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千千吉!我是一名IT工作者,也是一名14岁女孩的妈妈。今天带来的是2-1的拆页。
【分组】
为了便于我们学习和讨论,现在请大家先做一个分组,每组2位伙伴。
首先介绍一下图书。
【介绍图书】(2分钟)
F 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今天的拆页节选自托马斯·戈登博士的《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一书。戈登博士曾是美国白宫的儿童顾问,连续三年因PET的课程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也被称为 “沟通之父”。本书是具有开创性的父母指导书,主要将亲子关系分为四种情况,并讲述在每个情况下与孩子建立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A 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这本书在豆瓣评分9.1,被译成33种语言,已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传播。与其它同类书籍相比,它最主要的优势就是接地气、实操性强。运用一个行为窗口就囊括了所有亲子关系的体系,简单、清晰、明了。
B 利益(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利益,用于引发兴趣)
【B1】这本书是“道”“术”结合,它在讲述了亲子有效沟通的“术”的同时,还阐述了何时以及为何这样做的“道”,给父母呈现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因此,它可以帮助我们普普通通父母成为自己的育儿专家,养育出充满责任心而又自律的孩子;另外,书中介绍的方法不仅可以改善亲子关系,还可以帮大家改善夫妻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及上下级等各种人际关系,为我们营造一种和谐关系氛围。我自己在生活中运用书中的技巧后,改善了自己的亲子、夫妻等人际关系,生活的状态也发生了改变,自己也能更多地看见和接纳他人,并成为了一名YET青少年效能训练的讲师。
【B2】通过今天的拆页,可以帮你收获:当他人的行为妨碍了你时,你可以不用“窝火”,清晰表达自己,同时又让他人听着舒服,愿意配合你而有所改变。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遇到他人的行为妨碍自己时,用“ 我---信息”来进行非指责、无伤害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从而最大可能地影响他人改变行为。
“我---信息”的基本构成
如果父母送出包含以下三部分的“我---信息”,孩子就会更有可能改变他们的不可接受行为:
1. 对不可接受行为的一个描述,
2. 父母的感受,
3. 这个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行为+感受+影响)。
当你送出一个完整的由三个部分组成的“我---信息”时,就为孩子提供了完整的情况---不仅说明她的所作所为给你带来了问题,而且还说明了你对此的感受,并且同样重要的是,说明了这种行为为什么将会或已经给你带来了问题。
以下是一些例子:
不可接受的行为 | 感受 | 实际而具体的影响 |
当你不想试穿这些新牛仔裤时 | 我不敢买它们 | 因为如果合适,我就不得不再跑到商场去换 |
当你没有写下给我的电话留言时 | 我会担心 | 因为我没法给我的客户回电话,并且会因此失去一笔生意 |
当你用完车让油箱空着时 | 我会心烦 | 因为我不得不停下来加油,这样我上班会迟到 |
我看大家基本上看完了。如果你还没有看完,也不用担心,我们还会进一步阐述的。
【why】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你的需求常常不可避免地会被他人影响,比如:你手上的工作任务还没完成,另一个领导请你帮忙,导致你要加班;你工作了一天,很疲惫地回到家,想看看电视放松一下,可孩子非拉着你陪他玩,你没办法放松;朋友向你借了钱,说一周后还,但快一年了都没还,导致你没法买自己想要的东西。面对这些类似的情况,你内心可能会有诸多不爽。你会如何处理?【不这么做的坏处】【常见做法1】有人会忍,隐忍会伤自己,埋下抱怨的种子,累积的时间久了,一旦爆发就会更严重影响关系。【常见做法2】有人会直接指责、批评或是发脾气抱怨,这会引起冲突,伤害感情,搞不好还要影响工作,被穿小鞋;无论是上面哪种方式,影响我们的人都不会心甘情愿地改变自己的行为。
【反例】举个例子,上周五晚上,我刚拖完地,老公带着我家的小狗嘟嘟遛弯回来,他没有给嘟嘟擦脚,就看到嘟嘟在地面上留下一串串的花脚印。我心里那个急啊,冲着他就喊:哎,你怎么一点都不尊重人家的劳动成果,你想累死我啊。老公被我一吵有点懵也有些烦,直接怼我说:你有毛病吧,刚回来,你就吵吵,多大点事,至于吗?被他这么一怼,我内心咯噔一下,才意识到自己在用指责和批评,老公当然会不爽,更不要说让他乖乖地配合我给嘟嘟擦脚了。究竟如何说,才能让他人配合我们呢?
【what】这就需要用我们拆页中的“我—信息”来表达。“我—信息”由三部分组成:行为+感受+影响。
【how】这三部分具体怎么表达呢?
1、行为:对他人不可接受行为的非责备地、客观地描述;
2、感受:这个行为让你产生的真实感受;
3、 影响:这个行为对你产生的明确而具体的影响;
这样的表达方式描述的是事实行为、讲的是我的感受及对我的影响,都是指向“我”,而不是“你”,会给对方以安全感,不容易抗拒,从而才可能愿意配合改变。
【正例】就拿上面我那个例子,当时我“咯噔”之后,调整了一下心情,走到老公旁边跟他说:我刚才有些着急了,对不起。你看我刚刚拖完地,嘟嘟不擦脚的话,满地都是脚印(行为),我又要花时间重新拖一次地(影响),想着就很心烦和着急(感受)。老公听了,看着我说:我知道你看着一地的脚印会烦,但你这样吼我,我也烦呀。你先去休息吧,我来拖地。听他这么说,当时我内心挺感动的,也很有感触: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表达方式,对方给出截然不同的反应,表达方式很重要啊!
【适用边界】但这种表达方式不是万能的,一般不适用于对方本来就处在负面情绪中,或者对方的行为并没有对你产生具体而明确的影响,因为此时他可能根本听不进去你的任何表达。
通过这个拆页,我们已经了解了用“我—信息”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A1】显像提问法
现在,请大家静下心来回想一下,你最近一次被他人行为影响的经历。
认真听下面这些感受词语,哪一个让你感觉熟悉:着急、恼火、伤心、挫败、烦躁、紧张、疲惫、懊恼、害怕、担心、泄气,受伤……,哪个词是你近期经历过的最有感触的?写下这个词,然后在小组内互相分享一下你的感受词语及什么时间,在哪,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时你是怎么表达的。
我看大家基本分享完了,现在邀请一位伙伴分享一下。
伙伴分享1:上个月休假时,我爸爸没有经过我同意,就让我去相亲,我直接告诉他:我不去。结果我俩都不开心。爸爸是关心我的婚姻大事,我知道他是为我好,拒绝他我内心也挺愧疚的。但我觉得跟陌生人见面很尴尬的。
伙伴分享2:我的同事小李,在上班时总是在我后面看我做事,让我很不舒服,感觉被监视,所以我一看见他,就把电脑什么的都关了,等他不在时,我再做事,影响了我的工作,但我没有表达,忍着,心理很郁闷。
【A1+】追问和反思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又回到了同样的场景中,请每个人想一想,你会怎样运用今天讲的“我—信息”的方式,用行为+感受+影响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你会怎么说呢?请在小组内分享,稍后请伙伴分享。
我看到大家都说的差不多了,邀请伙伴们来分享一下。
伙伴1反思:如果回到那个场景,我可以重新表达的话,我会说:“爸爸,我休假时,你让我去相亲(行为),我感到跟陌生人相亲很尴尬(感受),以至于我休假的心情都没有了(影响)。
伙伴2反思:如果我可以再来一次的话,我会对小李说:“小李,今天早上上班,你有三次站在我后面看我做事(行为),我感觉很不安,很烦,也比较郁闷(感受),我没有办法安心做自己的工作(影响)。”
【结语】
非常感谢伙伴们的分享,相信大家在遇到被他人妨碍或影响时,会运用“我---信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了。我的拆书内容就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