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小伙伴们,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今天来到我们的拆书帮活动的现场,特别感谢你们对于我现场的TF1-1的拆解的积极参与。首先,请允许我做一下自我介绍。
我叫陈冬梅,曾经在二宝出生的那段时间,有一段很长的迷茫期,发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完全失衡。去年7月份,去上海参加了春楠老师的高级整理师课程,并回家不断地去实操后,在一次整理书籍的过程中,分类出很多亲子类的书籍,开始明白了自己最终想要的是什么。目前,我一直尝试着把整理术的技巧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来,也同时愿意传授个人心得去服务于身边有需求的小伙伴们,将来,我想成为一名整理术讲师。
我看今天现场有很多小伙伴是生面孔,我想有有必要向大家介绍两个概念——拆书和拆书帮。
首先,拆书其本质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通俗地讲是一种学习技巧。我们通常读书只是从书中习得知识,往往并没有让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而拆书是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把书中的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进行规划具体的运用,就是把书中学到的方法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最终目标是知行合一。
拆书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个人拆书法的应用是便签法RIA。其中,R就是你阅读到令你感触很深的文字,I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原文内容,A是联系实际经验并作规划和应用。组织学习的应用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
那么,什么叫做拆书帮呢?拆书帮听起来很江湖,这里的帮并不是帮派的意思,更多的是“帮助”。它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拆书帮是公益性,是由一批志同道合真正爱读书的人组建的,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目前,拆书帮以分舵的形式撒满全国各地,据数据统计,截止到当下,有28个省份66座城市,48家正式的分舵,无锡太湖分舵也是其中之一,它成立于2018年9月16日。
如果指着孩子某个特定的玩具问他们“还要不要?”这样的问话方式,孩子几乎都会回答“要”。不管是谁看了都觉得根本不会再用的物品,只要一聚焦,就通通都会变成需要的物品了。所以这时候要用各种方法来引导孩子,让他们可以把东西丢掉。
限定空间:提出具体空间玩具箱的观点,“把玩具数量减少到让全部玩具都可以收到箱子里”、“箱子里面还有没有不需要的东西呢?”这时孩子才会把不需要的东西选出来。
把箱子装满:这是何孩子一起玩游戏的有趣好玩的整理方法,先拿一个箱子,告诉孩子“我们现在来找出不要的东西,看看这些不要的东西能不能装满这个箱子?”或是更有趣的方法是,可以拿两个箱子,用竞赛的方式,看看孩子跟爸妈,谁可以先把不要的东西装满箱子。
一天丢一个:一天选一个不需要的东西,把它丢掉。跟孩子说“我们来看看今天要丢什么呢?找一个出来吧!”如此一来就可以像游戏般,开心地清掉一些东西。丢掉时,也一定要跟物品道别:“谢谢你陪伴我这段时间。”把东西清掉的日子,可以在月历上打个X,也是很不错的方法。
限定总量:要一次处理大量的东西的话,可以试试看限定收纳空间。如果收纳箱中的玩具太多了,就换一个小一点的收纳箱:如果书籍太多了,就缩减书柜的空间,这么一来,自然而然就会去设立一个比较大的基准,去淘汰掉一年前的教科书,老旧的玩具等那些已经不需要的东西,之后只要多多注意不要再增加就可以了。
汰旧换新:不管怎么去限制总量,随着时间的流逝,物品还是会渐渐增加。等到新的东西进来了,就应该要舍弃掉已经很旧的东西,有类似用途或设计的东西。“今天我们买了新的了,现在从很旧的东西中选一个跟它说再见吧,你现在要跟哪个东西道别呢?”以这样的方式,让物品汰旧换新地循环来限定总量。
今天,我的拆页来自一本书,名叫《整理力就是学习力》,其作者是韩国verygood公司咨询代表的尹善铉。
那接下来呢,我想给大家2分钟左右的时间来看一下这个拆页,大家看完了可以举手示意一下……….
好,我看大家基本已将看完了。下面来分享下我个人对这个片段的拆解。
该片段讲述了如何引导孩子整理它们混乱不堪的玩具。帮助孩子建立起自己整理物品的习惯,对孩子和家长都有好处。培养孩子整理物品的好习惯时,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丢三落四,也常看见一些孩子因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而挨父母的打骂。但往往打归打、骂归骂,孩子一会儿又把玩具撒满全屋,书本丢得满桌都是……这看上去只是孩子生活的小问题,可事实上却会给孩子生活、学习甚至将来的工作带来不少麻烦。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该如何有效地引导孩子们做好对物品或玩具的整理呢?
1、 物品进行分类,区分需要的与不需要的。不需要的东西直接进行打包,在这方面有些孩子可能执行力会差点,我们可以采取竞赛类的游戏,建议家长参与进来,看谁舍弃的物品多,谁的箱子先装满。
2、 针对留下的物品限定空间,引导孩子将物品放入家中固定的收纳区。如果物品确实超过居住空间,再回到第一步进行筛选。
3、 对留下的物品进行数量的控制,因为居家空间有限,物品的量化也显得非常有必要。那么,习惯类的养成也需要方法,比如,一天丢一个不需要的物品。购入一件新物品淘汰一件旧物品等等。
4、 带孩子建立物品的仪式感,尽量做到带着孩子将物品处理掉,并对不需要的物品说声再见,谢谢你们陪伴我这么久。
那么,接下来我来分享一下我自己生活中的真实案例。
前两天,我去菜场买菜,将两个女儿独自留在家中玩耍,当我回到家中,推开她们房门后,满屋子五颜六色的玩具撒得满地都是,收纳箱子也横七竖八地在房间门口躺着。当我看到这个场面的时候,我的情绪立刻炸锅了,一直抓着孩子的错误不放,又打又骂。在不断唠叨声中,姐姐带着妹妹将玩具都收进了大筐内,而且,我发现有部分玩具都溢出筐外。
孩子们在我不断地打骂下,她们并不知道该如何去整理。而更多地关注妈妈又发火了我必须把事情完成。
如果回到过去,可能换一种方式去跟孩子解决问题。
1、 先引导孩子将玩具分类。区分要与不要的。
2、 需要的物品给孩子们一定的空间,并买几个适合空间的收纳盒存放零碎的小物品。
3、 跟孩子约法三章,每个月买一次玩具作为礼物,同时也要求孩子淘汰一件不需要的旧玩具。
4、 带着孩子对舍弃的物品进行仪式感交接,面对舍弃的物品时,说一声您辛苦了。
下周六,准备带孩子整理她们房间里的书架,利用本书拆页的四个步骤,先将女儿们的书籍进行分类,舍弃掉将不符合孩子现阶段发展的书。同时,将留下的书籍进行归位收纳,同时,在购买书籍的时候有针对性,控制好书本的数量,每个月购入一批书籍换掉一批旧的书籍。
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们参与到家庭物品的整理过程中来,在不断地精进路上,让我们长期赖以生存空间有秩序感,相信我们的孩子在学习方面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感谢每一位小伙伴的耐心聆听,以上就是本人的分享,希望对大家的生活有所帮助。再次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