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周日惠山专场-拆书帮无锡太湖分舵第97次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观察与评论 学习目标: 能够通过区分观察和评论,清楚地描述出观察结果。

开场: 大家好,我是本次的拆书家猫大妞。我的三个标签是:蒲公英学前教育中心的创办者;亲子绘本阅读的推广者、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今天我带来的这本书叫做《非暴力沟通》。
【分组】我先给现场来分下组:刘毅、旦旦和友爱一组,莹莹、多多和沈老师一组。
在开始前我们一起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事件场景】雯雯的儿子是个小学生,最近常常夜里10点多还在学英语,不肯上床睡觉,她很担心孩子睡太晚影响身体发育,于是她就跟她儿子说:你一天到晚这样晚睡对身体不好,这样以后会长不高的。而且妈妈跟你说的话你总是不听,赶紧给我关灯睡觉。结果孩子根本不听话,还顶嘴说:我前天晚上就没有晚睡啊,而且我现在长得又不矮,我在班级里面排第二高呢。
【提问】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呢?明明是为了对方好,对方却不领情;明明已经说明利弊了,对方也不配合。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大家以往是怎么处理这类问题的呢?
【影响】在各种关系遇到问题时,如果我们没有找到有效的沟通方式,那么不仅问题本身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久而久之关系也会受到影响,小到语言和观点上的冲突,大到关系本身的受损甚至破裂。无论对我们婚姻、家庭和职场都有不利影响。
【解决】那在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会教会我们一种沟通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有效解决沟通中出现的问题。非暴力沟通法有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我们今天的片段主要针对非暴力沟通四要素中的“观察”,学会运用后可以帮助我们有效避免在沟通开始时出现主观评论引发他人情绪抵触,为良好的沟通打好基础。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学习后,我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描述观察的3步法(澄清),描述出(行为)不带评判和指责的观察结果(界定)。
接下来我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片段,看完了可以举手或眼神示意我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片段:《非暴力沟通》P29-30

在为一个小学提供咨询服务时,我对此有了深刻的体会。这个学校的教师和校长经常反映彼此很难沟通。于是,学区负责人请我协调双方的矛盾。我先和全体教师交谈,然后请校长来参加讨论。

会谈一开始,我就问:“校长的哪些行为不符合你们的需要?"”“他是个大嘴巴。”有人马上回答。我的问题是想了解他们的观察——校长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而“大嘴巴”只是这位教师对校长的评价。 

在我指出这一点后,第二位教师补充说:“我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校长的话太多了!”这仍是一个评论——评论校长话多还是话少。随后第三位教师说:“他认为只有他的话有价值。"我解释说,推测别人想什么与观察他的行为并不是一回事。最后,第四位教师也表明了看法:“他希望所有的人都一直听他讲话。”当我说这也是猜测时,有两位教师脱口而出:“你的问题真难回答啊!” 

接着,我们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一起列出了校长的具体行为。例如,在全体教员会议中,校长会讲他的童年和战时经历,有时导致会议超时20分钟。我问他们是否已向校长反映问题,他们说,他们试过但从没有提及具体行为——例如校长在会议中回忆往事。最后,他们同意,在校长参加讨论时,指出这些行为。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大家都看得差不多了。在片段中我们看到,当马歇尔博士去处理这个学校校长和老师的问题时,老师说出的话,诸如“他是个大嘴巴”“他认为只有他的话有价值”等等,这些都是带有评判性的观察。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不带评判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那什么是不带评判的观察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几组练习,来体会下观察和评判的区别:

【概念对比1】“我儿子总是不刷牙”大家觉得这个是观察还是评判?(大家回答:评判)“我儿子这周已经有三天没刷牙就上床睡觉了”大家觉得这个是观察还是评判?(观察)很好,在这一组我们可以看出,评论是笼统的,是缺乏具体依据的,而观察描述的是在特定时间中的结果。

【概念对比2】“她今天真难看”大家觉得是观察还是评判?(评判)“她今天穿这件黄色衣服显得皮肤变暗了大家觉得这个是观察还是评判?(观察)那在这一组我们可以看出,评论是简单粗暴的个人观点,缺乏具体的情境和细节。而观察表述的是在特定情境中看到的结果。

【概念对比3】“他希望所有的人都一直听他讲话”大家觉得这个是观察还是评判?(评判)“他在开会的时候会讲自己的童年和战时经历,因此导致会议超时20分钟”大家觉得这个是观察还是评判?(观察)所以,在第三组中我们看出评论,是人们的主观推断;第二句是观察,是描述的看到的客观具体行为。

那通过上面几个案例我们可以大致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观察是在特定时间、特定情景中,对人和事观察出的具体行为或结果;而评论则是缺乏依据、带有主观猜测、甚至有时候还带有情绪的表达。

回头看我们开始时的情境,雯雯沟通时描述的更多就是评论了,没有在具体的时间里描述行为,而是笼统的责怪孩子一天到晚”都晚睡,并带有主观猜测觉得晚睡会导致长不高,引发了孩子对沟通的抵触情绪。

how】在搞清楚这些逻辑后,我们下次再遇到需要表达的时候,就可以用以下3个步骤,来更清楚地表达我们的观察。

1. 描述特定时间(如,最近两个星期/你今天)

2. 描述特定的情境(如,你下班后/你带孩子的时候

3. 描述观察到的客观具体行为或结果(如,按时回家的次数只有3次)

【举例】举个例子,周三我女儿画完画,没有把水彩颜料盘子洗干净。于是我有点生气地对她说:你怎么总是画完了不知道收拾画具呢?女儿听了不高兴地回答说:我把蜡笔和纸收起来了呀,而且昨天画完我也都自己收拾好的呀。

用我们今天的方法可以看到,我这句话是赤裸裸的评论,所以才会带动女儿的情绪也变得不好。那以后我会这样说:今天晚上(特定时间)你在客厅画完画(特定情境)后,没有把水彩盘子清洗干净(具体行为),你可以现在去清洗一下吗?相信这样说后,孩子就更容易接受,或许她会很愉快回答我:那我现在就去洗;或者,妈妈你能不能帮我洗。

不这么做的坏处】如果我们说话的时候不去区分观察和评论,用评论代替观察,表达言过其实,对方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意做出友善的回应,对我们解决问题毫无帮助,甚至还有反作用。

预防异议或许有人一开始会觉得很难,确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语言习惯,要一下子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去不带评判和指责地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但是学习和练习的意义就是在于改变自己不太好的固有模式,如果觉得很难的时候,试着先按照三步法把我们的观察结果写在纸上,再去口头表达。

【适用边界】这个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沟通交流的场合,尤其是我们在需要用沟通来解决问题的时候,熟人之间故意开玩笑或者逗乐,就不一定需要那么严格的遵守这个方法步骤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俗话说“在大脑过一遍,等于实际应用了一遍”,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编个小剧本演练一下。

 

大家可以设想一个未来的时刻,设计出人物对话和活动背景,以及人物的动作和对话,其中对话部分,要用到我们刚刚学过的描述观察结果的方法,去沟通表达。

 

我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准备一下,写到纸上。然后五分钟后我请人来讲一下他的剧本。

 

学习者案例:

友爱:

时间晚上11点人物我和老公
背景(起因、经过)我们本来约好要早睡的,最起码10:30要关灯睡觉了。但是老公11点还在电脑前不停地工作或玩。
人物动作、对话我会说:现在已经11点多了,你该睡觉了/我们该关灯睡觉了。



回应与反馈这个是你给出的一个方案,那你们的具体行为是......(学习者:11点多了还在敲电脑),那你们之前有过约定的,你可以设定一个特定时间,他玩电脑到11点多的次数,一周几次还是一个月多次?(学习者:一周5次吧)一周有5次时间,这就是一个特定时间,特定的情景的话,你的特定情景就是:我们之前有过约定10:30前要关灯睡觉。

多多:

时间

晚上9点

人物

我和老公

背景(起因、经过)

厨房的垃圾比较重,一般都是老公去倒的。到了晚上9点了,老公还在沙发上玩手机,没有去倒垃圾。

人物动作、对话

现在已经9点了,你在沙发上玩了一个小时的手机了,家里的垃圾还没有倒呢。

【结语】那今天的拆页就分享到这里了,我希望在结束后大家能在生活中运用描述特定时间、特定情景和具体行为的方法,去说出不带任何评价的观察结果,来获得对方的支持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