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王雅兰,我是一名妈妈,也是一名幼儿教师。
我希望自己不仅仅能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也希望能够将工作中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输出,构建属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成长为一名集理论、实操、演讲、写作于一体的行业专家。学习拆书,可以有效的帮助我提升上述各项能力;加入拆书帮,可以遇见更多有趣的灵魂,看到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很高兴今天能认识在座的所有小伙伴!
【R阅读原书拆页】
主题:习惯
片段来源:《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所谓“行为模式化”,是指把你想培养的习惯,化为固定的模式(时间、做法、地点),并认真执行。
如前所述,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好多习惯。这些习惯被嵌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之中,所以我们每天都会重复做出习惯性的动作。因此请把你想培养的习惯化为正确而规律的行为模式吧。比起每天在不同地点、或不同时间点采取行动,重复已化为模式的行动会更容易。这就是成功培养习惯的捷径。
例如,许多上班族早晨一到公司就马上检查电子邮件。如果不看就觉得浑身不对劲。同样地,每天都在上午六点起床的人,就算是假日也会在六点钟就自动醒来。如果新的习惯已经养成的话,你就会在无意识中做出相应的动作。通过行为模式化,如果你不在某个时间做某件事就觉得浑身不舒服。
若要行为模式化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方法一 时间:决定星期几,几点开始。例如:每周一、三、五晚上八点开始阅读。
方法二 内容:决定数量与方法。例如:每天花30min听CNN的英语新闻。
方法三 地点:决定在上班途中、办公室、家中或附近的咖啡店学习。
【拆书帮介绍】
刚才我提到“拆书”和“拆书帮”,还有一个词叫做“拆书法”,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它们到底是什么。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用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场景。
“拆书法”是一种读书方法,分为供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供组织学习的拆书法。应用于个人学习的是“便签学习法”,让人读一本致用类图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应用于组织学习的是“RIA现场学习法”,由拆书家将一本书加工为一场培训,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其中:
R,是阅读原文;
I,是拆书家对原文知识拆页的讲解和对现场学习者的引导;
A,就是拆为己用,有三种做法:A1,激活学习者的经验,是对过往事件的回顾和总结;A2,催化学习者应用,是针对未来的计划,我们如何去践行;A3,促动学习者现场演练,让学习者在学习现场应用新学习的技能。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拆书帮分舵是非盈利公益性青年组织,其使命是“释放学习促进者的能量”,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分享I便签】
今天的拆页来自于古川武士的《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主题是习惯,在这个片段中我们将学会成功培养习惯的捷径——行为模式化。
what:是什么?
原文拆页教会我们一个新的方法,行为模式化方法,通过正确、固定、规律的行为模式来帮助我们成功培养习惯。
why:为什么?
为什么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采用行为模式化的方法呢?做计划很容易,坚持不容易。重复已化为模式的行动,比随意性、临时性的行动会更容易些。行为模式化就是用来帮助我们形成身体记忆,通过一段时间的重复,达到不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差了点什么、必须得做的目标,将事情变成不费脑子的重复行为,成功培养习惯。
how:如何做?
习惯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它的养成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实现的。
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些方法来协助进行,刻意养成正确、固定、规律的行为模式,让自己“习惯成自然”分三步。
第一步,固定时间。具体到每一周的具体星期几,上午、中午或者下午的某一固定的时间点。比如:每天晚饭一小时后,19:00开始跑步健身。
第二步,固定内容与方式。提前计划好适合自己的方式和目标,比如:采用慢跑的方式健身,每天用30分钟慢跑3圈,结束时走一圈。
第三步,固定地点。将完成工作的具体地点固定化,决定在家里、地铁上、或者办公室完成自己的计划。比如:围着自己居住的小区慢跑。
当我们根据上述方法完成规划之后,只需要按照这个计划来执行就可以了。刻意执行一段时间之后,习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成功养成。
这里的刻意执行的时间和成功养成习惯的标志,与我们以往对习惯养成的的认知有一些不同之处。
1、习惯成功养成的标志,不是我们以往理解的坚持21天,或者连续2-3个21天,就表示习惯已经养成;它是指在感觉上,不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就浑身不舒服。举个例子,就像过年如果没有和家人聚在一起吃个热闹的年饭,如果没有春节联欢晚会,就好像没有过年一样。
2、习惯成功养成的时间,对于每个人而言,长短是不同的。它与21天无关,与个人认真执行的程度、发生改变的困难程度、个人特质、个人感受等相关;有的人需要的时间短,有的人需要的时间长,直到我们觉得不做不舒服,从开始践行到身体有了这样的感觉之间的时间段,就是个人习惯的养成时间。
where:这个方法的适用范围!
哪些地方可以应用行为模式化呢?除了临时性突发事件外,其它日常化的事务,比如:它可以是全新的,与学习、工作、兴趣、爱好相关的事情;也可以是以往失败的习惯养成计划,想要再次践行的事情或者行为;都可以采用行为模式化的方法来实现。
【分享A1便签】
大四的最后一学期,清明节结束的第一天晚上,我和室友一起探讨毕业报告,室友说我的字比她的差远了,这让我觉得非常不服气,于是我决定开始练字。
我给自己制定了练字计划,首先,我花了一周精心挑选,确定使用大气磅礴的庞中华字帖,还专门配了练字用的书法钢笔和米字格本;其次,我决定每天用1个小时进行书写练习,按照字帖的要求,从基本笔画开始学习,练习10个字;第三,我知道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我的目标是第一个21天一天都不可以不练,然后继续坚持。
当我实现第一个21天后,随着毕业论文工作的深入,我的时间也开始变得不够用,开始挤压练字的时间。我进行练字的时间由每天1小时缩短到每天30分钟,有时太累了就会想,“算了,明天补吧;或者一天不练也没事,等忙过这一阵子,再多练练是一样的!”有了这种想法和惰性之后,练字开始出现了中断,后期断断续续练习了一个月后,大概在6月中旬即将毕业的时候,练字工作彻底停止。
工作3年后,因为羡慕同事写得一手好字,我再次雄心勃勃想要把练字这个习惯捡起来,希望这次能真的一直坚持下去,让练字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还是不能避免与大学时期类似的遭遇。除了练字,在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上,类似的情形也是时常出现,导致我很困惑,为什么想要养成个好习惯就这么难!为什么大多数行动都是带着目的的阶段性坚持,而无法成为真正的习惯。
反思:
结合行为模式化的三个方法及习惯养成时身体的感觉和时间,我看到自己决定要去练字时候,存在如下问题:
一、执行的过程没有遵循行为模式化的三个方法。
l 我做到了固定地点,选择在教室的书桌上练字。
l 我没有做到固定时间,我会选择在每天下课后的任何一个时间去做练习,有时是在吃完晚饭后、有时是在书写论文疲累时、有时是在准备回寝室休息前、有时是在我心血来潮的任意空闲时间。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我没有看到惯性对身体的推动力量,认为只要做了就可以;第二,我觉得这些事情不按时做不会对我的生活造成影响。
l 在内容上我没有做到固定数量与方法。除了最初的21天在我保证了每天一个小时练习10个字,后期我缩短了练习的时间和练字的数量,甚至有的时候都没有进行练习。练字数量的不固定,会拉长身体的适应时间,时间的拉长意味着难度的加大。
二、在刻意练习的过程中我没有做到一直坚持执行。
l 我在还没有达到不练就不舒服的时候就因为忙碌的理由停止了,身体还没有形成深刻的记忆和足够的惯性,当我懒惰和拖延的时候,身体没有足够的力量去促使已经进行很久的练字工作继续下去;导致前功尽弃。
l 我需要更合理的规划每日生活,保证自己能有足够的时间去实现我想要养成的习惯,摆脱忙碌的借口。
【分享A2便签】
目标:
最近因为考幼师证,我迷上了钢琴,我想尝试一下行为模式化的方法,帮助我培养一个新的爱好,并且实现一年以后能够轻松演奏幼儿歌曲的水平。
行动:
1、制定计划,我计划从下周一开始练习钢琴,我将在本周六在网上购买钢琴键盘和成人学习用书。
2、固定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晚上7:00开始练习,周六、周日休息。
3、固定地点,练习的地点定在卧室的小书桌上,这样就不会打扰孩子写作业。
4、固定数量与方法,练习时按照书本编排的顺序,每天用30分钟完成练习,其中指法练习10分钟,曲目练习20分钟。
5、坚持练习,每天录音,记录自己的学习与进步,给自己加油。
6、弥补措施,当我确实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而无法在周一至周五完成既定目标是,我会在周六、周日的同一时间段补起来,保证练习的连贯性。
希望通过上述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我能根据行为模式化的方法早日找到不练不舒服的感觉,把刻意练习变成无意识行为。
我今天的分享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