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大家好!我是二级拆书家——多多。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TF3-2便签。
【分组】以方便我们在后面的讨论,我先给大家分一下小组。安迪、瞌睡的猫和Everytime一组,玲珑和莹莹一组,Nancy和程云一组,小瑛熊和属狗的猫一组。大家如果对这样的分组没有问题的话,那么我们就开始今天的拆书活动。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事件场景】上个周末,好友找我吐槽:说:“孩子总爱玩手机。为了这件事不知道批评了他多少次。我们把手机没收了。有次,他居然偷拿着手机背地里玩,被我们狠狠地打了一顿。打得蛮狠的,希望他不再玩手机。可是好景不长,又偷摸玩手机了。哎,打了都没用。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呢?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难教育啊?”我便问她:“为啥不许孩子玩手机呢?”她说:“玩手机的危害太多了,万一沉迷于游戏,整天只想打游戏,学业都荒废了。这怎么办?”
【提问】上述故事中的妈妈因为觉得手机的危害太多,把孩子玩手机归为了不好的行为。不知道大家在日常育儿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类似情况,当看到孩子的行为与你的期望不符时,会特别头疼,特别焦虑。你当时怎么做的呢?
【影响】如果你总是看到孩子的不足,并指出不足,你本意是希望让孩子做得更好,可却一次次无意中挫败了孩子的信心,孩子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好,孩子总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长此以往,孩子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也无法获得优秀品质和技能。
【解决】可到底该怎样才能有效的帮助到孩子呢?今天的拆页来自《正面管教》,书中告诉我们,我们的关注就像一种养料,你看到积极方面,积极方面就会增长;如果你看到的是消极方面,消极方面也会扩大。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对他人行为不满意时,寻找(行为)其优点,关注并给予肯定(澄清),强化积极方面,帮助对方认识并发扬优点(界定)。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小测试,看看你以往在工作生活中关注点更多的是放在优点还是不足上。)
以下6个题目,请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
自测题 1 2 3 4 5 6
1、当完成一个项目时,我会总是想到“这次做得还不够好”。 1 2 3 4 5 6
2、在工作和生活中,我特别容易发现别人哪里做的不够好。 1 2 3 4 5 6
3、指出别人的问题时,我会很坦率的直接说出我的意见,而不会先说说他哪里做的好。 1 2 3 4 5 6
4、在孩子或家人完成一件事时,我总是指出他的不足,而不是夸他做的好的。 1 2 3 4 5 6
5、如果有人向我提意见,我会直觉的抵触:你哪里做的还不如我呢。 1 2 3 4 5 6
6、当看到别人家孩子会书法/钢琴/绘画时,我会忍不住想:我家孩子这些好像都不行。 1 2 3 4 5 6
【测试说明】:这个自测题是为了帮助大家觉察自己平时的真实状态。
得分在20分以上,说明你更习惯于关注事情的消极方面,今天的片段可能会给你一个完全不同的思路;
如果得分在10-20分,说明你思路居中,今天的学习可能会推你一把,让你更积极;
如果得分在10分以内的伙伴 你的思维方式本身就已经很积极了
这种思维的背后有怎样的愿意和应用技巧呢?
今天的片段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从“自发”到“自觉”的去关注积极方面。
请大家花1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片段
R 原文片段
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
正如下图所表明的那样,你的孩子或学生可能85%是优点,15%是缺点。可是,大多数大人关注的是什么呢?
当你把85%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关注15%的消极方面时,消极方面就会膨胀,而积极方面不就就会消失。你看到什么就得到什么,另一方面,如果你把85%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认可并鼓励积极的方面,消极方面就会很快消失,而积极方面就会增长到100%,因为这是你所看到的全部。当你关注积极方面时,对你自己和别人都是令人鼓舞的。
要从给每个孩子的行为中寻找优点。扰乱课堂的孩子往往具有好的领导能力。当你看到这一点时,要帮助孩子并将其不良行为转向有贡献的方面就不那么困难了。在“附录2”中描述的同伴辅导员计划就基于这一概念。老师们推荐那些把领导能力用于扰乱课堂的孩子参加培训。这些学生经过培训之后成为同伴辅导员,并用他们的领导能力帮助其他学生。
一个幼儿园老师掌握了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方面的概念,多次加以运用。黛比不愿意在做完手工之后收拾起自己留下的乱糟糟的东西。老师就让她负责并交给她如何教其他孩子像她那样收拾起东西。肖恩总把其他孩子搭的积木打翻。老师就让他负责教给其他孩子在玩儿积木时如何合作,并在该收起积木时,帮助其他孩子。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这个片段的内容告诉我们:我们关注哪一方面,哪一方面就会扩大。关注优点,优点就会越来越凸显。关注缺点,缺点就会越来越放大,不良行为也就越来越多。视角不一样,带来的变化也不一样。只要你愿意细心留意观察,可以从他人的行为中找到优点。当关注积极方面时,对自己和别人来说都是一种鼓舞。
【学习者互动】
问题1:请选择一个人,这个人可以是你的孩子,也可以是你的另一半,或者是你的父母。你平时在跟他的沟通和表达中,更多提到的是他们的优点多,还是缺点多?对方的感觉和反应如何?
学习者:选的是父母,缺点多。父母感觉很不好,很反感,不接受。有时会引发争吵。
问题2:当你看到对方的行为与你的期望不一样时,你一般是怎么做的?
学习者:我就会埋怨指责对方。对孩子有时甚至会动手。
问题 3: 大家都认为关注点放在别人的缺点上,会让对方感觉很不好,包括我们自己,也是不希望别人总是说我们这不好,那不好。那看完片段,大家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学习者:关注优点,关注积极的方面。
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怎如何找到“积极的方面”呢?大家看看拆页中有没有给我们提示的地方?
拆页中给了我们一个思路:扰乱课堂的孩子往往具有好的领导能力。想想看,每一个特质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比如一个孩子很固执,从正面看就是坚持有韧性;一个孩子胆小害羞,那他很可能做事谨慎;很多家长特别生气孩子“不听话”,但换个角度,说明孩子独立思考有自信啊!
大家发现秘诀没有?
——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将我们的关注点从消极的方面调整到积极方面
【how】
想要找到对方尤其是孩子身上的“积极方面”,我们换个角度去看那些与我们的期望不符行为或结果特征——
1、发现不良的行为。找出他人让我们不够满意的具体行为。
2、寻找隐藏的优点。先问问自己,能做到这个行为或结果,对方付出了什么?
3. 给予正面的肯定与引导。自己如果我想要表扬或肯定对方,可以说怎么说?
【举例子】
为了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举个例子,在我的生活中,我是如何使用“关注积极方面”
前几天,我和娃一起,他在看Ipad,我在玩手机。过了20分钟,我对孩子说:“儿子,别玩Ipad了,去看会书吧。”他对我说:“妈妈,为什么你就能一直看手机呢?”听他这么一说,我发现他在顶嘴了。(发现了不良行为)也细细思考了下他说的是事实,说明他观察了也思考了,而且有勇气了地表达出来了(寻找隐藏的优点)。我便对他说:“你说的有些道理,看来你动脑思考了,而且有勇气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妈妈也不看手机了,和你一起看书。”(给予正面的肯定与引导)
【预防异议】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不是在替他们找借口吗?可是很多行为本身只是一个客观的事实,由于我们关注的角度不同,才对这个行为赋予不同的解读。也许有人会问,难道面对缺点全部用夸赞吗?我们都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我们要接纳他人的不完美,但面缺点,不是要去夸赞,而是不要过分地关注,越关注缺点,缺点不断地被强化。尤其对方是孩子的时候,无形中把孩子的优点也抹去了。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适用边界】
这个方法适用在他人的行为或结果只是与我们期望不符,本身不存在绝对对错时。但类似他人暴力行为,欺骗、偷窃等原则上有问题的行为或结果时,就不能再用这个方法了。
【A3情景演练】
下来我们一起来演练。
周六的一天,你在家整理,孩子自己在玩。当你收拾好后,却发现孩子把行李箱45度倾斜放在床头柜的一边,孩子爬到床头柜,然后从行李箱上滑下来,正好滑到你整理好的衣橱里,而衣橱里的衣服被孩子压得乱七八糟,孩子嘴里一边说:“真好玩!”看着自己辛辛苦苦收拾好的衣服瞬间被孩子搞得乱七八糟,你心情不悦,此时你将如何使用我们刚刚学习的调整关注点的方法呢?
在我们刚才分好的两人一组中,一个扮演孩子,一个扮演妈妈,运用今天学习的到的技巧,进行角色扮演。大家有5分钟时间,最后,我们请一组,现场演绎一下。
学习者演练:莹莹扮演妈妈,玲珑扮演孩子
孩子:妈妈,这个好好玩,你看这个行李箱能做成滑滑梯。
妈妈:看到衣服乱七八糟的,但是我看到他用行李箱放在床头柜做成了滑滑梯,这个是创造力。宝宝,你好棒啊,你是怎么想到床头柜和行李箱当滑滑梯的。
孩子:这个好简单啊,我就是觉得行李箱可以斜着可以动,一放在床头柜就可以啊。
妈妈:妈妈都没想到啊。
孩子:妈妈,你也来一起玩。
妈妈:你可以帮妈妈把衣服收起来吗?
孩子:好的。
[A2:催化学习者应用](布置作业)
【特定任务】接下来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请将这个关注积极方面这个技巧,在家里尝试使用,如果没有孩子的分享给你有孩子的朋友们,并尝试指导他们找到生活中的情况,使用这个技巧。
【设置检查指令】任务完成后,大家分享这个技巧应用心得,大家可以在拆书群里发心得或单独发给我,三天内完成可以吧?期待大家的分享。谢谢大家!
【结束语】希望大家将关注积极方面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我们的生活会多些美好。我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大家的参与。
【学习者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