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正面管教》 所属活动: 内部练级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赢得孩子四步骤与启发式提问 学习目标: 先用赢得合作四步骤,再用弥补四步骤,与孩子沟通。

开场:

     【总学习目标

       通过本次学习,学习者在孩子犯了错误,与我们意见不一致的时候,首先使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和孩子沟通,消除孩子的抵触情绪,然后运用“引导弥补”四步法,用启发式提问来引导孩子自己想出一个弥补方案。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晋级打怪的拆书家赵安,在正式开始拆书之前,我先给大家分下组以方便后面的讨论,以我的手为界,左边两位小伙伴为一组,右边两位小伙伴为一组。

 

FAB介绍法

 

F  特征:今天我们要拆的书名叫《正面管教》,是一本亲子类书籍,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其作者简·尼尔森是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是众多著名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


A  优势: 这本书自1981年第一版出版以来,畅销美国400多万冊,让数百万孩子、父母和老师受益终生的经典之作。和同类书籍相比,它令人信服地讲解了家长和老师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的深层蕴涵,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孩子(也包括我们自己)的错误行为背后的信息,该怎样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方法。


B  利益:

B1:你有没有过明明是为孩子好,孩子却不领情还和自己对着干的经历?这本书能让孩子心甘情愿的听你的意见。你有没有孩子犯了错误你对他进行说教后,孩子还犯同样错误的经历?你可能是用错了教育的方法,这本书能让你帮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若你想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想和孩子和平共处,都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一些启发......

B2:今天的两个拆页我们将学习如何让孩子愿意和我们合作,愿意为自己不好的行为承担责任,作出弥补。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分1】学习目标包含了学习者可被观察到/被测量到的行为或动作。

通过本次学习,学习者在孩子犯错时【where】,能够使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和孩子进行沟通【澄清】,消除孩子的抵触情绪【行为】,引导孩子关注问题。


下面我给大家发第一张拆页,请大家仔细阅读,阅读完毕之后,请举手示意我。时间为1分钟。


R

当孩子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在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更可能听你的。下面的“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他能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 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 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 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 让孩子关注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上述四个步骤的根本。你决定要赢得孩子的合作就足以为你带来积极的感觉。经过头两个步骤之后,你也已经赢得了孩子。等你进入第三步时,孩子就已经能听得进你的话了(哪怕是你以前说了多少遍,孩子都听不进去的话)。第四步肯定会很有效果,因为你已经营造出一种相互尊重的气氛。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注意到大家都看完了!下面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个拆页的理解。

 

I: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拆页片段讲述了让孩子愿意与我们合作的四个步骤,叫“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很多时候家长是想用一些方法来“赢了”孩子,而不是“赢得”孩子。所谓“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赢了”孩子,使孩子成为失败者。而失败通常会导致孩子反叛或盲目顺从。这两种品格都非我们所愿。而“赢得”孩子则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how)让孩子愿意与我们合作的四个步骤具体为:

第一步:表达理解

【细化行动步骤】

调整心态。首先我们要保持对孩子尊重的态度,不管接下来对话孩子是什么反应,我们都要保持温和友善的态度。

换位思考。让自己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事情,了解孩子现在应该是什么心情,什么样的感受。

确认感受。说出自己感受到的孩子现在的感受,并且要向孩子确认你理解的是不是对的。

 

第二步:产生共情。共情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然后如果能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更好。

 

第三步:表达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这时你跟孩子说出你现在的感受。


    
第四步:关注问题 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出现类似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


why

【负面一般做法】 当孩子与我们意见不一致,不愿意听取你的意见,通常很多父母的做法都是想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来战胜孩子,迫使孩子来顺从我们的意见。

【一般做法的坏处】这样使孩子成了失败者,长期处于失败中通常导致孩子可能会愤恨,觉得“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也可能会报复:“这回你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还可能是反抗:“我偏要和你对着干,来证明我不是一定要按照你的要求做。”或者是退缩、很自卑。不管是上面那种情况,都是我们不愿意让孩子产生的想法。

 【反例】:举个例子来说:上周日,邻居小妹到我们家和儿子玩,2个小朋友一起在家里玩沙子,过一会听到小妹大哭了起来,我们赶紧过去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小妹只顾着哭,啥也不说。儿子抢着说:“是她把沙子弄到了我头上”。我妈马上问:“你是不是打了小妹?儿子说:“没有,我只是摇了下她的头。”见小妹还在哭,我妈就想安慰小妹说:“小妹,别哭了,是哥哥不对,我等下让警察来把他抓进派出所。”结果儿子一听急了,也大哭起来,两个小拳头握得紧紧的。我妈看到儿子哭了又转过来对儿子说:“你别哭了,我是哄小妹的,不会把你抓到派出所。” 儿子这时哭闹的更厉害了,还不断用拳头打他奶奶。

   【拆页的建议】:用原文中“赢得孩子合作的四个步骤“来与孩子沟通,可以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正面案例】 看着儿子和他奶奶僵持不下,我想到了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尝试用这四个步骤来与儿子沟通。

第一步:表达理解

调整心态。我深吸一口气,调整好了心态,走过去温柔地从我妈那里抱起儿子坐到一边,用毛巾给他擦掉脸上的汗水和眼泪,他还在继续哭闹,不配合。

换位思考。让自己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事情,小妹把沙倒在他头上,他一定很生气,所以反击摇了摇小妹的头,他会觉得这件事是小妹错了,不该把沙子倒在他头上。奶奶却说是他错了,还说要教训他,他一定感到很委屈,很愤怒,才会和奶奶大哭大闹。

确认感受。我对儿子说:“宝贝,小妹把沙子倒在你头上,你一定很生气吧?奶奶还说要是你错了,你肯定在想我都没有错,对奶奶说的话感到很委屈、很愤怒,对吗?”  儿子这时说:“是的,哼,我要去找奶奶。”

第二步:产生共情。我接着说:“宝贝,我能理解到你现在的心情。妈妈小时候有一次和小朋友发生矛盾,也被那个小朋友的妈妈错怪了,妈妈当时觉得很愤怒,她都没弄清楚事情经过,就批评我。”儿子皱着眉头说:奶奶说错了!“

第三步:表达感受。我说:“看到你又着急又哭闹的,满头大汗,我很心疼你,也有点担心你会中暑。”儿子这时停止了哭泣,把头靠在我身上。

   第四步:关注问题。我继续说“恩,我很理解你肯定会这么想。觉得奶奶说错了。你看一会我们能不能一起想个办法,免得以后又发生这样的情况。” 儿子点点头。

 【预防异议】:有的人可能会说用这四个步骤多麻烦呀,只要我跟孩子多说几次,或者用些奖励、惩罚手段,孩子还是会听我的话,与我合作的。但是这样做的话,孩子是发自内心的愿意和我们合作吗?也许他只是抱着如果我再不听话妈妈就要生气了,后果很严重,我还是按她说的做吧,这样的想法来完成合作的。

where当孩子与我们意见不一致,不愿意与我们合作时,可以用“赢得合作四个步骤“来理解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亲近和信任,从而愿意与我们合作,一起关注于解决问题。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请大家回想一下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中,孩子不愿意与你合作,不想听取你的建议的时候是什么情形。比如现在放暑假了,你对孩子说每天分配一点作业,孩子却很不耐烦,抱怨你管的太多,等快开学了在一起写;或者孩子跟他同学借钱了,你知道后想了解原因,却和孩子不欢而散,等等...  现在可以在小组内分享。

一会儿我会请1位小伙伴用1分钟时间和大家分享一下她的经历。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人:丁丽

分享的内容:昨天中午我跟孩子说:你马上要和好朋友一起出去玩两天,这两天你肯定没时间写作业,要不趁现在还有2个小时你加油把这两天的作业任务给完成了。结果孩子不乐意,说作业好多写不完,又累又热,反正就是不愿意写。就为这个我和她闹了差不多快一个小时。

    【A1+ 反思加工】

    好的,谢谢丁丽小伙伴的分享,在她分享的事件中她和孩子因为写作业这件事意见不一致,闹了一个小时,两人的沟通陷入了僵局。如果我们现在坐上哆啦A梦的时光机,回到当时的场景,你该怎么做呢?接下来请大家用2分钟在小组内讨论,将具体步骤写在自己的便签上。之后我们请一位小伙伴来和我们分享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人:丁丽

分享的内容:

第一步:表达理解。调整好心态后,来一个换位思考,我就要去理解对于一个小孩来说本来就在爱玩的年纪,我让她2个小时完成2天的作业确实是任务重。对于她来说,她可能觉得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比如在她玩了之后第二天再补作业。所以我要这么去和她确认感受:孩子,让你一次性完成两天的作业这个你确实会觉得很辛苦,这样你不乐意,你觉得很难受,对吗?

第二步:产生共情。我应该这么说:我能理解你的感受,如果换作是我,领导让我把两天的工作量一下子完成我也会觉得任务重,做起来太辛苦。

第三步:表达感受。看到你这样又急又闹,一方面我有点生气,另一方面我还有点担心你怎么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玩耍时间。

第四步:关注问题。我就会这样说:我理解你会有这些想法,可是你看妈妈也会担心,我们能不能一起想一个办法既能把作业写完,又能让你愉快玩耍。

   【回应及反馈】

    好的,感谢丁丽的分享, 在她的分享中她运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来和孩子进行沟通,并且每一步都说的非常详细,做的非常好!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拆页过渡两个片段关系阐述】:

  在学习了怎么赢得孩子心甘情愿地与我们合作之后,孩子已经关注到自己要面对的问题了,那怎么样让孩子们更多地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呢?下面的拆页将教给我们如何使用启发式提问,用“引导孩子作出弥补”的四步骤,引导孩子自己想出一个弥补的方法。

【分2学习目标

通过本次学习,学习者在孩子犯了错误或冒犯他人时【where】,我们能够使用“引导孩子作出弥补”的四个步骤【澄清】,用启发式提问【行为】,引导孩子自己想出一个弥补方案。


下面请大家仔细阅读第二份拆页,阅读完毕之后,请举手示意我。时间为1分钟。

   【R

 作出弥补

这与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方面非常接近,但让孩子们更多地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当孩子们做出了什么不负责任或者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时,给他们一个机会做一些能让被他们冒犯的人感觉好起来的事情,以此作为弥补。当阿尔贝托扰乱课堂时,他给老师的正常授课造成了困难。老师让他通过一些事情使老师的工作轻松些,这就给了他弥补的机会。如果大人的态度是惩罚性的,这就不会有效。在大人的态度友善而尊重的时候,而且当孩子参与决定该如何弥补的时候,这样做会特别有效。

朱迪和琳达用橙子砸一个邻居家的汽车。妈妈和她们一起坐下来,以一种友善的方式用启发式问题进行了讨论。首先,她表示理解孩子的想法:“用橙子砸希伯特先先生的汽车一定是一次让人很开心的冒险。但是,我愿意先猜测一下。我敢肯定你俩没有想过,当他看见他的汽车被弄成这个样子会是什么感受。”

姐妹俩面有一点愧色了。

妈妈继续说:“你们认为他会怎么想?如果有人往你的汽车上扔橙子,你俩会是什么感觉?”

两个小姑娘承认她们会很不乐意。

妈妈然后问:“想想看,你俩能对希伯特先生做些什么来弥补呢?

两个小姑娘耸了耸肩,说她们不知道。

妈妈继续说:“姑娘们,这不是要给你俩找麻烦。我们都会犯错误。这是从错误中学习,并尽可能弥补过失。你俩都是解决问题的能手。如果你们有辆车,别人用橙子砸了你的车,他们要怎么做才会让你俩感觉好一些呢?”

琳达说:“我猜我希望他们说对不起。”

妈妈说:“还有呢?”

朱迪说:“我希望他们把我的车洗干净。”

妈妈说:“这听起来都是好主意。你们愿意为希伯特先生这么做吗?

两个小姑娘有些不情愿,但同意这是应该做的事情。

妈妈说:“我知道这有点儿难,我还知道你们做完之后会感觉更好。你们是要妈妈和你俩一起去,还是你们想自己去找希伯特先生说?”

两个小姑娘都一致表示她们自己去找希伯特先生。

很幸运,希伯特先生赞赏她俩的行为。他说,对于她们来说,要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做出弥补是需要勇气的。假如希伯特先生发牢骚,妈妈仍然应该支持姐妹俩去弥补。即使别人不那么亲切地接受她俩的弥补,也很容易想象,朱迪和琳达以后做事情会多考虑一下后果。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时间到了,大家都看完了吧!好,下面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个拆页的理解。

I: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这个片段通过一个案例讲述了怎么样用友善的态度用启发式问题来引导、鼓励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作出弥补。

why)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通常都是对孩子进行惩罚或者说教,想用这种方式来让孩子知道犯错的后果,避免下次犯错。但是当孩子被惩罚时他的内心是多么痛苦。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弥补,这样让孩子经历了一个从错误中学习并改正所造成的后果的机会。这样孩子知道了他们能够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也不必担心受到惩罚、责难和痛苦。

how)引导孩子作出弥补的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表达理解。站在孩子的角度,他做出错误行为的想法是什么,对孩子的想法表示理解。

第二步,考虑后果。提示孩子错误行为给他人造成的后果和感受。

第三步,换位思考。问孩子如果是他自己被人这样冒犯,会是什么感觉?

第四步,作出弥补 让孩子自己思考能对被他冒犯的人做些什么来弥补。

【意译案例】 原书的案例是发生在美国的事情,再说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例子。还是第一个拆页中我讲的儿子和小朋友发生矛盾后面的事情。

  儿子在奶奶说了那句话后,对奶奶又打又闹。我晚上和儿子一起坐下来,以友善的态度用启发式问题和儿子进行了讨论。首先,我表示理解儿子的想法:“你当时对奶奶说的话很生气,觉得奶奶不应该说是你错了,所以用打奶奶的方式来发泄你的不满(第一步:表达理解)。我敢肯定你没有想过,奶奶当时被你用拳头打了那么多下,会不会很疼,会是什么感受(第二步:考虑后果)。”

  儿子感到不好意思了。

  我继续说:“你觉得奶奶会怎么想?如果是奶奶生气时用拳头打了你,你会是什么感觉?”(第三步:换位思考)

  儿子说会很伤心。

  我接着问:“你想想,你能对奶奶做出什么来弥补呢?”(第四步;作出弥补)

  儿子摇了摇头,说不知道。

  我继续说:“宝贝,妈妈不是要给为难你。我们都会犯错误。我们可以从错误中学习,并尽可能弥补我们的过失。你经常帮妈妈解决问题,如果是你,奶奶打了你,那奶奶要怎么做才会让你感觉好一些呢?”

  儿子说:“我想奶奶给我说对不起。”

  我说:“还有吗?”

  儿子说:“我想奶奶不要打我,温柔地说话。”

  我说:“这些都是好主意。你愿意去对奶奶也做这些吗?”

  儿子同意这么做。

  我说:“宝贝,你能这么去做真了不起,那现在是妈妈陪你一起去找奶奶呢,还是你自己去找奶奶说?”

  儿子说他自己去。

  儿子去奶奶的房间后,我站在门外听到儿子说:“奶奶,对不起,我不应该打你。”然后,奶奶开心地搂紧小家伙,说:“没关系,奶奶没有怪我的乖孙子。”    

【预防异议】:你可能会有疑惑,孩子犯了错误还要理解他的想法?这样不是在支持孩子犯错吗?有些大人认为,让孩子们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感受到责难、羞辱和痛苦,比做出弥补并体验到那种能激励他们停止不良行为的鼓励更为重要。实际上,这些人大都错误地相信,帮助一个孩子感觉好起来就是在奖赏其不良行为,并且会鼓励孩子做出更多的不良行为。重要的是要注意到,当孩子受到引导作出弥补时,他们并没有“逃脱”不良行为的责任。他们是在不伤尊严和受尊重的情况下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注意自己的态度要是友善的,不是居高临下的,另外要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孩子自己思考,不能直接要求孩子该怎么去弥补。

where当孩子犯了错误或冒犯了别人时,就可以运用引导孩子作出弥补的四个步骤来帮助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作出弥补。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

刚才我们学习了引导孩子作出弥补的四个步骤,现在请大家进行一次现场演练,假设我们现在处于这样的场景下:

【场景设计】孩子上小学,放学后和好朋友在小区下棋,胜负未分,一个六七岁的小弟弟好奇过来不小心碰掉了棋局,你家孩子特别生气,上去推倒了小弟弟。你看到后准备就这件事情和孩子谈谈。

  【小组讨论】现在呢,请大家按照我们的分组,一人扮演妈妈,一人扮演孩子,妈妈用引导弥补的四个步骤,对孩子表示理解,提示孩子考虑后果,让孩子换位思考,帮助孩自己作出弥补的方案,请各位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时间为6分钟。之后我请一组妈妈和孩子为我们表演,各位听听他们是怎么运用引导弥补四步骤来沟通的。

【角色扮演】好,我们请右边的小组出两位小伙伴分别饰演妈妈和孩子,现场演练一下。


孩子:妈妈,你看刚才我和好朋友下棋,结果跑来个小男生把我们棋盘推倒了,我把他推了一下,他好讨厌。

妈妈:我想你下棋下的正好,结果被人把棋推了,下不成了,思路也打断了,这个时候应该很生气吧?(第一步:表达理解)

孩子:对,特别生气!

妈妈:不过我敢肯定你没有想过,你把那个小朋友一下子推到了,他会不会疼呢?(第二步:考虑后果)

孩子:我就轻轻推了一下。

妈妈:那如果是你被人推倒了呢?比如你做了一个不太对的事情,结果别人哼地一下把你推倒了,你会怎么样啊?(第三步:换位思考)

孩子:我会有点疼,被推在地上肯定有点疼,还有点委屈。

妈妈:是这样啊,那你想想对于这个有点疼有点委屈的小男孩你是不是考虑做点什么来弥补一下呢?(第四步;作出弥补)

孩子:恩,给他说对不起嘛

妈妈:除了对不起呢,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孩子:我们家还有上次你给我买的饼干,我给他拿点去。

妈妈:我觉得你这个想法很棒啊,是不是以前你觉得委屈难过的时候也希望妈妈给你买饼干啊?

孩子:对啊

妈妈:真是很棒的主意,那你愿意去对那个小男孩做这件事情吗?

孩子点头。

妈妈:好吧,那你是自己去呢,还是妈妈陪你去呢?

孩子:你陪我去。

妈妈:好吧,我们一起去吧。

【回应及反馈】

   好的,感谢小伙伴们的演练,我们掌声鼓励下!在演练当中,妈妈按照引导孩子作出弥补的四个步骤,从理解孩子,提示孩子考虑后果,换位思考,最后帮助孩子找出弥补方法,现学现用,特别好!

A2分步催化应用】

 


分步催化1好了,通过刚才的演练大家对于引导弥补的四个步骤已经有所了解了。下面请大家设想下,在接下来的一周,你可能会遇到哪些跟这个片段类似的场景。比如孩子摘了别人菜园的菜当做玩具玩,孩子冲着家里的长辈吼叫发脾气、孩子破坏了别人家的物品等,强调一下,只需分享你想到的场景,不需要涉及如何行动,我们将在下一环节思考如何做。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人:杨俊芳

分享内容:我家孩子读初中,现在在寄宿学校,明后天就会回家。孩子这次去学校有20天了,奶奶也没看到他。回家后奶奶肯定会问到儿子的成绩怎么样啊,我儿子最烦问成绩这个,肯定会冲他奶奶吼叫、发脾气,说为什么老要问成绩,考多少分有这么重要吗?

分步催化2

谢杨俊芳小伙伴的分享,现在,请将你刚才想到的情景,运用今天学习的引导孩子作出弥补的四个步骤来与孩子进行沟通,鼓励孩子积极地去跟对方作一些弥补。请大家用5分钟的时间在小组内讨论并把自己的具体行动步骤写在便签上。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人:杨俊芳

分享内容:对于孩子对他奶奶吼叫、发脾气这件事情,首先我要在儿子平静下来后和他讨论下。

第一步:对孩子行为背后的想法表示理解。我会说:儿子,你当时对奶奶说一些很生气的话是觉得奶奶不应该只关注你的成绩,对吗?

第二步:就是要考虑到后果。那你有没有想过在吼了奶奶之后,奶奶会是什么样的想法,她会不会心里很难受呢?

第三步:再就是换位思考。如果是奶奶吼了你,你会是什么想法?会是什么感觉?

然后第四步:作出弥补。你吼了奶奶,让奶奶心里很不舒服,那你觉得可以作些什么对奶奶进行弥补呢?

【回应及反馈】 恩,感谢杨俊芳小伙伴的分享,在她刚刚的分享中她是运用了“引导孩子作出弥补”的四个步骤,用启发式提问一步一步引导孩子怎么自己作出弥补,如果真的遇到大家刚刚设想的情形,记得用刚才分享的内容来沟通哦。

(强调)在我们遇到孩子犯错误时,或者有冒犯别人的时候,不要一味地去指责、惩罚孩子,这样会让孩子感到羞辱和痛苦。要用引导、鼓励的方式帮孩子找到弥补的方法,让孩子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到这里,小伙伴们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丁丽:我有一个小问题想问一下,就是比如说今天的第二个片段,表达理解考虑后果换位思考,因为人都有点这样,比如我把那个小孩推倒了因为他把我的棋局毁了,我很生气,你凭什么这样做,我是有点理直气壮的,我觉得他应该承受他被我推到的这个后果,孩子没法意识到自己做出错误的行为了,那这种时候我应该怎么去引导孩子呢?

【回应及反馈】

好,我们丁丽小伙伴的提问非常好,我们其他的小伙伴对于刚才丁丽的问题大家有没有什么想法呢?就是如果自己的孩子把别人的孩子推倒了但是他觉得自己没有做错,对于这个大家有什么看法?

杨俊芳:也许在孩子很生气的时候或者在当时的场景下,孩子可能觉得自己没有错,但是过后冷静下来后,再换位思考,如果你被别人推倒了你会是什么感受。肯定不是在孩子正生气的时候去和孩子交流这些。

好的,感谢我们丁丽伙伴的问题给我们带来了讨论,大家还有没有其他的疑问呢?


【强有力的结语】

那都没有疑问了的话,我就来总结一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两个片段,“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和“引导孩子作出弥补的四个步骤”,用这两个方法让孩子能心甘情愿与我们合作,并对他们所做的错误的事情进行弥补,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希望今天的方法能给你满满的收获,我的分享完毕。谢谢小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