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时间和个人管理法则》 所属活动: 如何实践刻意练习+功利性学习的策略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如何说对方才会听 学习目标: 学会一种语言沟通技巧

开场:

自我介绍:
Hello各位小伙伴,大家晚上好,我叫付盈盈,付是付出的付,盈是任盈盈的盈。今天,我用三个标签的方法来介绍一下我自己:
1、 全职妈妈。我有一个三岁的女儿,叫橙子。以后我升级打怪的时候都会带着她。
2、 待业青年。我曾经做了7年的人力资源工作,现在已经有两年半没有上班了,下半年有一些计划,但还没确定,总之就是待业的状态。
3、 永远在路上的人。我希望自己可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几年娃很小老公很忙,行万里路是不太现实的,那就只能多看看书吧。总之,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拆书帮介绍:

介绍完自己,再来给大家介绍一个拆书帮。
拆书并不是把书给拆了,而是一种成人学习方法。它是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可以很好地解决我们成人没有时间看书,或者看了也记不住,记住了也不会去运用的问题。那么,它具体是指什么呢?具体是指RIA便签读书法。R是Reading,阅读。I是interpretation,讲解引导。A是Appropriation,拆为己用。概括起来就是将知识关联到过去的经验,并且运用到未来的场景。
拆书法可以用于个人学习,也可以用于组织学习。
个人学习是指自己用RIA便签法来读书。比如说我现在读一本书,有一个片段我很有感触,我把它摘出来,这个就是Reading,然后呢,我写下三张便签:第一张I便签,用自己的语言重述这个片段中我提取的信息。第二张A1,描述自己过去的相关经验,可以是失败的经验,也可以是成功的经验。第三张A2便笺,规划以后我怎么运用这个新的知识。
组织学习,也就是我们这样的练级场,或者是拆书课,由拆书家将书籍的内容加工成一场现场学习,拆书家来阐述I,引导现场的学习者来完成自己的A1和A2,引导一群人来将知识拆为己用。
那拆书帮是什么呢?顾名思义,就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它是一个公益性组织,是培养拆书家、分享拆书课的地方。主要表现形式是各地的拆书帮分舵,比如我们目前就是珞珈分舵。目前全国已经有45个分舵,37家筹备分舵,2200多位拆书家会员。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今天拆书的内容,我拆书的片段选自《高效能人士的时间和个人管理法则》 希鲁姆·W·史密斯,请大家先读一下拆页,读完示意我一下。
我们怎样帮助别人改变基本信念?你是否了解跟你亲密的人—家人、朋友、同事——在他们的信念窗口上有错误的信念,而你没有察觉?换言之,你可以在行动中看到毁灭性的行为,你可以预测将来的结果,但说服、请求、建议甚至要求,但是如果他人不想改变行为,就不会有改变出现。改变的愿望必须发自内心。你怎样帮助创造那个愿望?让我给你介绍一个概念叫做“我”留言。“我”留言有四个明显的步骤:
1、告诉他人,“我有一个问题。”
2、从你的角度描述问题。
3、告诉他人你的感受
4、让现实的情形帮助产生改变。
前三步非常简单,应该创造让他人没有威胁感的氛围。第四步需要提岀两个有力的问题:
1)在知道彼此感受的前提下,如果你继续这种行为,这会让彼此关系更好还是更糟?
2)你想让我们的关系更好还是更糟?
这两个问题适用于任何情形,将会得到诚实直率的回答和交流。
让我们举一个例子。假设你的名字是金。假设你为我工作而且你最近10天连续迟到。我是你的老板。我很关心,我将给你一个“我”留言。我可能会这样说:“金,我有一个问题。我注意(第二步)到你已经连续10天上班迟到了,我想让你知道(第三步)我对你的迟到非常不满。金,如果你继续这样毎天迟到,知道我的感受,会使我们的关系更好还是更糟呢?”
金,你想让我们的关系更好还是更糟?”十有八九的人会回答更好。现在,如果你不在乎我们的关系,如果你想争论,你会说什么?“更糟”会发生什么?你会丢掉你的工作。满足了你的什么需求?几乎没有。通常你会说,“我想让关系更好。”我会说:“如果想关系得到改善,你需要怎么做?你必须改变你的信念窗口的信念:迟到无关紧要。”用新的信念来代替旧的“迟到会让我和老板的关系紧张,长期而言不会满足我的需求。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大家应该都看完拆页了,那这个拆页它主要讲的是什么呢?它讲的是一种改变别人行为的很有效的沟通技巧。
WHY:首先,我们可以想一想,当我们想改变身边的人的行为时,我们通常是如何沟通的?比如说在一个工作项目中,有一个同事总是拖延,耽误整体进度,你会怎么跟他沟通?给他提建议或者给他提要求,对吧?我们注意到没有,我们沟通的时候,一般是从对方的错误行为出发的,我们很明显地向他传达出一个信号:你是错的,我们是对的。
但是,让一个人承认自己错了是很难的,心理学上有认知失调理论,人天生就擅于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所以,除非他自己有主观意愿想去改变,否则无论你讲的多么正确合理,都是然并卵的事情。那我们怎么样才有可能改变别人的主观愿望呢?在这里作者提供了一种思路。
WHAT:要想改变别人的行为,首先要改变自己的立场,不是他遇到了问题,而是我遇到了问题。沟通的时候,从我出发,也就是作者提到的“我”留言工具。
HOW:具体怎么做呢?咱们四步走:
1、告诉对方:我有一个问题。
2、从我们的角度描述问题。
3、告诉对方我们的感受。
4、提问对方两个问题:
(1)如果对方继续这种行为,会让彼此关系更好还是更糟?
(2)对方想让我们的关系更好还是更糟?
前三步帮助我们要创造出让对方感到安全的、没有威胁的氛围。第四步的两个问题适用于任何情形,但前提是要确保已经告诉对方自己的感受。
WHERE: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当家人、朋友、同事的不当行为影响到我们时,我们都可以尝试用这种沟通工具促使他们改变。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上个周五,我自己家里有这样一个场景:我带我女儿去学英语,回到家就快十点了,那天孩子不知道为啥特别兴奋,一直不肯睡,到十一点半终于眼神迷离了,外面有人很大声踹门,孩子立马又精神了,我气呼呼去开门,我老公的朋友扛着他回来了,我还没开口,他就先发酒疯了:还不得了了哦,连门都不给老子开。我真的气爆炸了,但也没法跟一个醉鬼讲道理。第二天他酒醒了,我马上开始咆哮:平时忙也就算了,好不容易有一天有时间,想着的不是回家陪孩子,还跑出去跟朋友喝酒,还喝醉了,还回来发酒疯。还有,谁知道你平时真的是在加班还是在外面浪啊。这么喜欢浪,就给我滚出去继续浪,不要回来了!
短短几句话,全是指责、抱怨,把他平时工作的辛苦全部抹掉了,把他和我一起做家务、陪伴孩子的心意也抹掉了,没有我信息,全是你信息。他也觉得很委屈:我不就是跟几个朋友一起出去吃了顿饭,你至于吗?而且他们约了我很久了!
听到这里,我也有点心软了,我就跟他讲了我生气的原因,我那天带娃本来就不太顺畅,他回来吵醒娃还发酒疯。而且好不容易正常下班一次,都不回家陪我们,还跑出去喝酒,我和孩子也需要陪伴啊。沟通到这里的时候,就是讲我的感受了,我的需求了,他表示理解,说以后工作闲一点的时候会提前规划好时间安排,我们也比较快就和解了。你看,当我指责他的时候,他会辩解,当我诉说我的感受时,他会理解。所以,我觉得这个小技巧还是很有效的。


A2:

明天我准备用这个方式跟我老公沟通一下,让他不要周末的早上赖在床上玩手机。按照“我信息”我准备这样和他沟通:
1、老公,我有一个问题。
2、周末的时候,早上醒了,你喜欢赖在床上看手机。辛苦了一周,我知道你想放松下,但是孩子看到你这样,早上一起来就让我给她放小猪佩奇。
3、周末是家庭日,我本来想你补个觉,然后我们一起出去户外走走玩玩,陪陪孩子,也放松一下心情。你这样,我觉得周末过的很没意思,看到孩子跟你学,要看手机,我觉得很烦躁。
4、老公,如果你继续这样做,我们的关系是会变的更好,还是更糟呢?(等他回答)你希望我们的关系变得更好还是更糟呢?