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精华版)》 所属活动: 拆书帮广州小蛮腰分舵练武场第151次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分享什么叫做“责任型授权” 学习目标: 讲解拆书帮、介绍责任型授权以及个人相关经历与应用

开场: 各位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晚上好。我叫冀颖妍,来自广州,目前从事传媒行业。

我是一个爱学习、爱演讲、爱社交的三好女青年。如果您加了我微信,你会发现,每天6点我就会早起看书;其中,演讲类书籍是我比较关注的,我在公司组织了一个读书会,每月要给同事们讲讲书;此外,我也喜欢社交,喜欢结交各行各业的朋友。我希望今天活动结束后,你和我能够加个微信成为朋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授权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指令型授权,一种为责任型授权,指令型授权是让别人去做这个,去做那个,完成了告诉我,对工作的每一步进行详细指导。

责任型授权的关注重点是为最终的结果,它给人们自由,允许自行选择做事的具体方法,并未最终的结果负责。

这种授权类型要求双方就一下五个方面达成清晰、坦诚的共识,并做出承诺。

1.预期成果:双方都要明确并理解最终的结果,要以结果,而不是以方法为中心。要投入时间、耐心、详细地描述最终的结果,明确具体的日程安排。

2.指导方针:确认使用的评估标准,成为指令型授权,但是一定要有明确的限制性规定。不加约束的放任,其最终结果只能是扼杀人们的能动性,让人们回到初级的指令型要求上。

3.可用资源:告知可使用的人力、财物、技术和组织资源以取得预期的成果。

4.责任归属:制定业绩标准,并用这些标准来评估他们的成果。制定具体的时间表,说明何时提交业绩报告,何时进行评估。

5.明确奖罚:明确告知评估后的结果,好的和不好的,包括财物奖励、精神奖励、职务调整以及该项工作对其所在组织使命的影响。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总所周知,高效能人士需要拥有“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等七个习惯。今天这段内容选自习惯三“要事第一”。史蒂芬柯维告诉我们,如果你想腾出时间去做更重要的事情,你得学会授权。

而,授权形式包括指令型授权和责任型授权两种。

指令型授权,是指我在交办工作时事无巨细地指导别人,希望别人严格按照特定方式去执行。乍看起来,我已经为了保证事情能够高质量完成竭尽所能,但事实上我却忽略了被授权人的感受,扼杀了他成长的机会。试问一下,被授权人一直充当你的手和脚,怎么可能取得长足进步?

比指令型授权更高级的授权方式,叫做责任型授权。这种授权方式不仅考虑对事,还会考虑对人。

责任型授权者通常只关注最终结果,不关注执行细节,他会允许被授权人自行选择实现方法。

正是“允许”这两个字,让被授权人感受到了信任,而且能够更好的调动他的主观能动性。长期而言,责任型授权无论在做事和育人方面都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好责任型授权呢?关键在于,授权双方要在事前做好以下五方面的沟通。

1、(要明确)预期结果

首先,你要明确告诉被授权人,这次任务预期想达成什么样的结果。如果你办一家公司,你也要跟员工说清楚企业愿景、价值观、战略目标等事情。因为只有明确了预期结果,你才有可能唤起被授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要提供)指导方针

作为项目指挥官,你的经验也许更丰富、掌握的信息更全面,所以你可以从大方向上指导被授权人。不过,这样的指导并不需要提及太多操作细节,能够帮助被授权人认清努力方向即可。

3、(要明确)可用资源

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被授权人需要不同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支持。所以在授权时,你还要跟对方沟通清楚,有哪些资源可供其支配和调度。

4、(要明确)任务指标

比如,举办一个活动后,你会以用户增加量为考核指标呢?还是以收入量或者利润率作为指标?

这些都要事先明确下来,以便事后可以用这些标准来评估他们的成果。

5、(要明确)奖惩机制

若事情办成了,被授权人能获得哪些激励;若办砸了,有可能要面对什么惩罚。只有事先声明了奖惩机制,才能更好地激励对方渴望把事办成。

以上就是责任型授权的沟通需求。

在授权前,我们要把这五方面的内容逐条逐条地写下来,一一跟对方沟通和确认。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我的相关经历


比方说,我现在的领导是怎么给我交办任务的呢?以撰写一份项目材料为例。

首先,他会告诉我,这份材料是要上报哪个主管部门的,目标是期望获得哪个产业资金,帮助我明确了预期结果。

接着,他会指引我写作的整体思路。根据主管部门的需求,这份报告可能包括哪些部分,每个部分大致要包含哪些内容。而且我还发现,在我刚来单位不熟悉业务时,他会给我提供较详细的具体指导;当我逐渐上手后,他在这一部分就讲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倾向于只描述大方向的指导方针。

然后,他还提醒我,部门过往写过哪个项目可能与本次的有相似之处,关键词是什么。如有需要,我可以自行在OA上搜索。同时,写作时我还可以与哪些相关部门沟通交流。这些都算可用资源。

至于任务指标,通常都是要赶时间节点,准时提交。

在奖惩方面,若我能准时提交,并且最终成功申请到资金,我自然会获得相应比例的项目激励金。

所以,我特别感恩在新单位里能遇到一位这么优秀的领导。他帮助我快速成长、迅速融入团队,他是一位真正的责任型授权践行者,他是我学习的榜样。


A2.我的应用

我希望自己终有一天能成长为他的样子。

于是乎,我开始寻找日常中可以练习责任型授权的场景。

我儿子今年3岁,在读幼儿园,每周都要完成一份亲子作业。

之前的作业基本上是按“我来画画、他递笔”这样的分工。他参与的部分极少。

学习这个拆页后,我开始思考,能不能授权给儿子负责更多的作业内容呢?

这一周的亲子作业是剪纸做成鱼骨图。借鉴责任型授权方式,我可以尝试以下操作:

首先,考虑到儿子年龄还小,如果我直接跟他说今晚要做一张鱼骨图,可能他连“鱼骨”是什么都还没搞清楚。所以,我可能要把鱼骨参考图打印出来,以直观的方式告诉他这次作业的预期结果是什么。

接着,我会告诉他,这次作业是以“先剪纸、后黏贴组合”的方式来完成的。我知道,他是有把贴纸粘到全家各个角落的基础技能的,所以我相信,这次他在我的指导下,应该也有机会把剪纸黏贴到指定位置上。

然后,考虑到儿子太小不适合使用剪刀,所以我会帮他剪好半圆形、长条形、扇形等基础形状,作为可用资源,供他粘贴组合。

最后,我还要告诉他,这次的任务指标是请他安静地坐在位置上,大约用20-30分钟时间黏贴组合好自己的作品。无论作品完工后是否符合常人的审美标准,他都能获得老师和我的赞美和表扬。因为我感觉,亲子作业目的是培养小孩子的专注力和动手能力,所以只要他能完成,就值得点赞和表扬。

所以,责任型授权看起来真的要耗费更多的智慧和心力。但是我相信,随着被授权人的进步与成长,这样的授权方式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省心,作品质量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以上就是本人今天想分享的内容,感谢大家的耐心聆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