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精华版)》 所属活动: 申活分舵第五期训练营毕业礼2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成功人士七习惯之以终为始 学习目标: 掌握心智创造优于实际创造的理念,明确个人的角色和目标

开场: 各位伙伴下午好,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史蒂芬.柯维写的《成功人士七个习惯》,这本书引入中国已经有20多年了。入选“中国60年来最具影响力书籍”。影响力波及个人、家庭、企业、教育界及政府机构、军队等所有领域。书中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在快速变化的现实世界中,把握住自己的发展,掌控未来,让成功变为现实。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P89
任何事物都需要两次创造
“以终为始”的一个原则基础是“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
以建筑为例,在拿起工具建造之前,必须先有详尽的设计图;而绘出设计图之前,须先在脑海中构思每一细节。有了设计图,然后有施工计划,这样按部就班,才能完成建筑。假使设计稍有缺失,弥补起来,可能就事倍功半。设计蓝图代表愿景,整个建筑过程均以它为准绳,因此宁可事先追求尽善尽美,以免亡羊补牢。
创办企业也是如此,要想成功,必须先明确目标,根据目标来确定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然后整合资金、研发、生产、行销、人事、厂房、设备等各方面的资源,朝既定目标奋力前行。“以终为始”往往是企业的成功关键,许多企业都败在第一次创造——事先缺乏明确目标,以致资金不足,规划不周或对市场情况的解读有误。
教育子女也要先定目标,才可能培养出既自律又有责任感的子女,在日常相处中牢记这个目标,不要做出任何有损他们自律或自尊的举动。
以终为始的原则适用范围极广。明白了两次创造的道理,把制定目标看得与实践本身同样重要,影响圈就会日益扩大,反之就会日益缩小。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人生如一场大戏,心智创造就好比是编写剧本,主角是我们自己,实际创造就是实实在在地经营自己的人生。任何事物都会有两次创造的过程,心智创造优先于实际创造,就好象先有图纸再有宫殿的建造一样,我们在做事情之前都会有一个设想的过程。

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会怎样呢?我们的生活轨迹就会受到家庭、同事、朋友的影响,被外界条件制约,我们掌握不了自己的人生,无法衡量自己是否获得了成功,即使机会来了也不易把握住。

近来,我在与年轻同事交流的过程中,有人问我:在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多数事情不由个人掌控,能够跟上这个变化就很不容易,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想这些。三年、两年以后是什么样都不知道,长期的规划又有什么意义?我们可以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找到答案。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来上海的过程,2002年我曾经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规划,第一次创造,明确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包括孩子的教育环境,所以在总部向人征求意见,是否愿意调到上海工作时,立即做出了选择,用了14个小时做了工作交接,第四天就到上海总部报到了,2004年我来上海,2005年我太太来上海,2016年我读幼稚园的女儿来上海,一切是水到渠成,自然发生。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激活经验
请问今天早上出门前,大家你是否思考过自己今天来参加拆书家训练营的目标是什么?
学习者案例:
1、 更多地了解新版手册
2、 善始善终完成训练营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今天参加训练营的过程中,有哪些属于第一次创造?哪些属于第二次创造?请用便签纸写下来并分享。
学习者分享:
@杨蓉:第一次创造就是今天早上想圆满完成今天的训练营,第二次创造就是参与了今天的讨论,就具体的总是进行深刻理解,完整地拆了TF3-1,这是一个意外收获。
@晓冰:第一次创造是今天早上特别想来参加训练营,想今天搞懂拆书中的一些技术环节。第二次创造是来参与讨论,与伙伴们沟通,完成TF2-2的拆书。
@冰蓝:第一次创造就是一早想过来了解各级拆书家的要求,因为在练武场很多练习者的拆书不太规范,可以到这里来看到标准的拆书。第二次与大家具体探讨,明确了新版手册的要求。
@周琨:第一次创造就是想了解拆书家培养的流程,第二次创造是来了与大家交流,亲眼看到大家的训练过程,感到太了复杂了,环节特别多,但不是害怕,而是看到了拆书家的专业性。

现在是否达到了你们之前的期望?
学习者分享:
@杨蓉:我感到自己达到了,而且还有意外的收获。
@晓冰:我觉得自己没有达到,对新版手册理解不透彻。第二个目的也没有达到,就是拆解的预期和最后的结果有差距。

A1——A1+
看来晓冰不是很满意这个结果,我们知道是先有剧本再进行演出,这两者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重新设立今天训练营的目标,你会怎样做?
学习者分享:
@晓冰:我会有调整,让自己清楚训练目标,相应的第二次创造就会调整,让自己根据评分表提前做好准备,通读手册,带着疑问来参加训练。

【A2】
催化应用
现在让你来做个10年规划,想想10年后成功的你是个什么形象。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P109
确定角色和目标
人生在世,扮演着各式各样的角色:为人父母、妻子、丈夫、主管、职员、亲友,同时也担负不同的责任。因此,在追求圆满人生的过程中,如何兼顾全局,就成了最大的考验。顾此失彼,在所难免;因小失大,更是司空见惯。
考虑到这一点,在撰写使命宣言时,不妨分开不同的角色领域,一一订立目标。在事业上,你可能扮演业务员、管理人员、产品开发人员的角色。在生活中,你或许是妻子、母亲、丈夫、邻居、朋友。其余政治、信仰方面的种种角色,也都各有不同的期待与价值标准。
下面这位企业主管就将角色和目标这两个理念引进了他的使命宣言:
我的使命是堂堂正正地生活,并且对他人有所影响,对社会有所贡献。
为完成这一使命,我会要求自己:
有慈悲心——亲近人群,不分贵贱,热爱每一个人。
甘愿牺牲——为人生使命奉献时间、才智和金钱。
激励他人——以身作则,证明人为万物之长,可以克服一切困难。
施加影响——用实际行动改善他人的生活。
为了完成人生使命,我将优先考虑以下角色:
丈夫——妻子是我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我们同甘共苦,携手前行。
父亲——我要帮助子女体验乐趣无穷的人生。
儿子/兄弟——我不忘父母、手足的亲情,随时对他们施以援手。
基督徒——我信守对上帝的誓言,并为他的子民服务。
邻居——我要学习耶稣一样爱和善待他人。
变革者——我能激发和催化团队成员的优异表现。
学者——我每天都学习很多重要的新知识。
一旦确定主要的人生角色,你就能清楚地掌握全局。接着,还要订定每个角色的长期目标,这些目标必须反映你真正的价值观、独特的才干与使命感。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使命宣言让我们清楚自己会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确定自己的人生角色,明确的人生使命和目标让一切都变得不同,我们成功的彼岸是针对这些不同角色而言。只有我们确定了自己的人生角色,并制定相应的目标,才可以把握自己的人生。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
促动参与
请依据你对目前生活的理解,写下自己的人生角色,例如父亲、丈夫、基督徒等。请在便签上写下来。请在小组内进行分享。

学习者分享:
女儿、妻子、母亲、合伙人、合作伙伴、朋友、组织发展服务提供者、生命体验者、团队教练、社会人、学习伙伴、读书爱好者、助人者、旅游爱好者、朋友、团队带领者。

写下未来10年中对你影响最深的角色,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在便签上并下这个角色的长期目标。

角色扮演:两两结对,场景是10年后你是一个设定角色的成功人士,接受采访,介绍自己取得的成就,请伙伴记录下你的发言要点。

学习者分享:
@杨蓉:我的创始合伙人非常棒,视觉合伙人将我们的成长经历都记录下来,我们共同为客户提供了市场上最好的方案,是市场价值最高,团队配合最好,赢得了市场上独特的地位,感觉自己特别有能量,在一个伟大的团队里,员工非常幸福,颠覆了现有的培训方式。就是一个字——牛。现在我看到它完全可以实现。
【A2】
催化应用
人生就是各种角色的融合,请大家先明确自己的人生角色,再针对每个角色确定长远目标,可以在今晚与你的家人分享,模仿刚才的采访过程。

结语
做自己人生的导演,编好自己的人生脚本,做自己人生的主角。让我们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所有的成功把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