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好好说话》 所属活动: 南昌滕王阁分舵第193次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如何传递坏消息的分寸和技巧 学习目标: 学习运用三步法,妥善转述和报告坏消息,使接收方情绪波动最小化

开场: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本期拆书练级1一1的学习现场。首先,用三个标签自我介绍。我叫万妍。第一个标签是营销人员,玫琳凯公司经销商。第二个标签爱学习爱挑战,从财务专业跨行到心理咨询。因为喜欢挑战,刺激的领域有成就感,认可自己的努力。第三个标签喜欢品茶,茶叶的甘甜苦涩,仿佛代表人一生的感情色彩。
     下面我来给大家简单阐述一下“拆书”和“拆书帮”是什么。“拆书”就是强调图书的知识拆页转化为学习者的能力,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拆书分为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个人学习的应用是便签法,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主题培训的效果。组织学习的应用是一位拆书家拿出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书本知识拆为己用。拆书是赵周老师原创的适用于成人的学习方法论。其目的在于提升能力,解决问题。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以致用。简称RlA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全国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非营利性的青年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为拆书家,释放拆书家的能量,相互陪伴、助人达己。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小诀窍>

专业、善意与陪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教导大家要有人情味一点,但是在传递坏消息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展示出的应该是一种中立的姿态,既不过分亲热,又不过分冷漠,才能做到既准确忠实地传递消息,又不会进一步刺激到接收方的情绪。

首先,在不过分亲热方面,没有什么比专业人士的中立姿态更让人挑不出毛病的了。所以在医患沟通准则中,总会提醒医生一定要注意塑造自己的专业形象,并且尽量在专业的环境里进行交流。对其他专业人土而言,有制服的,要把制服穿整齐;没有制服的,服饰、声音、表情、姿态也都要有专业人士的规范。说话要清楚有力,不要支支吾吾;眼神要直视,不要躲躲闪闪。而这些细节,其实也是在暗示告知方没有做什么亏欠被告知方的事情,坏消息不是来自告知方,告知方只是因为职位、身份,才来向被告知方传达这个消息。

所以,无论是医生对患者说检查结果不妙、人力资源对求职者说没有被录取,还是银行职员对客户说贷款没办下来,这些都充分展现出自己的职业特点,都需要经常练习这种专业性,既不拖泥带水又毫无生硬之感,才是最好的尺度。

其次,我们日常在与人沟通时,经常强调一个概念叫“同理心”。面对坏消息时,当我们怀着善良的、悲天悯人的情怀,正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然而然就会生出一种“我应该多做一点事来帮助你的心态,慈悲行为就是这么来的。但其中有一点微妙的差别需要注意,那就是:我们应该表达的是“愿意帮助的善意”而非“过失在我的愧疚”。

我们可以试着比较一下这两句话:

“对不起,这事办砸了。”

“很遗憾,这事没成功。”

仔细想想我们就会发现,“遗憾”是因为对方会难过,所以我们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觉得也不开心;“对不起”则是因为这事没做成我们也有责任。前一句话,对方马上就可以抓住话柄,说一句:“事到如今,你光说对不起有什么用?接下来,说说看你要怎么办吧。”但后一句话,对方顺着语境,话锋往往很自然地就会变成:“鸣鸣鸣,那现在,我该怎么办?”

所以要记住,不论我们有多善解人意,我们都只是来传达消息的,而不是来道歉的,说句“很遗憾”也就行了,不要上升到愧疚、抱歉这种话。注意这一点情绪上的微妙差别,很多时候就可以避免后续的无尽麻烦。

最后,既然前面不断强调,当我们作为坏消息的传递者的时候,不要过分亲热,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报告完不好的消息就应该赶紧走,一刻也不停留呢?

在这里请大家注意,走当然要走,可是跑得太快,还真有可能会犯错误。因为行色匆匆就代表着不尊重,就算我们没有做错任何事,单是这个不尊重也足够把人气疯了——“哦,我们家出这么大事,你就当什么都没发生?”

所以,报告坏消息的时候,最好是在一个封闭或者半封闭的空间,而且最好是先跟对方一起坐下来。别着急,要表露出一种态度,那就是:

“你一定有很多疑问,你一定觉得这不可能,没关系,我可以在这里一直陪你,帮你耐心解答问题。”

可是,有一个关键点需要特别注意,那就是之前提到的:可以陪伴,但千万不要主动安慰。无论是想当然地说一些自以为“体贴”的话,还是用主动的肢体语言,比如握住对方的手或拍拍背来安慰人,抑或是给出所谓“积极的”解决方案,都不可取。要时刻牢记,作为“报丧者”这样一个天然就不讨好的角色,分寸重于一切,任何越界的行为都有可能节外生枝,给双方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好比电影《在云端》中,由乔治·克鲁尼饰演的“解雇专家”就深诸此道,每单业务,他都拒绝使用视频工具进行远程解雇,而是坚持亲自飞去需要裁员的客户公司,与被裁员工面对面沟通,但绝不多说一句不该说的话,既从容地尽到了陪伴的义务,又不至于因为贸然给出建议而旁生枝节。

<使用注意>

请注意,这里谈到的“传递坏消息”的分寸和技巧有一个适用范围,那就是这件坏事并非由你造成,你只不过是因为身份、职业使然的一个传递渠道而已。毕竟,很多时候病人治不好,不是医生的责任;经济形势不好老板不得已而裁员,负责通知这事的人力资源也只是尽他转达的职责而已。所以我们才说,要专业而不要同情,要善意而不要愧疚,要陪伴而不要主动安慰。但是如果这事本身就是你的错,那么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个时候,你应当做的第一步是先学会如何道歉(请参照“冲突沟通”一节中“蚂蚁搬大象”式的道歉技巧)。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观察到大部分学习者已经基本阅读完毕了,来让我们一起看看这里面的具体内容。

           《好好说话》这个片段,说的是日常生活中,传递坏消息的分寸与技巧。有些人因职责所在,常要负责对别人报告坏消息。比如身为医生,要向患者家属传达噩耗。身为老师,要向家长传达学生不良的品行。在传播领域中,统称这类专门负责向他人传达坏消息的人,称之为“报丧者”。但面对坏消息,如何转述和报告,相当考验我们传递信息水平。一般人听到坏消息第一反应是愤怒、否认,而近在眼前的“报丧者”往往成了最好的发泄对象。我们可采用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塑造专业形象。比如医生与患者家属沟通的时候,医生塑造专业形象,穿好医生制服。做到准确忠实传递消息,又充分体现职业特点。

        第二个步骤:人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沟通时,面对传递坏消息时,我们会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然的流露出想帮助接收方的心态,事实结果非我们善解人意为转移的。

         第三个步骤:报告坏消息的时候,我们可尝试让对方在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类似于我们在咖啡厅,播放轻音乐或温馨的办公室,让对方坐下舒缓情绪后。我们仅是陪伴对方,解答对方心中疑问。

         通过学习传递坏消息的分寸与技巧,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传递坏消息的时侯,展示中立姿态,不过分亲热、冷漠。准确忠实地传递坏消息,又不会进一步刺激到接收方的情绪。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I】激活经验

分享我一个工作的经历

我曾在大学人事处工作,专门负责全校老师们的职称申报。对每个老师的入校时间,所教专业不同。我所工作的大学是一所综合类大学,根据全院老师所学所教专业分类归档。我出了一份关于全院教师职称材料申报条件的通知。其中管理院的刘老师学历专业是服装设计。但她本人却在艺术院教基础绘画。刘老师看到通知打电话咨询我,像她这样的情况申报要提供什么材料。我让她提供毕业证原件和复印件,还要有刊号的论文作品。三个月申报结果出来没有刘老师的名字,我把这个坏消息传递给刘老师。当时,刘老师接收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的质问我。我都是按照人事处发的通知,准备的申报材料,还特意打电话咨询过你。我立刻在人事处办公室查找电脑中申报资料的备份,发现因为自己不够专业,在传递申报具体条件的时候没有及时沟通清楚,造成刘老师只提交市级刊号论文,没能达到申报的要求。评副高必须是在省级刊物发表还要备注发刊号。

A2】催化运用

当我看过这个拆页,知道如何运用到我的工作当中。在91-930号,我被公司安排负责蓝海科技产品的培训和推广。统一在我工作室万达广场,给100位女性免费测试和体验。其中,会有50%的顾客测试体验后,无法全套使用蓝海科产品。我可采用三个步骤,传递给顾客测试体验的结果。

第一个步骤:塑造专业形象。我着专业的经销商制服,丝巾和高根鞋。化个精致妆容。在分公司会议室我和经销商姐妹们一起互动体验9月强档上市蓝海产品的效果。

第二个步骤:人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沟通时,面对传递坏消息时,我们会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曾做过拉皮埋线的顾客,先做333测试局部体验,测试结果非我们善解人意为转移改变的。

第三个步骤:报告坏消息的时候,我们可尝试让对方在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在分公司小会议室,粉色温馨布置的环境和播放轻音乐中,邀约做过333局部体验超过2448小时的顾客。察看测试结果,我们向顾客反馈,看到顾客难过的表情……我陪伴着她,解答她们心中疑问。

以上就是我1-1今天练级现场的所有内容,感谢大家的认真倾听,希望大家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成长!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A 学习者拆为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