吃!”然后碗筷一放就离开饭桌。其实能感觉到老公的无辜,事后想想也觉得自己做得特别不好,总会想再咸的菜,也是老公亲手做的啊。我不仅不做饭,还要对老公挑三拣四,实在说不过去。
A2
明天晚上一准又得老公做饭,我想放下自己的烦躁,好好去品尝他的一番心血。如果还是特别咸,我会多喝一些汤,尽量少去吃咸咸的菜。转移自己的视线,不指责、不评价,我想这样的沉默也会是对老公辛勤劳动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