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小伙伴,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拆书活动,我是荣轩,我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自己。第一个标签是轨道交通从业者,我已经从事轨道交通行业5年。第二个是独立思考者,上个月开始坚持每天用ORID方法进行复盘,在群里面打卡分享,目前已经连续复盘28天。第三个标签是:一名拆求帮会员,去年11月份参加拆书活动,现在已经9个月了。
今天我们要拆解的书籍是《提问力》,在我的手中的这本,这本书告诉在工作生活中,不同的场景如何更好的提问,提升我们的提问力,帮助我们成为一个优秀的提问者。
我们的活动中后面还有讨论分享环节,为了便于今天的学习,我们将现场的小伙伴进行分组,两人一组。片段已经发到各位手中,请大家阅读下原文片段,阅读完成后,可以举手示意我一下。
《提问力》P101-102
【这些话我们都能耳熟能详,每天都会听到身边的人说,自己会说。一方面,抱怨、推诿、拖延;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怀才不遇,遇人不淑。这样的表现可以称之为“受害者心态”,而类似的心态导致的结果,包括成长很慢、情商较低、给人的感觉是不够正能量、做事不靠谱,职场路和人生路都越走越窄。
每个人都知道这样并无益处也无益,但怎么改变呢?
仅仅跟人说“你不要抱怨,你不要想着别人的责任......”这样是没用的.其实,提问本身是一个很巧妙的切入点——请关注自己提出的问题。你把一些常见的提问,改换为另外的提问方式,这样看似小小的语言改变,却能带来巨大的思维方式的转换。
答案就在问题之中,或者说,提问的方向决定了答案的质量。我们给出如下的“积极提问三原则”。
第一,少问“为什么”,多问“如何”“怎样”。回顾一下安安东记录下来的那些问题——“怎么计划总是会变?”“为什么材料都不能按时交”“为什么事先不通知?”.......很多都是“为什么”开头的。提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规划行动,也不是为了更好理解,只是抱怨、责备别人而已。
类似地,“什么时候管理层才能提供更多的资源啊?”也不是真的要了解进展和时机,而只是牢骚罢了,所以,不是为什么这三个字不好,而是更多的时候抱怨、推诿、拖延的心态通过“为什么”这样的说法表达出来。但是,如果把提问换成,“怎样”“该如何”,把问题关注在行动方案、解决问题上,比如,“要实现这个计划,现在需要做什么?”“怎样确保材料尽可能按时交”,“通知下来了,时间很紧张,咱们该怎么做”,等等。
第二,提问中要包括“我”。原因是,提问中说“他”、“他们”,“你们”“谁”......这些人做什么、想什么,其实你都不要管了,你总是把关注点放在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上,那八成会怨天尤人,你唯一能控制的人是谁?是自己,所以提问中最好把“我”放进去,这样能保证行不行,“现在我能做些什么?”“我该找谁去请教,就不至于束手无策了。
第三,问题中一定要有动词。动词意味着行动,意味着你把关注点放在下一步要做什么,要达到什么结果。
我们会发现一个消极抱怨的问题,可能因为多个积极主动的问题。如“为什么钱不够花”,可以对应“如何增加理财能力”,“怎样赚更多的钱”......】
我看到大家看的差不多了,现在我来介绍一下这个片段。
[why+what]我们在工作学习中,有时候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抱怨,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改变抱怨的坏习惯,可以成为正能量满满的super man,书中的片段给了我们一个法宝——“积极提问”,通过向自己积极提问反思,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思考方向。
[How]
书中告诉我们“积极提问”的三个原则。
1.少问“为什么”。我们抱怨、推诿、拖延时候会不自觉的使用“为什么”,我们会用“为什么”将不良情绪宣泄出来,对我们心态造成影响。其实,我们可以使用“如何”“怎么样”,给自己积极暗示,将自己注意力转移到解决问题的行动上面。
2.提问中包括“我”。提问中不是以“我”为主语,就会习惯性的注意力放在他人或者外部情况上。建议可以以“我”为主语,聚焦在自身,向内挖掘,思考自己该怎么做。
3.问题中一定要有动词。向自己提问时,有了动词,会暗示自己后面如何做,可以更加积极的引导自己,正面思考。
有一点需要提醒一下,我们的积极提问更多的是向自己提问,向内发掘,自己调整自己的情绪心态。
【举例】
我举一个自己的例子。
这周一准备拆书1-2升级活动的时候,公司临时通知安排我外地出差,刚接到这个通知的时候,我比较郁闷,开始就想:为什么这周出差呀?怎么不早通知…,担心出差和拆书活动哪个都搞不好。后面看到这个拆页后,对我很有启发,立即应用积极提问的三原则,引导自己正面思考。“我该怎么做可以同时兼顾好这两个事情?”、“我需要提前做一些什么可以把两件事情规划好?”
通过积极的思考引导我积极行动,我将需要提前准备事准备都列举出来,出差前将拆页找好,在出差过程中,利用早起和晚睡的时间,将拆书准备内容整理好。出差的过程中,也遇到师父给修改意见,我没有电脑也积极找到网吧进行修改,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困难,最终可以参加这次拆书活动。
这个是我分享的案例,下面进入A1环节,大家可以想一下,最近一周,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没有什么让你抱怨事情。比如遇到工作冲突,与家人意见不统一,与孩子沟通不顺利之类的事情,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当时是如何想,如何做的,大家按照分组,在小组内讨论以下,时间5分钟。
大家在分享过程中尽量详细具体,有明确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好多讲讲当时的心理想法。
大家都分享完了吗,我们邀请一位小伙伴与大家分享一下。
小伙伴分享:上周在工作中遇到了让我抱怨好几天的事情,我组织一个活动,因为是我发起的活动,因此需要我们的领导上台发言,并在领导席作为评委。我们领导不愿意抛头露面,他不愿意上台也不愿意讲话,天天和我说“不想去”,我说“不行呀,这个你必须得去的”,然后他就制造各种麻烦,让这个人不能去工作,那个人不能算分,不能写东西。我后面说“不行,你是领导,就需要上台讲话”,后面我天天都在想“你这都做不了还当什么领导”,我脑子里面在想这些,他和我说什么我对排斥,我就一定要让他去上台。后面我就天天想怎么让他上台,最后他也上台了。但是我对他的抱怨特别多。
学了这个拆页我指导了,我应该考虑如何正面引导领导,让他上台,而不是一直催着他、抱怨他。
【点评】小芳分享的这个特别好,已经开始学以致用的思考了,大家用掌声鼓励一下。
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这个环节的分享到此为止。
在大家的分享过程中,已经感觉到大家对于积极提问的学习需求比较迫切,通过分享,大家也已经基本了解了积极提问三原则,那有了认识更要有行动,这样才能将学到的东西内化为行动力,为我所用。
大家设想一下接下来的一周,你可能有什么场景可以实践积极提问的方法。可能就是刚才大家分享的经历,无论工作、生活中的都可以,大家可以结合可能的场景,在便签纸上写一下自己将如何应用。
【学习者案例分享】
目标:下周一开始,老婆因为工作原因出差,将由我来辅导孩子晚上的作业,以往每次辅导孩子作业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次我将应用积极提问的三个技巧,来改变一下相处的模式。
步骤:
每次孩子做作业,做到一半的时候,都会抱怨,“作业怎么这么多,都没有时间玩了”。当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按照积极提问的思路,换新的回应方式,
“爸爸知道你的作业不少,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怎么做可以提高做作业的效率,尽量减少作业时间吧”,“是不是一些知识点还不清楚,一些题不会做呀?”,“我们先把会做的题做完,然后我们一起来解决你不会的难题,好不好?”通过积极的提问,调整大人和孩子的心态,一起来积极解决问题。
感谢这位小伙伴,他已经掌握了积极提问的方法,在这里我们掌声鼓励一下,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们就先分享这一个例子,我们回顾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
首先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候,我们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我们学到了用积极提问的方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思考方向,进行对内反思挖掘。然后积极思考引起我们积极行动。
如何应用积极提问的方法,书中给了三个原则:
1、多用“如何”/“怎么样”来调整我们的思路。
2、提问中包括“我”;
3、问题中增加动词。
希望大家通过积极提问三原则,能够用在生活和工作中,进行正面思考,见招拆招,化解我们遇到的困难和困局。
今天的拆书活动就到这里,感谢大家支持我的拆书升级活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