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习惯的力量》 所属活动: NO.83 拆书帮【紫禁之巅分舵】周四场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了解习惯回路,打造高成就习惯。 学习目标: 了解习惯回路,运用改变习惯的黄金法则打造高成就习惯。

开场:


我是拆书家 无敌。我是一名晨间日记的践行者,坚定的相信“每日一记、自由自律”,坚持每天记录日记已达900天;在喜马拉雅录制习惯力课程音频,我的原创《你能够学会的习惯力10堂课》线上课,想帮助更多的人养成习惯力。   


【图书介绍】

F: 《习惯的力量》的作者查尔斯都希格,是一名《纽约时报》的商业调查记者。他在写这本书时,研究了数百篇学术成果、访谈300多位科学家与企业管理者,以及数十家企业的实践经验。有了本书中的两个关键知识,分别是“习惯回路”和“核心习惯”。

 

A:这本书和我拆过的《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微习惯》等书籍相比,不仅有个人的习惯、还有成功组织的习惯、以及社会群体的习惯,对个人、团队、公司企业都找到适合提升的方法。

 

B: 《习惯的力量》揭示了习惯是如何左右着我们日常的行为,当你理解习惯的运作机制,就会帮助你养成长期的身体性习惯,比如读书习惯、写晨间日记等好习惯,还可以有效改掉你的旧习惯,如熬夜、手机控、控制不住吃零食等。坚持正确的方法持续的实践,一定能让你更有效率的掌控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拆页1.png

图片 1.pn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拆页1】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拆页一学习后,学习者能够把一个已有习惯(好习惯或者坏习惯),分辨并写出习惯回路的三个步骤,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


【What】

拆页1用示例讲述了什么是习惯回路?以及习惯回路的步骤。示例中,老鼠被训练听到“咔嚓”声音,就开始走迷宫,老鼠向右走,便会获得食物。重复实验,老鼠便产生了习惯回路。从此,咔嚓声与向右走之间有了一种直接的关联。对于我们来说,每天早起后是先刷牙,还是先洗脸;走路,先迈左脚还是右脚,这些行动里都有习惯回路的作用。

 

【Why】(不那么做的坏处)

(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会精心制定一个非常完善的习惯养成计划表,严格规定自己做什么,在多久之后做完。比如,每日早晨背诵50个英文托福单词,一定要坚持21天,30天,到那个时候自己就背过1500个单词,可以去做大量模拟题啦。再或者是加入一个训练营,哪里不足补哪里,比如写作训练营、演讲训练营、早起训练营。

(反例)如果没有掌握习惯回路的运作机制,多数情况当没有了暗示或者奖励,惯常行为也就停止了。比如,参加过早起训练营的人,结营后,就停止了早起。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概率非常高,每个人都深有体会。


【How】细化行动建议

养成习惯行为的底层运作机制是隐性的,根本不好掌握,用书中给出的3个步骤把自己的习惯回路写下来,就变得显而易见了。

掌握习惯回路三步骤: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 

第一步,辨认暗示:暗示是一个行为的诱因,可以归类为5点:常去的地点、某个时间到了、熟悉的物品、有某一种情绪、或上一个行动的连带行动。把你认为可能是暗示的一点或几点先写下来。

第二步,执行惯常行为:是多次重复、不耗费脑力、自动执行的行动。到了这一步,就很靠近一个习惯了。为什么不是最终的习惯,因为还要有犒赏。

第三步,给与自己奖赏,获得满足:让我记住这个回路,我就要这么做!对我好!我要用! 

        (正例)我在某一期饮食减脂训练营中,为群里设计打卡规则,使用习惯回路的方法,规则是:入营收取一定押金,在指定时间前完成作业打卡,可以赚回押金。

    这里面每晚8点钟截止时间,就是对每个学员的暗示;把自己的饮食记录存成图片发到群里@群主,是惯常行为;奖赏就是每日领取红包钱

    跟着训练营一起进步的学员,都能每日坚持完成作业和打卡,脂肪逐渐少了,实现了入营的小目标。这些建立了“暗示-惯常行为-奖励”的习惯回路的学员,即使在结营后,仍然坚持健康饮食习惯。


【适用边界】

在行动习惯或者思维习惯中,都可以使用习惯回路。比如,行动习惯有 早起、健身、饮食;思维习惯有 批判性思维、积极主动、成长型思维等。在养成习惯时,为自己建立一个对应的“暗示-惯常行为-奖励”的回路。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显像提问】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生活中、工作中有什么事情对你很有益,却没有坚持养成习惯?比如:在定期的健身、学英语;或者是某些无益的事情,一直未戒掉?比如,熬夜、吃零食、刷抖音;紧张压力时候的抖腿、唉声叹气、抱怨等等。你有哪个习惯呢?为了养成或戒掉这个习惯,你做了什么?

继续思考,如果之前的方法没有奏效,在同样的情况下,你如何使用习惯回路的方法再做一次行动计划

暗示____________________

惯常行为________________

奖赏____________________


【A1:分享者 谷人】

谷人分享:自己毕业后工作的头一年,住的地方和单位比较远,上班单程通勤时间是1个多小时,早、晚在路上要近3个小时。有时候会在乘车时看看书、或者听听课、刷刷微信好文,每次也比较随机。


谷人分享:接触拆书帮后,参加了几场活动,对一些伙伴推荐的音频课非常感兴趣。上下班通勤的时候,就会带上耳机听音频课,一套课程听完后,会继续再找一些课程听。


我的反馈:谷人现在的习惯很棒,利用碎片时间,在通勤的路上时间学习知识,并且是自己喜欢的课程。给我们多分享一些关于你的习惯吧,你现在的习惯还一直在坚持吗?


【A1+】谷人:是的,我觉得这已经是一个长久的习惯了,今天学了习惯回路后,和我的这个行为很像。每天下班是一个暗示,惯常行为是通勤路上手机听课,奖赏是在学到的知识用在工作中解决问题很有成就。


反馈:谷人同学学会的好快啊,用今天的知识,把自己的习惯逐一对应到了3个步骤中,难能可贵的一直坚持这么做,证明了习惯回路有用有效。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习惯的力量》P78

 

拆页中的人物:教练 邓吉、55号队员 布鲁克斯


拆页2_1.jpg拆页2_2.jp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拆页2: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使用改变习惯的法则,本质还是习惯回路,写下一个新的惯常行为替换旧行为。


    【What】

拆页中,邓吉是一位橄榄球教练,他的55号中场队员布鲁克斯,每做出下一个动作前,由于考虑到许多事情,而变得动作缓慢,错过进攻和胜利的机会。邓吉教练的解决方法是:让55号队员认识清楚现在的习惯,教练利用同样的暗示,让队员接受新的动作次序。这是一个很小的改变,却需要很长的时间成为习惯。


【案例意译】

拆页案例是一个橄榄球队的事情,很多人都不了解这项运动,我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大家理解一下。

李君从小一直有咬指甲的习惯,曾经用涂抹指甲油来克制自己,但是不成功。李君找到医师求助,李君时不时就想咬指甲,医师知道李君的问题不是出在身体上,而是心理上。当李君觉得指甲不舒服,这是她咬指甲的暗示。当她咬完所有指甲时,会感到一种充实的满足感,这就是习惯的奖赏,李君渴望得到实实在在的刺激。医师帮助她的方法是,让李君在感到指尖不自在时,可以摩擦手臂、或者在桌子上敲指关节,指甲不能放到嘴里,并能马上对她产生实质性刺激。这是一个很小的改变,坚持一个月后,李君没有再发生咬指甲的习惯。

 

【How】

医师用了怎么的方法呢?有四个步骤:

第一步,找到旧习惯里的“惯常行为”

第二步,辨认出“暗示”,可以从以下五点分辨:常去的地点、某个时间到了、熟悉的物品、有某一种情绪、或挨着的上一个行为

第三步,验证“奖赏”,让你最有依赖性的奖赏

第四步,保持暗示和奖赏不变,植入新的惯常行为替换旧行为

 

【预防异议】

        有的小伙伴会觉得,有必要这么复杂吗,哪个对我好,我就做,哪个对我不好,我不做就得了。请大家注意,这里面有“陷阱”,当你直接去改变旧习惯时,你的意志力会在各种对抗上大量消耗,一旦你疲劳时,在旧环境或者熟悉的诱因出现了,你就会回到旧习惯中。例如,你控制不吃快餐很久了,但楼下新开了一家快餐店,你每天都会经过,会有什么情况出现?某一天,你工作一天又累又饿,路过快餐店不知不觉的走进店里,点一份快餐吃。


    另外有小伙伴可能会这么做,我睡觉前总看电视拖延了睡觉时间,可以用刷玩手机代替吗。这样是不行的,你的替换行为必须是积极有正面意义的行为。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演练环节,让我们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场景设计】

大家看新闻也会知道,从7月1日开始上海实行垃圾分类,涉及了每个人每天倒垃圾。北京市也排上了日程表,这是一件有益大家、有益环境的好事,但对于习以为常的丢垃圾方式,想要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不是件容易的事。

 

李君是一名积极响应者,这一天,李君和家人吃过饭碗,对于在家中实施垃圾分类的事情进行讨论,如果你是李君,你如何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让一家人养成实施垃圾分类的习惯。小组中编一个剧本,人物是李君和某个家人,大家可以自行设计场景和补充细节。要包括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1、学习过拆页1,旧习惯回路是什么?

暗示     惯常行为    奖赏

(用过的物品,是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尽快处理掉,家中好干净)

        

2、设计一个新的回路?

暗示     惯常行为    奖赏

(工具类:垃圾桶、有图画的垃圾分类卡、垃圾处理器;人:学习分类+被人监督检查)         

3、具体方案是什么?(要包括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A3学习者分享-谷人、番茄】

时间:某天饭后

地点:家中

人物:李君(谷人)、李君弟弟(番茄)


起因:在家中,我和弟弟,以往扔垃圾惯例,是将使用过的物品或者食物,统统倒进垃圾桶。北京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制度了,家里也要积极响应号召,不能再一股脑儿的丢进垃圾桶。


经过:因为我和弟弟惯例会认为,每个使用过的东西,已经是无用的,都可以扔掉了,这是一个暗示。而惯常行为是出门时,把家中垃圾一起带走扔出去,奖赏是这样家中干干净净。为了能够在家中垃圾分类,于是李君和弟弟……


李君(to 弟弟):你知道了北京开始实施垃圾分类了吗?


弟弟:嗯,是的,我看到别人家里已经开始这么做了。可我不知道分类这事儿,该如何做啊?


李君:咱俩对垃圾分类懂得太少了,使用后的物品都统统倒掉到垃圾桶里(惯常行为)


弟弟:是啊,以往咱们认为,使用过的物品或者食物,正剩下包装和无用的部分,所以是垃圾(暗示)。


李君:家里是干净了(奖赏),但是并不环保。咱们可以在家中放两个垃圾桶,先从简单的分类开始做,比如每次喝完的饮料瓶,一看就是可回收♻️的,很好分类。对其他比较难断定的,可以在垃圾桶附近明显位置,贴上垃圾分类的指导书。就是一样一样都画了图案写好的那种,我们比对着画上的物品就容易分辨了(新的惯常行为)。


弟弟:哈哈,这样一来,我也能快速掌握分类了。我这就去买把家中闲置的垃圾桶找出来放置好,把居委会张阿姨发的垃圾分类指导表贴在墙附近。


李君:弟弟就是棒,行动力强。


【A2规划应用】

你最想改掉的一个坏习惯?睡前刷手机、不吃早饭、总迟到、见网课就买、坐下就想跷二郎腿等一系列坏习惯。然后应用习惯改变的四个步骤, 找出惯常行为、分辨暗示、验证奖赏、替换惯常行为,为自己制定一个替换计划,写在便签上。与你的小组同学分享你的计划,说明理由。

3分钟后,请一位同学来分享……


【A2学习者分享-250】

IT工程师的250每天下班到家比较晚,回到家中会玩手机、看pad,而难以放下手中的手机和pad,经常会是12点后才肯去,而早上总是睡不醒,一整天没精神。250同学想养成早睡的习惯。为此,他决心改掉晚睡的习惯,他自己之前是这样的:每天回到家,坐下来后就拿起手机或pad看看新闻,看看视频(惯常行为),因为家中的这些电子产品随处可见随手就能拿到(暗示),心里对自己说,工作一天,该放松放松头脑,娱乐一下了(奖赏)。250同学的新惯常行为是:用智能音箱点播喜欢的节目音频,设置定时关机,自己躺在床上边听边放松。


【反馈】

250同学在小组分享时,最初的替换行为是看英语,由于对学习这件事没有自驱力,没有动机,基本属于随机行为,所不能作为替换行为。当保持了暗示和习惯不变后,仍可以使用电子产品,而不是藏起来电子产品,压制自己的欲望,一样达到同样效果,我相信这一次250同学能够坚持下来 ,直到改掉旧习惯。


今天的拆书即将结束,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所学的知识,习惯回路的3个步骤,暗示、惯常行动、奖赏;改变习惯回路需要第4个步骤,保持暗示和奖赏不变,植入新的惯常行为替换旧行为。

 

任何习惯都不是一个短期的结果,能够长长久久的坚持不断的做一件小事,只是一个缩影,但对平凡我们,是一件绝不平凡的事,这是习惯的力量,这是行动的力量。

 

    我是拆书家无敌,感谢大家来听我的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