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小伙伴,大家上午好,我是拆书家姜莹莹,非常感谢大家冒雨前来参加今天的活动。
【分组】为了方便后面的讨论环节,我先给大家分个组,两两组队。玲珑和Nacy一组,程云和小瑛熊一组,多多和属狗的猫。瞌睡的猫和Everytime.Andy 一组。
事件: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设想一个场景:
老婆下班回来对老公说早晨迟到了10分钟,老板说再迟到扣奖金,老公回了她一句,“我早就告诉你了早晨容易堵车,得早点出门,你明天早点起来,少磨蹭会就不会迟到了。”然后老婆回了一句:“别磨叽了,知道了”,然后双方都感到很憋屈,停止了对话。
提问:大家在生活中是否遇见类似的情况?当别人和你抱怨某件事时,你是如何回应他?是倾听、理解,还是提供方法建议呢?
影响:很多时候我们听到对方的问题,都会习惯性给对方提供方法建议,这样做会让对方觉得被否定,被指责,迅速降低了与你沟通的欲望。,如果我们表达不当还可能会引起争执和冲突,严重影响双方关系。
解决:那遇到这类情况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处理呢?《做自己人生的CEO》这本书中给出了答案,建议我们使用以“你”为中心的沟通方式,通过共情的方法帮助对方释放情绪。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对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如此,这本书还会告诉我们如何巧用工具来管理好自己的人生,比如,精力管理,思维管理,目标管理等等,建议大家有空可以读一读这本书,对自我成长十分有益。
【学习目标】希望大家在跟我完成本次RIA的现场学习后,再 遇到对方向你表达抱怨或困惑时,(澄清)能够应用以“你”为中心的沟通方式,(行为)倾听对方的感受和想法,(行为)引导对方自己找到答案。
【自测】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测实,测试一下大家以往在沟通过程是哪种沟通类型。这里要和大家强调一下,测试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加的了解自己的情况,请大家按照实际情况勾选就好,不是按照自己理想的自己来勾选。认为非常符合打6分,完全不符合打1分。
好,我看大家都做完了。
互动1:
拆书家:自测得分在25分以上的小伙伴有吗?
学习者:有。
拆书家:好!如果在25分以上,那么说明你大部分的沟通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通常在和别人的沟通过程中你会是说的比较多。
互动2
拆书家:分数在11分到25分之间的伙伴有吗?
学习者:有。
拆书家:在和你们沟通过程中相对比较顺畅,你们有时候会倾听,有时候也会提方法建议。;
互动3:
拆书家:有分数在10分以下的伙伴吗?
学习者:有。
拆书家:恭喜你们两位,和你们沟通是轻松的,愉快的,如沐春风的。
那怎么做能让你的沟通是让人舒服的,愉快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接下来,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来阅读一下眼前的拆页。
【R】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种人,他们话不多、口才也不算好,但是跟他通起来,你总觉得很舒服、很受用,如沐春风,他随便说几句活,就可以让对方连连点头说是。我们都想成为这样的人,因为在现在这个高协作的社会,沟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既然如此,那我们先来做一道选择题,测试一下你的“沟通指数”。一大清早,你们被闹铃吵醒,老婆说:“太因了,实在不想早起去上班,好痛苦!”这个时候,你会选择哪种回应方式呢?
A.不想起也得起啊,不然迟到怎么办?
B.我教你一个方法啊,把被子使劲儿一抵,就立马清醒了。
C.你不想起,谁想起啊,我不想多睡一会儿啊?我之前也赖、但是要工作有,破牙,持几天,设就习了。我就是这么做的
D.不想起算了,你就辞职吧。
我们邀请了很多用户来选一个“听上去”最舒服的回应。结果以上这些回应,大家都觉得有些怪怪的。
那到底什么样的回应对方会听得很舒服呢?我们的心理学顾问加了这句:“是啊,早上起床真的很痛苦!”受试者两眼放光:“啊,这句话!
就这么简单吗?这句话好像没什么用啊,又不能帮助她解决题。与之相反,其他几句话有的提供方法,有的提供观点,有的提供建议,无论如何你都能给她一点儿“有用”的信息。为什么“最没用”的回应,却让她觉得最舒服呢?
这就涉及沟通的第一定律:在沟通的过程中,每个人最本能的关注点都是自己。
在我们通常的认知中,我们总觉得,对方需要“你”给出什么有价值的回应,但往往,对方真正需要的,只是让自己被看见。什么是“被看见”呢?一切的关键就在于“以谁为中心”。
以“你”为中心,就是站在你的语境里,你是主角,我要做的是去听到你的心声。但我们很多时候的沟通,往往是以“我”为中心,是站在自己的语境里,表面上在听对方说话,实际上在乎的是自己看起来怎么样。所以,我们会急着把自己的观点、方法、建议强塞给对方,一味强调“我想给你的东西”,而没有去感受“你真正想要的东西”。结果呢,我们提供了一大堆自己觉得有用的“帮助”,却不是对方想要的,我们感觉“出力不讨好”,对方觉得“你根本不理解我”,这是典型的失败沟通。
我们把这种以“我”为中心的沟通方式,称为“I型沟通”。“I”代表“我”。
会产生“1型沟通”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在沟通的时候忘记了应该以“谁”为中心。我们总是忍不住把自己的立场放进别人的问题中,替別人去评判或解决。我们忘记了,他的痛苦、委屈、失望、难过…都是属于他的人生,他才是他自己生活的主角。如果你想和他建立沟通,就需要调整到他的情绪频道上,以他为中心。在这样的沟通中,主语就不再是“"”(我)了,而是"YOU"(你):你认为、你觉得、你感受到了…
我们把这种沟通方式,称为“U型沟通”。
【I】
看完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我一下。好,我看大家都看的差不多了,没看完的小伙伴也不要着急,现在我给大家来讲解一下这个拆页。
【知识点和相关理念】这个片段用一个案例为大家讲述了在人们在日常沟通中常常出现的以我为中心的沟通方式,并分析了这种沟通中更多看重的是我能给对方什么,而没有看到对方真正想要的,从而导致沟通不畅,最后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U型沟通。
那下面我问小伙伴几个问题。
互动4
拆书家:早晨,你叫孩子起床,孩子说妈妈我太困了,实在不想起床,你通常会怎么说?
学习者:快起来吧,再不起来就要迟到了。
互动5
拆书家:如果你是这位小伙伴的孩子,你听到了妈妈的回答,你的感受是什么?有什么想法?那你心里的真实需求是什么?
学习者:会有起床气/不想起来/不开心等等。
互动6
拆书家:那如果你听到的是宝贝妈妈理解你早晨起床确实很痛苦,你的感受又是什么?
学习者:觉得妈妈没有催我,然后我自己心里想该起床了,然后自己起床。
好,大家回答的都非常棒。
【不这么做的坏处】通过阅读片段和刚才的互动,我想大家已经意识到当我们给对方提供方法建议,也就是I型沟通的时候,不但没有帮到对方,甚至会起到反作用,严重的话可能还会引起冲突。。
【行动步骤】这时有小伙伴可能就会问了,那我要怎么说才算U型沟通呢?。
1倾听,并邀请对方打开话匣子。比如:怎么了?能和我说说吗?哦,这样啊,能具体说说吗?愿闻其详等等。
2.确认对方的感受和想法。比如:你现在很难受是吗?你感觉现在很焦虑?你觉得这事很难办,让你很纠结。。。
3.用提问引导对方自己找到方法。比如:你觉得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最大的难点或者阻碍在于什么呢?
【举例】前段时间和朋友一起吃饭,我当时感觉到她很焦虑,我问:怎么了亲爱的,能和我具体说说什么情况吗?于是她向我抱怨说她老公赚钱不多,他们又生的是儿子,以后结婚买房子很定要花很多钱等等。于是我认真听了她所有的话,等她说完之后我说:“对于孩子长大结婚买房子的事你很焦虑是吗?”她说:“是的”。然后我又问她:“那怎么样你才能不焦虑呢?”她说“现在开始存钱或者让她老公提高收入”。然后我继续引导她:“那你觉得存多少够呢呢?怎么做才能让你老公提高收入呢”等等来引导她自己找到了方法,那天我们的聊天非常愉快的,并且很有意义的,但如果感受到他的焦虑时我说你担心啥,还有20多年呢,我想那天不但解决不了她的焦虑,反而双方会争论起来。
【预防异议】也许有伙伴会说,别人来和我倾诉明明带着问题和困惑来的,我不给点意见建议真的能满足她的需求吗?那么,在这里我想再次强调一下,倾诉最大的需求是被看见。所以只要我们愿意将对方放在聚光灯下,关注他,倾听他,看见他,大部分时候对方就已经得到满足了。如果对方特意追问如何解决则是另一回事。
【适用边界】这个方法适用沟通双方位置平等并且对方向我们倾诉,抱怨,询问意见建议的时候。像领导上级,长辈等向我们询问意见的时候则不适用这种方式。
【A3】
拆书家设计提问:我们刚刚学习了U型沟通,为了加强大家对这个方法的理解,现在我们来一起做一个演练。
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要演练的场景:小王和小李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今天小王来找小李抱怨说自己熬了3个晚上,调研了大量数据做出的方案。同事竟然说时间仓促,行不通,建议我重新在出一个方案,你说气不气人,这么不把别人的劳动成果当回事吗?
现在请大家两两一组,进行演练。
一个扮演小王,过来和小李抱怨表达愤怒。
一个扮演小李,倾听安慰和引导小王。
请运用今天所学到的内容倾听小王,让他情绪得到舒缓。再进一步结合需要,引导小王自己解决问题。
演练时间5分钟。5分钟后我会邀请一组小伙伴现场角色扮演一下。好,现在开始演练。
拆书家:好,时间到,我看大家讨论的非常激烈,那现在哪两位小伙伴愿意站起来演练一下呢?好,有请玲珑和Nacy 。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王:气死我了。
小李:怎么了亲爱的,谁惹你不高兴了。
小王:我熬了3个晚上,做了大量调研出的方案,老板竟然给我打回来了,让我重新做一个给他,你说气人不气人。
小李:嗯嗯,是挺气人的。(倾听)
小李:你现在很生气,你很想骂老板一顿是吗?(确认对方的感受和想法)
小王:是的。
小李:你这什么老板,怎么这个样子,这不是故意整你吗?要不你辞职吧。
小王:那不行,也没有到辞职的地步,就是感觉自己的白熬夜了。
小李:那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呢?(引导对方)
小王:去找领导谈一谈,问清楚他想要的方案是什么样的。
小李:嗯嗯,你打算什么时候去呢?(引导对方)
小王:现在就去。
拆书家:好,非常棒,感谢两位小伙伴的精彩扮演。
【事后复盘的A2】即使你在理智上认同了应该“把提建议换成提问题“,也记住了这向话,但由于这不是你的习惯,你还是会忍不住给建议,而非提问题。所以,事后复盘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把这个拆页拆为己用。接下来的两三周里,请你刻意地留心自己给别人建议的场景,把你们的对话记录下来,然后试着把当时的建议改成提问。
希望大家回去应用之后,能把你的案例分享到我们大群里,或者单独分享给我。
学习者案例记录:
今天下班回来,婆婆对我说我儿子太难带了,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她走到哪我儿子爬到哪,中午也没做饭,吃的早晨剩的。然后我对她说“那你把她放小车里啊,她就不会乱爬了,他早晨9点多睡觉的时候你可以先把饭煮好,把菜切好,到中午的时候几分钟就炒好了啊”,然后她继续说“这孩子根本不让人干点啥,带她太累的”,然后我就不高兴了,心里想怎么就不能想办法呢,只会抱怨,我婆婆情绪明显也上来了,觉得我根本不关心她。
晚上睡觉的时候回忆了一下这个事情,我发现我进入了平时习惯的状态——给建议。如果回到过去,或者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事,我应该认真听我婆婆说,点头认可,并且肯定她的感受和想法说“孩子现在会爬了,确实不容易带,要是我带也会觉的很累,很辛苦,很麻烦的”,最后我再问她:“那妈,你也不能天天吃凉饭啊,你说怎么弄呢?”我想我婆婆就会说把孩子放车子里,然后孩子睡觉的时候她把饭菜弄好,这样大家都开心,我也不会觉得她磨叽,她也不会觉得我不理解她,皆大欢喜。
结束语: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聆听。希望大家记住今天的U型沟通并应用到以后的沟通中。让我们从此以后的每次沟通都是愉快的,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