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简化内容、调整时间分配
提醒时间:17分、18分;55分、59分
观察项目
(请观察家现场依次念出观察具体内容,及是否通过的结果)
拆书技能点观察(若有1项未打勾,则需建议拆书家重新完成TF3-3。)
口拆书活动前,已发送《拆书预备表》给观察家,且内容填写准确、完整。
口总时长没有少于50分钟,没有超过60分钟。
口每个环节的时长分配符合本级训练概述的要求。
TF3-3 拆书预备表(苏语嫣)
环节一:开场(1分钟)
【开场】哈喽,小伙伴们好,我是拆书家苏语嫣。这里是我的TF3-3拆书,我们会一起度过美好的一小时。
【总学习目标】
希望小伙伴学完后,在激励他人时,能够利用强化物(澄清)奖赏(行为),找到奖赏方式(界定)。在想要有效激励他人时,能够运用助人法(澄清)引导对方(行为),促进被激励者和他人产生联系(界定)。
口学习目标中包含学习者要完成行为的具体内容和完成程度,现场学习设计清晰体现了该学习目标。
【分组】为了帮助学习,我们分下组,在我左手边几位一组,右手边几位一组。
环节二:图书介绍(2分钟)
【图书介绍】
【事件】原来在我弟念高中的时候,为了激励他好好学习,我于是经常叮嘱他“要好好读书啊,只有读书才能出人头地呢,没有文化好可怕的”。每次我弟会应和下我,而最终的结局是,高中那几年,他的成绩不仅没有进步,反而一直下降。
【提问】【提问互动】小伙伴们,你们有遇到过类似情况么?有的举手我看看。
是的,其实这样的情况很多,在激励中因为方式不当,不仅起不到效果,甚至还容易引起对方的嫌弃和厌烦。针对类似情况,小伙伴们你们后面都如何处理的呢?
很好,小伙伴们都有自己的方法,那么你们有想过找到奖赏的方式么?
【影响】对!奖赏是有方法的,我们可以用强化物来奖赏,也可以用符合人的社交性规律的方式来奖赏,如此不仅可以避免副作用,起到激励效果,还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意外收获呢。
【解决】《社交天性》这本书作者马修·利伯曼是一名杰出的社会心理学家,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奠基人。本书主要讲述了人类社交的三大驱动力,受到国内外众多著名学者的一致推荐。教会我们如何用两类强化物奖赏、如何通过鼓励帮助他人,运用社交规律有效激励。最后你会发现,原来激励竟然如此简单。
口选择图书是实用类或理论类图书。
口在学习者场景介绍法中,能够清晰別出事件、提问、影响和解決4个步骤。
第一个RIA(17分钟)
环节三:【R】阅读原书拆页(2分钟)
【R】阅读原书拆页
【过渡】【学习目标】
我们开始第一个片段的学习,希望小伙伴学完后,在激励他人时,能够利用强化物(澄清)奖赏(行为),找到奖赏方式(界定)。
请大家花2分钟阅读原文,阅读完举手示意我。
原文拆页:《社交天性》P84-P85
奖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初级强化物,另一种是二级强化物。能够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物质被称为初级强化物,比如食物、水和适宜的温度一一它们本身就是结果,大脑对这些东西的认知是不需要学习的,它从一开始就非常乐意承认这些东西就是强化物。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所有哺乳类动物都会竭尽全力地获得这些基本奖赏。二级强化物是那些本身并不能直接起到奖赏和强化作用的东西,但是它们的存在预示着初级强化物的存在(或者存在的可能性),因此也具备强化作用。
如果把一只老鼠放进一个迷宫里,为了找到奶酪它必须在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因此,它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找到这块奶酪的方法,以便提高每次都能找到奶酪的概率。如果每次实验中的奶酪都是随机放置的,那么这只老鼠就无法“总结”出规律了。但是,如果实验人员总是在通向奶酪的正确道路上放置一小块红色颜料,那么这只老鼠就能学会去眼踪这个标记。从根本上说,这一小块红色颜料本身并不能发挥奖赏作用,但如果作为一种总能预测奶酪所在地的标志,那么这只老鼠的奖赏系统就会对这一小块红色颜料做出反应。
金钱是当今世界上最普遍存在的二级强化物。你不能吃它,也不能喝它,但是只要你想在这个世界上继续生存下去,就大量地需要它。如果一个成年人试图保证自己的基本需求能够得到满足,那么赚钱无疑是最佳途径,因为金钱能够让你衣食无忧,为你提供一处容身之所。虽然金钱本身并不能直接满足你的任何需要,但它仍被视为一种最理想的奖赏。也许,得到钱就等于马上得到了许多其他奖赏,因为每个人都能想出无数种花钱的方法。
口每个拆页未超过2页图书内页,至少有一个拆页不包括how的内容。
环节四:【I】拆书家讲解引导(9分钟)
【I】拆书家讲解引导
【提问互动】
问:原文告诉我们,奖赏有几种?
学习者:
问:好,具体是哪2种呢?
学习者:**
问:针对第一种,原文给我们举了一个关于什么的例子?
学习者:**
问:针对第二种,原文给我们举了一个关于什么的例子呢?
学习者:**
口有体现出【I】环节的互动,且拆书家能精准掌控。
【WHAT】很好!原文告诉我们奖赏体现为2种强化物,下面我们一起具体学习下。
【WHY】【不这么做的坏处】
【提问互动】
问:提到奖赏或激励,小伙伴们想到的常见做法有哪些呢?
答:
很好,我们小伙伴们都非常棒!那其实在我们例举的这些做法之外,还有一些不太合适的做法,比如:为了鞭策不爱阅读的孩子读书,奖赏他很多书;为了激励另一半上进,口头夸他长得帅等等。
问:小伙伴们,类似这些做法有什么特点呢?
答:
是的,这些做法往往只从自己出发,并没有考虑对方的需求。不仅无法激励对方,甚至还会让对方觉得我们很自私,总是把自己想要的架在他们身上。
【易混淆概念对比】那究竟怎样才算奖赏呢?
【反例1】拿原文说的老鼠的例子来看,假如在迷宫里放的不是奶酪而是一块钢铁,这是不是奖赏?
学习者:不是
答:对,明显不是。因为钢铁并不能满足老鼠的基本需求,相反用奶酪就可以满足。(关键点1)
【反例2】假如实验人员将小块的红色颜料放在通向奶酪的错误道路上,这是不是奖赏?
学习者:不是
答:对,也不是。因为错误道路的颜料并不能正确预测奶酪所在地,只有像原文说的,放在通往奶酪的正确道路,能够预示着奶酪的存在,那才是奖赏。(关键点2)
【给出概念】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奖赏的概念:奖赏是一种强化物,具有2类特征:一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称为初级强化物);二不能满足基本需求,但他的存在预示着初级强化物的存在(称为二级强化物)。
【提问互动】原文在讲初级强化物时,有提到“它们本身就是结果,大脑对这些东西的认知是不需要学习的,它从一开始就非常乐意承认这些东西就是强化物。”大家怎么看待这个“不需要学习”?
学习者:
【提问互动】问:很好,那么小伙伴们,你们认为关于奖赏的特征,哪个点最关键呢?
学习者:找到初级强化物/发现基本需求。
【提炼具体步骤】【HOW】很棒!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利用强化物奖赏的方法步骤:
首先,挖掘基本需求。可以从衣食住行、休闲放松方面考虑。比如:孩子有美食需求、下属有放松的需求。
其次,寻找强化物。针对基本需求,寻找具体合适的物品。关键在于对方有了就能直接被强化,不需要学习。比如:孩子有美食需求,雪糕可以满足,且无需学习即可强化,那么雪糕就可以作为强化物。
然后,执行奖赏。用强化物来奖赏对方的某一行为。比如,孩子认真写完作业了,就奖励其一只雪糕。
【举例】举个例子。为了激励我家妞妞多读书,我做了几个动作:
1.挖掘基本需求。妞妞很喜欢看小猪佩奇,和佩奇相关的物品她都喜欢,所以佩奇物品算是她的需求。
2.寻找强化物。和阅读相关,又和佩奇相关,我于是想到了小猪佩奇的绘本。所以佩奇绘本可以作为强化物。
3.执行奖赏。当妞妞和我一起完成几本绘本的阅读后,我就会再奖励妞妞新的佩奇绘本。
果然这个方法很奏效,每次回家,妞妞都会嚷嚷着要我陪她一起读绘本。
【适用边界】所以,这个强化物的奖赏法适用于有基本需求,可以用对应的物质来满足该需求,也可以通过其他物质来预示“可以满足基本需求的物品”的奖赏场景。
口在未包含How拆页的【I】环节,涵盖了三级讲解引导的技巧:1)给出了清晰的How 2)通过对比概念和匹配例子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和边界等。
【预防异议】实际运用过程中,我们很可能使用初级强化物就能达到奖赏效果,那么就不用再寻找二级强化物了。还有可能小伙伴一步到位就找到了初级强化物。我们引导小伙伴先挖掘基本需求再找强化物,原因在于刻意练习奖赏方法,这样即使遇到复杂情况,我们也不怕,都有法子应对啦。也有小伙伴可能会说,万一二级强化物也不管用呢?哈哈,这个在我们下一个片段会进一步学习哟!
环节五:【A2】催化应用(6分钟)
【A2】催化应用
【激活应用场景】
好,学了就要用!下面我们以编剧本的形式尝试用一遍,增强下学习效果。
大家想想自己接下来几周内,很可能遇到的激励、奖赏他人的场景,比如:你想激励自己积极拆书,或者激励孩子早睡早起,或者激励朋友一起学习等等。
想到场景后,就用我们刚学的“强化物奖赏”法来编剧本,模拟运用。想一想在你这样激励后,对方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你对于奖赏会不会感觉更加有章可循?
【请学习者规划应用并分享】
刚才发给大家的拆页纸上有模板,请把你想到的剧本关键词写在模板上,各自编一段剧本。
注意,剧本必须是未来你可能遇到的事,而且要用我们前面学习的奖赏法的步骤哦。
小伙伴们,我的指令清晰吗?
项目 | 内容 |
主题 | |
时间 | |
地点 | |
人物 | |
起因 | |
经过 | 要求: 1.包含具体的人物对话/人物动作; 2.包含如何运用刚才所学的方法步骤。 |
结果 | 要求:写下对方被奖赏后,可能的感觉。 |
【清晰指令】
好,给大家4分钟,写好后可先在小组分享。4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位小伙伴给大家分享。
(4分钟过后)
好,时间到,哪位小伙伴写好了?来给我们分享下吧!(1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口使用【A2】技能点环节指令清晰,涵盖了三级催化应用的技巧:1)学习者根据指令,设计出一个包含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故事
第二个RIA(36分钟)
环节一:【A1】请大家自测(2分钟)
【过渡】【提问互动】
好,第一个片段告诉了我们可以用物质享受的激励措施来激励他人,那当这些不起作用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呢?第二个片段给了我们一个指南针,教我们如果从社会性的角度,去有效激励他人。
【学习目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在想要有效激励他人时,如何运用助人法(澄清)引导对方(行为),促进被激励者和他人产生联系。(界定)。
【片段关系】片段二与片段一是互补的关系。
【请大家自测】
请大家花1分钟做一份自测题,仔细阅读表格中的每句话,根据自己激励他人的实际情况打分。(1表示很不同意,2表示不同意,3表示略不同意,4表示略微同意,5表示同意,6表示很同意)。
行为描述 | 打分 | |||||
1.我总是通过实物奖赏他人,以实现激励效果。 | 1 | 2 | 3 | 4 | 5 | 6 |
2.我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 1 | 2 | 3 | 4 | 5 | 6 |
3.我认为大多数人都不愿意主动关心、照顾他人。 | 1 | 2 | 3 | 4 | 5 | 6 |
4.我不认为帮助别人是有意义的事。 | 1 | 2 | 3 | 4 | 5 | 6 |
5.我不认为有意义的事,能给人们带去更多动力。 | 1 | 2 | 3 | 4 | 5 | 6 |
口使用【A1】技能点环节的量表题清晰设置了多个选项,学习者通过自测可以了解在某种情况下自己的表现。
环节二:【I】解释自测题(1分钟)
这个测试主要帮助我们看看,在激励他人时,我们通过助人方式激励的意识强弱情况。
总分30分。
<=15分,说明你激励他人时,助人意识很强。可以看看今天的学习对你有什么新收获。
15-25分,说明你激励他人时,助人意识较强,还有可提升的空间。
>=25分,说明你激励他人时,助人意识较薄弱,今天的学习可以帮到你哦。
环节三:【R】阅读原书拆页(2分钟)
【R】阅读原书拆页
【过渡】现在请大家花2分钟阅读片段二。
原文拆页:《改变心理学》P285-P286
关心造就成功
在跟踪除了金钱和物质享受之外的其他有效激励措施时,“围巾”模型是一个很好的“指南针”。接下来,我们将讨论一个看上去特别有违直觉的社会因素,将它融入工作场所后,将使工作环境更加趋于理想;让员工有机会去关心别人。在第4章讨论社会奖赏时,以父母-子女的关系为主要着眼点。我们讨论了父母和子女为什么会分别位于这个“方程式”的两边,还讨论了两种可以激活大脑奖赏回路的社会奖赏。一方面,作为孩子,他们天生就对是否被他入喜欢、关心和照顾等各种线素非常敏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受到尊重、被人重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作为家长和成年人,我们天生就有动机去做出关心、照顾他人的行为。然而,对于那些大企业的CEO们来说,这可能是最难以理解的一个社会因素。它听上去确实是一个奇怪的动机(虽然显得冠冕堂皇)。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亚当・格兰特( Adam Grant)完成了一系列意义非凡的研究,它们集中体现在其著作《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 Give and Take)中。格兰特证明,给予员工帮助别人的机会能够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他在研究中检验了两种不同但又互补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使工作场所变得“有意义”。自从马斯洛提出需求层次理论以来,以下观点就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如果某件事情对我们来说是“有意义”的,我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去做。格兰特的最大发现是,对于绝大多数行业中的绝大多数从业者来说,做“有意义”的事情就意味着帮助别人。确实如此,如果我们做的事情不能对别人有所帮助,或者不能让別人更加快乐,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口每个拆页未超过2页图书内页,至少有一个拆页不包括how的内容。
环节四:【I】拆书家讲解引导(5分钟)。
【what】【提问互动】
提问:小伙伴们,提到我们拆书帮的价值观陪伴赋能,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习者:
提问:所以,因为这个价值观,你们在陪伴其他小伙伴,自己也收获了能量,也更加喜欢这里,愿意一起拆书学习,对么?
学习者:
回应:很好!我们都在做有意义的事,也因为有意义的事激励着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口有体现出【I】环节的互动,且拆书家能精准掌控。
【what】这段话主要和我们讲的,就是通过创造帮助他人的机会,来激励他人。
【提炼具体步骤】【HOW】 原文给了我们新的启发,那就是抓住人们天生爱助人的特点来激励他们,我们称之为“助人法”,具体怎么做呢?我给大家提炼出来:
首先,明确激励点,明确想要激励对方去做的具体行动。比如:我想激励小伙伴多拆书多学习,这个拆书学习就是激励点。
其次,寻找助人点,围绕激励点相关场景,找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比如:针对拆书学习,发现分舵新手拆书家需要辅导技能点、指导预备表。这个看预备表就是一个助人点。
然后,创造助人机会,结合前面两点给对方创造帮助他人的机会,并鼓励其行动。比如:我主动邀请分舵二级拆书家为新手拆书家看预备表,并鼓励她勇敢表达自己的见解。
【举例】为了让大家对于这个方法理解得更明白,我完整的展示下我运用的过程:
今年5月,我有邀请分舵的一位小伙伴当观察家,当时那位伙伴觉得还不是很能hold住,于是拒绝了。
7月,因为分舵观察家有限,所以我想激励练到二级的小伙伴徐颖能够试试当观察家。于是,我做了以下几件事:
首先,明确激励点。我想激励的是,小伙伴徐颖能尝试当观察家。
其次,寻找助人点。关于观察家,新手拆书家静姐姐他们会需要。
然后,创造助人机会。于是,当新手拆书家静姐姐找到我帮她看预备表时,我想了想说“要不你找下徐颖?徐颖能帮你看,她的技能点掌握得很踏实”。同时,我也特意和徐颖说了下,希望她能帮静姐姐看预备表,徐颖很愉快的答应了。后来我听说,徐颖私下还帮几位新伙伴看了好几次预备表。
【适用边界】所以在我们想要有效激励他人时,就可以尝试运用这个“人天生爱助人的”规律,来引导对方,提高激励的有效性。
【预防异议】当然,小伙伴或许会说,你怎么就知道你选的这个帮助他人的点,对方就愿意做并且能做到呢?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去刻意练习,提升我们的洞察力了。建议小伙伴可以从身边亲近的人开始练习,这样你的观察就会越来越准确了。
环节五:【A3】促动参与(23分钟)(可至26分)
【第一步:明确问题】(7分钟)
【引导与讨论问题】
【提问】好,讲到这里,我想问问大家:刚学的助人法3个步骤,你们觉得哪个最难?(明确激励点、寻找助人点、创造助人机会)
学习者:
【提问】看来认为**较难的小伙伴居多。那我们现在来一起回忆下,在以往的激励经历中,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又遇到了什么障碍?让我们觉得**这个点很难。
【指令】我们一起讨论下,给小伙伴5分钟时间。讨论结束,选一位代表分享下你们的讨论结果。我们一起总结看看,是否确实是这个点对于我们而言,是最难的,也是没有解决的。
集体讨论……
【提问】好,请小伙伴分享下你们的讨论结果。
【回应反馈】所以,在以往激励他人的经历中,你们大家几乎都遇到了“***”的难题:想要***,而实际是***。而且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对么?
学习者:
【第二步: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5分钟)
那好,下面我们大家就一起针对这个问题,开发集体智慧,来探讨下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我们分为2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名组长引导、1名组员记录讨论内容(可以用便签)。
然后所有组员一起回忆自己以往激励他人的经历场景的同时,互相提问“为什么做不到呢?”。我们鼓励小伙伴们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小伙伴们可以互相提问,打破思维局限,不断解决问题本质。
给小伙伴4分钟,最后每小组派一位代表分享你们的问题本质。
分组讨论……
【第三步:明确问题本质】(2分钟)
好,请小组派代表分享你们的讨论成果。
第一组问题本质:
【回应反馈】我重复下,你们是这个意思么?
第二组问题本质:
【回应反馈】那我可以这样理解么?
好,2组小伙伴都讨论出了各自的问题本质,时间有限,我们投票选择其中一个,探讨怎么解决这个根本原因。
举手表决……
【第四步: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6分钟)
现在我们继续分组讨论,针对前面的问题本质,我们可以如何解决呢?
请大家讨论,最后小组代表分享你们的方案。特别注意的是,为了增强我们行动方案的有效性,行动需要有步骤、具体、可行哦。我给大家列了一个模板,大家可以用模板列出你们的行动方案。
我的指令清晰吗?好,给大家5分钟。
解决方案模板(有具体的时间或场景):
列步骤时可询问自己:谁什么时间做什么动作,如何做,做的频次如何?
目标: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分组讨论……
【第五步:请每组派代表讲解自己组的成果】(3分钟)
好,时间到,请小组代表分享你们的解决方案。
小组分享:
第一组的解决方案:
【回应反馈】请问你们解决的问题,是针对前面讨论的问题本质吗?
第二组的解决方案:
【回应反馈】请问你们解决的问题,是针对前面讨论的问题本质吗?
【回应反馈】
谢谢小伙伴的分享!你们非常棒,大家一起,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为你们鼓掌!
口在未包含how拆页的【A3】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在拆书家主持的微行动学习环节,讨论出了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案。
口对学习者的分享和提问,有体现通过向学习者提问来进行回应式反馈。
环节六:【A2】催化应用(2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找人分享】
好,即使我们学习了如何有效激励他人,但因为这不是我们的习惯做法,我们可能比较难用起来。为了促进学以致用,给小伙伴们布置一个作业:接下来的两周内,刻意留心自己激励他人的场景,并把具体的过程、情况记录下来。然后试着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助人法来做一次激励,记住这3个步骤哦。
两周后,请小伙伴把你使用的情况分享给我,有红包奖励哦~~
【学习者案例记录】
口使用【A2】技能点环节指令清晰,涵盖了三级催化应用的技巧:2)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写出自己未来的一个具体的要做的应用(比如:某个特定任务、和人分享、事后复盘或找人陪练)。
环节七:结语(1分钟)
【结语】好的,到目前为止,我们不仅掌握了奖赏方法,还掌握了一个人性规律,那就是“人天生爱助人”,并且我们学会了用这一点来帮助我们更加有效的激励他人。假如你想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而不是一个霸道的、苦恼的人,那就试试我们的激励法宝:强化物和助人法吧。
今天的学习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