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拆书帮的各位伙伴们大家晚上好!大家好!我是樊旭东。樊梨花的樊,旭日东升的旭东,我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自己:
1、媒体人:从事媒体和文字工作近20年。
2、学习者:学习心理学,目前是一名二级心理咨询师。现在和大家一起,渴望通过拆书学习成长。
3、运动爱好者:爱好羽毛球、跑步、徒步等。
预祝大家今晚心情愉快,收获满满!
【拆书帮介绍】
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拆书帮。拆书帮是一家公益性的青年成长组织,通过选择致用类图书中的某个片段,让拆书师带领大家一起来分析拆解这个内容,并且通过一起互动学习,最终达到学以致用,应用到自己的实践。
拆书帮运用的读书方法是“RIA便签读书法”。那么什么是RIA呢? R代表Reading,阅读原文片段。I代表Interpretation,拆书家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点。A代表Appropriation,分为A1联系过去经验划,和A2规划未来应用两个步骤。通过RIA三个便签,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应用书中的知识!
通过拆书帮,我们共同成长,享受蜕变的过程。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在的麓山分舵已走出了10多位优秀的三级拆书家。
【学习目标】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深度工作》这本书。深度工作指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今天我们的学习主题:深度工作——打造碎片化时代的超能力!是书中的一小节。
好的,接下来大家用2分钟时间,仔细阅读我们的拆页。
《深度工作》节选 作者:[美]卡尔·纽波特
在《纽约时报》的同主题专栏中,大卫.布鲁克斯用更坦率的方式总结了这种现状:“伟大的创造性头脑,如艺术家般思考,却如会计般工作。”
这项策略提出如下的建议:要想使深度工作的效果最大化,就需要养成像前述的重要思想家一样严格内化的习惯,卡罗和达尔文这类伟大的思想家,养成习惯,并非为了特立独行,而是因为他们的工作的成功依赖于不断进入深度思考状态的能力——如果不将大脑开发到极限就不可能获得普利策奖或是孕育出宏大的理论。他们的习惯是过渡到深度工作状态的压力压缩到最小,使他们能够轻松的进入深度状态,并保持更长的时间。如果他们等待灵感降临之后再开始认真工作,成就很可能会大幅降低。
没有哪一种深度工作习惯是绝对正确的——一种习惯是否适合取决于个人,同时也取决于从事的项目类型。但是这里有一些所有高效习惯都应注意的普遍问题:
·你现在何处工作,工作时间多长。你的习惯中需要指定一定深度工作的场所。场所可以是你正常办公的地方,只需把门关上,桌子清理干净。如果可能的话,找到一个专门用于深度工作的场所,比如会议室或安静的图书馆,这样积极的效果会更加明显。不管你在何处工作,都要设定一个具体的时间框架,将这个过程保持在一个离散型的挑战,而非漫无尽头,无休无止。
·工作开始之后你将如何继续工作?你的习惯需要规则和程序,确保你的努力具有结构性。比如,你可以约定不准使用任何网络,或设定每20分钟间隔产出的文字数量,以保持持续专注。
·你如何支持自己的工作。你的习惯要确保大脑能够得到必要的支持,以便保持大脑的高深度水平下运转。比如,你可以设定你一杯以上好的咖啡开始工作,或是确保能够获得足够的让你保持能量的食物,或是包含诸如散步之类的轻度活动,帮助大脑保持清醒。此类支持或许还包括环境因素,比如工作原材料整理的井井有条,使精力耗费降到最低,要使你的成功更最大化,就需要为自己进入深度的努力提供支持,与此同时,这种知识也需要系统化,这样你才不会浪费心理能量去清理某个时刻需要做什么。
这些问题将帮助你打磨自己的深度工作习惯。但是要记住,找到自己的习惯需要实验尝试,因此要乐于去做。我向你保证,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一旦你培养出正确的习惯,影响将极为深远。深度工作是一件大事,不应草率了事,在深度工作周围包裹复杂的习惯,恰是对这种现实的接纳——要设定结构性,作出承诺,使大脑能够进入专注状态,这样你才能开始真正创造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What:从事创造性工作离不开深度思考和长时间的专注力。这种高效的工作方式并非一蹴而就,首先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然后去不断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
Why:高度信息化时代,碎片化信息过度消耗和分散了我们有限的精力。如果我们不能更快更长时间地进入深度工作状态,不能将大脑开发到极限,便很难在创造性工作方面有所成就与突破,只能人云亦云,做一个信息时代的粘贴复制者。
要快速进入深度工作状态,必须设定基本的工作场所和时间框架,要不断尝试,你才能找到真正适合你的规则和辅助手段,从而保持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持续有效地进行深度工作。
How:
1、确定你的工作场所和时间框架,给深度工作确立一个边界。大部分人习惯了在办公室工作,在这里推荐“番茄工作法”,将25分钟定为一个番茄时间,期间只做一件事,在每个番茄时段之间稍作休息,连续几个番茄时段后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2、制订深度工作的规则和秩序,保证完成工作目标。例如在规定时间内不使用网络、不吃东西等。
3、对深度工作给予支持和辅助,保证相关工具和资料。在工作间歇做适当的放松,享用一些食物和饮料等。
4、不断尝试。每个人的特质和习性不同,当你发现某个方法对你很有效果,使你的工作更为高效,更有成就感,就固定下来,坚持下去。
Where:所有的创造性工作(如写作、画画、作曲等),工作、学习、读书以及方案计划写作等。
【A1 联系过去经验】
在2017年,我有大半年的时间离职在家,尝试成为一个以写作为生的自由职业者。我制定了一些写作与练习的计划和目标,也会制定每天的工作计划。当我独自坐在家里的电脑前,有时因为写不下去转而做其他的事;有时会不断地被网络聊天或者看网络上一些有趣的事所打断,忘了自己刚才具体要做什么;有时还因为困乏小睡,或因无聊在电脑上玩牌。一天转瞬即逝,一些文章,或者一些要做的事,却仅仅是开了个头。当然,我做自由职业者的梦想也一直没能成为现实,很多计划中的工作也一拖再拖。
反思:我设置了工作场所和时间,显然在家里工作对我并不合适,我需要尝试在图书馆、咖啡店或是其他地方工作。当我确实困乏或者无法集中精力写出东西,我应该允许自己去休息、散步,或是适当活动。在我的潜意识里,似乎只要坐在电脑前,就有了工作的样子,不会被超我所指责。
【A2 规划未来应用】
在未来一周内,我要写一篇影评。前几天,我看了《危险方法》这部描述心理学史的电影,颇有感触,想写一篇影评放在公众号中。首先我需要搜集这部电影的相关资料和图片。设定周日上午或下周一的半天时间,写作这篇文章。因为工作难度不是很大,且为了便于心理资料的查阅,地点还是放在家里。写作期间不上电脑微信页面,每间隔45分钟才能看手机。当我做到了奖励自己一样爱吃的零食。
【结语】
最后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点。深度工作不仅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工作方式,也是一种认真笃定的生活态度。需要我们去建立边界,制定工作规则和秩序,给予支持,并不断尝试。当我们学会了深度学习、深度思考、深度工作和快乐生活,才能真正成长为“深度智人”。
希望这次分享对大家有帮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