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
感谢大家陪我拆书晋级,我是珮源,11月份的2级拆书家,新手RIA学习力导师,终身学习者。今天我能够为大家提供的价值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抵抗拖延症,提升注意力和工作效率的技巧。
【目标】
希望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现场学习后,大家可以基本掌握番茄工作法,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助力。
【介绍拆书法和拆书帮】
正式拆解前我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拆书法和拆书帮: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我们成人学习者自己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或书本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到学习者的经验,做到化为己用。拆书法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的拆书法是一个人通过3张R,I,A便签,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学习者把知识拆为己用。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所能够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拆书帮分舵是公益性的青年自组织,它们的使命是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R】现在请大家用1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一下分发页上括号内关于“番茄工作法”的内容,读完的朋友请举手示意我。
(以下为原文节选)
我们预览一下,番茄工作者的一天具有以下5个阶段。;
※ 计划:在一天的开始,从积压的工作(称为“活动清单”)中提取最重要的活动,填写到“今日待办”表格中。这就是你当天的自我承诺。
※ 跟踪:确定当天活动后,扭启25分钟的番茄钟,从当天活动的第一项开始进行。在每个25分钟的时间段(称为一个番茄钟)内,你要收集一些过程指标,比如计算遇到的中断次数。
※ 记录:在一天结束时,将当天收集的数据归档,写入“记录”表格。如果你跟踪了中断次数,就把中断次数写下来。
※ 处理:从所记录的原始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例如,可以计算在每个25分钟的时间段,平均遇到几次中断。
※ 可视化:最终你要将信息以某种方式组织起来,从中找出改进流程的思路。
如果你想获得最适合现实情况的工作习惯,在自我调整过程中,基本上每天都要做这样的回顾。
在每天开始时,进行计划;每天结束时,进行记录、处理和可视化;在两者之间,进行对25分钟周期循环的跟踪。
我看到大部分朋友都读完了,那么我来做一下拆解。
【What】番茄工作法是指以特定时间,通常是25分钟,为一个完整时间单位来进行工作或学习,在完成的过程中尽量保证不中断,每完成1个单元的工作可以休息一段时间比如5分钟。通过预先设定好工作和休息的时间,来保证工作和学习的开始和高效执行。
【Why】相信我们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曾经受过拖延症的困扰。确实,对于比较枯燥或者难度比较高的工作或学习任务,很多人都会有缺少动力开始执行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其实可以使用番茄工作法来说服自己开始工作。番茄工作法可以帮助我们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投入而不是产出。也就是说当你知道无论你的产出是什么,都可以在25分钟之后停止的时候,这会让开始行动这件事情本身变的容易起来。
【How】那么如何正确高效的执行番茄工作法呢?
设立待办事项:从未完成事项中根据优先级选择自己当天的待办事项,按序填入“今日待办”表格中。比如我今天有3项活动:I.完成一份项目文件,II. 选择下周要用到的2-4拆页,III.写2-4的拆书稿。
使用番茄法跟踪:使用以25分钟为单位的番茄钟,从“今日待办”表中的第一项开始执行。每次工作或学习尽量保证能够完整执行一个时间单位不中断,每完成1个单元之后可以休息5分钟。如果在任意番茄钟进行当中有被打扰或分心而产生的延迟或中断,可以跟踪记录中断的次数和原因等。用上面的例子就是我会从第I项完成项目文件开始执行,用我的手机设定一个时长25分钟的闹钟,工作过程中如果因为自己走神或者同事有一些工作需求,那么我会记录这些中断的次数和原因。
归纳总结数据:在每天结束时,整理当天跟踪收集的所有数据,写入“记录”表格。那么继续上面的例子,今天结束的时候我会总结整理今天所有活动中我在上一步追踪记录的自己走神或中断工作的次数以及原因。
分析提取信息:也就是根据整理总结的数据进一步分析有效信息。比如我可以通过整理导致自己在工作中走神或中断的所有原因,归纳出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那3个原因。
可视化数据和改良:可视化的具体方式因人而异,可以画图表,画饼状图,或使用任何自己习惯的方式。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把有用信息整合起来,用于寻找一些改进的思路。比如我自己会画番茄来记录已经完成的工作单元,画地雷来记录出现中断或分心的次数,再结合记录的原因信息来分析怎么能种更多的番茄和怎么能减少地雷。
【Where】番茄工作法一般适用于因为难度较高或较枯燥而难以开展,或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比如写作,学习,非娱乐性的阅读等等。换句话说,这个方法特别适合有拖延习惯的人和注意力比较容易不集中的人。
【哪里不适用】对于那些对注意力要求不太高或者本身就比较繁杂的日常事务比如去超市买菜,番茄工作法可能就不是最适合的工具。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给大家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11月初的时候参加了一个学习课程,本来计划回大连后采用5天的时间复盘学习内容,但是一回来就生病了3天导致堆积了一堆工作学习任务没有按时开展,等我身体恢复了又开始追赶各种截止期,结果到今天呢复盘还是完全没有开展的状态。
【反思】如果我自己当时更好的规划了每天的时间使用,即使生病造成进度比预期要慢一些,其实还是可以完成一部分复盘的。具体对照番茄时间法的应用来分析:
设立待办事项:这个课程本应该放在我的每日待办事项的前4项中,但事实上我因为要追赶各种各样的截止日期,反而把这件事情给忽略了。
使用番茄法跟踪:到今天为止我完全没有开始复盘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觉得复盘需要大约15小时的时间,造成我的心理压力很大,结果反而开始各种拖延。如果我只以种1个番茄也就是完成25分钟的复盘为目标的话,那么本该是可以开始执行并且保证完成的。
归纳总结数据:因为我没有开始复盘,所以到现在我都没有任何记录,也没有整理任何的相关数据。
分析提取信息:我没有记录数据,所以当然也没有办法做进一步分析,比如根据复盘客观上需要多长时间,来验证一下我自己关于复盘需要15个小时的假设到底是不是正确。
可视化数据和改良:因为没有完成前面的第3,4步,所以也导致了我不能够更进一步针对性地设计让自己高效完成复盘工作的改进方案。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针对以上的反思,我为自己规划了下一周的具体目标和行动:
下周一开始使用番茄工作法进行这门课程相关的复盘,以1周为单位,每天争取种1个番茄,一周种6个,允许有1天的机动时间:
设立待办事项:我每天早起6点钟会把当天需要完成的复盘内容明确列出来,并写到我的“待办事项”的前3项中。
使用番茄法跟踪:每天晚上8点我会开始复盘,以保证种完1个番茄也就是完成25分钟的复盘为目标,复盘过程中记录中断/分心次数和原因。
归纳总结数据:我在临睡前会总结整理当天和一周内所有复盘中断的次数和原因。
分析提取信息:我会使用上一步数据提取分析复盘实际使用的时间长度以及最经常导致我分心的3个原因。
可视化数据和改良:每完成1次复盘我会画一个番茄,同时在周末我会针对上一步总结的3个最经常导致分心的原因总结出1个改善复盘效果的方案。
【奖励】如果我完成以上全部的计划就约朋友看电影。
【惩罚】如果我没有完成以上的计划,那么在我完成之前都不可以看电影。
【结束语】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