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精华版)》 所属活动: 郑州轩辕筹备分舵第8次团队线下拆书训练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高效能认识的七个习惯之积极主动 学习目标: 高效能认识的七个习惯之积极主动

开场: 通过本次现场拆书活动,我们可以1、认识到以往行为中的消极被动,2、掌握积极主动行为的有效句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如果”和“我可以“

个人的关注圈与影响圈可以从他的言谈中看出端倪,与关注圈相关的语句多半带有假设性质。

要是我的房屋贷款付清了,我就就没这么烦心了。

如果我的老板不这么独断专行就好了。

如果我学历更高……如果我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

而与影响圈相关的语句则多半体现了这个人的品德修养,例如“我可以更耐心、更明智、更体贴……”

把外在环境视作问题症结的想法本身就成问题,应该说是我们给了外部环境控制自己的权力,这种“由外而内”求变的思维定式就是以外在环境改变作为个人改变的先决条件。
   积极的做法应该是“由内而外”地改变,即先改变个人行为,让变得更充实,更具创造力,然后再去施加影响,改变环境。

书中案例:《旧约》里有段约瑟的故事。约瑟17岁就被兄弟卖到埃及,成为埃及法老的护卫长波提乏的奴隶。面对同样的遭遇,任何人都难免自怨自艾,并对出卖和奴役自己的人满腔怨愤,但是约瑟却能够积极处世,专心磨炼自己,不久便备受信任,帮助主人打理家事掌管财产。

后来他遭人诬陷,身陷囹圄达13年之久,皆因他坚持不肯出
卖自己的良心。即便身处这样的困境,他积极的态度依然不改,他从自身做起,时刻想着“我可以”而不是“如果”,化悲愤为动力,没多久就掌管了整座监狱,后来又掌管了整个埃及,成为一人(法老)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就像片段中提到的那样:一种是常常把如果、要是什么什么该多好呀挂在嘴边的人,另一种是以“我可以”作为行为准则的人。这两类人截然不同,前者把外界环境作为自己做不到的借口,而后者这不这样,而是先改变自己行为,再去影响外界,改变环境。

如何养成积极主动地习惯?首先:转变思想,不把外界环境作为借口;其次:遇到问题使用“我可以”句型,即规划我还可以做什么事来行动;最后:在做事的过程中依然会遇到问题,同样重复以上两个步骤。

案例:知名电缆企业的生产副总,讲了他的职业成长经历,几十年前和他一起进公司车间的有十几个人,他们中有很多人抱怨:工作环境太差了、工作几天就不会再来了……他当时想既然来了,工作环境就是这样,我认真学学,多了解些内容。他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流程中电缆断掉一根,这整个一截都不能用,如果能减少断率,可以减少损失,降低成本。他通过学习、专研最后找到了解决方案,每年为公司节省一百多万。由此他的职位也在公司一步步提升。如果他跟他人一样没有转变思想,积极主动,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接下来有个案例大家来研讨一下,组内研讨后,根据时间情况找1到2人来分享。案例是这样的:假设你是一位公司总助,刚毕业工作经验不足三个月,在公司也没有特别熟悉的朋友,领导布置了一项任务:做份8月份市场活动策划案。你会如何应用三步骤来完成该项工作?

学习者案例记录:

第一组:鱼小刺

     我会想必须认真的完成任务,然后上网查资料,看如何做策划书;或则找公司里做过此事的前辈学习沟通;或则跟领导再确认信息,哪些是他想要的那些是他的意思。在做这些事过程中还可能遇到各种难题,还是以积极心态想:我还可以做什么,去行动,依次类推,知道解决问题。

第二组:撸啦啦

     介于我们以往总是抱怨:我没有经验、没有人帮我……把这些抱怨列出来,变成我可以找有经验的前辈请教,我可以找之前做过策划的人学习,我可以……遇到问题就反复使用以上两个句型进行转换。达到积极行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