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所属活动: 拆书帮麓山分舵第241期线下活动-株洲场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怎样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学习目标: 通过看到孩子的感受,让他感受到被理解,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

开场:

           各位伙伴们,下午好!我叫单艳艳。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一个11岁男孩的妈妈,一个热爱学习的热血青年,也是一个非常热爱家庭教育的爱好者。这是我的个人介绍,接下来我们先分下组,方便等下讨论……。

       

        今晚我将和大家分享的片段来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第一章第27页: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这本书是美国作家阿戴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联合著作。是一本亲子教育的书,在美国家教类图书中,累计销售排名第一,甚至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畅销全世界,当你读完这本书时,你会学会很多带孩子的技巧,在面对孩子的困惑时,你不仅有方法去面对孩子,你甚至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很多技能。接下来,请大家阅读刚刚发给大家的原文片段,时间为1分钟,看完了的,请示意一下我。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原文片段: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的感受

孩子需要他们的感受被接纳和尊重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步骤:

  1. 安静专心地倾听

  2. 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

    “哦……嗯……原来这样……”

  3. 说出他们的感受。

    “这件事让你很灰心”

  4. 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真希望我能立刻把香蕉变熟了给你吃”

    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

    “我看得出你很生弟弟的气。用嘴巴告诉他你将怎么做,而不是用拳头”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刚才大家看片段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是的,感受。那什么是感受?比如:不要哭了,羞不羞,这是想法。而感受是:你看起来很伤心,伤心是感受。所以感受通常是一个词,比如:开心,难过,懊恼,烦躁等等。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感受,说出来的通常是想法。

Why:孩子的感受经常不被看到,容易向父母关闭心门。因为他们觉得父母不懂他,不理解他,讲了也是白讲。孩子难过,家长挫败。家长认为,我都是为孩子好啊。是的。可是家长的方式对吗?他们懂孩子的内心世界吗?当孩子生气时、难过时、委屈时,家长都是怎么做的呢?讲道理?指责?讨好?讽刺?事实上,孩子只需要家长站在他们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励他,和他共情,感受着他们的感受。当家长能站在孩子角度聆听孩子时,孩子便会有站在他人的角度聆听他人,而不是以自己为中心,不顾他人感受。这是一种高品质的聆听技巧,在沟通中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通常讲的高情商。那么怎么做才算高品质的聆听呢?

接下来进入我们今天的主题:如何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从而学习高品质聆听。原文里讲了四个步骤。为了加深理解,用一个案例进行一下对比。

有一天放学回来,孩子和我聊天,我一边敲电脑一边听,因为我的回应没有对上孩子的思路,孩子非常生气,不理我。转身从书房出来坐到客厅气呼呼的,边哭边抱怨我的不是。我走过去说,别哭了,现在我来听你说,但是孩子继续边抱怨边哭,根本不理会我。孩子当时是很委屈的,觉得自己不被重视。而我不但没有看到他委屈的感受,反而忽略他的感受,那么他感受不到我的真诚,根本就不想理我。照这样的相处模式,日子久了,孩子还愿意和家长聊天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会。现在我们换种方式,运用今天将学习的感受四个步骤感觉一下,

how:

1.全神贯注的倾听。

坐在他旁边,眼睛注视着他,耐心的听他哭诉

(当家长以这种姿态静静地坐他旁边时,孩子能感受到妈妈真诚的态度,孩子的感觉是安全的)

2.用简单的词回应。

边听边说“哦”“嗯”“原来是这样啊”。

(当家长用简单的词语回应时,孩子感觉此刻,他是被重视,内心会有满足感。)

3.说出孩子的感受。

“刚才妈妈没有认真听你说话,你觉得很委屈,觉得妈妈忽视了你,感觉妈妈不重视你”

(当家长说出孩子内心的感受,孩子感觉:嗯,就是这样。妈妈真懂我,此刻妈妈和孩子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4.借助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

要是妈妈每次都能放下手上所有事情,专心陪你说话就好了

(把孩子希望的、想要的说出来,孩子会有满足感:嗯,是的)

孩子的感受长期被看到,那他也会很清楚知道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也许他下次就会直接说,妈妈,请专心听我说话,不然我会伤心的。当孩子能这么清晰的表达他的感受,说出他的需求,就不会产生误会,亲子关系越来越融洽,孩子也愿意和家长说说心里话。

where:当然上面四个步骤不是必须同时使用,顺序也可以根据情况变动。这些步骤不仅亲子沟通有效,在工作中、朋友交往中都有效。有一点需要提醒,接纳孩子的感受,不代表接受他不好的行为。如原文讲的:我看得出你跟生弟弟的气。用嘴巴告诉他,你将怎么做,而不是拳头。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好,我的I便签分享完了。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曾经你是否有因为没有看到ta人的感受只顾自己的需求和ta沟通,导致沟通不畅的案例。例如:当孩子哭着告诉你他的玩具被别人损坏了时,你却责怪他没有保管好玩具,结果他更生气?或者,同事在一件事情上感到棘手,找你诉说以解内心的郁闷,而你一直在给他建议,实际上他只是吐吐槽,最后他无奈的走了?把你身边不成功的案例写在我发给大家的纸上,先小组讨论,一会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时间为三分钟:

格式(时间:地点:人物:对话:)

学习者墨墨:我私自把孩子拿出来的白纸放回去了,孩子因为没有经过他的同意而闹脾气。我担心时间太晚,又会搞到很晚睡觉,心里有点着急,就和孩子讲了很多道理。但是孩子依旧不依不饶的哭闹。

嗯,讲完道理后,孩子的情绪还是没有下来,是吗?如果按照今天学的这个方法你会怎么用呢?

学习者墨墨:我会抱着他,静静地听他哭诉,并且用简单的词语回复他,以表示,他讲的是对的。然后说出他的感受:没有经过你的同意,私自把你的白纸放回去了,你很生气。你希望我能提前和你说,这样你会感觉受到了尊重。

谢谢墨墨的分享。墨墨把这四个步骤都渗透到了她的案例里面。在我们生活当中确实会经常碰到一些不如意的时候,通过今天学习的四个步骤,大家回去用用,看看在我们生活中是不是真的管用。先请大家在我发给大家的纸上,简单写一下,在接下来一周内,将你生活中,如何通过这四个步骤(认真聆听、简单的词回应、说出他的感受、用幻想的方式)帮助对方了解他的感受同时并解决你们当下的问题。时间为1分钟。

先简单写下来:时间、地点、人物、对话。

大家都写的差不多了,由于时间关系,就不请伙伴分享,大家可以把案例分享在群里,让我们相互学习,一起成长。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A2:学习者:小宝和小表姐经常在一起玩,每次免不了争抢玩具。最后两个人都哭闹不止,我们很是苦恼。下次,再发生争抢玩具,我会这样做:

抱住小宝,眼睛注视着她,并说:那个小熊是小宝的,姐姐没有经过小宝的同意就抢过去了,小宝很伤心,小宝希望姐姐拿你的玩具时,要经过你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